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14-06-20 | 阅:  转:  |  分享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白醋 D. 液氧 2.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利用海水晒盐 B. 用干冰人工降雨 C. 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 D. 利用风力发电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钙离子符号: B. 硝酸钾的化学式:KNO3 C. 水的化学式:H2O2 D. 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不法商家在黄金中掺入了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铱的原子序数是77 B. 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 C. 铱的质子数是77 D. 铱属于非金属元素 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 乙醇﹣﹣白酒 B. 硫酸铜晶体﹣﹣胆矾 C. 碳酸氢钠﹣﹣苏打 D. 氧化钙﹣﹣熟石灰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PM2.5含量高易导致雾霾天气.下列燃料燃烧时,不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多的是()

A. 氢气 B. 煤炭 C. 汽油 D. 柴油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的河水、井水和湖水都属于混合物 B. 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C.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D. 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8.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火碱和纯碱都属于碱类 B. 合金和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C. 氯化钠和氯化铵都属于盐类 D. 葡萄糖和碳酸钾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9.“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大力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B. 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 城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D. 提倡纸张双面打印 10.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 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现有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 5:1 B. 4:1 C. 2:1 D. 1:1 12.漂白粉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CaO B. CaH2 C. Ca(ClO3)2 D. CaCl2 13.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B.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 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 D.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14.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 B. 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15.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Z>Y B. X>Y>Z C. Y>X>Z D. Z>Y>X 16.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颜色变化

A. A B. B C. C D. D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 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 4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18.下列选项中的实验所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

A.

在有无催化剂时分别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等质量的Fe铁、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

向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9.金属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0;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 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 D. 上述3个反应中涉及2种单质 20.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 甲:NaHCO3、稀HCl;乙:NaOH溶液 B. 甲:Al,稀H2SO4;乙:Ba(NO3)2溶液 C. 甲:MgO,稀盐酸;乙:AgNO3 D. 甲:Cu、稀H2SO4;乙:BaCl2溶液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CuSO4═Al2(SO4)3+3Cu.砂纸的作用是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2)今年3月,我国出现了H7N9新型禽流感病例.科研部门自主研发出一种新药可用于治疗H7N9禽流感,它的化学式为C15H28N4O4,它由4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14.

(3)北海盛产鱼虾等海产品,鱼虾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海产品溶液腐烂变质,不能(填写“能”与“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防腐保鲜.

(4)在地震救灾中,用搜救犬搜救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利用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抢救危重伤员时需要的氧气.常装入氧气袋中,利用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5)下列有机合成材料具有热塑性的是AB(填写字母序号)

A.聚乙烯B.聚氯乙烯C.酚醛塑料(电木)D.脲醛塑料(电玉)

22.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些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烧杯内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所需的硫酸铜溶液,在配制前应先将硫酸铜晶体放于研钵内将其捣碎.

(2)实验乙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漏斗下端口没靠紧烧杯内壁.

(3)实验乙、丙中均使用到了玻璃棒.下列实验中必须使用玻璃棒AC(填写字母序号).

A.稀释浓硫酸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用PH试纸测肥皂水的PH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4)实验丁中将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的正确操作是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将试管直立.为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温度,应采取的措施是加网罩是火焰集中.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研究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研究发现:利用锍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气.主要涉及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已略):

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H2+I2;Ⅲ、2H2SO4=2SO2+O2+2H20

请回答:反应Ⅲ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循环分解水的过程中产生O2和H2的质量比为8:1.

(2)在汽车“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N2+2CO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g?L﹣1 CO初始浓度/g?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Ⅰ 280 0.036 0.162 82 Ⅱ 280 0.036 0.162 124 Ⅲ 350 0.036 0.162 124 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Ⅱ和Ⅲ(填写实验编号);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Ⅰ和Ⅱ(填写实验编号).

(3)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CH3CH2OH+3H2O.

(4)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已知在某温度下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 质量/g 产物 产生的热量/KJ 氢气 2 水蒸气 241.8 甲烷 1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890.3 乙醇 4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1367 分析表中数据,燃烧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CH3CH2OH(用化学式表示).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4.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细铁丝发生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为防止集气瓶破裂,常采取的措施是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少量沙子.

