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溪河连续梁托架计算书2013 |
|
|
渝万铁路土建4标 龙溪河双线特大桥
托
架
计
算
书
中交二航局渝万铁路土建4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九月八日
目录 TOC\o"1-2"\h\z\uHYPERLINK\l"_Toc366565372"一、托架搭设 PAGEREF_Toc366565372\h1 HYPERLINK\l"_Toc366565373"二、0号块支架设计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73\h1 HYPERLINK\l"_Toc366565374"2.1竹胶板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74\h1 HYPERLINK\l"_Toc366565375"2.2方木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75\h3 HYPERLINK\l"_Toc366565376"2.3[25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76\h4 HYPERLINK\l"_Toc366565377"2.4主分配梁I40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77\h5 HYPERLINK\l"_Toc366565378"2.5翼缘板纵向分配梁I25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78\h8 HYPERLINK\l"_Toc366565379"2.6支撑桁架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79\h9 HYPERLINK\l"_Toc366565380"三、1号块支架设计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80\h12 HYPERLINK\l"_Toc366565381"3.1钢模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81\h12 HYPERLINK\l"_Toc366565382"3.2工25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82\h12 HYPERLINK\l"_Toc366565383"3.3主分配梁2[32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83\h12 HYPERLINK\l"_Toc366565384"3.4支撑桁架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84\h14 HYPERLINK\l"_Toc366565385"四、边跨现浇段托架系统 PAGEREF_Toc366565385\h18 HYPERLINK\l"_Toc366565386"4.1边跨墩身偏载受力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86\h18 HYPERLINK\l"_Toc366565387"4.2边跨现浇段托架系统托架搭设 PAGEREF_Toc366565387\h19 HYPERLINK\l"_Toc366565388"4.3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计算 PAGEREF_Toc366565388\h19 HYPERLINK\l"_Toc366565389"五、角焊缝受力计算(焊接时采用E50焊条) PAGEREF_Toc366565389\h29 渝万铁路土建4标项目经理部第一项目分部龙溪河双线特大桥托架计算书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PAGE1
