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tu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省中医学院熊继柏教授哮喘证治
2014-06-16 | 阅:  转:  |  分享 
  
省中医学院熊继柏教授哮喘证治



哮就是喉中油痰鸣声,喘是指呼吸急促。由于二者均为呼吸道疾病,故朱丹溪提出将二者合二为一,称为哮喘。



一、主证剖析

哮是以声音而言,喉中有痰鸣声;喘是以气息而言,指呼吸急促,故哮证实为三位一体之证,即哮、喘、咳三症,由于哮必兼喘,故哮喘往往同时并见。



二、辨治要领

哮证

症状主要是喉中痰鸣,其关键在痰。治哮必治痰。治疗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两期。“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发作期以祛邪为主,但需分清痰之寒热。痰的产生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水液代谢失调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相关,“痰者水所聚也”,故缓解期要补其三脏之虚,但要辨清以何脏为主。

1、发作期

(1)寒哮

症状:除喉中痰鸣外,兼呼吸急促,痰多色白,口不渴,天冷或遇寒则发,舌苔白滑,脉缓而滑。

治疗: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或苏子降气汤。

射干麻黄汤:射干9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9g紫菀9g款冬花9g

五味子3g大枣7枚半夏9g

苏子降气汤:苏子9g法半夏9g当归6g炙甘草6g前胡6g厚朴6g

肉桂3g陈皮3g生姜2片大枣1个



(2)热哮

症状:除喉中痰鸣外,兼呼吸急促,痰多色黄稠,口苦,舌苔黄腻或黄滑,脉滑数。

治疗: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用定喘汤。

定喘汤:白果12g麻黄9g苏子6g甘草3g款冬花9g杏仁5g

桑白皮9g黄芩5g半夏9g



2、缓解期

(1)肺虚

症状:除喉中痰鸣外,兼短气,自汗,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疗:宜补肺固表。方用四君子汤,或加玉屏风散。

四君子汤:人参10g黄芪10g白术10g甘草10g

玉屏风散:黄芪12g白术8g防风4g



(2)脾虚

症状:除喉中痰鸣外,兼痰多气短,食少便溏,体倦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弱。

治疗:宜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人参10g茯苓10g白术10g陈皮3g半夏5g甘草6g



(3)肾虚

症状:除喉中痰鸣外,兼短气息促,动则尤甚,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偏阳虚者,可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夜尿多,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偏阴虚者,可见五心烦热,口干,颧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宜补肾摄纳。偏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偏阴虚者,用都气丸。

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

都气丸: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

五味子6g



喘证

一是喘促,二是短息。因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故病位主要在肺、肾。

1、实喘

(1)风寒喘

症状:除呼吸气促外,多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等风寒表证,咳嗽,痰多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缓或滑。

治疗:宜散寒宣肺平喘。轻者用华盖散;重者用小青龙汤。

华盖散:麻黄30g杏仁30g茯苓30g桑白皮30g陈皮30g苏子30g

甘草15g

小青龙汤:炙麻黄9g细辛6g法半夏9g干姜6g五味子6g桂枝9g

白芍9g甘草6g



(2)风热喘

症状:除呼吸气促外,多兼发热,痰多粘稠色黄,胸中烦热,汗出口渴喜冷饮,苔黄,脉滑数。

治疗:宜清泄肺热。方用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麻黄9g杏仁9g生石膏18g甘草6g



(3)痰饮喘

症状:除呼吸气促外,必见痰多,胸闷,若痰色白,口不渴,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滑者,为痰湿;若口苦,痰黄稠,舌苔黄腻或黄滑,脉滑数者,为痰热。

治疗:宜化痰平喘。痰湿者用三子养亲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痰热者用桑白皮汤。

三子养亲汤:紫苏子3g白芥子3g莱菔子3g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15g大枣12枚

桑白皮汤:桑白皮3g贝母2g杏仁3g黄连3g苏子3g半夏3g

黄芩3g栀子3g



2、虚喘

(1)肺气虚

症状:除喘促短气外,兼自汗畏风,易感冒,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疗:宜补肺益气。方用生脉散或补肺汤。

生脉散: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

补肺汤:人参5g黄芪5g紫菀5g桑白皮10g熟地黄10g五味子5g

还可见肺阴虚之气喘,肺结核后期常见此证,除喘促短气外,兼有口感,甚至咳血,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宜补肺益气滋阴,方用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汤:熟地9g生地9g当归9g白芍3g桔梗2.4g玄参2.4g

贝母1.5g麦冬1.5g百合1.5g甘草3g



(2)肾气虚

症状:喘促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微细活沉弱。偏身阴虚者,兼盗汗,五心烦热。

治疗:宜补肾纳气。肾气虚为主者用人参蛤蚧散;偏肾阴虚者用都气丸。

人参蛤蚧散:人参60g蛤蚧120g杏仁150g炙甘草150g茯苓60g

贝母60g桑白皮60g知母60g,每服6克。



三、经验总结

1、麻杏石甘汤治暴喘发热

暴喘发热为急症,小儿多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肺炎,包括病毒性肺炎,常发热高达40℃以上,麻杏石甘汤治疗效果很好,其奥妙在于药物用量,发热越高,石膏用量越大,石膏与麻黄的比例一般为5:1,在热势高时,甚至可达10:1。麻杏石甘汤还衍生一个特殊方——五虎汤,即麻杏石甘汤加茶叶,用治暴喘发热,其效甚捷。

五虎汤:麻黄2.4g杏仁3g生石膏4.5g甘草1.2g茶叶2.4g

2、哮证最顽,喘证最急

哮证最顽固,喘证最急迫。

因哮证最顽固,故治疗从缓,须治其脏、补其虚、化其痰。六君子汤加熟地、当归,肺脾肾三脏兼补,治疗慢性哮证,效果很好。

喘证很急迫,故治疗须从速。

3、临床两种特殊喘证

(1)腑实喘

其特点是气喘兼大便不通,口苦,舌苔黄燥。故治疗须通其腑,即通大便,用凉膈散或宣白承气汤。

凉膈散:大黄20g朴硝20g甘草20g栀子10g薄荷10g黄芩10g

连翘40g竹叶10g蜂蜜适量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g生大黄9g杏仁6g瓜蒌皮4.5g



(2)淤血喘

气喘之时,兼有口唇、爪甲青紫。“血在肋下,令人喘逆”,即指淤血喘。若因出血太多而致血脱气喘,用参附汤;若因败血冲肺而见气喘、面紫黑,用二味参苏饮或夺命汤。

参附汤:人参12g炮附子9g

献花(0)
+1
(本文系#$t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