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通信传输线路建设共建共享技术规范》
2014-07-23 | 阅:  转:  |  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信工程传输线路建设共建共享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JointconstructionandSharingoftransmissionlines



GB5XXXX-XX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x年xx月xx日



























中国xx出版社

201x年北京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文)的要求,由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说明,杆路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管道共建共享技术要求,光缆共建共享技术要求,包含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及防护接地等主要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规范使用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建议寄送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浙江杭州下城区文晖路183号邮编:310014),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说明 2

3 共建共享规划 3

4 杆路共建技术要求 4

4.1杆路共建一般要求 4

4.2电杆程式 5

4.3吊线程式 7

4.4拉线安装设计 8

5 杆路共享技术要求 10

5.1杆路共享一般要求 10

5.2光缆附挂要求 10

5.3杆路建筑加固要求 11

6 管道共建技术要求 13

6.1管道共建一般要求 13

6.2管道共建其他技术要求 14

7 管道共享技术要求 15

8 光缆共建技术要求 16

9 光缆共享技术要求 17

10 防护与接地 18

11 管线施工要求 19

12 传输线路共建共享工程验收要求 20

13 传输线路共建共享维护要求 21

附录A架空光缆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 22

附录B架空光缆杆线与其他建筑物间隔距表 29

附录C通信用电杆规格 32

附录D吊线强度计算及镀锌钢绞线、光(电)缆挂钩规格 34

附录E拉线强度的计算和设置标准 39

附录F水泥电杆强度计算和设置 41

附录G管线验收相关表格 48

附录H纺织子管、微管主要规格表 51

本规范用词说明 54

引用标准名录 55

条文说明 56







总则

1.0.1为了在通信传输线路建设中减少重复建设,提高通信传输线路的利用率,进一步推进通信传输线路的共建共享工作,统一、规范通信传输线路共建共享规划、设计、验收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信传输线路共建共享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1.0.3通信传输线路共建共享应统一规划,有序建设。

1.0.4共建共享不应影响现有网络设施安全和稳定运行。

1.0.5共建共享的经济性能应当优于分别建设的经济性能,达到节约资源及建设成本的目的。

1.0.6共建共享通信传输线路的建设应符合规划、环保、节能、消防、抗震、人防等有关要求。

1.0.7通信传输线路共建应有明确的主建方。主建方负责统一需求分析及方案确定,并负责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维护管理。

1.0.8通信传输线路共建共享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和通信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9与电力、广电等其他行业共建共享的通信传输线路,除满足国家、通信行业的有关标准外,尚应满足电力行业、广电行业的相关标准的要求。

1.0.10传输线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11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阐述理由,并提出采用相应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

术语说明

2.0.1杆距

架空线路相邻杆与杆之间的距离。

2.0.2吊线

通过电杆或其他支撑物,架设用于拖挂或捆绑架空光缆的高强度线(多为镀锌钢绞线)。

2.0.3拉线

防止电杆倾斜,平衡电杆所受张力而设置的一组钢绞线稳固装置。

2.0.4安全系数

材料强度及限与容许应力的比值。

2.0.5管道

指用于敷设光缆、电缆等地下通信缆线的通道。

2.0.6共享Sharing

由多方共同使用传输线路的行为。

2.0.7共建JointConstruction

由多方共同参与新建传输线路的行为。

2.0.8主建方Constructionadministrator

组织实施传输线路共建的单位。

2.0.9参建方Constructionparticipator

参与传输线路共建的使用单位。

2.0.10所有方Owner

传输线路共享中拥有所有权的单位。

2.0.11共享方Sharingparticipator

传输线路共享中获得使用权的单位。

2.0.12维护管理方Maintenanceadministrator

负责传输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主体单位。可采用所有方维护或第三方代维方式。

共建共享规划

3.0.1共建共享线路路由的选择应满足通信网络规划,并应结合水文、气象、地理、地形、地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名胜古迹、电磁环境、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线路建设应考虑保护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3.0.2传输线路共建共享各方应在各自提出的共建共享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协商、形成并确认共建共享规划方案,以保证共建共享的传输线路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共建共享各方的需求。

3.0.3传输线路共建应满足共建各方不低于3年的通信建设发展规划的基本需求,已有传输线路的改建或扩建宜满足共享各方不低于3年的通信建设发展规划的基本需求。

3.0.4传输线路的共建共享规划应充分考虑各方的网络、业务安全、发展容量和维护等级因素。







杆路共建技术要求

4.1杆路共建一般要求

4.1.1路由的选择应满足共建各方的业务发展需求。杆路共建各方应明确共建杆路的起迄点、杆路长度、杆路路由、光缆条数、光缆类型、芯数、光缆安装位置、主要材料筹备方式和工期安排。

4.1.2新建杆路时,吊线应分层自上而下安装。

4.1.3新建架空飞线杆路应充分考虑各方共建需求,必要时可按H杆设置。

4.1.4新建杆路宜双吊线抱箍或无头穿钉。

4.1.5安装两条以上光缆吊线时,同侧上下两层吊线间距宜不小于0.4m,杆高设置应按安装2-3层光缆吊线考虑;最上层吊线、最下层光缆与其他建筑物及设施间隔距离满足“附录B”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设置。

4.1.6新建杆路设计应考虑杆路最终容量的光缆架挂数量,杆路建筑规格应按杆路所经过地区的气象负荷区以及杆上架挂光缆的负载来设计。

4.1.7新建杆路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应首选水泥电杆,当有特殊需求时可选择木杆。

4.1.8依所经地区的风速、吊线或光缆上冰凌厚度,通信线路气象负荷区划分为轻负荷区、中负荷区、重负荷区、超重负荷区等四类。负荷区划分的气象条件见表4.1.8。

表4.1.8负荷区划分的气象条件表

气象条件 负荷区别 轻负荷区 中负荷区 重负荷区 超重负荷区 线缆上冰凌等效厚度(mm) ≤5 ≤10 ≤15 ≤20 结冰时温度() -5 -5 -5 -5 结冰时最大风速(m/s) 10 10 10 10 无冰时最大风速(m/s) 25 注:冰凌的密度为O.9g/cm3,如果是冰霜混合体,可按其厚度的1/2折算冰厚。

最大风速应以气象台自动记录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为计算依据。架空线路的负荷区,应根据建设地段的气象资料,按照平均每10年为一周期出现的最大冰凌厚度和最大风速选定。个别冰凌严重或风速超过25m/s的地段,应根据实际气象条件,单独提高该段线路的建筑标准,不应全线提高。

4.2电杆程式

4.2.1电杆杆高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准杆高依杆上架挂光缆终期层数、最低层光缆的最大垂度离地面的高度及电杆埋深等要求选定,如4.2.1所示:

图4.2.1电杆杆高计算

图中:

a——光缆架挂层数(n-l)O.40m(新建杆路应考虑杆路最终容量的光缆架挂数量设计);

b——最大垂度,按附录A“架空光缆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最高温度时的垂度再加0.50m(挂缆后下垂度);

c——杆上最下层缆的最大垂度离地面的高度;

d——电杆埋深,按标准杆高、普通土的埋深规定,详见4.2.2;

h——电杆的杆高,h=0.15(或0.50)+a+b+c+d(m);

2根据计算结果,尽量采用标准杆高的电杆。

4.2.2电杆埋深应符合下表要求:

电杆类别 分类 普通土 硬土 水田、湿地 石质 洞深(m) 杆长(m) 水泥电杆 6 1.2 1 1.3 0.8 6.5 1.2 1 1.3 0.8 7 1.3 1.2 1.4 1 7.5 1.3 1.2 1.4 1 8 1.5 1.4 1.6 1.2 8.5 1.5 1.4 1.6 1.2 9 1.6 1.5 1.7 1.4 10 1.7 1.6 1.8 1.6 11 1.8 1.8 1.9 1.8 12 2.1 2 2.2 2 木电杆 6 1.2 1 1.3 0.8 6.5 1.3 1.1 1.4 0.8 7 1.4 1.2 1.5 0.9 7.5 1.5 1.3 1.6 0.9 8 1.5 1.3 1.6 1 8.5 1.6 1.4 1.7 1 9 1.6 1.4 1.7 1.1 10 1.7 1.5 1.8 1.1 11 1.7 1.6 1.8 1.2 12 1.8 1.6 2 1.2 注:本表适用于中、轻负荷区新建的通信线路。重负荷区的杆洞深度应按本表规定值另加lOO—200mm。

4.2.3杆距的选定

1工程设计应按杆上负载所经过地区负荷区地理环境选定标准杆距。标准杆距可在表4.2.3标称杆距范围内选择。

表4.2.3标称杆距范围

负荷区 轻负荷区(m) 中负荷区(m) 重负荷区(m) 超重负荷区(m) 野外杆路 50—60 50—55 25—50 25—50 市区杆路 35—50 35—45 25—40 25—40 2长杆档划分和加固应符合以下要求:

(1)架空光缆线路的杆距超过标准杆距25%—100%时,应采用长杆档建筑方式,超过标准杆距100%的杆距必要时应采用飞线装置。

(2)长杆档应采用相应的加强措施,一般可加装拉线或根部加固。

4.2.4电杆程式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杆路预期最终架挂光缆数量、所在环境(野外或市区)及电杆埋深要求选定杆高,依所在负荷区及杆上负载选定杆距和电杆规格(电杆梢径)。