龙溪河连续梁托架计算书 一、托架搭设 托架设计应考虑托架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验算,各项验算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按设计图进行托架搭设。 该连续梁0#块长度为8m,1#块长3m,由于该连续梁主墩高26m/28m,故采用托架形式。 0#块、1#块托架采用I56作为支撑,浇筑主墩墩身时,预埋埋件,作为I56焊接预埋件。I56在加工场下料加工,现场焊接。卸荷块采用[16双拼以[]方式焊接。0#块主分配纵梁采用I40,顶部分配梁为槽16,再在上方铺设底模板,墩顶底模采用竹胶板。1#块主分配纵梁采用2[32,顶部分配梁为I25,在上方铺设挂篮底模。翼缘部分采用下横梁上支立脚手钢管。脚手架架规格为Φ48×3.5mm,脚手架横杆和立杆之间采用扣件连接。 二、0号块支架设计计算 2.1竹胶板计算 竹胶板厚度均为15mm,l为方木间距:底板为30cm,腹板为15cm,b为单为长度,h=15mm为竹胶板厚度,混凝土容重:26kN/m3。 ①腹板抗弯计算:
最大应力: δ=10.3MPa≤fm=11MPa满足要求 腹板抗剪计算: 最大剪应力:
满足要求 ②底板板抗弯计算:
最大应力: δ=5.9MPa≤fm=11MPa满足要求 底板抗剪计算: 最大剪应力:
满足要求
2.2方木计算 底板方木为10×10纵向间距为30cm,最大跨度45cm;腹板方木为10×10纵向间距为15cm;对应位置最大跨度为30cm 腹板对应位置一根方木承受的荷载(方木和竹胶板自重不计)为:
弯矩: 弯应力: 剪力: 剪应力: 底板对应位置一根方木承受的荷载(方木和竹胶板自重不计)为:
弯矩: 弯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按“木规”,木方弯曲设计强度fm=11MPa,抗剪设计强度fv=1.3MPa(以上指标均按最低一级木材树种TB11取)。结构满足要求。 2.3[25计算 分配梁[25延纵桥向布置,腹板横向间距为30cm底板横向间距为45cm,按连续梁对其分别进行计算。考虑混凝土荷载,施工荷载,模板荷载, 腹板对应位置 荷载: 底板对应位置 荷载: 取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1)组合应力 弯矩: 最大弯应力:<[σ]=170Mpa 满足要求 (2)剪应力 剪力: 最大应力值:<[τ]=110Mpa 满足要求 2.4主分配梁I40计算 主分配梁I40延横桥向布置,纵桥向间距为80cm,按连续梁对其进行计算。考虑混凝土荷载,施工荷载,模板荷载, 翼缘荷载:翼缘荷载由6根I40共同分担, 每根I40承受的力:
腹板荷载: 底板荷载: 2.4.1底腹板位置计算 荷载分布如图所示: 按均布荷载对主分配梁进行验算,结果如下: (1)组合应力 最大弯矩: 弯应力: 最大应力值:55.59Mpa<[σ]=170Mpa。 满足要求 (2)剪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最大应力值:43.42Mpa<[τ]=110Mpa。 满足要求 2.4.2在翼缘板位置计算 在翼缘板位置对I40主分配梁进行验算: 墩身两侧两根I40为翼缘I25纵向分配梁的承重梁,单独对两根I40进行验算:
q=1.02×(4.7+0.35)×26÷2÷3.4=19.7kN·m (1)弯应力 弯矩: 弯应力: 最大应力值:105Mpa<[σ]=170Mpa。 (2)剪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最大应力值:18.7Mpa<[τ]=110Mpa。 (3)挠度
由于挠度过大,无法满足要求,应将靠近墩身的两根型钢考虑双拼I40或者换成I50(弯应力70MPa、挠度4mm) 2.5翼缘板纵向分配梁I25计算 主要计算横向分配梁I40间距最大的两根,为4.7m。由3根I25分配梁承受翼缘板荷载,每根I25承受的荷载为:
(1)弯应力 弯矩: 弯应力: 最大应力值:60.72Mpa<[σ]=170Mpa。 (2)剪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最大应力值:12.02Mpa<[τ]=110Mpa。 (3)挠度
满足要求。 2.6支撑桁架计算 桁架支撑由I56及I25组成,经计算结果如下: 牛腿主要承受的是2.5m长渐变段的现浇砼方量重量,即承受的砼重量为44.66x26=1161kN。 托架(含模板)的自重按2kN/m2计,施工活荷载按2kN/m2计,则渐变段牛腿承受的恒活载总量为2.5x12.2x(2+2)=122kN。 渐变段共设有4个牛腿,则每个牛腿平均分担的荷载为: P=(1161+122)/4=320.75kN。 2.6.1牛腿主纵梁Ⅰ56计算
