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端午习俗何其多
2014-06-01 | 阅:  转:  |  分享 
  
端午习俗何其多pps:Zou1935手动换页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
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
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看看下面这
些习俗,你那里有没有?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
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
以蠲除毒气。”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
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斗草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
的产生有关。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
儿童则以叶柄相勾。跳钟馗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挂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
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佩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
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
、益寿延年。戴香包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
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
自己的情郎。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煎蒲
、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饮蒲酒、雄
黄酒、朱砂酒古代过端午节,人们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
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挂草药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
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划龙舟究竟什么时候开
始划龙舟的,不是特别确切。不过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现在,赛龙舟成为很多地方过
端午节的固定项目。图文取自网络2014-5-29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