2电杆规格必须考虑设计安全系数K,水泥杆K≥2.0,注油木杆K≥2.2。

3通信杆路常用电杆规格程式见附录C,单条吊线杆路上的标准杆程式一般可按表4.2.4选用,多条吊线杆路应核算水泥电杆强度。

表4.2.4通信电杆程式

架挂光缆条数 负荷区 标准杆距 可选用标准杆规格程式 预应力水泥杆 非预应力水泥杆 木杆;杆高(m)梢径(cm) 野外 市区 野外 市区 野外 市区 4 轻、中负荷区 ≤60 YD15-7.0-1.10 YD15-8.0-1.40 YD7.0-13-0.74 YD8.0-13-1.12 714 81 重负荷区 ≤50 超重负荷区 ≤40 8 轻、中负荷区 ≤60 YD15-7.5-1.20 YD15-8.5-1.44 YD7.5-15-1.25 YD8.0-15-1.30 716 8.516 重负荷区 ≤40 超重负荷区 ≤30 10 轻、中负荷区 ≤50 YD15-8.0-1.44 YD15-9.0-1.50 YD8.0-15-1.75 YD9.0-15-2.13 818 918 重负荷区 ≤40 超重负荷区 ≤30 4.3吊线程式

4.3.1依据吊线及架挂光缆的重量、气象条件的负荷、架挂杆距及钢绞线的机械物理性能,选择钢绞线的规格程式,架空光缆支撑吊线宜用7股镀锌钢绞线,吊线强度计算详见附录D。

1当钢绞线用作普通吊线及双吊线中的正吊线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当钢绞线用作双吊线中的辅助吊线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2架空光缆线路,各种程式的钢绞线,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宜按表4.3.1进行选择。

表4.3.1吊线程式及容许标称杆距表

负荷区别 标称杆距(m) 光缆外径≤15mm 光缆外径≤22mm 绞合方式(股/mm) 吊线应力σx(kg/mm2) 安全系数K 绞合方式(股/mm) 吊线应力σx(kg/mm2) 安全系数K 轻负荷区 67 7/2.2 35.3 3.4 7/2.2 36.8 3.26 中负荷 50 7/2.2 39.6 3.03 7/2.6 38.3 3.13 40 7/2.2 7/2.2 39.4 3.05 重负荷 67 7/2.2 37 3.24 7/2.6 36.8 3.26 50 7/2.2 7/2.2 36.7 3.27 超重负 45 7/2.2 39.3 3.05 7/3.0 38.1 3.15 30 7/2.2 37.5 3.17 7/2.6 36 3.33 4.3.2普通杆距架空光缆吊线,应按照下表要求的常用光缆规格选用。挂钩式、的1条吊线宜架挂1条光缆;通过复核吊线强度并在吊线承载强度范围内,可再增加架挂光缆。

表4.3.2 普通杆距架空光缆吊线规格选用表

负荷区 杆距L(m) 光缆重量W(kg/m) 绞合方式股数/mm 轻负荷区 L≤45 W≤2.11 7/2.2 45<L≤60 W≤1.46 L≤46 2.11<W≤3.02 7/2.6 45<L≤61 1.46≤W≤2.18 L≤47 3.02<W≤4.15 7/3.0 45<L≤62 2.18≤W≤3.02 中负荷区 L≤40 W≤1.82 7/2.2 40<L≤55 W≤1.224 L≤41 1.82≤W≤3.02 7/2.6 40<L≤56 1.22≤W≤1.82 L≤42 3.02<W≤4.15 7/3.0 40<L≤57 1.82<W≤2.98 重负荷区 L≤35 W≤1.46 7/2.2 35<L≤50 W≤0.574 L≤36 1.46<W≤2.52 7/2.6 35<L≤51 0.57<W≤1.22 L≤37 2.52≤W≤3.89 7/3.0 35<L≤52 1.22<W≤2.31 普通杆距架空光缆吊线在特殊情况下,应参考特殊杆距架空光缆吊线情况予以处理。

4.4拉线安装设计

4.4.1在杆路中,下列电杆应安装拉线来增加杆路建筑强度:

1角杆;

2终端杆、分线杆;

3长杆档两侧的电杆;

4跨越铁路及高等级公路两侧的电杆;

5坡度变更大于20%的吊杆档;

6抗风杆及防凌杆;

7杆高大于12m的电杆;

8其他杆位不够稳固的电杆。

4.4.2拉线的强度计算与设置详见附录E。

4.4.3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及地锚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2.0m以下的部位用塑料管或毛竹筒包封。在塑料管或毛竹筒外面并用红白相间色作告警标志。

杆路共享技术要求

5.1杆路共享一般要求

5.1.1拟建杆路路由走向上或顺路附近杆路时,应首先考虑共享该杆路。

5.1.2选择共享杆路时,应选择其路由较近捷、地形及环境较好、杆线路由固定、建筑质量良好、施工及维护较方便的杆路,应避免选择需要进行大量整治、改造的杆路。

5.1.3选定在原有杆路上架挂光缆时,应复核杆路容量、建筑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通过技术改造来满足要求。应复核原杆路上拉线强度,确定是否增加拉线或用更高程式的钢绞线更换;对电杆杆身损坏或电杆高度不能满足要求且无法采用接杆方式时应予以更换。

5.1.4架挂光缆后,不应对原杆路缆线的使用和运行产生影响。在已有光缆吊线上增加光缆时,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已有光缆,与已有光缆不得发生扭绞、挤压;原有光缆挂钩的程式或质量不符合架挂光缆要求的,应予以更换。

5.2光缆附挂要求

5.2.1共享方利用已有杆路敷设光缆时,如原有杆路上吊线已附挂光缆,考虑到吊线的强度及后续维护方便,应另敷设一条吊线,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如原有杆路上已有一条吊线时,增设的吊线宜放在电杆的另一侧,两条吊线宜在电杆同一高度上。

2分层架设吊线时,电杆同侧上、下两层吊线夹板间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0.4m,可左右两侧交替安装。



图5.2.1吊线安装图

3同一条吊线应安装在电杆的同一面,不得反复交越电杆;在任何情况下,新设吊线在一档内不应有接头。

4吊线用吊线抱箍或穿钉固定在电杆上,抱箍上安装三眼单槽夹板夹固吊线。

5.2.2如杆上确实已无空余位置再增挂吊线,且杆上原有吊线强度经核算能满足再增挂光缆要求时,在与所有方协商并取得同意后,可以利用原有吊线增加光缆,设计中应考虑新架挂光缆的安装方法和施工方法,不对原光缆使用运行产生影响。挂钩程式详见附录D。

5.2.3共享方利用已有杆路敷设光缆时,杆路的加固设计、光缆布放等应由共享方负责,所有方对设计方案进行确认后方可实施。

5.2.4布放的光缆必须悬挂各方的标志牌,必要时光缆可采用色条区分。



5.3杆路建筑加固要求

5.3.1共享杆路架挂光缆,应对杆路强度进行核算。杆路强度是由杆路所在负荷区、杆距和电杆规格确定的。

5.3.2对于共享杆路敷设光缆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应按照原有杆路线缆负载及新架挂光缆后的总负载核算原有杆路的建筑强度。

2原有杆路宜增加抗风双方拉线的密度以增强杆路强度。

3电杆、撑杆、高拉桩或帮桩发生破损、,应予以更换或加固。

4电杆高度不够或电杆位置不适,配杆高度不合理,使得附挂光缆后距地面设施的隔距不够,应予以更换。

拉线损坏或强度不够,拉线地锚损坏或拔出,应予以更换或加固。



管道共建技术要求

6.1管道共建一般要求

6.1.1管道共建应以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并根据各方发展需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建设;管道共建规划必须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实施建设宜与相关的市政建设同步进行。

6.1.2在通信管道共建时,应充分研究分路建设的可能性(包括在道路两侧建设的可能),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和管道网络的灵活性。

6.1.3通信管道内管孔原则上应预先划分使用区域、预留区域和共享区域,便于今后的共享各方的维护和资源管理工作。

6.1.4共建通信管道的容量应按主建方和参建方远期需求,结合管群的组合型式统一确定并一次性铺设完成。

6.1.5共建通信管道管孔规模较大,管道埋设应根据各种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具体调整,管道埋设标准应符合《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要求。

6.1.6共建管道应满足与其他管线系统的最小间距,并视具体情况适当加深加宽间距,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标准应符合《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要求。

6.1.7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共用通信管道相连接。

6.1.8共建管道应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审批、统一建设。管道共建各参建方应明确管道段落的起止点、建设路由、管孔数、管孔规格、段长、人(手)孔设置、材料和工期安排。

6.1.9新建野外长途主干管道时,主建方应积极与参建方合作共建。暂无共建方时,主建方也应考虑管道冗余,冗余量以2-3孔为宜,为将来管道共享创造条件。

6.1.10共建管道时以管孔为单位区分,有条件时管材应采用不同颜色识别,也可采用其他易于识别的方式。

6.1.11在对现有管道进行改、扩建时,在原有管道的一侧扩孔时,必须对原有的人(手)孔及原有光缆等做妥善的处理。



6.2管道共建其他技术要求

6.2.1共建管道设计应符合《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中相关规定;

6.2.2管孔内径大的管材应放在管群的下和外侧,内径小的管材应放在管群的上和内侧。各方的具体占位应协商确定,一方宜占用同一侧。

6.2.3共建管道时,主建方与参建方应协商采用管道的材质,在用一段管道内宜采用同种材质的管材。

6.2.4共建管道时,主建方与参建方应协商解决人(手)孔的设置,可采用共用人(手)孔或分设人(手)孔两种方式。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分设方式,且以建筑小手孔为主。