(2)已知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将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有铁剩余,写出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Fe2+(用符号表示).

(3)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O2﹢CCO2、CO2﹢C2C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填写字母序号).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

B.剩余固体肯定是银和铜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Fe2+和Cu2+D.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Ag+和Cu2+.

五、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根离子沉淀法.实验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反应后BaCl2剩余的方法是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化钡剩余;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

④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

(2)气体法.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装置丁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中.

②学习小组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产生的气流过急.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3)测氯化钠法.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再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6.潍坊市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已达到90%以上.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毒,用明矾、氯化铁等凝剂净化水.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需用30%的盐酸“酸溶”焙烧后的残渣(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2)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常用下列方法除去;

方法1.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氨水中吸收二氧化硫.氨水的PH大于7(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方法2.将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石灰石悬浊液中,在空气作用下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二氧化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3+2SO2+O2=2CaSO4+2CO2.

(3)自来水厂通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现需要71t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理论上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多少吨?同时生成烧碱多少吨?





















































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1.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醋含有水、醋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液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2.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利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利用风力发电的过程中风能转化成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C、根据水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D、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书写错误.

B、硝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NO3,故选项书写正确.

C、水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书写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书写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化学式、粒子结构示意图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4.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正下方是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解:A、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所以铱的原子序数是77,故A说法正确;

B、正下方是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故B说法正确;

C、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铱的原子序数是77,所以铱的质子数是也是77,故C正确;

D、铱的汉字中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各数据表示的意义,汉字中带有钅字旁的都属于金属元素(金、汞也属于金属元素). 5.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乙醇的俗称酒精,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其名称、俗名对应错误.

B、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俗称胆矾,其名称、俗名对应正确.

C、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名称、俗名对应错误.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名称、俗名对应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等,汽油、煤油、柴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 解答: 解: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能产生PM2.5,是一种清洁能源;

煤炭、汽油、柴油燃烧时能够产生PM2.5,会污染环境.

故选:A. 点评: 化石燃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而氢气燃烧不产生任何污染环境的物质,所以氢能的开发至关重要. 7.

考点: 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天然水中含有多种杂质;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并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既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不会严重污染环境;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镁离子. 解答: 解:A、河水、井水和湖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正确.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所以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应该是氧气,不是氢气.错误.

C、滥施化肥农药会污染水体、土壤,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正确.

D、加热煮沸水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正确.

故选:B. 点评: 电解水时,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向负极移动,在负极上放电,生成氢气;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向正极移动,在正极上放电,生成氧气. 8.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解答: 解: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不正确.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不正确.

C、氯化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正确.

D、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碳酸钾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碳酸钠属于盐,但是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以此类推,显酸性的物质也不一定是酸. 9.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节能减排”的理念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从节电、节能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大力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故该做法不符合该理念.

B、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做法符合该理念.

C、城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做法符合该理念.

D、提倡纸张双面,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该做法符合该理念.

故选A. 点评: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社会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会造成空气流通. 解答: 解: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灭火,利用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时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做法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做法错误.

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解答: 解:生成物的质量和为:8g+4g=12g,

10gA和足量的B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12g﹣10g=2g,

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10g:2g=5:1.

故选:A.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完全反应时,10gA完全参加了反应,进一步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 1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2Cl2+2Ca(OH)2═Ca(ClO)2+X+2H2O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钙原子和2个氯原子,X是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

故选:D. 点评: 只要是化学变化,就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出某种物质的种类. 13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C、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D、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蒸发操作时停止加热的时机、溶液导电的原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 解: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割.故A说法不正确;

B、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5.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Z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其性质稳定.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Z的活动性最弱;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金属的活动性Y>X,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Z;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 16.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解:A、CaO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没有,得到的固体用手能捏成粉末的是羊毛线,可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D、无色酚酞溶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酚酞溶液遇之分别显示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故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分离、除杂与鉴别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解答.溶解度曲线上任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等. 解答: 解: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与一点,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故A说法正确;

B、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故B说法错误;

C、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33.3%.故C说法错误;

D、由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4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乙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降温. 18.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A、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进行解答;

