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社区康复技术概述心脏解剖位置心脏解剖结构一、检查的注意事项二、心脏视诊lnspectionofthehea rt(一)心前区隆起与凹陷1正常人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无异常隆起及凹陷。2异常情况:胸骨下段与胸骨左缘3- 5肋骨及肋间隙局部隆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成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大量心包积液。(二)心尖搏动的定义 定义:心尖主要由左室构成。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胸壁对应部位,使局部助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apicalimpulse )1、正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1)位置: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厘米处。(2)范围: 2.0~2.5厘米。(二)心尖搏动改变2.心尖搏动的改变主要是心尖搏动位置、强弱及范围的改变。体位:仰卧位———上移 ;左侧卧位——左移(2-3cm);右侧卧位——右移(1-2.5cm);体型:矮胖型———上移(上外 方,第4肋间);瘦长型———下移(第6肋间);此外,体重、呼吸对心尖搏动均有影响。(二)病 理性心尖搏动病理条件下,心尖搏动位置可由以下原因发生改变:3.心尖搏动的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1)心脏疾患:左心室肥大— ——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位,呈抬举性心尖搏动。右心室肥大———心尖搏动向左方移位。心肌炎—————心尖搏动减弱。先 天性右位心——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相应部位。粘连性心包炎——负性心尖搏动(2)胸部疾患:右侧胸腔积液、气胸 -----心尖搏动移向健侧;左侧胸腔积液、气胸-----心尖搏动减弱、消失;粘连性胸膜炎、肺不张----心尖搏 动向患侧移位;(三)心前区异常搏动三、心脏触诊Palpationoftheheartexamination (一)、触诊意义:补充验证视诊所见,弥补视诊的不足。确定心脏所处时期(收缩期systolicperiod舒 张期diastolicperiod);(二)、触诊内容: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三)、触诊方法 :用右手全手掌、小鱼际肌及示、中、环指指腹进行触诊。(五)震颤用手触及到的一种微细的震动感,类似在猫的颈部和前胸 部所触到的震动感。震颤是器质性心脏病的重要体征。1、产生的病理基础:瓣膜口狭窄、异常通道。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异常通 道流至较宽广部位产生湍流场及漩涡,使瓣膜、室壁、血管壁震动,传导至胸壁。2、震颤出现时期、部位、临床意义:(六)心包摩擦 感四、心脏叩诊Percussionoftheheart 靴状心靴状心五、心脏听诊 二尖瓣听诊区(一)、肺动脉瓣听诊区心脏听诊瓣膜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 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心脏听诊瓣膜区心脏瓣膜听诊区定位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五肋 间锁骨中线稍内侧。如心脏扩大,心尖位置向左或左下移位,通常应选择心尖搏动最强点来听诊2.肺 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3.主动脉瓣区第1听诊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第2 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4三尖瓣区在胸骨左缘第4–5肋间心脏听诊的顺序1心率:每分钟心搏次数。正 常心率:60—100次/分。HR<60次/分为心动过缓;HR>100次 /分为心动过速。计数:在心尖部听诊,以第一心音为准。心率变化:小儿心率快;老年人心率慢 第一心音出现: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产生机理:主要原因:二、三尖瓣关闭时瓣 叶的震动;次要原因:半月瓣开放及心肌收缩产生震动及血流冲击心室壁和血管壁产生震动。 视触叩的内容和顺序心前区隆起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左室增大右室增大负性心尖搏动抬举性搏动震颤意义震 颤部位和时期心包摩擦感心脏叩诊的顺序心脏听诊区,听诊顺序、四个心音(二)、听诊内容: 心率;心律;心音(正常心音、心音变化); 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2心律:心跳之节律,即心跳是否整 齐。