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H-1O-16K-39Cl-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事件或成语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凿壁借光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D.司马光砸缸
2、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A.水不能燃烧B.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CO2的读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加氧分子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一个碳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
6、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
B.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后得到的固体的质量等于氯化钾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大
7、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①~④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①不任意排放工业污水;②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再排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
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二个氧元素;④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⑤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二个氧原子。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④⑥
9、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B、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
C、葡萄糖不属于氧化物D、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10、下列四种物质①KClO3②Cl2③HCl④HClO,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④①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11、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可能含有的物质R在水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B.Fe2S3C.FeOD.FeS2
12、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A、二氧化碳和水B、C、H、O元素C、C、O元素D、C、H元素
13、常见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相同元素B.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D.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定相等
)A.氢气是一种最轻的气体B.氢气跟空气混合后,点燃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不宜作民用的能源C.空气中只要混入了氢气,在点燃时一定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D.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16、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9 2 22 1 反应后质量(g) x 2 6 21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x的值为6
C.B物质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中A、C物质质量比为5:2
二、填空题(18-22题每空1分,23-24题每空2分,共计39分)
18、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和微粒
(1)两个钡离子(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硝酸亚铁
(4)填写下列中数字2的意义:
H2O;2Ca③SO3;
④2Al3+;;SO42-;
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1)空气(2)氧气(3)水蒸气(4)高锰酸钾(5)铁粉(6)气(7)海水(8)冰水混合物(9)溶液(10)二氧化硫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属于单质的是___。
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A︰VB,约等于。
(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4)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为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灯泡内常放入少量红磷:
(2)照明弹发出强光是因为镁粉被点燃在空气中燃烧:
(3)某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淡黄色的粉末燃烧生成一种引起酸雨的气体:
23、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的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两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Cl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铝粉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⑵、高氯酸铵受热分解:24、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是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三、实验题【第(1)、(2)题每空1分,第(3)题每空2分,共12分。】
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并盖上.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选择这种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错误;第二组同学取足量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四、计算题(26题6分,27题9分,共15分)
26、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元素的比为;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g氧元素。
-2
点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