6.2.5管道人(手)孔优先选用固定标准的人(手)孔规格;如受环境所限,人(手)孔达不到标准要求,可纵向或横向调整尺寸。



管道共享技术要求

7.1管道共享一般要求

7.1.2当剩余管道子孔数大于2孔时,应开放共享。当剩余管道子孔数不足2孔(含2孔)时,可采用微管、微缆、纺织子管等新技术实现共享。

7.1.3共享管道各方敷设管道光缆时应做好人(手)孔清淤、管孔封堵等工作,光缆在每一个人(手)孔两端均应挂标志牌。

7.1.4施工时应对现有光缆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对现网造成影响。

7.2管孔共享技术其他要求

7.2.1共享方应根据共建共享协议,办理相关段落管道共享手续。

7.2.2共享方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设计文件,并经所有方共同对设计文件进行确认后可组织实施。

7.2.3共享管道接入改造设计和施工一般由管道所有方单位负责,也可协商一致,在管道所有方监督下,由共享方自行组织设计、施工;共享管道光缆施工一般由共享方负责,管道所有方派员监督。管道光缆施工验收合格后,共享方应及时向管道所有方提供共享段落的竣工资料。

7.2.4管道共享管孔选择宜遵循先下后上、先两侧后中间原则;同一光缆占用各段管道的管孔位置应尽量保持不变;当管道空余孔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也应占用管孔群中同一侧的管孔。

光缆共建技术要求

8.0.1长途线路网光缆、本地线路网光缆、接入网光缆等均可按要求进行共建。

8.0.2各方应明确传输段落的起迄点、长度统计、建设路由、光缆类型、芯数、材料和工期安排等。

8.0.3共建光缆中纤芯数量应按共建各方远期需求进行考虑,不宜分期投资,多次重复布放光缆。

8.0.4在本地线路网光缆共建中,可根据各方实际需要选择光纤类型;在长途线路网光缆共建中,应考虑不同类型光纤可能导致不同的设站需求,不宜混合使用多种类型的光纤,如必须使用时,应有技术及经济依据。

8.0.5各方必须统一规划和设计公共路由的光缆,主建方应及时组织设计单位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并经参建方共同会审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光缆共建部分宜由主建方负责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

8.0.6光缆共建原则上同一路由各方光缆应分开建设并有明显区分标志。

8.0.7共建直埋光缆时,各方应积极相互配合,共同确定工程规模,做到同沟敷设多条光缆,各条光缆应有明显区分标志。

8.0.8直埋光缆一般采用同沟平行敷设,不得重叠或交叉,殊情况可调整敷设方式。

8.0.9引出较多的光缆应靠光缆路由外侧,引出时应对其他缆线进行保护,不宜穿越其他缆线,如不可避免应从其下方穿越

8.0.10同沟敷设光缆配盘应错开接头盒位置,监测标石应有明显区分标志。

8.0.11建设海底光缆时宜采用共缆分纤的共建方式。

光缆共享技术要求

9.0.1各方在满足需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应首先考虑使用共享方式获取光缆资源。

9.0.2长途线路网光缆、本地线路网光缆、接入网光缆可按要求进行共享应对光缆进行纤芯分配,明确共享范围。

9.0.3光缆的光纤共享时,光缆所有方应提供光缆光纤测试资料和光缆引接条件。

9.0.4共享方应根据共建共享协议,办理所有方相关光缆段落的共享手续。

9.0.5光缆芯数12芯以上时,纤芯资源一般宜预留30%以上备用纤芯,多余纤芯资源应开放共享。

9.0.6共享方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设计文件,并经所有方共同对设计文件进行确认后可组织实施。

9.0.7共享光缆原则上全部进入所有方的相关机房,再通过共享方互联互通的光缆完成网络的联通;共享方光缆也可就近连接至局站、光缆终端设备并做好明确的段落光缆标志,不宜采用中途掏接的方式完成网络的联通。所有方与共享方应共同确定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

9.0.8共享光缆接入改造设计和施工应在光缆所有方监督下,可由共享方自行组织设计、施工;光缆施工验收合格后,共享方应及时向所有方提供共享段落和纤芯使用等竣工资料。



防护与接地

10.0.1光缆线路防强电危险影响应参照《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执行。

10.0.2光缆线路防雷应参照《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执行。

10.0.3光缆线路其他防护应参照《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执行。



管线施工要求

11.0.1市区、村镇、在公路路肩和桥上敷设以及穿越铁路、公路、航道、河堤等,施工前需与有关管理部门联系,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落实光缆敷设事宜,确保线路安全。

11.0.2共享光缆线路是在已建的光缆网络上进行施工,施工前需充分了解原光缆网络的运行情况,并确定具体引接点(直埋光缆接头的标石号,架空光缆的接头杆号等),制定光缆施工方案,避免对运行的光缆网络产生中断影响。

11.0.3施工安装过程中,应对隐蔽工程作检查和记录,工程结束后应对光缆线路工程准确完整的竣工资料,以备竣工验收和将来运行维护使用。

11.0.4在挖掘光缆线路的沟/坑时,如发现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现场,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未得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等严禁在该地段内继续作业。

11.0.5施工单位应严格制定安全措施严密组织精心施工保证安全、文明生产。

11.0.6在机房进行光缆安装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对机房进线孔洞做好防火、防水封堵措施。



传输线路共建共享工程验收要求

12.0.1本规范仅对传输线路共建共享部分提出验收要求,未提及部分的验收应执行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传输线路共建共享项目应进行专门验收。

12.0.2共建共享各方对传输线路验收时应采取相同的验收标准,因各方验收标准不一致造成的验收困难,应以设计方案为基础协商解决,并在验收报告中予以说明。

12.0.3共建共享的验收范围应包括器材、建筑、工艺、线路防护等验收。

12.0.4验收所需的抽检数量和样本选取可参照《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21)执行。

12.0.5验收应由主建方根据本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各参建方应参与验收。







传输线路共建共享维护要求

13.0.1本规范仅对传输线路共建共享部分的维护提出要求,共建共享设施的维护应由主建方负责。

13.0.2应在各方协商基础上,由主建方负责制定详细的共建共享设施维护的标准和要求。

13.0.3共建共享设施的维护要求应按国家、通信行业的有关维护规范(标准)的要求执行。

13.0.4对共建共享设施进行维护时,维护单位应及时通知有关共建共享各方。共建共享各方应积极配合。

13.0.5 共建共享的光缆进行维护作业、网络割接、故障处理等工作,各方严禁操作责任范围以外的设施。

1应不影响它方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发生问题必须立即向对方通报,以便相关问题的协调处理。

2共建共享设施进行光缆割接时,所有方应事先告知共享方,共享方应予以回复,与共享方协商确定共建共享设施施工组织方案,便于共享方做好相关设备系统倒换、调纤等准备工作。

3共享方对自有设施进行光缆割接、网络优化时,应事先告知所有方,所有方应予以回复,协商确定共享方自有设施施工组织方案,并负责做好施工现场配合工作。

4共享方完成自有设施的光缆割接、设备系统倒回等维护工作,恢复正常后,应及时告知所有方。

13.0.6共建共享传输线路发生迁移或修缮时,由所有方组织牵头,共享方应积极配合,共同实施线路迁移或修缮工作。

13.0.7维护单位应建立共建共享设施的技术档案和维护资料,并妥善保管,及时更新。

13.0.8共建共享传输线路日常巡检参见附录G。

附录A架空光缆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

表A.1无冰凌轻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 ﹣30 ﹣20 ﹣10 0℃ 10℃ 20℃ 30℃ 40℃ 45 64.9 70.2 76.3 83.6 92.4 103.2 116.6 133.9 50 80.5 86.9 94.6 103.6 114.5 127.8 144.4 165.5 55 97.7 105.6 114.9 125.9 139.1 155.2 175.3 200.6 60 116.8 126.2 137.3 150.5 166.2 185.5 209.3 239.1 65 137.7 148.8 161.9 177.4 196 218.6 246.4 281.2 70 160.4 173.5 188.8 206.8 228.5 254.7 286.9 326.7 75 185.1 200.2 217.9 238.7 263.7 293.8 330.6 375.8 80 211.8 229.1 249.4 273.2 301.7 336 377.6 428.5 85 240.6 260.2 283.2 310.3 342.6 381.3 428.1 484.7 90 271.4 293.7 319.6 350.2 386.5 429.9 482 544.6 95 304.4 329.4 358.8 392.8 433.4 481.7 539.4 608.1 100 339.7 367.6 400.2 438.4 483.5 536.9 600.4 675.2 105 377.2 408.4 444.5 486.9 536.7 595.6 664.9 746 110 417.2 451.7 491.7 538.5 593.3 657.7 733.1 820.5 115 459.7 497.7 541.8 593.2 653.2 723.4 805 898.7 120 504.7 546.5 595 651.2 716.6 792.7 880.6 980.7 125 552.4 598.3 651.2 712.5 783.6 865.7 959.9 1066.3 130 602.9 653 710.7 777.3 854.2 942.5 1043 1155.7 135 656.3 710.8 773.5 845.6 928.4 1023.1 1130 1248.9 140 712.6 771.8 839.7 917.5 1006.5 1107.5 1220.8 1345.8 145 772 836.1 909.4 993.2 1088.4 1195.8 1315.5 1446.5 150 834.7 903.9 982.8 1072.6 1174.2 1288.1 1414 1550.9

