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钓鱼的启示
2014-07-17 | 阅:  转:  |  分享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简介:

芮淑萍,女,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生于1970年3月1日。吉林省柳河县实验小学教师。从教23年,一直在小学语文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扎实、灵动、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多次在省、市、县的教学比赛中获奖。先后被评为柳河县名教师、通化市教学能手、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学科带头人等。2012年成立“芮淑萍语文名师工作室”,将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经常送教下乡,组织讲座,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册次:五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画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

5、汇报交流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3)、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师:乞求的目光里盛满了什么?我想对父亲说些什么?(想象说话)父亲懂我的心思吗?

师:启示本来源于父亲,但对父亲的描写仅寥寥几笔,有一处细节,谁读懂了?

出示句子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读出父亲的思考,父亲的心理斗争)(4)、指名读第9段,体会“依依不舍”之情。

6、一晃34年过去了,“我”再没有钓到这样大的鱼,可是他却说(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鱼”指什么?当他遇到种种诱惑时会怎样抉择呢?原因在于什么?

引读——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7、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曾经遇到过怎样的“鱼”?又是怎样做的呢?

8、“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严格的教育给了我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而“我”最后的成功也是对父亲最好的回报,所以文章结尾作者深情的说——齐读最后一段

师:希望这个月光如水,意义非凡的夜晚也一同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给予我们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看板书,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钓鱼又放掉的事,说明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样一个道理。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事喻理。回顾一下作者的这个启示源于什么?(放鱼)所以作者在构思行文过程中,对放鱼时作者的心情变化写的细腻而真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拓展应用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读下面的一段话,看看它能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出示阅读材料)

爸爸带我去攀登,爬了一半,我怕了,向身后的爸爸求助,爸爸却没理我,自顾自的爬着,我哭了,爸爸很严厉的叫我自己爬上去,我只能努力,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竟发现自己奇迹般的爬上去了。

根据自己得到的启示,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准备重点写哪一部分?小组讨论,再交流。

汇报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曾经给过你启示呢?学完这组教材我们将以“生活中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作文,希望同学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体会感悟。

课文原文

13、《钓鱼的启示》



那一年,我刚满11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献花(0)
+1
(本文系回到原点22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