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早期“旧石器时代”
2014-06-05 | 阅:  转:  |  分享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

(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来源:www.lishichunqiu.com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

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作,在中国已经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的遗址,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旧石器考古材料,初步建立起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框架。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布已很普遍。

距今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有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石器、匼河文化、蓝田人文化以及东谷坨文化。距今100万年以后的遗址更多,在北方以周口店第1地点的北京人文化为代表,在南方以贵州黔西观音洞的观音洞文化为代表。总起来看,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基本上是类似于奥杜韦文化的类型,似乎没有西方的阿舍利手斧文化。但有的学者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旧石器文化和西方阿舍利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着交流。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可用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文化(见丁村遗址)为代表。另外比较重要的有周口店第15地点文化和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类型和加工技术。即使类型稍有变化,技术稍有进步,也都是缓慢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修理石核技术(如勒瓦娄哇技术)没有得到什么发展。



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数量增多,文化遗物更加丰富,技术有明显进步,文化类型也更加多样。在华北、华南及其他地区,都存在时代相近但技术传统不同的文化类型。在华北,有继承前一个时期的小石器传统,其重要代表有萨拉乌苏遗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遗址、山顶洞遗址(见山顶洞人)等;有石叶文化类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的水洞沟文化为代表,它与西方同期文化有较多的相似处;还有70年代后发现的典型细石器工艺,如山西沁水的下川文化,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的虎头梁文化等。在东北地区,属于这一时期的重要遗址有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阎家岗遗址等。在南方,这一时期出现了几个区域性文化,如以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遗址命名的富林文化类型,以重庆市铜梁县张二塘遗址为代表的铜梁文化类型,以及最初在贵州省兴义市猫猫洞遗址发现的猫猫洞文化类型。另外,在西藏、新疆和青海地区也发现了一些属于这一时期或稍晚的旧石器文化地点。总起来看,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除少数地点外,石叶工艺和骨角器生产不很发达。



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爪蹄兽、最后枝角鹿等第3纪残存动物在这里出没。再晚一些,则有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存,元谋人使用的石器捕猎它们。元谋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地层中,元谋盆地内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层的河湖相沉积地层里,在第4段第22层,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化石。用古地磁测定法检测,这两枚牙齿属于170万年前的一个男性青年。它确证了中国人的历史起源和存在。和这两枚牙齿化石同时从褐色黏土层中出土的,还有7件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脉石英石核与刮削器。中华文明就这样开始萌动了。



相传神农氏为帝王时,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夺,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为暴虐,神农氏、黄帝无力征讨。阪泉之战后,黄帝势力大增,蚩尤仍继续作乱,不肯听命。黄帝征集各部落、联盟兵众,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之野。相传黄帝命应龙作水阵阻挡蚩尤,但被效忠于蚩尤的风伯雨师所破。黄帝又请旱神女魃作法,天气骤然放晴,旱热难当,使久习于东南方阴雨气候的蚩尤无法忍受,败阵南逃,于冀州之野擒杀蚩尤。



(中国)

西侯度文化







中国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现于山西芮城西侯度村高出黄河河面约170米的阶地上。1961~1962年发掘。出土剑齿象、纳玛象、野牛、三趾马、三门马、巨河狸等早更新世灭绝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有石制品32件和烧骨、有砍痕的鹿角。研究者推测,该文化距今已有180万年。

地磁测定其地层年代为距今180万年前。这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早于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约十万年。

石制品种类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



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有争议,或为约60万年~50万年前左右)。



1973年,在发现元谋人化石的地层中出土石器三件。在同一地点采集到石器三件,推测被雨水冲刷出地表,也被视为元谋人的石器。三件地层中出土的石器均为石英岩制造,均为刮削器。其一为两刃刮削器,由石片制成,从石器上的人工加工痕迹来看,可能是砸击修理的。其二为复刃刮削器,由小石块制成,三边有加工痕迹,略呈长方形,应是复向加工而成。其三为端刃刮削器,也由小石块制成,也为复向加工而成。三件采集到的石器中:其一为石核,呈梭形,长90毫米,单台面。其二为石片,其原料为红色砂岩,长略小于宽,打击点散漫。其三为尖状器,由石英岩石片制成,左侧单面加工,右侧两面加工,在中轴相交,属正尖尖状器。

仅通过这些石器难以推断元谋人的石器加工技术。但可得知以下几点:元谋人会用捶击法制造以及修理石器,会制造刮削器和尖状器,且工具尺寸不大。

在发现元谋人化石的地层中还发现有许多炭屑,常与哺乳动物化石伴生。大者直径达15毫米,小者1毫米左右。

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另外还发现有大量炭屑。有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

经过多年发掘,总共出土石器17件,其中地层出土7件,地表采集到10件。





匼河文化

匼河文化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布于山西省芮城县匼河村一带。其地质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匼河文化的遗物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烧骨是匼河人用火的证明。伴出的动物化石多为中更新世的典型种属,象、鹿、水牛、披毛犀的共存说明匼河人的生活环境为温带气候。

共发现石核、石片和石器138件。除少数几件采用脉石英外,其余均以石英岩砾石为原料。石核有用锤击法产生的和碰砧法产生的两种。但从石片来看,当时打片还使用了投击法。

动物化石包含一些古老的种类,如三趾马和一种古老的剑齿象。



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阿舍利手斧属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文化类型的工具。这种工具两面打制,一端较尖较薄,另一端略宽略厚,呈泪滴等形状,由于它左右两边和正反两面基本对称,由此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它代表了古人类进化在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古人通过对石块进行敲打,最后形成两面对称的手斧,手斧是史前时代第一种两面打制、加工精细的重型工具,在非洲发现的巨型手斧有的近30厘米长。早期的手斧打制较粗糙,到晚期,石器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手斧器形较为规整,加工精湛。

现阿舍利类型的石器集中在非洲、西欧、西亚等地发现。之前在东亚地区的韩国、中国百色等地都有零星发现。

2011年至2012年,在中国陕西省洛南盆地发现了18000余件阿舍利(Acheulian)文化类型的工具。

2013年1月26日,考古人员在陕西省洛南县大规模发现代表直立人的工具阿舍利手斧,并确认年代距今有25万年至7.5万年左右。考古表明,至少在70万年前,早期人类已开始在这里生活。







献花(0)
+1
(本文系大才的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