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喝水
丁长福 2014年5月14日
谈喝水,这个题目看似简单而幼稚。人一生下来就知道喝水,也会喝水,还用你谈么?正是由于简单、不屑,我才更认为这个问题的重要。谈生态、谈保健,首要的是水。说起喝水,一致也是自然的想法,就是渴了就喝呗!不渴呢?问题、文章就在这里!
最近看到朋友发来的一篇网文“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口渴,意味著忍痛和提前死亡”(见附录)。很有感触。关于喝水,很早以来由于切身体会,就想与网友交流。及至看了这篇网文,更激发了我就此题与朋友、网友交流的欲望。简单说就是喝水的重要性、怎样喝水。
喝水的重要性。自然而朴素的答案是当然的,人渴了就要喝水,不喝水就会亁死。很对!但是这个答案太浮潜了。从生理上说,人体的组成75%是水,人体要是少了水,血液将会变得粘稠,会对生理的各个器官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附件中说:“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喝水的重要性。喝水绝不单纯是解决渴的问题,而是维持生命正常生长的必不可少的生态活动。很多人(尤其本人年轻时)生活中基本上口感到渴了,才喝水。不渴,则不知道主动自觉地喝水。这就会不觉中“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很多病的发生并不是身体某个器官感染病菌或受到感染,只是缺水!迷信药物实在是误区,大量补充水分才是正选。
对于喝水我是有沉痛的教训的。在我的家族史中没有经常喝水的习惯,也就是渴了才喝,不渴就不喝。这个问题在年轻(50岁以前)时还不突出,但是进入中、老年以后人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变缓,血管壁变硬,粘稠的血液不能畅通的循环,必然出现各种毛病。1998年某日,我去抽血,护士费了半天劲就是找不到血管,抽不出血。记得某年冬天我去哈尔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我走到街上脸冻得像冰块一样硬,这就是粘稠的血液冰冻的结果。
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叶(50多岁)以后,我感到双手手掌瘙痒。尤其天凉则痒得厉害。延续多年,多方诊治,有的说是湿疹,有的说是牛皮癣,也吃、涂了不少药,均不管用。后来1998年我参观一个医药展览。展览会上我请一个老中医号脉,并咨询手痒事。他问我血压、血脂高不高。意思是如果血压或血脂高,则血液粘稠,血液在毛细血管内循环则不畅,造成手痒。我立刻认为老中医说得对,很明显,天越凉,血管收缩,如果将手放到较热的水中,血管膨胀,血流自然畅通,瘙痒立即解除。这一现象使我非常相信他的话。自此以后,我就注意降血压、血脂,但并不吃药,而是增加喝水,每天早晨吃两个西红柿,坚持到现在,手痒的毛病彻底解除。
正如附件中说:
“…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3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喝水時要加點鹽、儘量喝自來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
“…水是天然的保健良藥,能夠解決多種健康問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
“…茶、咖啡、葡萄酒和飲料,不能代替身體所需的天然水。因為,這些飲料固然含有水分,但也含有脫水因數,特別是咖啡因和酒類。這些物質不僅會清除溶解它們的水分,還會清除身體額外的水分。當你喝咖啡、茶或啤酒時,身體消耗的水分,總是多於這些飲料含有的水分。”
关于喝水,附录中讲的很好,希望朋友们仔细阅读、研究,实在受益匪浅!喝水,太平常了,太不值一提了。但却太重要了,对很多人来说,太值得大声疾呼了。再一次引用附录中的话“老年人,身體水分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他們每10年身體的水分,平均喪失3.5~6升,這是一種巨大的損失。而且,依賴口渴的感覺,會引起長時間脫水,主要是引起細胞內部脫水,結果導致生產神經傳遞素的「工廠」體內的氨基酸大量喪失。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內的水分含量,將逐漸少於細胞外的水分含量,細胞內部的水分逐漸流失,將導致水滲透平衡被完全打破,細胞的吸水性能和儲水性能將會逐步喪失,這就是開始乾癟!假如老年人體內的水分充足,將會有一個潛在的好處:它能提高成蛋白質和酶;由於蛋白質和酶僅僅依賴乾渴的感覺做出判斷,等到口渴才開始喝水,只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等待口渴,意味著忍受疼痛和提前死亡。”
附录
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口渴,意味著忍痛和提前死亡
看了此文,我倒心安了一些,因为我每天喝水量達到5L至6.2L,還不包括吃飯面湯等水分,我一直擔心會不會喝得太多了,但不喝身體又不舒服,還是繼續喝了。
?
上星期我睡眠途中,正如下文所說,我突然被胃腹部位從未有過的劇痛痛醒,估計是急性胃溃瘍吧。吃了一顆減胃酸分泌的藥,超過半個小時後仍未見效。後來我喝了一整瓶水,開始有跡象好轉,再轉喝了兩碗60度左右的溫熱水,不到一分鐘,痛感全部消失!入睡安然。。。。早晨起來胃腹部也好像從未曾痛過一樣。。。。
咱們大家都知道喝水對健康的重要性,我沒想到過喝水竟有治療的效用.讀這篇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後有點好奇,在網上查到了有關F.巴特曼博士(Dr.F.Batmanghelidj)和談水療效的網頁
http://www.watercure.com/index.html.首頁上簡略地述說了地球上的水,身体裡的水,和水能治療某些病痛.;要大家只喝自然的純水.
