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H
2014-05-31 | 阅:  转:  |  分享 
  
H.264与MPEG4区别(1)

MPEG系列的标准归属于ISO/IEC,但另一方面以制订国际通讯标准为主的机构:ITU-T,在完成H.263(针对视频会议之用的串流视频标准)后展开了更先进的H.264制订,且新制订是与ISO/IEC机构连手合作,由两机构共同成立一个名为JVT(JointVideoTeam)的联合工作小组,以MPEG-4技术为基础进行更适于视频会议(VideoConference)运用的衍生发展,也因为是联合制订,因此在ITU-T方面称为H.264,在ISO/IEC的MPEG方面就称为MPEG-4Part10(第10部分,也叫ISO/IEC14496-10),MPEG-4Part10的另一个代称是MPEG-4AVC(AdvancedVideoCoding,先进视频编码),多个名称其实是一个意思,即H.264=MPEG-4Part10=ISO/IEC14496-10=MPEG-4AVC,不过以下本文一律以H.264表述,一方面以H.264叫法最原始也最正宗,另一方面书写上也最简单。那么,H.264到底与MPEG-4有何差别呢?更准确地说MPEG-4Part10与MPEG-4Part2有何差别?为何需要再订制出MPEG-4Part10呢?直接沿用MPEG-4Part2难道不行?虽然MPEG-4已针对Internet传送而设计,提供比MPEG-2更高的视频压缩效率,更灵活与弹性变化的播放取样率,但就视频会议而言总希望有更进一步的压缩,所以才需要出现了H.264。到底H.264好在哪?先让我们将MPEG-2、MPEG-4(MPEG-4Part2)、H.264(MPEG-4AVC、MPEG-4Part10)三者进行分辨率表现与所用带宽的比较,无论MPEG-2、MPEG-4、H.264,三者都能达1920×1080i(非交错)的高清晰度(HighDefinition,HD)、24fps(每秒更新24张画面)的影像画质,但传输带宽上MPEG-2需要12~20Mbps,相对的H.264只要7~8Mbps,而MPEG-4则介于两者间,更直接地说,若把MPEG-2的带宽用作基准的100%,MPEG-4要达相同效果只需要60%带宽,H.264更是低至40%,约为原MPEG-2的1/2~1/3。当然,1920×1080是最高标准的分辨率,如果将H.264用在手机上,在176×144、24fps的情况下H.264只要40kbps~60kbps的带宽,如此只要现有PHS(64kbps)、GPRS(115.2kbps)就足以进行在线视频,更具体地说,H.264力求在40kbps~300kbps的有限带宽下尽可能得到流畅、清晰的表现。

至此大家必然会问,何以H.264能够有更高的压缩率,且播放效果与MPEG-2、MPEG-4近乎相同?答案在于更复杂的编码算法,以前之所以未采用更复杂的算法,是考虑到解码(播放)端的运算能力不足,就会导致播放不流畅,失去视频娱乐观赏的意义,但如今不同,无论桌面电脑、移动终端的性能都突飞猛进(几乎都有200MHz以上频率),即便运用更复杂的压缩编码都可以实时解码、流畅地播放,这正是MEPG-4、H.264能够推行的一项先决条件。

MPEG-4由一系列的子标准组成,被称为部,包括以下的部分

第一部(ISO/IEC14496-1):系統:描述视訊和音訊的同步以及混合方式(multiplexing,简写为"mux")。

第二部(ISO/IEC14496-2):视訊:定义了一个对各种视觉信息(包括视訊,静止纹理,计算机合成图形等等)的编解码器。对视訊部分来说,众多"Profiles"中很常用的一种是AdvancedSimpleProfile(ASP),例如XviD编码就属于MPEG-4Part2。

第三部(ISO/IEC14496-3):音訊:定义了一个对各种音訊信号进行编码的编解码器的集合。包括高级音訊编码(AdvancedAudioCoding,缩写为AAC)的若干变形和其他一些音频/语音编码工具。

第四部(ISO/IEC14496-4):一致性:定义了对本标准其他的部分进行一致性测试的程序。?第五部(ISO/IEC14496-5):参考软件:提供了用于演示功能和说明本标准其他部分功能的软件。

第六部(ISO/IEC14496-6):多媒体传输集成框架(DMIFforDeliveryMultimediaIntegrationFramework)。

第七部(ISO/IEC14496-7):优化的参考软件:提供了对实现进行优化的例子。(这裡的实现指的是第五部分)。

第八部(ISO/IEC14496-8):在IP网络上传输:定义了在IP网络上传输MPEG-4内容的方式。

第九部(ISO/IEC14496-9):参考硬件:提供了用于演示怎样在硬件上实现本标准其他部分功能的硬件设计方案。

第十部(ISO/IEC14496-10):進階視訊編碼或称高级视频编码(AdvancedVideoCoding,缩写为AVC):定义了一个视频编解码器(codec),AVC和XviD都属于MPEG-4编码,但由于AVC属于MPEG-4Part10,在技术特性上比属于MPEG-4Part2的XviD要先进。另外从技术上讲,它和ITU-TH.264标准是一致的,故全称为"MPEG-4AVC/H.264"。

第十一部(ISO/IEC14496-12):基于ISO的媒体文件格式:定义了一个存储媒体内容的文件格式。

第十二部(ISO/IEC14496-13):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IPMPfor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andProtection)拓展。

第十三部(ISO/IEC14496-14):MPEG-4文件格式:定义了基于第十二部分的用于存储MPEG-4内容的容器(container)文件格式。

第十四部(ISO/IEC14496-15):AVC文件格式:定义了基于第十二部分的用于存储第十部分的视频内容的文件格式。

第十五部(ISO/IEC14496-16):动画框架扩展(AFX:AnimationFrameworkeXtension)。

第十六部(ISO/IEC14496-17):同步文本字幕格式(尚未完成-2005年1月达成"最终委员会草案"(FCD:FinalCommitteeDraft)。

第十七部(ISO/IEC14496-18):字体压缩和流式传输(针对公开字体格式)。

第十八部(ISO/IEC14496-19):综合用材质流(SynthesizedTextureStream)。

第十九部(ISO/IEC14496-20):简单场景表示(LASeRforLightweightSceneRepresentation,尚未完成-2005年1月达成"最终委员会草案"(FCDforFinalCommitteeDraft)。

第二十部(ISO/IEC14496-21):用于描绘(Rendering)的MPEG-J拓展(尚未完成-2005年1月达成“委员会草案”(CDforCommitteeDraft)。

献花(0)
+1
(本文系老铁872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