配色: 字号:
南通水龙节
2014-05-02 | 阅:  转:  |  分享 
  
南通水龙节



陈有清



人们都听说过云南傣族泼水节,却很少有人知道汉族也有相似的节日,江苏南通地区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的“水龙节”就是一例。

旧时,南通各城镇设有水龙局,一镇一处或多处。水龙局一般占屋一间,朝外供着火神菩萨,中间放着一条或数条水龙,两边摆着水管、笆斗、警锣、木杠等工具。门前围以栅栏,平日是“铁将军把门”,终日关锁。左右门框上的楹联通常是“门虽设而长关,事有备而无患”等。水龙局由相应的民间董事会主办,下设执事差役,他们都是一些性情豪爽、身强力壮的青年人。遇有火情,一边乱棒锣声告警,一边抬着水龙,飞速奔向火场扑救。

相传火神姓祝名融,生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这火神爷似乎性情颇有点乖戾,喜怒无常。他既给人类带来火种,但也常常肇祸引起火灾。因此,人们对他的态度是既敬又畏,爱中有恨,恨中有爱。于是取“五行”中“水能克火”之意,在火神生日这一天,用水龙汲水以警告。久而久之,其本意已被忘却,成了一个群众性的“水龙节”。

节日的主题是水龙比赛。赛前数日,水龙局有董事出面向各商行筹集活动经费,召集各路执事差役,鼓舞士气,检修工具,大有决一雌雄而后快的气势。

对于身居集镇、终年辛苦劳作的人们来说,这一年一度的水龙节,是个令人向往的日子。聚集在湖塘旁边的空旷之地,那份喜庆劲儿,远胜于看一场社戏。赛场四周,商贩云集,各种小吃、土产,杂陈其间。耍猴的、玩枪使棍棒的、打莲花唱道情的,各自占有一席之地,以招揽观众。许多平时不出门的人,此时便借机购些物品,或访亲会友。孩子们大呼小叫,穿行于人海之间,讨得大人们的一声声喝骂。青年男女之间,有的暗送秋波,眉目传情;有的窃窃私语,倾诉衷肠。更有些衣着鲜艳的少女你依我偎,站立在显要之处,关切地注视着场内。没准,她们的情人小伙儿今天也是参赛的角色呢。

比赛即将开始,赛场四周鼎沸的人沉寂下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场内。主持人一声发喊,各条水龙如大炮怒吼,立即“突突突”水柱喷溅。先比射高,条条白龙争雄斗胜,直指苍穹,壮观至极,众人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接着再比射远,随着阵阵凉气,股股水流你追我赶,腾跃向前。有时夕阳反照,喷出的水柱在数十米空中形成一道道五色彩虹,为比赛更增添了几分韵致。最后,相互对射,比赛进入高潮,随着水柱呼呼声响,万斛明珠兜头倒,千颗雨弹扑面来。小伙子们水汗交流,号声铿锵,越战越勇。而用笆斗取水的、加水的,更是抖擞精神,往来穿梭不息,以保证“弹药”充足。围观的群众自动组织起拉拉队,呐喊助威,有的观众和那些调皮胆大的孩子冲进雨阵,敞开衣衫,奔腾欢呼,与自己的“主人”共命运。最后,常有参赛者兴致所至,把水龙射向场外,引得观众惊呼、退让、奔突、笑骂,弄得大家满头、满面、满身玉珠滚滚,水光濙濙,有的像浪里白条,有的像出水观音,有的像落汤的草鸡。

比赛结束前,败者并不气馁,依旧有说有笑,表示来年再决高下。获胜的小伙子们更是眉飞色舞,豪情洋溢。他们披着一身水汗,挥着带劲的拳头,高声大嗓地摆着谱儿,被人们拥着去酒馆狂饮或茶肆喝茶。

岁月无痕,往日的旧景已不复存在,水龙节热闹的情景也就成为我记忆深处的一抹暖阳。



原载《南通人之家》2010年第9期

《南通日报》

献花(0)
+1
(本文系双月楼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