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如何训练三年级小学生的习作起步
2014-07-08 | 阅:  转:  |  分享 
  
浅谈如何训练三年级小学生的“习作”起步

关键字:小学生“习作”起步

摘要:新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重新强调语言运用的评价,对有新意的表达多加鼓励,但不要过份追求“文笔”。

当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有的小学毕业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三年级小学生开始写“习作”了,起步训练很重要,新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重新强调语言运用的评价,对有新意的表达多加鼓励,但不要过份追求“文笔”。“文笔”不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书面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2011修订版课标以及2001实验版课标皆把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才是“习作”,第四学段才出现“写作”、“作文”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体现了在学生写作起始阶段应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不能搞“提前量”,用作文的标准要求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学生难习作,教师难教习作也就难以避免。那如何训练三年级小学生的起步习作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

习作兴趣比习作内容本身更为重要。三年级作为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书面表达欲望的激活。具体可以用以下方法:

1、激发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写心情作文,生活作文,自由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在习作教学方法、习作训练途径、习作训练内容及形式的选择上要有利于放开学生的手脚。

2、为学生创设习作的相关情境。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习作前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习作前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象等;或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一下自己要写的习作的内容,如:写第一次做饭,就课前布置学生真正的去做一次饭。总之,通过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鼓励学生会说内容,让学生会说。

三年级作为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要让学生赢在作文起跑线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解决对三年级习作教学目标、特点的认识问题。作为第二学段(特别是三年级)语文教师,应意识到习作在写话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过渡、承接作用。要让学生想说,敢说,然后达到会说:

1、每次习作,为他们假定一个倾诉对象,帮助他们从倾诉对象在眼前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语言,转换到向虚拟倾诉对象倾诉“准独白式”语言,降低了作文的难度。

2、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

3、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4、和口语交际的链接,新教材有了口语交际训练,是非常好的一个改革,把话说好了,把说的话写下来,并以此来加强表情达意的需求,习作有时候就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教师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训练学生说得好,自然就写得好。

三、鼓励学生善于观察,让学生善写。

首先要培养学生有一双关注生活的眼睛,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使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如:留心路边的小树何时长出了新芽;留心同学兴奋与悲伤时的神情,语调有什么不同;留心妈妈的眉头和嘴角边的笑意等等,让大千世界与学生自我内心融会贯通,让生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物一景成为生发学生妙文的导引,让生活成为学生写出真情的源头活水。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体验、感悟生活。外在生活靠内心生活的把握。要求学生不能做生活的旁观者,而要做生活的参与者。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其次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倡导自主写作,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可能表露真情实感,才可能去自由表达。

四、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让学生能改。

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习作,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就是说修改习作需要引导,教师要清晰《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年段目标,不空洞讲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于求成。在一次次修改的实践中,渗透修改的方法。

1、仔细研究“修改标准”。每次习作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必然在要求的驱动下组织材料,选取习作内容。那么,习作修改也要“有法可依”,那就是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每次修改抓住“一点”,逐步提升学生的修改能力。

2、有效利用“读”。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在一字不落的“读”中就会显现出来。针对习作要求,反复阅读,用心揣摩,发现自己习作的“得意之处”,挖掘习作的“不尽人意”之处,进行修改。

3、充分利用“范文”。有的学生面对习作,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取一些表达的智慧和修改的灵感,提高修改的质量。

4、修改习作,也不仅仅是学生的自改,还可以进行多种评改,学生互改,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在相互的学习、欣赏、修改中,可以取长补短;师生共改,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更集中快捷地发现习作的优点和问题,这在刚开始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改”的优先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写完习作初稿后,能再次走进习作,欣赏、揣摩、修改、评价、完善,直至满意,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习作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所以,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主动修改,引导学生在反复修改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当然,在习作修改的过程中,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还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习作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指导学生,使他们心中有话可说,笔下写得出话,是每位教师习作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重点。只有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放弃教师单纯的讲与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习作目的,提高习作质量。

参考文献:

温儒敏《语文课程标准修订》

邝碧华《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四注意”》

《“国培计划(2012)”示范项目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三期》

张素平《“国培计划(2012)”示范项目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章秋萍《如何做好三年级的习作起步》

献花(0)
+1
(本文系紫罗兰102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