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jskjt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小学奥数总结
2014-05-09 | 阅:  转:  |  分享 
  
小学奥数理论知识速查手册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 和与倍数 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五点名校命题必考知识点,小学各种竞赛中的命题热点)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基本公式:????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雪帆提示:鸡兔同笼的公式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因为它的变形更多!6.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7.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基本公式: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闰????年:一年有366天;年份能被4整除;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平??年:一年有365天。年份不能被4整除;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9.平均数基本公式: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基本算法: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10.抽屉原理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4=4+0+0??②4=3+1+0??③4=2+2+0??④4=2+1+1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k=[n/m]+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4.351]=4;[0.321]=0;[2.9999]=2;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11.定义新运算(五点名校命题必考知识点)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注意事项: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12.数列求和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数列和公式:sn,=(a1+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公式:n=(an+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雪帆提示:推导出来的东西要熟记,可以利用植树问题推到!13.二进制及其应用十进制: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An×10n-1+An-1×10n-2+An-2×10n-3+An-3×10n-4+An-4×10n-5+An-6×10n-7+……+A3×102+A2×101+A1×100注意:N0=1;N1=N(其中N是任意自然数)二进制: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2)=An×2n-1+An-1×2n-2+An-2×2n-3+An-3×2n-4+An-4×2n-5+An-6×2n-7+……+A3×22+A2×21+A1×20注意:An不是0就是1。十进制化成二进制: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15.质数与合数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1












23.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特征:1.??????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反之不成立。2.??????除以3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3.??????除以4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4.??????约数个数为奇数;反之成立。5.??????奇数的平方的十位数字为偶数;反之不成立。6.??????奇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奇数;偶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偶数。7.??????两个相临整数的平方之间不可能再有平方数。平方差公式:X2-Y2=(X-Y)(X+Y)完全平方和公式:(X+Y)2=X2+2XY+Y2完全平方差公式:(X-Y)2=X2-2XY+Y224.比和比例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25.综合行程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行程问题六大解题方法:(1)公式法、(2)图解法、(3)比例法、(4)分段法、(5)方程法、(6)列表法。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行程问题十三大类型:1.简单相遇追及问题2.多人相遇追及问题(一般为三人,把三人行程转化为二人行程来解决。)3.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往返行程问题)4.变速变道问题5.火车过桥问题(过桥问题,错车问题)6.流水行船问题(自动扶梯问题)7.间隔发车问题8.接送问题9.时钟问题10.调头爬行问题11.环形跑道问题12.跑跑停停问题13.猎狗追兔问题26.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基本思路: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经验简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7.逻辑推理基本方法简介: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28.几何面积(等积变形,学而思计算面积五种模型,仁华学校十种计算面积的方法)基本思路: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常用方法:1.??????连辅助线方法2.??????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3.??????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4.??????利用特殊规律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78.5%。西工大李老师提示:在几何面积里,很多孩子都不是太明白,实际上它有几个知识点,如果你掌握了,万事就ok了!29.立体图形

名称 图形 特征 表面积 体积 长



体 8个顶点;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 S=2(ab+ah+bh) V=abh=Sh 正



体 8个顶点;6个面;所有面相等;12条棱;所有棱相等; S=6a2 V=a3 圆



体 上下两底是平行且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 S=S侧+2S底S侧=Ch V=Sh 圆



体 下底是圆;只有一个顶点;l:母线,顶点到底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S=S侧+S底S侧=rl.... V=1/3Sh 球

体 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球的半径。 S=4..r2 V=3/4..r3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基本思路:1、按照行程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解题;2、不同的表当成速度不同的运动物体;3、路程的单位是分格(表一周为60分格);4、时间是标准表所经过的时间;5、合理利用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31、时钟问题—钟面追及基本思路:封闭曲线上的追及问题。关键问题:确定分针与时针的初始位置;确定分针与时针的路程差;基本方法:分格方法:时钟的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们称为1分格。分针每小时走60分格,即一周;而时针只走5分格,故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度数方法:从角度观点看,钟面圆周一周是360°,分针每分钟转度,即6°,时针每分钟转度,即0.5度。32、浓度与配比经验总结:在配比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一个反比例关系,进行混合的两种溶液的重量和他们浓度的变化成反比。溶质:溶解在其它物质里的物质(例如糖、盐、酒精等)叫溶质。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例如水、汽油等)叫溶剂。溶液:溶质和溶剂混合成的液体(例如盐水、糖水等)叫溶液。基本公式:溶液重量=溶质重量+溶剂重量;溶质重量=溶液重量×浓度;浓度=×100%=×100%理论部分小练习:试推出溶质、溶液、溶剂三者的其它公式。经验总结:在配比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一个反比例关系,进行混合的两种溶液的重量和他们浓度的变化成反比。33、经济问题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本金:储蓄的金额;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34、简单方程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连接起来的字母或者数字。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列方程:把两个或几个相等的代数式用等号连起来。列方程关键问题:用两个以上的不同代数式表示同一个数。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不变;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除0),等式不变。移项:把数或式子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规则:先移加减,后变乘除;先去大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小括号。加去括号规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添、去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添、去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括号里面的数前没有“+”或“-”的,都按有“+”处理。移项关键问题:运用等式的性质,移项规则,加、去括号规则。乘法分配率:a(b+c)=ab+ac解方程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求解;方程组: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解方程组的步骤:消元;按一元一次方程步骤。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代入消元。35、不定方程一次不定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个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由于它的解不唯一,所以也叫做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常规方法:观察法、试验法、枚举法;多元不定方程: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它的解也不唯一;多元不定方程解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个未知数的值,或者消去一个未知数,这样就把三元一次方程变成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按照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即可;涉及知识点:列方程、数的整除、大小比较;解不定方程的步骤:1、列方程;2、消元;3、写出表达式;4、确定范围;5、确定特征;6、确定答案;技巧总结:A、写出表达式的技巧:用特征不明显的未知数表示特征明显的未知数,同时考虑用范围小的未知数表示范围大的未知数;B、消元技巧:消掉范围大的未知数;36、循环小数一、把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化成分数的规则纯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将一个循环节的数字组成的数作为分子,分母的各位都是9,9的个数与循环节的位数相同,最后能约分的再约分。混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化成分数:分子是第二个循环节以前的小数部分的数字组成的数与不循环部分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分母的头几位数字是9,9的个数与一个循环节的位数相同,末几位是0,0的个数与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相同。二、分数转化成循环小数的判断方法: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既含有质因数2和5,又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化成的小数必定是混循环小数。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化成的小数必定是纯循环小数。



















11









献花(0)
+1
(本文系jskjt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