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下册导学案
课题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学会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学会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1''
检查
复习5''
三、新课20''
四、巩固
练习15''
五、布置
作业4'' 我们所学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2.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变质,我们用----------来检验,若已经变质,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回忆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金属和一些盐的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铜和硝酸银反应:---------------。【情境导入】如果化合反应可以表示为:A+B=AB;分解反应可以表示为:AB=A+B;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那么你认为复分解反应怎样表示呢?复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呢?盐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自主探究:一、盐的化学性质练习1:请完成下列方程式:⑴铁和硫酸铜溶液------------------------------;⑵碳酸钙和盐酸--------------------------------;
硝酸银溶液和盐酸------------------------------;⑶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⑷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归纳】一、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反应)Fe+CuSO4=条件:①前换后;②盐必须能溶于水;③K、Ca、Na除外。2.盐+酸→()+()(反应)AgNO3+HCl=BaCl2+H2SO4=CaCO3+HCl=3.盐+碱→()+()(反应)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水、淀、气4.盐+盐→()+()(反应)BaCl2+Na2SO4=NaCl+AgNO3=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水、淀、气练习2:为检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展开探究:⑴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它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功,理由是_________。⑵乙同学在三支试管中各放入少量的该瓶溶液,用酸、碱、盐三种物质分别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均获得成功,她所用的试剂依次是(写化学式):酸________;碱_________;盐__________。练习3: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说出理由。Fe+ZnSO4Cu+AgNO3Al+AgClNa2CO3+Ca(OH)2NaCl+H2SO4KNO3+NaOHK2CO3+HClCuSO4+Ba(OH)2【知识拓展】1.SO42-的检验方法:向待检验的溶液中滴入几滴_________溶液和几滴稀___,若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___色沉淀,则待检验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2.Clˉ的检验方法: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白色沉淀不消失,则证明该溶液含有Cl-。二、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阅读】课本P109《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归纳出常见盐的溶解性。1.钾、钠、氨盐硝酸盐类都______,硫酸盐除______不溶,_______、_______微溶,其他都溶。2.盐酸盐除______不溶,其他都溶。碳酸盐只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学妙记】溶解性口诀俺家拿被盖碱,可溶;【NH4OH、KOH、NaOH、Ba(OH)2、Ca(OH)2,可溶】俺家拿碳酸盐,可溶;【(NH4)2CO3、K2CO3、Na2CO3,可溶】所有硝酸盐、酸可溶;【NO3-、H+可溶】氯化银、硫酸钡不溶。【AgCl、BaSO4不溶】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讨论】课本P72讨论,并比较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定义类型A+B→ABAB→A+B+……AB+C→A+BCAB+CD→AD+BC特征
【思考】1.复分解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并举例说明。2.复分解反应要发生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归纳】三、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析出或有-------放出或有----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除此之外,对具体反应物来说还应具备一些条件。下面就发生四类复分解反应对反应物的要求作如下归纳:1.酸+碱→盐+水条件:参加反应的酸和碱其中之一必须-------,若两者都难溶,则反应就不能发生。如:2HCl+Cu(OH)2=CuCl2+H2O会反应,H2SiO3+Cu(OH)2—不反应。2.酸+盐→新盐+新酸条件:反应物都必须-------;若参加反应的盐不溶于水,则该盐一定要溶于酸。如:HCl+AgNO3=AgCl↓+HNO3,2HCl+CaCO3=CaCl2+H2O+CO2↑,HNO3+AgCl—不反应3.碱+盐→新盐+新碱条件:反应物必须都-------。如:2NaOH+CuSO4=Na2SO4+Cu(OH)2↓,Cu(OH)2+Na2SO4—不反应4.盐+盐→新盐+新盐条件:反应物必须都--------,如:AgNO3+NaCl=AgCl↓+NaNO3,AgCl+NaNO3—不反应结论:酸跟碱、酸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有一种是---;碱跟盐、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复分解反应才可能发生【巧学妙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反应前:“有酸可不溶,无酸须都溶”。2.反应后:生成物至少一种物质为----或-----或-----。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练习题 1.能够一次性把澄清石灰水,烧碱溶液,盐酸鉴别开的试剂是()A、碳酸钠溶液B、石蕊溶液C、酚酞试液D、硫酸铜溶液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2+、Ca2+、CO32—、OH—B.Na+、SO42—、Cl—、OH—C.Ba2+、H+、Cl—、OH—D.Ag+、NH4+、NO3—、OH—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反应的是()A、HCl和AgNO3B、KNO3和NaClC、H2SO4和BaCl2D、NaOH和H2SO44.取适量某白色固体依次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已知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则依实验结果判断白色固体是()实验现象①加水观察其溶解情况易溶解,得无色溶液②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无变化A.CuSO4B.NaClC.Na2CO3D.CaCO35.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氯化钾、碳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钾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了判断它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1)取一些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A生成。把该悬浊液过滤,得无色滤液B。(2)在沉淀A里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用化学符号填写)①沉淀A是()。②滤液B里一定含有的离子是()。③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的物质是()。④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⑤固体混合物中可能有的物质是()。【中考直通车】6.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②③ 板书设计 一、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反应)Fe+CuSO4=条件:①前换后;②盐必须能溶于水;③K、Ca、Na除外。2.酸+盐→新盐+新酸条件:反应物都必须();若参加反应的盐不溶于水,则该盐一定要溶于酸。如:HCl+AgNO3=AgCl↓+HNO3,2HCl+CaCO3=CaCl2+H2O+CO2↑,HNO3+AgCl—不反应3.碱+盐→新盐+新碱条件:反应物必须都()。如:2NaOH+CuSO4=Na2SO4+Cu(OH)2↓,Cu(OH)2+Na2SO4—不反应4.盐+盐→新盐+新盐条件:反应物必须都(),如:AgNO3+NaCl=AgCl↓+NaNO3,AgCl+NaNO3—不反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设计思路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回忆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认识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特点,理解碳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通过观察现象了解盐与其它物质的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特点了解复分解反应及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提问上一节课所学的盐的定义,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盐引入几种常见的盐类物质。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过多,在教学过程中未能进行分组实验,虽然学校教学资源有限但有些实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因为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密切。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单一,讲述内容较多;碳酸根离子的鉴别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让学生进行实验检验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