表A.2无冰凌轻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

(辅助吊线程式,7/3.0mm,正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辅吊线安装垂度 ﹣10℃ 0℃ 10℃ 20℃ 30℃ 150 0.56 0.59 0.63 0.63 0.71 160 0.65 0.69 0.73 0.78 0.83 170 0.75 0.8 0.85 0.9 0.96 180 0.88 0.93 0.99 1.06 1.13 190 1.01 1.07 1.14 1.21 1.3 200 1.15 1.22 1.3 1.39 1.49 210 1.31 1.4 1.49 1.59 1.7 220 1.51 1.61 1.71 1.83 1.96 230 1.71 1.82 1.95 2.08 2.22 240 1.94 2.07 2.2 2.35 2.51 250 2.19 2.33 2.49 2.65 2.83 260 2.5 2.66 2.83 3.02 3.21 270 2.81 2.99 3.18 3.38 3.59 280 3.16 3.35 3.55 3.77 3.99 290 3.53 3.74 3.96 4.18 4.42 300 3.98 4.21 4.44 4.68 4.92 310 4.42 4.66 4.9 5.15 5.4 320 4.89 5.14 5.39 5.65 5.91 330 5.39 5.65 5.91 6.17 6.43 340 5.97 6.24 6.51 6.77 7.04 350 6.52 6.8 7.07 7.35 7.62 360 9.7.1 7.38 7.66 7.94 8.21 370 7.71 7.99 8.27 8.55 8.82 380 8.4 8.68 8.96 9.24 9.52 390 9.05 9.33 9.62 9.9 10.17 400 9.72 10 10.29 10.57 10.85 410 10.41 10.69 10.98 11.26 11.54 420 11.18 11.47 11.75 12.04 12.31 430 11.91 12.2 12.49 12.77 13.05 440 12.66 12.95 13.24 13.52 13.79 450 13.43 13.72 14 14.28 14.56 460 14.28 14.57 14.86 15.14 15.41 470 15.09 15.38 15.66 15.94 16.22 480 15.92 16.2 16.48 16.76 17.04 490 16.76 17.04 17.33 17.6 17.88 500 17.69 17.97 18.25 18.53 18.8

表A.3有冰凌轻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30℃ –20℃ –10℃ O℃ 10℃ 20℃ 30℃ 40℃ 45 76.3 83.6 92.4 103.2 116.6 133.9 156.2 186.3 50 94.6 103.6 114.5 127.8 144.4 165.5 192.8 228.6 55 114.9 125.9 139.1 155.2 175.3 200.6 233.1 275 60 137.3 150.5 166.2 185.5 209.3 239.1 279.7.1 325.2 65 161.9 177.4 196 218.6 246.4 281.2 324.8 379.3 70 188.8 206.8 228.5 254.7 286.9 326.7 376.2 437.2 75 217.9 238.7 263.7 293.8 330.6 375.8 431.4 498.8 80 249.4 273.2 301.7 336 377.6 428.5 490.2 564.1 85 283.2 310.3 342.6 381.3 428.1 484.1 552.7 633 90 319.6 350.2 386.5 429.9 482 544.6 618.9 705.5 95 358.6 392.8 433.4 481.7 539.4 608.1 688.8 781.6 100 400.2 438.4 483.5 536.9 600.4 675.2 762.3 861.2 105 444.5 486.9 536.7 595.6 664.9 746 839.4 944.3 110 491.7 538.5 593.3 657.7 733.1 820.5 920.2 1031 115 541.8 593.2 653.2 723.4 805 898.7 1004.6 1121.1 120 595 651.2 716.6 792.7 880.6 980.7 1092.6 1214.7 125 651.2 712.5 783.6 865.7 959.9 1066.3 1184.3 1311.8 130 710.7 777.3 854.2 942.5 1043 1155.7 1279.5 1412.3 135 773.5 845.6 928.4 1023.1 1130 1248.9 1378.4 1516.3 140 839.7 917.5 1006.5 1107.5 1220.8 1345.8 1480.9 1623.8 145 909.4 993.2 1088.4 1195.8 1315.5 1446.5 1587 1734.8 150 982.8 1072.6 1174.2 1288.1 1414 1550.9 1696.8 1849.2

表A.4有冰凌轻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

(辅助吊线程式:7/3.0mm,正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10℃ O℃ 10℃ 20℃ 30℃ 150 0.57 0.6 0.64 0.68 0.72 160 0.66 0.7 0.74 0.79 0.84 170 0.76 0.81 0.86 0.91 0.98 180 0.88 0.94 1 1.06 1.14 190 1.01 1.07 1.14 1.22 1.31 200 1.15 1.23 1.31 1.39 1.49 210 1.31 1.39 1.48 1.59 1.7 220 1.5 1.6 1.7 1.82 1.95 230 1.7 1.81 1.93 2.06 2.2 240 1.91 2.04 2.17 2.32 2.48 250 2.15 2.29 2.44 2.6 2.78 260 2.45 2.6 2.77 2.95 3.14 270 2.74 2.91 3.1 3.29 3.5 280 3.06 3.25 3.45 3.66 3.88 290 3.41 3.61 3.33 4.05 4.28 300 3.83 4.05 4.28 4.52 4.76 310 4.24 4.48 4.72 4.96 5.21 320 4.68 4.93 5.18 5.43 5.69 330 5.15 5.4 5.66 5.92 6.19 340 5.7 5.96 6.23 6.5 6.77 350 6.22 6.49 6.76 7.04 7.31 360 6.76 7.04 7.32 7.6 7.87 370 7.23 7.61 7.89 8.18 8.45 380 7.98 8.27 8.56 8.84 9.12 390 8.6 8.89 9.17 9.46 9.74 400 9.23 9.52 9.81 10.1 10.38 410 9.88 10.18 10.47 10.76 11.04 420 10.62 10.92 11.21 11.5 11.78 430 11.32 11.61 11.91 12.19 13.19 440 12.03 12.33 12.62 12.91 13.19 450 12.76 13.05 13.35 13.64 13.92 460 13.58 13.88 14.17 14.46 14.74 470 14.35 14.64 14.93 15.22 15.51 480 15.13 15.43 15.72 16.01 16.29 490 15.93 16.23 16.52 16.81 17.09 500 16.83 19.7.12 17.41 17.7 17.98

表A.5中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30℃ –20℃ –10℃ O℃ 10℃ 20℃ 30℃ 40℃ 40 62.4 68.7 76.2 85.5 97.4 112.7 133.2 161 45 79.3 87.2 96.8 108.6 123.6 142.9 168.3 202.2 50 98.3 109.1 120 134.6 153 176.6 207.3 247.6 55 119.5 131.4 145.8 163.5 185.7 213.9 250.3 299.7.1 60 142.9 159.7.1 174.3 195.5 221.8 255 297.2 350.5 65 168.6 185.4 205.7 230.5 261.2 299.7 348 408 70 196.6 216.2 239.8 268.6 304 348.1 402.6 469.2 75 229.7.1 249.7 276.9 309.9 350.4 400.2 461.1 534.3 80 260.1 286 317 354.6 400.3 456.1 523.4 603 85 295.6 325 360.2 402.5 453.8 515.7 589.5 675.5 90 333.8 367 406.5 453.9 510.9 579.1 659.4 751.6 95 374.7 411.9 456.1 508.8 571.7 646.2 733 831.3 100 418.5 460 509.1 567.3 636.3 717.2 819.4 914.9

表A.6中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吊线程式:7/3.0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30℃ –20℃ –10℃ O℃ 10℃ 20℃ 30℃ 40℃ 100 417 456.3 502.7 557.4 621.9 697.5 784.9 883.5 105 461.3 504.6 555.2 615 684.9 766.2 859.2 963.2 110 508 555.4 610.8 675.5 750.9 837.8 936.4 1045.7 115 557.3 608.9 669 738.9 819.8 912.4 1016.5 1130.9 120 609 665.1 730.1 805.3 891.7 989.9 1099.4 1218.9 125 663.4 724 794 874.5 966.5 1070.3 1185.2 1309.5 130 720.3 785.7 860.7 946.7 1044.3 1153.6 1273.7 1402.9 135 779.9 850.1 930.4 1021.8 1125 1239.7 1365 1498.9 140 842.2 917.3 1002.9 1099.9 1208.6 1328.7 1459 1597.6 145 907.3 987.4 1078.4 1180.9 1295.1 1420.6 1555.9 1698.9 150 975.1 1060.4 1156.7 1264.8 1384.5 1515.2 1655.4 1802.9

表A.7中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

(辅助吊线程式:7/3.0mm;正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10℃ O℃ 10℃ 20℃ 30℃ 150 0.81 0.87 0.94 1.02 1.11 160 0.99 1.07 1.17 1.27 1.38 170 1.23 1.33 1.44 1.56 1.7 180 1.57 1.7 1.84 1.99 2.15 190 1.93 2.08 2.25 2.42 2.59 200 2.35 2.52 2.71 2.89 3.08 210 2.83 3.02 3.22 3.41 3.6 220 3.47 3.67 3.87 4.07 4.27 230 4.06 4.27 4.47 4.67 4.87 240 4.69 4.9 5.11 5.31 5.5 250 5.36 5.57 5.77 5.97 6.17 260 6.16 6.37 6.57 6.77 6.96 270 6.89 9.7.1 7.3 7.49 7.68 280 7.65 7.85 8.05 8.25 8.44 290 8.44 8.64 8.83 9.03 9.22 300 9.36 9.55 9.75 9.94 10.12

