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抓螺?夏至日天阴阴的,凉快。从美容院做完背部按摩,沿着滨江大道慢慢散步回家。路旁绿化带里低矮的栀子碧绿青翠,亭亭玉立的樱花树褪尽4月的繁华,披一身清爽,透出另一种美丽。休闲躺椅上有流浪汉在酣睡,梦中应该也有花香。忽然想起小时候坐船过洣河去吴集的情景。拐到老大桥下,却难觅旧时渡口踪迹。有老翁提着一个桶子蹲在河边,近前一问,原来是在摸螺蛳。泥糊糊的有半桶。老师傅说昨天下了一晚上的雨,螺头在河里缺氧,都爬出来透气,所以特别多。看着石梯上、草丛中星星点点的螺头,我童心大发,忍不住脱下了凉鞋,小心踩定,左一个右一个飞快捡取河螺。石板之螺易捡易拾,草丛中的螺头却相当隐蔽,稍不注意就发现不了。大的有大拇指粗,小的如指甲盖。没时间分辨清理,一股脑抓起再说。在半尺深的草从中拨草寻宝,以致手脚满是泥沙,裙子袖子也印上了道道泥痕。不到半小时,捡了半袋子泥螺。稍加清洗,拎上沉甸甸的战利品,披着暮色凯旋。顺道摘了几把野紫苏。回家不忙洗澡,先把泥螺淘洗十来遍。粗选出石子、水草、尖螺、空壳等异物,泥沙冲洗过后,重量一下子轻了一半。由于长年生长在河里,螺壳上长满了细细的水藻。我搓,我搓,我使劲搓,直搓到草藻磨灭殆尽,螺体光滑透亮,尾部露出铜绿色。不由得想起唐朝诗人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诗句,想必当年杜先生捡取的沉埋之物也是这种历史长河染的绿色。每隔半小时换水,用铁铲顺时针猛搅,用漏筛冲洗去吐出的泥涎。在剧烈的碰撞中,不少螺尾破损,估计如此这般有得3至5天,做嗦螺可以不要剁尾巴啦。一旦换过水安静下来,螺蛳便开始蠕动,它们从圆圆的盖帽下伸出两根软软的触须,小心试探虚实。有的使劲吐着秽物,不一阵身体便沾上了条条涎丝;有的顽皮蠕动身体,慢慢爬来爬去,或堆积或悬壁。改盆换桶加重物,防止调皮蛋越狱潜逃。两点钟歇息时,猛地发现半桶水竟荡然无存,小家伙们吞吐力蛮强呀。次日下午下班,加少许盐静养了一整天的河螺,泥沙吐得差不多了。又狠狠地搓洗一阵。架锅倒水入螺,中火档煮十来分钟,见螺盖脱落近半,关火致凉。摆架势,找出一根4寸长的特制铁针和一把镊子,两相比较,还是使镊子更快捷,可夹可刺。左手抓一把螺蛳,捏住一个,右手持镊子,挑开螺盖,戳住螺肉,在螺盖口一拧,使肉、肠分离。螺肉入盆,螺壳弃垃圾袋重2斤4两。自家挑的螺蛳硬是比市上买的漂亮干净,虽然大小不一,却无肠粪,且只有少量的螺盖和小螺粒。用铁漏筛搓洗,一来可及时冲洗脏物,二来能听到小螺丝与铁筛摩擦的细小声音,便于找出清除。奉劝各位吃货,买的螺蛳最好用盐或面灰搓洗,不要用洗洁精或者碱面,有残留物,口感也不好。两天辛苦,最终喜得3两8钱净螺。分成两份,一份用保鲜袋收藏于冰箱。一半取我春天腌的酸菜,下山茶油,蒜子爆锅,辅之新鲜青椒、生姜,淋米酒,放紫苏略焖出锅。味道香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