简化为跨度3.8m,承受两个107kN集中荷载(支点上的荷载不产生弯矩,计算时不考虑)的简支梁。则最大弯矩: M=P×2.4×(2×0.7+0.7)÷3.8=142kN·m。 I56截面系数W=2342857mm3, 弯曲应力: σ=M/W=142kN·m/2342857mm3=60.6MPa≤[σ]=170Mpa 剪力:V=P+P×(2×2.4+0.7)÷3.8=261.8KN, 剪应力:<[τ]=110Mpa 牛腿主纵梁I56受力满足要求。 2.6.2牛腿斜撑工40计算 简化为受压桁杆,倾角57.5度,斜撑顶部承受竖向作用力: P=107(2×0.7+0.7)÷3.8=59.2kN。 则斜撑轴压力为: N=59.2÷COS57.5°=110.2kN。 斜撑工40截面积A=8610mm2,轴应力: σ=N/A=110.2kN/8610mm2=12.8MPa≤[σ]=170Mpa 2.6.3牛腿斜撑工40稳定性计算 斜撑计算长度取L0=2.743m,工40弱轴回转半径i=27.68mm。 长细比: λ=L0/i=2.743m/27.68mm=99≮[λ]=120,稳定系数φ=561。 稳定应力:
斜撑工40稳定满足要求。
2.6.4牛腿预埋件计算(预埋件锚筋必须 假定预埋件规格为t20钢板加9φ25锚筋,即钢板规格t20,Q235材质;纵梁锚筋HRB335直径25,共9根,斜撑锚筋HRB335直径25,共6根,布置满足构造要求。 I56主纵梁处预埋件为受剪型,剪力设计值取: V=1.2×261.8=314.16kN。 预埋件的计算按《预埋件设计手册》,公式如下:
纵梁实配锚筋9φ25锚筋: As=9×3.14×252÷4=4415>2409 I56主纵梁预埋件受力满足要求。 工40斜撑预埋件为受剪型,剪力设计值取: V=N=1.2×59.2=71kN
斜撑实配锚筋8φ25锚筋: As=8×3.14×252÷4=3925>577 斜撑预埋件受力满足要求。 三、1号块支架设计计算 3.1钢模计算 1#块底模采用挂篮底模,此处不再验算。 3.2工25计算 分配梁工25延纵桥向布置,底板和腹板横线间距按照挂篮分配梁间距布置,此处不再验算。 3.3主分配梁2[32计算 主分配梁2[32延横桥向布置,纵桥向间距为99cm,按连续梁对其进行计算。考虑混凝土荷载,施工荷载,模板荷载, 翼缘荷载:单侧1#块翼缘荷载由3根2[32共同分担, 每根2[32承受的力:
腹板荷载: 底板荷载: 3.3.1底腹板位置计算 荷载分布如图所示:
按均布荷载对主分配梁进行验算,结果如下: (1)组合应力 最大弯矩: 弯应力: 最大应力值:66.27Mpa<[σ]=170Mpa。 满足要求 (2)剪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最大应力值:36.96Mpa<[τ]=110Mpa。 满足要求 3.3.2在翼缘板位置计算 在翼缘板位置对2[32主分配梁进行验算: (1)组合应力 弯矩: 弯应力: 最大应力值:63.76Mpa<[σ]=170Mpa。 (2)剪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最大应力值:8.11Mpa<[τ]=110Mpa。 满足要求。 (3)挠度
满足要求。 3.4支撑桁架计算 桁架支撑由I56及2[25组成,经计算结果如下: 牛腿主要承受的是3m长渐变段的现浇砼方量重量,即承受的砼重量为46x26=1196kN。 托架(含模板)的自重按2kN/m2计,施工活荷载按2kN/m2计,则渐变段牛腿承受的恒活载总量为3x12.2x(2+2)=146.4kN。 渐变段共设有4个牛腿,则每个牛腿平均分担的荷载为: P=(1196+146.4)/4=335.6kN。 3.4.1牛腿主纵梁Ⅰ56计算 简化为简支和悬臂分别计算,集中荷载P=335.6/3=112kN。
AB支点间简支梁最大弯矩:
悬臂段最大弯矩 M=P×0.99=110.9KN·m
I56截面系数W=2342857mm3 弯曲应力: σ=M/W=110.9kN·m/2342857mm3=47.34MPa≤[σ]=170Mpa 剪力:V=P×2.81÷3.8+P×2=306.8KN, 剪应力:<[τ]=110Mpa 牛腿主纵梁I56受力满足要求。 3.4.2牛腿斜撑工40计算 简化为受压桁杆,倾角57.5度: 则斜撑轴压力为: N=306.8/COS57.5=571kN。 斜撑工40截面积A=8610mm2,轴应力: σ=N/A=571kN/8610mm2=66.32MPa≤[σ]=170Mpa 3.4.3牛腿斜撑工40稳定性计算 斜撑计算长度取最长的L0=2.743m,I40弱轴回转半径i=27.68mm。长细比: λ=L0/i=2.743m/27.68mm=198≮[λ]=120,稳定系数φ=0.561 稳定应力:
斜撑工40稳定性满足要求。 3.4.4牛腿预埋件计算 假定预埋件规格为t20钢板加12φ25锚筋,即钢板规格t20,Q235材质;锚筋HRB335直径25,布置满足构造要求。 此时,I56主纵梁处预埋件为受拉型,拉力设计值取: N=1.2×P×3×sin8.6=571kN 预埋件的计算按《预埋件设计手册》,公式如下:
工40斜撑梁处预埋件为受剪型,剪力设计值取: V=1.2×336=403.2KN