表A.8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30℃ –20℃ –10℃ O℃ 10℃ 20℃ 30℃ 40℃ 25 26.2 29 32.5 37 42.9 50.8 62.1 78.9 30 37.8 41.9 47 53.4 61.8 73.3 89 112 35 51.7 57.3 64.2 72.9 84.3 99.6 120.6 150.2 40 67.7 75.1 84.2 95.6 110.4 130.1 156.7 193.2 45 86.1 95.5 107 121.5 140.1 164.6 197.3 240.8 50 106.9 118.4 132.7 150.6 173.5 203.2 242.3 292.8 55 130 144.1 161.4 183.1 210.6 245.9 291.5 349 60 155.7 172.5 193.2 219 251.4 292.7 344.9 409.3 65 183.9 203.8 228.2 258.3 296.1 343.5 402.5 473.6

表A.9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吊线程式7/3.0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30℃ –20℃ –10℃ O℃ 10℃ 20℃ 30℃ 40℃ 65 187.4 207.2 231.2 260.7 297.3 343.1 399.7 468 70 218 240.8 268.5 302.4 344.2 395.7 458.5 532.8 75 251 277.2 308.8 347.3 394.3 451.6 520.5 600.8 80 286.5 316.3 352 395.2 447.7 510.9 585.8 671.8 85 324.6 358.1 398.1 446.4 504.3 573.5 654.3 745.9 90 365.2 402.6 447.3 500.6 564.2 639.2 725.9 823 95 408.4 450 499.3 558 627.3 708.2 800.7 903 100 454.3 500.2 554.5 618.5 693.5 780.3 878.4 986

表A.10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

(辅助吊线程式:7/3.0mm;正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10℃ O℃ 10℃ 20℃ 30℃ 100 0.37 0.4 0.44 0.48 0.54 110 0.52 0.57 0.63 0.7 0.78 120 0.74 0.82 0.9 1 1.11 130 1.06 1.17 1.29 1.42 1.56 140 1.65 1.8 1.95 2.1 2.24 150 2.24 2.4 2.55 2.7 2.85 160 2.9 3.06 3.21 3.36 3.5 170 3.61 3.76 3.91 4.05 4.19 180 4.53 4.67 4.81 4.95 5.08 190 5.32 5.46 5.6 5.73 5.86 200 6.16 6.29 6.42 6.56 6.68

表A.11超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30℃ –20℃ –10℃ 0℃ 10℃ 20℃ 30℃ 40℃ 25 27.9 31.2 35.2 40.5 47.6 57.5 72 94 30 40.4 45 50.9 58.5 68.7 82.7 102.8 132.1 35 55.2 61.6 69.6 79.9 93.6 112.4 138.6 175.4 40 72.4 80.8 91.3 104.8 122.6 146.5 179.3 223.5 45 92.1 102.8 116.2 133.2 155.5 185.2 224.7 276.2

表A.12超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吊线程式:7/3.0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30 –20℃ –10℃ 0℃ 10℃ 20℃ 30℃ 40℃ 45 94.9 105.7 119.2 136.3 158.6 187.8 226.6 276.6 50 117.5 130.8 147.4 195.2 230.1 275.4 332.2 55 142.5 158.6 178.6 203.6 235.5 276.3 328 391.3 60 170.1 189.3 212.9 242.3 279.4 326.2 384.4 453.9 65 200.2 222.7 250.2 284.3 326.9 379.8 444.3 519.8 70 233 259 290.7 329.7 377.9 436.9 507.6 589 75 268.4 298.2 334.3 378.5 432.4 497.6 574.4 661.4 80 306.6 340.3 381.1 430.5 490.3 561.6 644.4 736.9

表A.13超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安装垂度表

(辅助吊线程式:7/3.0mm;正吊线程式:7/2.2mm)

杆距(m) 吊线安装垂度(mm) –10 0℃ 10℃ 20℃ 30℃ 80 0.28 0.3 0.34 0.38 0.42 90 0.46 0.51 0.58 0.65 0.74 100 1.02 1.14 1.26 1.38 1.49 110 1.66 1.79 1.9 2.02 2.13 120 2.38 2.5 2.61 2.72 2.83 130 3.15 3.26 3.36 3.47 3.57 140 4.2 4.3 4.4 4.49 4.59 150 5.09 5.18 5.28 5.37 5.46 160 6.03 6.12 6.21 6.3 6.39 170 7.02 9.7.11 7.2 7.29 7.38 180 8.29 8.37 8.46 8.54 8.63 190 9.41 9.5 9.58 9.66 9.75 200 10.6 10.68 10.76 10.85 10.93

附录B架空光缆杆线与其他建筑物间隔距表

表B.1杆路与其他建筑物间隔距表

其他设施名称 最小水平净距(m) 备注 消火栓 1 指消火栓与电杆的距离 地下管线、缆线 0.5—1.0 包括通信管、缆线与电杆间的距离 火车铁轨 地面杆高的4/3倍 人行道边石 0.5 地面上已有其他杆路① 杆高的4/3倍 地面杆高 市区树木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郊区树木 2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房屋建筑 2 缆线至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 注:地形限制时,允许隔距适当缩小,但不得小于1个地面杆高的安全隔距,个别地点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表B.2架空光缆架设高度表

名称 与线路方向平行时 与线路方向交越时 架设高度(m) 备注 架设高度(m) 备注 市内街道 4.5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市内里弄(胡同) 4 最低缆线到地面 5 最低缆线到地面 铁路 3 最低缆线到地面 7.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公路 3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土路 3 最低缆线到地面 5 最低缆线到地面 房屋建筑 0.6 最低缆线到地面 1.5 最低缆线到地面 河流 1 最低缆线到最高水位时的船船桅顶 市区树木 .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郊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其他通信导线 0.6 一方最低缆线到另一方最高线条 与同杆已有线缆间隔 0.4 缆线到缆线





表B.3架空光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表

其他电气设备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备注 架空电力线路有防雷保护设备 架空电力线路无防雷保护设备 10kV以下电力线 2 4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35kV至110kV电力线(含110kV) 3 5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110kV至220kV电力线(含220kV) 4 6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220kV至330kV电力线(含330kV) 5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330kV至500kV电力线(含500kV) 8.5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供电线接户线 0.6 霓虹灯及其铁架 1.6 电气铁道及电车滑接线 1.25 注:该数据取自GB502332005《1l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缆也可以在供电线上方交越。

特殊情况光缆必须在上方交越时,跨越档两侧电杆及吊线安装应做加强保护装置。



表B.4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

序号 间距说明 最小净距(m) 交越角度 1 光缆距地面: 一般地区 3 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 2.5 市区(人行道上) 4.5 高杆农林作物地段 4.5 2 光缆距路面: 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 5.5 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 5 3 光缆距铁路: ≥45° 跨越铁路(距轨面) 7.5 平行间距 30.0 4 光缆距树枝: 在市区:平行间距 1.25 垂直间距 1 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 2 5 光缆距房屋: 跨越平顶房顶 1.5 跨越人字屋脊 0.6 6 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 2 7 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 0.6 ≥30° 8 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 1.5 ≥30° 9 跨越河流: 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 2 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最高点 1 10 消火栓 1 11 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距人行道边石 0.5 12 与其他架空线路平行时 不宜小于4/3地面以上杆高 注:上述间距为光缆路由与铁路应保持的间距。特殊情况时,电杆离铁路隔距必须大于4/3杆高.

指1kV以下的电力线裸线,最小净距考虑杆上操作时必要的安全隔距。

附录C通信用电杆规格

表C.1常用离心环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规格和技术参数

序号 电杆编号 梢径(cm) 杆长(m) 弯矩位置(距杆底)(m) 允许弯矩(k=2)(kN?m) 配筋(mm根数) 电杆参考重量(kg) 1 YD15-7.0-1.10 15 7 1.4 11 Φ616 100 2 YD15-7.5-1.20 15 7.5 1.4 12 Φ616 419 3 YD15-8.0-1.40 15 8 1.6 14 Φ616 459 4 YD15-8.5-1.44 15 8.5 1.6 14.4 Φ616 486 5 YD15-9.0-1.50 15 9 1.8 15 Φ616 525 6 IYD15-10.0-1.60 15 10 1.8 16 Φ616 584 7 YD17-7.5-1.51 17 7.5 1.4 15.1 Φ616 440 8 YD17-8.0-1.57 17 8 1.6 15.7 Φ616 478 9 YD17-8.5-1.62 17 8.5 1.6 16.2 Φ616 518