B、根据等质量的Fe铁、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锌反应速率快、而铁生成的氢气多进行解答;

C、根据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逐渐由酸性变为中性,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变为碱性进行解答;

D、根据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当硝酸反应完毕后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有催化剂的反应快,但二者最终生成气体的质量相同,故A实验所对应的图象正确;

B、等质量的Fe铁、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锌反应速率快,用的时间少,而铁生成的氢气多,故B实验所对应的图象错误;

C、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逐渐由酸性变为中性,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变为碱性,故C实验所对应的图象正确;

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开始没有沉淀,当硝酸反应完毕后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故D实验所对应的图象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将变化过程放入坐标系中进行探究,使得变化过程图象化,体现了变化的数形结合,能很好训练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 19.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所给反应可知:镍能与盐酸,说明其排在顺序表中氢的全面;

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C、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总数和为0的原则分析解答;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镍能与盐酸,说明其排在顺序表中氢的全面,铜排在顺序表中氢的后面,所以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正确;

B、NiO+2HCl=NiCl2+H2O,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反应前NiO2,O的化合价是﹣2价,所以Ni的化合价是+4价,反应后NiCl2中Cl的化合价是﹣1价,所以Ni的化合价是+2,正确;

D、上述3个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有Ni、H2、Cl23种单质,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单质的概念,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总数和为0,并会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掌握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20.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根据该装置的特点,导管是伸入液面以下,所以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可能是:I中生成的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将I中的液体压入Ⅱ中,与Ⅱ中的液体反应生成沉淀,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四个选项中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即可选择出正确选项. 解答: 解:A、I中NaHCO3和稀HCl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将I中的氯化钠、或者未反应的盐酸压入Ⅱ中与NaOH溶液,盐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I中Al和稀H2SO4反应会生成气体氢气,试管内气压增大,将生成的硫酸铝和稀H2SO4压入Ⅱ中,二者均会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符合实验现象,正确;

C、I中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无气体生成,所以I中液体不会进入Ⅱ中,故无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I中铜和稀硫酸不会反应不会有液体被压入Ⅱ中,溶液不会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要掌握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明确装置的特点,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塑料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砂纸的作用是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让铝充分反应;

(2)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其组成元素,并据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进行计算;

(3)根据六大营养素回答,甲醛有毒,可使蛋白质变性;

(4)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5)据合成材料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方程式是2Al+3CuSO4═Al2(SO4)3+3Cu,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砂纸的作用是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让铝充分反应;

(2)该药品的化学式为C15H28N4O4,可以看出该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4×4)=45:14;

(3)鱼虾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等食用品,人食用后会引起人体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

(4)用搜救犬搜救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利用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氧气常装入氧气袋中,是利用了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气体的体积易被压缩;

(5)热塑性是指该合成材料可受热熔化,可反复加工的性质,AB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受热可熔化,可反复加工,具有热塑性,CD电木和电玉受热不熔化,故无热塑性;

故答案为:(1)2Al+3CuSO4═Al2(SO4)3+3Cu;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2)4;45:14;

(3)蛋白质;不能;

(4)是不断运动的;之间有间隔;

(5)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有机合成材料等相关知识,考查的内容全面、细致,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而捣碎硫酸铜晶体通常在研钵中进行,可以据此解答;

(2)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来进行解答;

(3)根据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方法进行解答;

(4)根据加热固体的方法可以知道,应该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而为了提高温度可以在酒精灯上加一个网罩,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而捣碎硫酸铜晶体通常在研钵中进行;

(2)根据过滤时的操作“一贴二低三靠”可以知道,图中漏斗的下端没有靠在烧杯的内壁上;

(3)根据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可以知道:

A.稀释浓硫酸时为了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而用玻璃棒来搅拌,故A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无需用到玻璃棒,故B错误;

C.用PH试纸测肥皂水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故C正确;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无需用到玻璃棒,故D错误;

故选AC.

(4)根据加热固体的方法可以知道,应该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而为了提高温度可以在酒精灯上加一个网罩,使火焰集中.

故答案为:(1)有蓝色沉淀;研钵;

(2)漏斗下端口没靠紧烧杯内壁;

(3)AC;

(4)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将试管直立;加网罩是火焰集中.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3.