多喝水並觀想水成甘露向水說聲感謝我愛你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許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本文作者:F?巴特曼博士巴特曼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本書總結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他發現水可以治療:心臟病和中風: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骨質疏鬆症: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白血病和淋巴瘤:因為水能夠將氧輸送進細胞,而癌細胞具有厭氧的特徵;高血壓: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糖尿病: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色氨酸的含量;失眠: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褪黑激素;抑鬱症: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介紹如何喝水方法: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3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喝水時要加點鹽、儘量喝自來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2)水是生命之源: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約占體重的75%。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乾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並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水的分配中,大腦處於絕對優先的地位。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一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身體缺水時,乾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證重要器官,於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症越來越複雜;用藥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病人死了。這時,誰都說不清他究竟是病死的還是渴死的。這是新的認知模式和新的科學理念,當然要挑戰現代醫學,得到廣泛認同不容易!(3)離經叛道的新理念人體是由25%的幹物質(溶質),和75%的水(溶劑)構成的。今天的科學認為,人體是裝滿了各種不同性質的固體物質,水只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填充材料」和運輸工具。而且,只有溶質(也就是溶於血液的物質,或血液攜帶的物質和血液中的血清)才能調節人體的各種活動,調節人體對水分(溶劑)的吸納。這樣的錯誤認識使得醫學研究時全都盯著一個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質、先用化驗來查找病因,再尋找化學品中和或改變這些「溶質」。溶劑,即水,有調節體內功能的作用,還能調節溶解於其中的溶質(固體物質)。大腦總是浸泡在含有鹽分的腦脊髓液體中。身體裡的水被視為溶劑,水中溶解的固體物質被稱為溶質。水是天然的保健良藥,能夠解決多種健康問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特別是,進入成年後,渴的感覺會逐漸衰退,我們的身體內的水分會越來越少。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細胞的含水量也會逐漸減少,細胞內的含水量,與細胞外含水量之比從1:1,減少至大約0.8:1,也就說是進入老齡後,每十年身體內喪失3升以上的水。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們飲水是為了滿足細胞的功能需求,飲水量的減少會影響細胞的活力。有一天深夜裡,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事實: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在監獄15個月時間內,他已經治癒了數百名囚犯;在隨後的兩年半時間裡,使用自來水成功又治癒了3000多個因各種壓力導致的胃潰瘍病例。這時,作者清醒地意識到,這些人實際上只是於渴而已,病人脫水的信號,是通過身體的疼痛表現出來的。人們都會對乾渴和飢餓做出反應,以為二者都是飢餓導致的。但是人們總是吃固體東西,只有身體需要消化過剩的食物,導致乾渴的感覺逐漸佔據上風時,才會喝些水。在這種情況下,身體的缺水過程,可能會進入一種持續發展的階段,以致會以一個適應機制逐漸形成和鞏固下來。這一過程,將會破壞乾渴管理機制,致使身體無法通過有效的乾渴感覺表達對水的需求。也就是說:如果你喝的水越多,你的口渴感就會越敏銳;你喝的水越少,你的口渴感就越遲鈍。茶、咖啡、葡萄酒和飲料,不能代替身體所需的天然水。因為,這些飲料固然含有水分,但也含有脫水因數,特別是咖啡因和酒類。這些物質不僅會清除溶解它們的水分,還會清除身體額外的水分。當你喝咖啡、茶或啤酒時,身體消耗的水分,總是多於這些飲料含有的水分。假如你喝完飲料後測量一下尿液,你就會發現你排出的尿超過飲料的量。當人體處於脫水狀態時,它就會將當前所剩的水分重新分配。在人體內部,某些區域水分供應不足,就會發出警報。當乾渴管理機制發生作用時,人體僅存的水分將會得到調配,並在需要時使用,這會使人體的整體運行機制發生改變—即開始生病。如人體長期脫水,會導致依賴水分的機體功能暫時關閉或休眠,因為身體需要將所剩不多的水分儲存起來,以便度過困難期。進而身體脫水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某些器官和功能的承受力就會達到極限。這時,身體最活躍的組織和器官,將首先發出特定的信號並且通知我們:身體已經進入嚴重缺水狀態—慢性病出現。藥物治療,只能暫時消除身體缺水的各種危機信號;對人體細胞(包括基因細胞)卻有害無益。長期脫水,會使身體機能的活躍性和有效性徹底喪失;即便是藥物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這種可怕的情形,還將傳遞到下一代身上。特別是哮喘症、過敏症、胃灼熱等疾病,都可通過補水來進行預防,並且只有這樣;在我們自己以及下一代人的身上,某些疾病才不會產生。蛋白質和酶,效率更高。只有周圍的水分充足,它們才能夠高速擴散和運轉。如果溶劑因細胞內缺水而產生高粘稠度,那麼,蛋白質和酶老年人,身體水分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他們每10年身體的水分,平均喪失3.5~6升,這是一種巨大的損失。而且,依賴口渴的感覺,會引起長時間脫水,主要是引起細胞內部脫水,結果導致生產神經傳遞素的「工廠」體內的氨基酸大量喪失。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內的水分含量,將逐漸少於細胞外的水分含量,細胞內部的水分逐漸流失,將導致水滲透平衡被完全打破,細胞的吸水性能和儲水性能將會逐步喪失,這就是開始乾癟!假如老年人體內的水分充足,將會有一個潛在的好處:它能提高成蛋白質和酶;由於蛋白質和酶僅僅依賴乾渴的感覺做出判斷,等到口渴才開始喝水,只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等待口渴,意味著忍受疼痛和提前死亡。水在身體中的作用1.身體出現局部缺水,首先會抑制身體的某些功能,並最終使之徹底喪失。2.水是能量的主要來源,它是身體的「流動資金」。3.水在身體所有細胞內部產生電力和磁力,它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4.水是細胞結構的建築粘合劑。5.水可以防止基因遭破壞,並使基因因此更能發揮他的所長。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