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有姓之作用:
1、《通志二十略?通志总序》:生民之本,在于姓氏,帝王之制,各有区分,男子称氏,所以别贵贱,女子称姓,所以别婚姻,不相紊滥。
2、《姓解?姓解序》云:天生蒸民受之以姓姓者所以别婚娶厚人伦也或因生以赐之或锡圡而命之或从父字或绍世官眇觌
3、《通志?氏族略第一?氏族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二、唐姓起源:
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五。
1、《姓氏寻源?卷十七?七阳下》:唐氏汉成阳令唐扶碑云其先出自庆都感赤龙生尧王有天下大号为唐治致雍熹尊天重民禅位虞舜光炙九土通天三统苗胄枝分相土脉居因氏唐焉《广韵》云唐尧之后子孙氏焉出晋昌北海鲁国三望一云武王子叔虞封于唐后为氏《公子谱》云成王封叔虞于唐号曰唐侯其子燮父之后春秋时国小微弱遂属为楚邑郑樵云据此当云其子燮父之后别封于唐近于楚微弱遂为楚属邑或曰唐氏有二尧之后为唐以封晋此晋之唐也伊祁姓燮父之后封于唐为楚所并此楚之唐也又春秋唐惠后唐成公亦姬姓国澍按唐姓出陶唐氏尧初封唐侯其地中山周后改为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号曰唐叔乃迁唐公子杜降爵为伯子孙以唐为氏……唐定州之新乐唐县有尧山唐水望都故唐城也
2、《通志二十略?氏族第二?以国为氏?古帝王氏》:唐氏,祁姓,亦曰伊祁,出陶唐氏之后。尭初封唐侯,其地钟山县是也。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改为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号曰唐叔,乃迁唐公于杜,降爵为伯,今长安杜城是也。用之季世,又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嗣,其地今唐州方城是也。传曰:“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故子孙为唐氏。此晋之唐也。宣十二年传:“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使潘党率游厥四十乘,从唐侯为左拒。”其地在今随州唐城县,此楚之唐也,定公五年,楚灭唐,子孙亦以唐为氏。……
释例,唐,姬姓。又公子谱,一曰:“成王封叔虞于唐,号曰唐叔侯。其子燮父之后,春秋时,国小微弱,遂属为楚邑。”据此当云:“其子燮父之后,别封于唐,近于楚,微弱,遂为楚属邑。”又按:尧之后分为六,唐氏,杜氏,范氏,刘氏,韦氏,祁氏,皆为着姓,岂尧泽不泯欤?
三、总之唐姓起源有如下说法: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亦为帝尧之后。
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尧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世称“唐放勋”(“放”极言大,“勋”即功勋),称颂他的功勋和德化之治。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
2、出自唐叔虞,为黄帝轩辕氏之后。
尧做了百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逝世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
3、出自丹朱之后,为帝尧之后,亦为黄帝轩辕氏之后。
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
4、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
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其中1、3亦出自帝尧,此为陕西唐姓和豫鲁(今属河南、山东间地)唐姓。2、4亦出自周朝宗室。此2为山西唐姓。此4为湖北唐姓。
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