考点: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Ⅲ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循环分解水的反应计算产生O2和H2的质量比;

(2)根据固定变量法探究的思路分析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因素;

(3)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比较. 解答: 解:(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反应Ⅲ有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由循环分解水的反应可知.生成的O2和H2的关系是O2~2H2,则生成的O2和H2的质量比是8:1;

(2)由表中的数据及探究的方法可知,实验Ⅱ和Ⅲ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实验Ⅰ和Ⅱ温度相同,催化剂的表面积不同,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

(3)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CH3CH2OH+3H2O;

(4)由表中中数据可知:每1g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分别是:

H2:=140.9KJ,CH4:=55.6KJ;CH3CH2OH:=29.7KJ

由以上计算可知:燃烧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2、CH4、CH3CH2OH.

故答为:(1)Zn+H2SO4═ZnSO4+H2↑,分解,8:1,Ⅱ和Ⅲ,Ⅰ和Ⅱ(2)2CO2+6H2CH3CH2OH+3H2O;

(3)H2、CH4、CH3CH2OH. 点评: 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 24.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据铁丝与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2)铁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书写方程式;将生锈的铁钉入盐酸中,首先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又与盐酸反应,且铁还可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有铁剩余,说明盐酸和氯化铁完全反应,故得到的是氯化亚铁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3)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主要作用是与氧气反应提供热量和产生还原剂CO;

(4)根据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来解答该题. 解答: 解:(1)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是3Fe+2O2Fe3O4,为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破裂,常采取的措施是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少量沙子;

(2)将生锈的铁钉入盐酸中,首先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且铁还可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属于化合反应,充分反应后有铁剩余,说明盐酸和氯化铁完全反应,故得到的是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Fe2+;

(3)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主要作用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放热提供热量,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产生还原剂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

(4)铁和铜的活动性都比银强,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且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反应顺序为:铁先置换出银,铁反应完铜再反应;

A、由于不知道铁和铜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出剩余固体成分是否含有铁和铜,但是在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正确;

B、据A分析,固体中肯定含有银,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铁或铜,故错误;

C、铁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由于不知所加的铁和铜的量,若铁未反应完,则溶液中无Cu2+,故错误;

D、反应后固体一定有银,若硝酸银未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有Fe2+、Ag+和Cu2+,若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无Ag+,故错误;

故答案为:(1)3Fe+2O2Fe3O4;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少量沙子;

(2)Fe+2HCl=FeCl2+H2↑;Fe2+;

(3)O2﹢CCO2、CO2﹢C2CO;

(4)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炼铁的相关知识,要结合所学知识细心分析解答. 25.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钡离子能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

根据白色沉淀碳酸钡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如果气流过急,则二氧化碳不容易完全吸收;

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解答: 解:(1)②证明反应后BaCl2剩余的方法是: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化钡剩余.

故填: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化钡剩余.

④mg沉淀是碳酸钡,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197

Xmg

=

X=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100%.

故填:×100%.

(2)①二氧化碳进入氢氧化钠溶液前应该除去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

故填:浓硫酸.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实验结果,可以用碱石灰进行吸收.

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中.

②实验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产生的气流过急,二氧化碳不能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

故填:偏低.

(3)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能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加入稀硝酸是为了把碳酸钠除去.

故填: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点评: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计算要准确,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 26.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方法1:根据氨水是一种常见的碱分析;

方法2:根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电解食盐水答反应的方程式,由氯气的质量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答: 解:(1)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2)方法1,氨水是一种常见的碱,溶液的PH大于7;

方法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2CaCO3+2SO2+O2=2CaSO4+2CO2;

(3)设电解的氯化钠的质量x,生成烧碱的质量为y

2NaCl+2H2O2NaOH+H2↑+Cl2↑.

1178071

xy71t



解得:x=117ty=80t

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的质量为=130t

故答为:(1)Fe2O3+6HCl=2FeCl3+3H2O;(2)方法1,大于;方法2:2CaCO3+2SO2+O2=2CaSO4+2CO2;(3)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是130吨?同时生成烧碱80吨.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基础.





















-1-







献花(0)
+1
(本文系红星一中2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