表C.2常用离心环形断面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规格和技术参数

序号 电杆编号 梢径(cm) 杆长(m) 弯矩位置(距杆底)(m) 允许弯矩(k=2)(kN?m) 配筋(mm根数) 电杆参考重量(kg) 1 YD6.0-13-0.69 13 6 1.2 6.9 Φ108 236 2 YD6.5-13-0.73 13 6.5 1.2 7.3 Φ108 263 3 YD7.0-13-0.74 13 7 1.4 7.4 Φ108 290 4 YD7.5-13-0.95 13 7.5 1.4 9.5 Φ1010 318 5 YD8.0-13-1.12 13 8 1.6 11.2 Φ1012 348 6 YD8.5-13-1.17 13 8.5 1.6 11.7 Φ1012 378 7 YD9.0-13-1.21 13 9 1.8 12.1 Φ1012 410 8 YD10.0-13-1.49 13 10 1.8 14.9 Φ1014 478 9 YD7.0-15-1.19 15A 7 1.4 11.9 Φ1012 343 10 YD7.5-15-1.25 15A 7.5 1.4 12.5 Φ1012 378 11 YD8.0-15-1.27 15A 8 1.6 12.7 Φ1012 410 12 YD8.5-15-1.30 15A 8.5 1.6 13 Φ1012 445 13 YD9.0-15-1.34 15A 9 1.8 13.4 Φ1012 483 14 YD10.0-15-1.64 15A 10 1.8 16.4 Φ1014 555 15 YD11.0-15-1.95 15A 11 2 19.5 Φ1016 633 16 YD12.0-15-2.08 15A 12 2 20.8 Φ1016 715 17 YD7.0-15-1.41 15B 7 1.4 14.1 Φ1210 343 18 YD7.5-15-1.72 15B 7.5 1.4 17.2 Φ1212 378 19 YD8.0-15-1.75 15B 8 1.6 17.5 Φ1212 410 20 YD8.5-15-2.08 15B 8.5 1.6 20.8 Φ1214 445 21 YD9.0-15-2.13 15B 9 1.8 21.3 Φ1214 483 22 YD10.0-15-2.27 15B 10 1.8 22.7 Φ1214 555 23 YD11.0-15-2.39 15B 11 2 23.9 Φ1214 633 24 YD12.0-15-2.87 15B 12 2 28.7 Φ1216 715 25 YD7.5-17-1.58 17A 7 1.4 15.8 Φ1210 403 26 YD7.5-17-1.63 17A 7.5 1.4 16.3 Φ1210 440 27 YD8.0-17-1.95 17A 8 1.6 19.5 Φ1212 478 28 YD8.5-17-2.00 17A 8.5 1.6 20 Φ1212 518 29 YD9.0-17-2.05 17A 9 1.8 20.5 Φ1212 560 30 YD10.0-17-2.50 17A 10 1.8 25 Φ1214 643 31 YD11.0-17-2.95 17A 11 2 29.5 Φ1216 733 32 YD12.0-17-3.49 17A 12 2 34.5 Φ1218 823 33 YD7.5-17-2.42 17B 7.5 1.4 24.2 Φ1412 440 34 YD8.0-17-2.45 17B 8 1.6 24.5 Φ1412 478 35 YD8.5-17-2.53 17B 8.5 1.6 25.3 Φ1412 518 36 YD9.0-17-2.84 17B 9 1.8 28.4 Φ1414 560 37 YD10.0-17-3.19 17B 10 1.8 31.9 Φ1414 643 38 YD11.0-17-3.33 17B 11 2 33.3 Φ1414 733 39 YD12.0-17-3.85 17B 12 2 38.5 Φ1416 823

表C.3常用环形钢筋混凝土等径标准检验弯矩杆要求(kN?m)

直径(mm) 长度(m) 4.5;6.0;9.0 Φ300 20 25 30 35 40 45 Φ400 40 45 50 55 60 70 80 90 Φ500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Φ600 90 115 135 155 180

表C.4常用木电杆的长度和梢径要求

木电杆长度(m) 6.0或6.5 7.0或7.5 8.0或8.5 9.0或10.0 11.0或12.0 木电杆梢径(cm) 14—16 14—18 16—20 18—22 20—26

附录D吊线强度计算及镀锌钢绞线、光(电)缆挂钩规格

吊线强度计算如下:

(1)挂钩式吊线的单位负载按以下公式计算:

g1=(MPa/m)(附录D-1)

g2=(MPa/m)(附录D-2)

g3=g1+g2(MPa/m)(附录D-3)

g4=(MPa/m)(附录D-4)

g5=(MPa/m)(附录D-5)

g6=(MPa/m)(附录D-6)

g7=(MPa/m)(附录D-7)

式中:gl——光(电)缆及吊线与挂钩自重产生的吊线单位长度的应力;

g2——冰凌荷载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的应力;

g3——光(电)缆、吊线及冰凌荷载产生的吊线单位长度的应力;

g4——无冰凌时风压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上的应力;

g5——有冰凌时风压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上的应力;

g6——原始荷载及无冰凌时风压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产生的应力;

g7——原始荷载、冰凌荷载及风压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产生的应力;

W1——吊线每米长度(包括光(电)缆挂钩)的自重(N/m);

W2——光(电)缆每米长度的自重(N/m);

A——吊线截面积(mm2);

b——冰凌厚度(mm);

d——吊线直径(mm);

d——光(电)缆直径(mm);

——冰凌密度,取O.9(g/cm3);

v——气象台(站)记录的风速(m/s)(测速仪标高为12m);

——空气动力系数(取1.2);

p——风压系数(0.6N/s2/m2);

0.88——按电杆上吊线架设平均高度与风速测速仪高度比较考虑的高度系数,吊线高度一般按距地面5—6m,取0.88。

(2)捆扎式及自承式吊线的单位负载按以下公式计算:

g1=(MPa/m)(附录D-8)g2=(MPa/m)(附录D-9)

g3=g1+g2(MPa/m)(附录D-10)

g4=(MPa/m)(附录D-11)

g5=(MPa/m)(附录D-12)

g6=(MPa/m)(附录D-13)

g7=(MPa/m)(附录D-14)

式中:gl——自承式或缠绕式光(电)缆及吊线自重产生的吊线单位长度的应力;

g2——冰凌荷载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的应力;

g3——自承式或缠绕式光(电)缆、吊线及冰凌荷载产生的吊线单位长度的应力;

g4——无冰凌时风压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上的应力;

g5——有冰凌时风压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上的应力;

g6——原始荷载及无冰凌时风压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产生的应力;

g7——原始荷载、冰凌荷载及风压作用在吊线单位长度产生的应力;

W——自承式光(电)缆每米总重量(含吊线、光/电缆、塑料护套的全部重量)或缠绕式安装的光(电)缆每米总重量(含吊线、光(电)缆、缠绕线的全部重量)(N/m);

A——吊线截面积(mm2);

b——冰凌厚度(mm);

Rl——光(电)缆截面半径(mm);

R2——吊线截面半径(mm);

S——吊带截面积=吊带高×吊带宽(mm2);

——光/电缆弓形面积所对圆心角(弧度),以下式计算:

=2arcos(附录D-15)

——吊线弓形面积所对圆心角(弧度),以下式计算:

=2arcos(附录D-16)

H——光(电)缆和吊线之间的圆心距离(mm);

h——自承式或缠绕式光(电)缆全高(mm);

——冰凌密度,取O.9(g/cm3)

V——气象台(站)记录的风速(m/s)(测速仪标高为12m);

——空气动力系数(取1.2);

p——风压系数(0.6N/s2/m2);

0.88——按电杆上吊线架设平均高度与风速测速仪高度比较考虑的高度系数,吊线高度一般按距地面5—6m,取0.88。

(3)基础应力

取吊线吊挂光(电)缆后,在无冰、无风、最低温度-40oC时的应力作为基础应力,这时钢绞线的安全系数K取3.5。

(4)计算临界杆距Lk

计算临界杆距,以确定吊线最大应力出现的条件。

1)在有冰时判断出现在-5oC有冰时,还是最低温度-40oC无冰时,其临界杆距LK下列公式计算:

LK=(m)(附录D-17)

式中:a——钢绞线温度系数(1210-6);

tmin——最低温度(-40oC);

当实际杆距L
当实际杆距L>Lk.则出现在有冰时。

2)在无冰时判断出现在最大风速(假定出现最大风速25m/s时最低温度为OoC),还是在最低温度(-20oC)时,其临界杆距Lk按下列公式计算:

Lk=(m)(4.3.4-18)

式中:a——钢绞线温度系数(1210-6);

tmin——最低温度(-20oC);

当实际杆距L
当实际杆距L>Lk.则出现在最大风速时。

(5)计算临界温度tk

计算临界温度,以确定吊线最大垂度出现的条件。为判断最大垂度是出现在-5oC有冰时,还是出现在最高温度+40oC时,其临界温度tk按下列公式计算:

tk=(oC)(附录D-19)

式中:——-5oC有冰凌无风时吊线的应力(MPa);

——钢绞线的弹性系数(50lO-6),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当最高温度tmax>tk时,最大垂度出现在最高温度+40oC,

当最高温度tmax
(6)计算最大负载时的吊线应力

(附录D-20)

式中:t——出现时的温度(oC);

t——出现最大负载时的温度(oC);

l——实际杆距(m);

gx——出现时的单位长度的应力(MPa/m)。

(7)吊线架挂光(电)缆后最大负载时的安全系数K

K=/(附录D-21)

式中:——吊线(钢绞线的极限强度N/mm2)。

(8)计算最大垂度fx

(m)(附录D-22)

(9)如计算结果安全系数应不得小于3或当最大垂度fx>l2%时,应换用较大一级钢绞线(吊线),再重复式(附录D-1)—式(附录D-7)的计算。

(10)计算吊线空载时(未挂缆并在无冰无风时)各种温度下的应力

(MPa)(附录D-23)

式中:g0——各种温度下吊线空载时的荷载(指吊线自重和风雪荷载);

tx——与相应的温度。

(11)计算吊线空载时各种温度下吊线的垂度fx

fx=(m)(附录D-24)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

(12)计算挂钩式吊线上有人悬空作业时增加的集中荷载的应力T1

集中荷载按1人加上所带工具总重80ON计算;人在吊线上悬空作业时按无冰最低温度-1OoC考虑。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应不得小于2。

(4.3.4-25)

式中:T0——未加集中荷载时光(电)缆及吊线自重作用引起的吊线张力(N);

E——钢绞线的弹性模量(2105N/mm2);

W——光(电)缆及吊线单位自重(N/m);

P——操作人员及所带工具自重(N);