纵梁埋件实配锚筋9φ25,斜撑埋件实配锚筋8φ25,锚筋长度至少为30d=75cm。 As1=9×3.14×252÷4=4416>2974 As2=8×3.14×252÷4=3925>3092 I56主纵梁和I40斜撑预埋件受力满足要求。 3.4.5卸荷块稳定性计算 卸荷块采用[16,双拼以[]结构焊接,卸荷块长度最长取L0=0.45m,[16弱轴回转半径i=1.83cm。长细比: λ=L0/2i=0.45m/(2×1.83cm)=12.3<[λ]=120,稳定系数φ=0.988。 1#块荷载由12个卸荷块平均分摊, 稳定应力:
卸荷块稳定性满足要求。 四、边跨现浇段托架系统 4.1边跨墩身偏载受力计算 墩身承受的偏载主要是现浇砼和托架(含模板)重量。其中现浇段部分2465kN(方量94.83m3),离墩身边的偏心距为2.25m。边跨合拢段部分252KN(方量9.685m3,取合拢段一半重量),离墩中心偏心距取7.05m。 (1)墩身抗倾覆计算:(按照墩身混凝土自重计算稳定力矩) 倾覆力矩:M1=2465x2.25+252x7.05=7323kN·m 稳定力矩:M2=800x26x1.5=31200kN·m 稳定性:Kq=M2/M1=4.26>1.5 墩身混凝土自重可以满足抗倾覆要求。 (2)墩身控制截面为两端带圆形的矩形形状,宽3.0m,长8.0m,为简化计算,偏安全的假定为矩形截面,尺寸取2.3x6.5m。 控制截面以上尚有3m高的墩帽砼。 则该截面承受的轴力为: N=2.3x6.5x3x26=1166kN 墩身控制截面2.3x6.5m的截面特性为: 截面面积A=2.3x6.5=14.95m2 截面系数W=6.5x2.3^2/6=5.73m3 背对偏载一侧的墩身拉应力为: σ=M/W-N/A=7323/5.73-1166/14.95=1200kN/m2=1.2MPa 参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墩身C35砼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tk=2.20MPa,容许拉应力取: [σ]=0.7ftk/1.2=1.30Mpa 由σ=1.2Mpa≤[σ]=1.30Mpa 墩身受力满足要求。 4.2边跨现浇段托架系统托架搭设 托架设计应考虑托架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验算,各项验算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按设计图进行托架搭设。 该连续梁边跨现浇段长度为7.6m,,采用托架形式。 现浇段托架采用I56作为支撑,浇筑边跨墩身时,预埋§20mm钢板,作为I56焊接预埋件。I56在加工场下料加工,现场焊接。卸荷块采用槽16对焊成口字钢,主分配纵梁采用I40,顶部分配梁为槽16。再在上方铺设底模板,墩顶底模采用竹胶板。翼缘部分采用下横梁上支立脚手钢管。脚手架架规格为Φ48×3.5mm,脚手架横杆和立杆之间采用扣件连接。 4.3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计算 4.3.1竹胶板计算 竹胶板厚度均为15mm,l为方木间距为30cm,b为单为长度,h=15mm为竹胶板厚度,混凝土容重:26kN/m3。 ①腹板抗弯计算:
最大应力: δ=9.8MPa≤fm=11MPa满足要求 腹板抗剪计算: 最大剪应力:
满足要求 ②底板板抗弯计算:
最大应力: δ=4.1MPa≤fm=11MPa满足要求 底板抗剪计算: 最大剪应力:
满足要求 4.3.2方木计算 方木为10×10纵向间距为30cm;对应位置最大跨度为60cm 腹板对应位置一根方木承受的荷载(方木和竹胶板自重不计)为:
弯矩: 弯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按“木规”,木方弯曲设计强度fm=11MPa,抗剪设计强度fv=1.3MPa(以上指标均按最低一级木材树种TB11取)。结构满足要求。(底板荷载比腹板小,腹板满足要求,底板也可满足要求) 4.3.3[16计算 分配梁[16延纵桥向布置,横向间距为60cm,按连续梁对其分别进行计算。考虑混凝土荷载,施工荷载,模板荷载 腹板对应位置
荷载: 底板对应位置
荷载: 取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1)弯应力 弯矩: 最大弯应力: 35.65Mpa<[σ]=170Mpa 满足要求 2)剪应力 剪力: 最大应力值: 22.25Mpa<[τ]=110Mpa 满足要求 4.3.4主分配梁I40计算 主分配梁I40延横桥向布置,纵桥向间距为110cm,按连续梁对其进行计算。考虑混凝土荷载,施工荷载,模板荷载, 翼缘荷载:翼缘荷载由6根I40共同分担, 每根I40承受的力:
腹板荷载: 底板荷载: 4.3.4.1底腹板位置计算 荷载分布如图所示:
