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甘肃永泰龟城
2014-05-13 | 阅:  转:  |  分享 
  
迫使永泰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古城的人口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现在的古城,房屋城墙墙体风化,树木枯死,垃圾遍地,一
派荒凉的景象,惨不忍赌。永泰古城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一座死城。音乐:苏武牧羊甘肃永泰龟城位于景泰县城西南27公里处,
因其城堡似金龟,故叫永泰龟城。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甘肃省景泰
县境内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城周1700多米,墙高12米,占地面积318亩。城基厚6米。城平
面呈椭圆形,城门向南开,外筑甬门。外门叫永宁门,内门叫永泰门,门稍偏西,形似龟头。四面筑有瓮城,形似龟爪。城北有五座烽火台渐次
远去,形似龟尾。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1至2.5米,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永
泰城的兴建缘自一次战争。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丰美茂盛的森林,景泰的寿鹿山、昌龄山原称称大松山和小松山。据《秦边纪略》记载,其城
“左拥兰靖、右护凉古,前逼庄浪,两河则腹心,甘镇则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收复河西后就曾在此屯兵设防。到
了明代,成为与蒙古人对峙的前线。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东蒙鞑靼,西蒙瓦刺。明正统十四年(1449),鞑靼的阿赤免部落侵袭景泰,先
后占据了大松山、小松山。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率兵10万征讨鞑靼,经历大小战役100多次,将鞑靼
围困在大松山附近,随后,明军分兵七路发起总攻,鞑靼兵败,明王朝重新占领了黄河以北大漠以南的失地。第二年,为巩固松山战
役的成果,李汶、顾其志等经奏请朝廷批准,修筑了新的长城,新长城发端于景泰。在修筑长城的同时,李汶、顾其志等又“奏城永泰”。得允后
,万历三十五年(1607),兵备副使邢云路会同总兵孙仁等监修,次年告成,由驻军把守,以接应兰州、宁夏之不虞。当时驻军2000多
人,马队500人,兵营、练兵场、火药场、武器库、草料场、马场等一应俱全。城内有军事机构、察院一条街,城墙内边修有马道、围城墙、射
击垛口、瞭望哨。城南有太极圆池、李汶将军公馆、演武厅、教场等,岳飞第二十一代孙岳仲琪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九月二十三日在永
泰城出生,后因功授奋威将军、宁远大将军。雍正二年(1724),岳钟琪衣锦还乡。即捐资动员堡中民众从城南5里处开暗渠引水直达城内
,在堡内又筑汲井五眼,以补龟城之五脏。并在北城角设一大池,名“甘露池”,合诸井并为二腑,以补龟城地脉,增添龟城之灵气。其实,与
其说是补气,实际是出于军事考虑。永泰城与蒙古相邻,经常受到外来侵扰,一时敌人围城,堡内人若出不了城,水源即断,引暗渠入堡,可防
敌人围困,可以坚壁清野。铺暗渠,砌水井,修涝池,不致水源污染,有利健康。方便百姓,出门就能汲水,免除了雪雨霜天外出数里汲水的苦
处。至今,这座饮水工程仍然完好无损,城中居民还在使用。我不禁在心中暗暗赞佩古人的智慧和科学观了。永泰城现在的行政区划为白银市
景泰县寺滩乡永泰堡村。城内还保留着两座清代民居,以及一所建于民国时期的小学。城内现居住着72户人家,420多口人。据当地老人讲
,古城内的居民大多是明代驻军的后代。永泰小学建于1920年(民国九年),占地面积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886平方米,学校造型
独特、风格别俱。1990年重建后恢复原貌。永泰小学是目前全国保留完好的民国时期的三所小学校之一。如今,走进这座静谧的古城,斑
驳的墙壁上苔藓丛生,地上的方形石块已经磨平,街角的一家老店让你不经意间与历史遭遇。在岳府的旧址前,想象着当年那场烧毁岳府的大
火,不由想到,如果不是这场大火,今天的永泰城将是何等的风光啊!站在夕阳下的古城,欣赏着十分凄美的古城风姿,倾听着留守村民讲述
着村庄的衰落,耳畔仿佛传来房屋渐渐破落的声音。旧时,古城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人畜不能自由跨越。城外方圆几十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
平川沃野,城背后山林茂密,可潜藏千军万马。但如今这里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近几十年来,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