正常心律:整齐或轻度不齐,但与呼吸有关,称为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心律失常:(1)期前 收缩---早搏的第一心音亢进,第二心音弱或听不到,而后有长间歇。(2)心房纤颤---心律绝对不 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现象。3心音:正常心脏在收缩、舒张时产生的声音。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第四心音(S4)。正常成人:一般听到是两个心 音即:S1S2;儿童青少年:可听到S3。S4弱、听不到。若闻及S4则为病理性的。第一心音听诊特点:音 调低钝、持续时间较长;与心脏搏动相一致;心尖部听诊最清楚;距S2的间隔时间较短。第二心音的出现:标志着心室舒张 的开始。产生机理:主要原因:主、肺动脉瓣关闭引起的震动;次要原因:房室瓣开放及腱索引起的震动及 血流冲击血管壁产生的震动。听诊特点:音调较第一心音高而清脆,持续时间较短;出现于心脏搏动之后;心底部听诊最清楚;距S 1的间隔时间较长。第三心音出现时期:于舒张早期,第二心音之后出现。产生机理:舒张早 期,心室快速充盈,血流冲击心室壁、腱索引起的振动。听诊特点:音调低钝而弱;持续时间短;心尖部及内上方 听诊清楚(呼气末)。运动后、左侧卧位、深呼气末第三心音增强。临床意义:见于正常青少年、儿童;成人听不到。第 四心音出现时期:舒张晚期(收缩期前)出现,位于第一心音之前。产生机理:心房收缩使房室瓣紧张而振动。 听诊特点:低调、很弱,出现在S1之前,心尖部及内上方清楚。临床意义:正常人听不见第四心音。 运用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初步判定有无心脏疾病,判断心脏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程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现代心血管检查方法的进展日新月异,但心脏的视、触、叩、听仍为基本方法,每个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心脏位于胸腔的中纵膈内,前方平 胸骨体和第2-6肋骨,后方平5-8胸椎。1、一般采取仰卧位或坐位;2、环境应安静,对于杂音的听诊尤为重要;光线最好是来源于左侧 ,室温不低于20℃;3、受检者应充分坦露胸部绝不可隔着衣服听诊;4、检查者应全神贯注,按规范的检查手法,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以 便全面分析。心脏视诊要点: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两眼与病人胸廓同高,以便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和隆起,视诊心尖搏动时, 两眼视线应与心尖区呈切线位置。视诊内容:(一)心前区隆起(二)心尖搏动(三)心前区异常搏动(3)腹部疾患: 腹腔内大量腹水腹腔内大量气体膈肌上升,心尖搏动上移;腹腔内巨大肿瘤(4)其他:甲亢、发热、贫血 ---心尖搏动增强。(三)心前区异常搏动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2.剑突下搏动:肺气肿、右心室肥大、腹主动 脉瘤;3.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4.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 脉扩张。(四)、心脏触诊---心尖搏动正常情况:位置同视诊,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 0.5~1.0厘米处。2.0~2.5厘米。可触及或不可触及。异常情况:抬举性搏动,见于左心室肥大。 1、产生病理基础心包炎时,脏、壁二层粗糙,摩擦而产生 的震动。2、触诊特点:部位:心前区,尤以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最易触及;时期:收缩期、舒张期皆可触及,收缩期明 显;体位:前倾坐位、呼气末明显。注意:心包积液时消失。3、临床意义:各种心包炎。一、叩诊目的 :判断心脏大小及形状。二、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一)板指位置:患者坐位----板指与肋间垂直; 患者平卧位---板指与肋间平行;(二)叩诊顺序:由左而右、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左侧:由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逐个肋间向上, 直至第2肋间右侧:先叩出肝上界在其上一肋间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三)心界的组成 :左界:右界:2肋间处:肺动脉段;2肋间处:升主动脉3肋间处;左心耳;上腔静脉4、5肋间:左心室。3肋间以下:右心房心底部:2肋间以上为心底部;心腰部:主动脉到左心室之间;心尖部:由左室构成.梨形心二尖瓣区(M)肺动脉瓣区(P)主动脉瓣区(A)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rb区)三尖瓣区(T)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I)主动脉瓣区(II)三尖瓣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