按均布荷载对主分配梁进行验算,结果如下: 1)弯应力 弯矩: 弯应力: 最大应力值:41.43Mpa<[σ]=170Mpa。 满足要求 2)剪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最大应力值:32.36Mpa<[τ]=110Mpa。 满足要求 4.3.4.2在翼缘板位置计算 在翼缘板位置对I40主分配梁进行验算: 1)弯应力 弯矩: 弯应力: 最大应力值:70.75Mpa<[σ]=170Mpa。 2)剪应力 剪力: 剪应力: 最大应力值:12.61Mpa<[τ]=110Mpa。 满足要求。 3)挠度
满足要求。 4.3.5支撑桁架计算 桁架支撑由I56及2[25组成,经计算结果如下: 牛腿主要承受的是边跨现浇段6.4m和合拢段一半的现浇砼方量重量,即承受的砼重量为(94.83-21.54)x26+50.4x26÷2=2561kN。 托架(含模板)的自重按2kN/m2计,施工活荷载按2kN/m2计,则渐变段牛腿承受的恒活载总量为7.4x12.2x(2+2)=361kN。 渐变段共设有4个牛腿,则每个牛腿平均分担的荷载为: P=(2561+361)/4=730.5kN。 q=730.5÷5.5=132.82KN/m 4.3.5.1牛腿主纵梁I56 简化为受均布荷载,跨度2.5+2.1(两跨不等跨)的简支梁。则最大弯矩:
M=-0.155×qL2=-0.155×132.82x2.1x2.1=90.79kN·m。 I56截面系数W=2342857mm3, 弯应力: σ=M/W=90.79kN·m/2342857mm3=38.75MPa≤[σ]=170Mpa 最大剪力:V=0.7292qL=242.13KN, 剪应力:<[τ]=110Mpa 牛腿主纵梁I56受力满足要求。 4.3.5.2牛腿斜撑I56强度 每根I56纵梁上有6个集中荷载点,每个荷载P=121.75KN 对应在斜撑上竖向的荷载: 斜撑一:p1=2×121.75=243.5KN 斜撑二:p2=3×121.75=365.25KN 简化为受压桁杆,斜撑一倾角55度,斜撑二倾角58度, 则斜撑轴压力为: N1=243.5/sin55=297.3kN N2=365.25/sin58=430.7KN 斜撑I56截面积A=135cm2,轴应力: σ1=N/A=297.3kN/69.8cm2=42.6MPa≤[σ]=170Mpa σ2=N/A=430.7kN/69.8cm2=61.7MPa≤[σ]=170Mpa 4.3.5.3斜撑稳定性 斜撑1计算长度取L0=3.65m,斜撑2计算长度取L0=5.68m,I56弱轴回转半径i=3.18cm。长细比: λ1=L0/i=3.65m/4.48cm=81.47≮[λ]=120 λ2=L0/i=5.68m/4.48cm=126.7≮[λ]=120 因长细比λ已超出120的构造要求,故在两个牛腿斜撑中部增加彼此连接杆件(如图),以减小长细比λ的值。 λ2=L0/i=3.5m/4.48cm=78.12≮[λ]=120, 稳定系数φ1=0.688,φ2=0.701 稳定应力:
斜撑2[25稳定性满足要求。 4.3.5.4牛腿预埋件 假定预埋件规格为t20钢板加12φ25锚筋,即钢板规格t20,Q235材质;锚筋HRB335直径25,共12根,布置满足构造要求。 对比主纵梁和斜腿的具体结构,以主纵梁处预埋件受力较为不利,取其为计算研究对象。 (1)I56主纵梁处预埋件为受拉剪型,拉力和剪力设计值取: N=1.2(243.5/tan55+365.25/tan58)=478.4kN V=1.2×P1×1.5=219.15kN 预埋件的计算按《预埋件设计手册》,公式如下:
实配锚筋12φ25锚筋: As=12×3.14×252÷4=5887>4172 I56主纵梁预埋件受力满足要求。
(2)斜撑1和斜撑2处预埋件为受剪型,剪力设计值取: V1=1.2×P1=292.2kN V2=1.2×P2=438.3kN 预埋件的计算按《预埋件设计手册》,公式如下: 斜撑1 斜撑2 实配锚筋8φ25锚筋: As=8×3.14×252÷4=3925 2[25斜撑预埋件受力满足要求。 五、角焊缝受力计算(焊接时采用E50焊条) 5.10#块主纵梁工56和斜撑工40角焊缝计算 焊接时上下翼缘和腹板均与预埋件满焊,焊缝厚度15mm。 对工56腹板焊缝进行计算:
对工40腹板焊缝进行计算:
5.21#块主纵梁工56和斜撑工40角焊缝计算 焊接时上下翼缘和腹板均与预埋件满焊,焊缝厚度15mm。 对工56腹板焊缝进行计算:
对工40腹板焊缝进行计算:
5.3边跨现浇段主纵梁工56和斜撑2[25角焊缝计算 焊接时上下翼缘和腹板均与预埋件满焊,焊缝厚度15mm。 对工56腹板焊缝进行计算:
对2[25腹板焊缝进行计算:
通过上述计算,得出0#、1#、边跨现浇段支架焊缝受力均满足要求。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