A——钢绞线截面积(mm2);

l——杆距(m)。



表D.1常用镀锌钢绞线规格

种类 钢丝直径(mm) 钢绞线公称直径(mm) 钢绞线截面积(mm2) 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参考质量(kg/100m) 1270 1370 1470 1570 整根钢绞线拉力设计值(kN) 17 1.8 5.1 17.81 13.27 14.25 15.32 16.39 14.83 2 6 21.99 16.38 17.59 18.91 20.23 18.31 2.2 6.6 26.61 19.82 21.29 22.88 24.48 22.15 2.4 7.2 31.67 23.59 25.34 27.24 29.14 26.36 2.6 7.8 39.7.16 27.68 29.73 31.96 34.19 30.93 2.8 8.4 43.1 32.11 34.48 37.07 39.65 35.88 3 9 49.48 36.86 39.58 42.55 45.52 41.19 3.2 9.6 56.3 41.94 45.04 48.42 51.8 46.87 3.5 10.5 67.35 50.18 53.88 57.92 61.96 56.07 3.8 11.4 79.39 59.15 63.51 68.28 73.04 66.09 4 12 87.96 65.53 70.37 75.65 80.92 73.22 注:表中“整根钢绞线拉力设计值”是指钢绞线的“屈服点”强度,通常相当于钢绞线抗拉极限强度的60%。



表D.2架空光(电)缆挂钩规格程式

挂钩规格 用于光缆的外径 用于吊线的规格 挂钩自重(N/只) 挂钩原料规格 25mm <12mm 7/2.2mm 0.36 3mm黑钢丝0.5mm厚锌片或硬塑片 35mm 12—17mm 7/2.2mm 0.47 45mm 18—23mm 7/2.2mm 0.54 55mm 24—32mm 7/2.6mm 0.69 65mm >33mm 7/3.0mm 1.03 A

附录E拉线强度的计算和设置标准

1角杆拉线程式的选择

角杆拉线程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线路类型、负荷区、线路转角的大小和加挂光(电)缆或导线数量等因素。

架空光(电)缆线路转角角度,可用内角角度来表示,一般用角度D(m)来测定。角度的测定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角深的定义与测定



角深与线路转角的关系如以下公式

D=l

式中:D—角杆的角深(m);

l=50m;

—线路的转角角度(度);

—转角的内角(度)。

按上式计算的角深与转角和内角度数的对照见下表。

角深与转角、内角关系对照表

角深(m) 转角(°) 内角180°-θ(°) 角深 转角(°) 内角180°-θ(°) 角深(m) 转角(°) 内角180°-θ(°) 1.0 2.0 178.0 6.5 15.0 165.0 12.0 28.0 152.0 1.5 3.5 176.5 7.0 16.0 164.0 12.5 29.0 151.0 2.0 4.5 175.5 7.5 17.0 163.0 13.0 30.0 150.0 2.5 6.0 174.0 8.0 18.5 161.5 13.5 31.5 148.5 3.0 7.0 173.0 8.5 19.5 160.5 14.0 32.5 147.5 3.5 8.0 172.0 9.0 21.0 159.0 14.5 34.0 146.0 4.0 9.0 171.0 9.5 22.0 158.0 15.0 35.0 145.0 4.5 10.0 170.0 10.0 23.0 157.0 17.5 41.0 139.0 5.0 11.5 168.5 10.5 24.0 156.0 20.0 47.0 133.0 5.5 12.5 167.5 11.0 25.5 154.5 22.5 53.0 127.0 6.0 14.0 166.0 11.5 26.5 153.5 25.0 60.0 120.0



2角杆拉线强度的计算

角杆的额外负载是光(电)缆或导线转角张力的合力,这个负载一般在角杆内角平分线上,当电杆上的光(电)缆或导线不止一层时,则各层光(电)缆或导线的合成张力在拉线点的集中力按一下公式计算。



式中:P——各层光(电)缆或导线在电杆上的合成张力(kg);

,,——为各层光(电)缆或导线的张力(kg);

h1,h2,h3——为各层光(电)缆或导线距地面的高度(m);

h——电杆上拉线装设位置地面的高度(m)。

角杆拉线在电杆上装设位置应装在各层光(电)缆或导线在电杆上合成张力的作用点。此时,角杆拉线需平衡的负载张力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T——角杆拉线张力(kg);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度);

P的意义同前。

各种拉线材料的有关计算数据见下表。

各种拉线材料有关计算依据

拉线材料(mm) 外径(mm) 截面积(mm2) 抗拉强度(kg/mm2) 最小拉断力(kg) 参考重量(kg/mm) 7/2.2钢绞线 6.6 26.6 120 2930 228 7/2.6钢绞线 7.8 37.2 120 4100 318 7/3.0钢绞线 9.0 49.5 120 5450 424 4.0钢绞线 4.0 12.57 37 465 98.6

附录F水泥电杆强度计算和设置

F.1水泥电杆强度计算模型

水泥电杆强度计算模型详见下图。



图F.1水泥电杆强度计算模型图

F.2水泥电杆强度计算公式

F.2.1

在支撑点处,由于导线(含吊线、光缆)上风压产生的最大弯矩M1max。



式中:

α——导线的风压屏蔽系数

当风速在15m/s以下时,轻负荷区α=1.0;

中负荷区α=0.8;

重负荷区α=0.75;

超重负荷区α=0.7;

V——结冰时最大风速轻负荷区、中负荷区、重负荷区、超重负荷区V=10m/s;

N——导线(含吊线、光缆)条数d——导线(含吊线、光缆)的直径(m)

钢绞线规格(股数/线径) 线径单位:(m) 7/2.0 0.006 7/2.2 0.0066 7/2.3 0.0069 7/2.6 0.0078 7/2.9 0.0087 7/3.0 0.009 7/3.5 0.0105 b——结冰厚度(m)

轻负荷区b=0.005m;

中负荷区b=0.010m;

重负荷区b=0.015m;

超重负荷区b=0.020m。

L——杆距(m)标准杆距L=50m

hp——水平合力距地面的高度(m)根据图B.1,hp=5050mm=5.05m

h——电杆埋深(m)根据图B.1,取电杆埋深h=1.4m

F.2.2

支撑点处,由于电杆上风压产生的最大弯矩M2max。



式中:

Ho——电杆在地面上的高度(m)

根据图B.1,Ho=5600mm=5.60m

do——电杆梢径(m)

取do=150mm=0.15m

dg——电杆出土处的直径(m)

dg=电杆梢径+Ho(1/75锥度)=225(mm)=0.225(m)

F.2.3

在支撑点处的总弯矩M总max。



式中:K——安全系数,取K=2

F.3水泥电杆强度计算结果

水泥电杆强度计算结果参见表F.3-1至表F.3-4。

表F.2-1水泥电杆拉线强度计算表(轻负荷)

序号 第一层杆面程式 角深m(m) 杆距L(m) Φ4.0钢线应力a(kg/m2) Φ4.0钢线横截面(m2) 计算角杆上各吊线的合成张力PI(kg) 杆上导线距地面高度hi(m) 杆上拉线距地面高度hl(m) 计算各层导线的合成张力在拉线点的集中力P(kg)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度 计算最终结果:角杆的平衡张力T(kg) 钢绞线最小拉断力(kg)(安全系数k=3) 吊线规格和条数 光缆条数(条) 轻负荷区情况下等效折算成Φ4.0钢线条数 7/2.0(条) 7/2.2(条) 7/2.6(条) 7/3.0(条) 1 1 1 3.84 13 50 0.955 12.566 23.96 5.1 5.4 22.63 45 32.01 7/2.2钢绞线977公斤、7/2.6钢绞线1367公斤 2 1 2 5.92 13 50 0.955 12.566 36.94 5.1 5.4 34.89 45 49.34 3 1 3 8 13 50 0.955 12.566 49.92 5.1 5.4 47.15 45 66.68 4 2 4 11.84 13 50 0.955 12.566 73.88 5.1 5.4 69.78 45 98.69 5 2 5 13.92 13 50 0.955 12.566 86.86 5.1 5.4 82.04 45 116.03 6 2 6 16 13 50 0.955 12.566 99.84 5.1 5.4 94.3 45 133.36











表F.2-2水泥电杆拉线强度计算表(中负荷)

序号 第一层杆面程式 角深m(m) 杆距L(m) Φ4.0钢线应力a(kg/m2) Φ4.0钢线横截面(m2) 计算角杆上各吊线的合成张力PI(kg) 杆上导线距地面高度hi(m) 杆上拉线距地面高度hl(m) 计算各层导线的合成张力在拉线点的集中力P(kg)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度 计算最终结果:角杆的平衡张力T(kg) 钢绞线最小拉断力(kg)(安全系数k=3) 吊线规格和条数 光缆条数(条) 轻负荷区情况下等效折算成Φ4.0钢线条数 7/2.0(条) 7/2.2(条) 7/2.6(条) 7/3.0(条) 1 1 1 3.2 13 50 2.045 12.566 42.76 5.1 5.4 40.39 45 57.12 7/2.2钢绞线977公斤、7/2.6钢绞线1367公斤 2 1 2 4.98 13 50 2.045 12.566 66.55 5.1 5.4 62.85 45 88.89 3 1 3 6.76 13 50 2.045 12.566 90.33 5.1 5.4 85.31 45 120.66 4 2 4 9.96 13 50 2.045 12.566 133.09 5.1 5.4 125.7 45 177.77 5 2 5 11.74 13 50 2.045 12.566 156.88 5.1 5.4 148.16 45 209.55 6 2 6 13.52 13 50 2.045 12.566 180.66 5.1 5.4 170.63 45 241.32

表F.2-3梢径150mm、7m标准水泥杆在轻负荷下总弯矩计算表

序号 杆面程式 计算参数的取定 计算结果 径150mm杆高7m容许弯矩(K=2)(Kg/m) 第1层(上层)光缆条数(条) 第2层(上层)光缆条数(条) 导线风压屏蔽系数a(m/s) 风速V(m/s) 导线条数N(条) 导线直径D(m) 结冰厚度b(m) 杆距L(m) 水平合力距地的高度hpm 电杆埋深h(m) 电杆在地面上的高度Ho(m) 电杆径do(m) 电杆出土直径dg(m) 安全系数K M1max(参照公式1)(Kg/m) M2max(参照公式2)(Kg/m) M3max(参照公式3)(Kg/m) 上左 上右 下左 下右 钢绞线条数 光缆条数 7/2.2钢绞线直径 光缆直径 1 1 0 1 0 0.8 10 4 2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222.7 14.1 497.3 1100 2 1 1 1 0 0.8 10 4 3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267.6 14.1 591.7 3 1 1 1 1 0.8 10 4 4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312.6 14.1 686.2 4 1 2 1 1 0.8 10 4 5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357.6 14.1 780.6 5 1 2 1 2 0.8 10 4 6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402.5 14.1 875.1 6 2 2 1 2 0.8 10 4 7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447.5 14.1 969.5 7 2 2 2 2 0.8 10 4 8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492.5 14.1 1064 8 2 3 2 2 0.8 10 4 9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537.5 14.1 1158 9 2 3 2 3 0.8 10 4 10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582.4 14.1 1253 10 3 3 2 3 0.8 10 4 11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627.4 14.1 1347 11 3 3 2 3 0.8 10 4 12 0.0066 0.01 0.005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672.4 14.1 1442

表F.2-4梢径150mm、7m标准水泥杆在中负荷下总弯矩计算表

序号 杆面程式 计算参数的取定 计算结果 径150mm杆高7m容许弯矩(K=2)(Kg/m) 第1层(上层)光缆条数(条) 第2层(上层)光缆条数(条) 导线风压屏蔽系数a(m/s) 风速V(m/s) 导线条数N(条) 导线直径D(m) 结冰厚度b(m) 杆距L(m) 水平合力距地的高度hpm 电杆埋深h(m) 电杆在地面上的高度Ho(m) 电杆径do(m) 电杆出土直径dg(m) 安全系数K M1max(参照公式1)(Kg/m) M2max(参照公式2)(Kg/m) M3max(参照公式3)(Kg/m) 上左 上右 下左 下右 钢绞线条数 光缆条数 7/2.2钢绞线直径 光缆直径 1 1 0 1 0 0.8 10 4 2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269.3 14.1 595.2 1100 2 1 1 1 0 0.8 10 4 3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318.8 14.1 699.3 3 1 1 1 1 0.8 10 4 4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368.4 14.1 803.4 4 1 2 1 1 0.8 10 4 5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418 14.1 907.5 5 1 2 1 2 0.8 10 4 6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467.5 14.1 1011.6 6 2 2 1 2 0.8 10 4 7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517.1 14.1 1115.7 7 2 2 2 2 0.8 10 4 8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566.7 14.1 1219.8 8 2 3 2 2 0.8 10 4 9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616.3 14.1 1323.8 9 2 3 2 3 0.8 10 4 10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665.8 14.1 1427.9 10 3 3 2 3 0.8 10 4 11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715.4 14.1 1532 11 3 3 2 3 0.8 10 4 12 0.0066 0.01 0.01 50 5.05 1.4 5.6 0.15 0.225 2 765 14.1 1636.1 附录G管线验收相关表格

表G.1管道日常巡检维护记录表

管道及地面维护巡检记录表 巡检人: 巡检日期: 维护巡检项目 周期 质量要求 维护巡检情况 不符合要求的说明 管道路由、深度 路由探测 管道路由走向及深度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标石、宣传牌 标石(桩)、宣传牌检查 标石(桩)、宣传牌周围50厘米内无杂草,标石(桩)、宣传牌编写正确、字迹清楚,标石(桩)、宣传牌位置准确、埋设正直、齐全完整,不符合要求进行扶正、更新或新设。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人孔、手孔 井盖检查 管道或人手孔是否沉陷、破损及井盖丢失,根据人手孔外路面标高的变化情况及时升高或者降低井圈的高度,对不符合规范的井盖进行更换。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托架、托板检查 定期检查人手孔内的托架、托板是否完好,标志是否清晰醒目。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井号油漆、描字 人手井的编号遵循A、B端由小号到大于为原则,一般北端为小号南端为大号;东端为小号、西端为大号。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除草、培土 周围50厘米内无杂草(可结合巡回进行),虽为按需,但至少每年1次。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清理垃圾、抽除积水(非流水) 管孔内无垃圾、积水、污垢。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堵头检查 要求完整无缺损,若缺损,要及时添补缺损的大管、子管等堵塞的堵头。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子管检查 进人孔的子管留长20-40厘米并且绑扎整齐。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井内光缆设备 光缆、接头盒检查 光缆接头余缆采用3个L支架进行固定,余缆盘留直径不得大于60厘米,建议在50-60厘米间,用3个L支架固定光缆余缆。对不符合要求进行固定绑扎。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检查和整理光缆标志牌 整理、添补或更换缺损的光缆标志牌。光缆标志牌内容准确(芯数、型号、光缆段)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过桥铁件 过桥钢管驳接处、桥头支架防锈检查 更换腐烂支架或涂刷防腐漆。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其他情况记录(可以填写巡检时发现的异常问题及处理情况,以及盯防等工作情况)



表G.2杆路日常巡检维护记录表

杆路维护巡检记录表 巡检人: 巡检日期: 维护巡检项目 周期 质量要求 维护巡检情况 不符合要求的说明 吊线、挂钩检查 整理、更换缺损的挂钩、清除架空光缆线路上和吊线上杂物;检查吊线与其他线缆交越处的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及符合规定。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拉线检查 拉线数量是否准确(四方拉为1/32,人字拉1/8);拉线距人行道1米内,须装警示装置;进基站前5根杆装避雷线,且接地良好(不易拨),不碰吊线,绑扎合理;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三线”交越检查 对“三线”交越情况进行检查保护,保护套或接地符合相关要求,及时排除“三线”交越存在的安全隐患。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线路砍青 剪除影响光缆线路的树枝(如涉及到赔补,应进行三方协商再进行)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光缆、光缆接头盒和预留检查 检查光缆外护套及垂度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接头盒和预留是否安全可靠,光缆接头盒安装在距离电杆1.0米的范围内,余缆架安装在两侧的电杆边上,在飞线、长杆档、角杆、过河、过公路、过街电杆上严禁安装接头盒、预留缆。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杆路、铁件、杆号检查 逐杆检修,包括杆上铁件加固、杆头、地锚培土、拉线下把、地锚出土防锈。检查电杆、吊线、拉线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杆号、宣传/警示标记醒目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其他情况记录(可以填写巡检时发现的异常问题及处理情况,以及盯防等工作情况)

附录H纺织子管、微管主要规格表

各种规格的通信管道穿放纺织子管的参考数量

序号 穿放光缆的容量 光缆外径(mm) 塑料管道

(φ100mm) 水泥管道

(φ90mm) 钢管管道

(φ102mm) 1 96芯-288芯光缆 21mm以下 6带12孔 3带9孔 5带10孔 2 48芯以下光缆 12mm以下 12带24孔 9带18孔 11带22孔 各种规格的已占用的通信管道穿放纺织子管的参考数量

序号 占用管孔线缆容量 线缆外径

(mm) 塑料管道(100mm) 水泥管道

(90mm) 钢管管道

(102mm) 96芯以上 48芯以下 96芯以上 48芯以下 96芯以上 48芯以下 1 三孔塑料子管 67.9(组合) 2带4孔 2带6孔 / 1带3孔 1带3孔 2带4孔 2 四孔塑料子管 78.4(组合) 1带2孔 2带2孔 / / / 2带2孔 3 1800-0.4HYA 68/73.5 / 1带1孔 / / / / 4 1200-0.4HYA 57.5/60.5 1带3孔 2带4孔 / / / 1带2孔 5 900-0.4HYA 51.5/53 2带4孔 2带4孔 / 1带2孔 1带1孔 1带3孔 6 600-0.4HYA 38.3/42.5 2带5孔 2带6孔 1带1孔 2带4孔 1带2孔 3带6孔 7 400-0.4HYA 32/36.5 3带7孔 4带8孔 1带2孔 2带6孔 1带3孔 3带8孔 8 300-0.4HYA 28.6/32.4 3带9孔 4带11孔 1带3孔 3带7孔 2带4孔 4带10孔 9 1000-0.6HYA 69/71.2 / 2带2孔 / / / / 注:(1)以上计算塑料管道内敷设线缆的等效直径控制在管道内径85%以下,水泥管道和钢管管道控制在80%以下。

(2)为了节约初期建设成本和平衡施工便利性,原则上可以逐条穿放,无需在单个工程里一次性穿放多带纺织子管。基本组合为1带3孔,在需要的情况下,可采用1带2孔和1带3孔组合。

(3)在通常情况下只能穿放1带1孔的管孔不用,只有在无其他空余管孔时采用。

(4)表中“/”为不能穿纺织子管。





微缆管道主要规格参考表

管材 最多能容纳的子管或者微缆举例 备注 分类 外/内径 材料 大管 110/100 PVC、PE 3根40/33小管,4根34/28小管 出局管道或者主干道 100/90 PVC、PE 2根40/33小管,3根34/28或者32/26小管 主干道 75/65 PVC、PE 2根32/26小管 引向交接箱的分歧管道或向大容量用户供线管道 小管(外保护管) 63/54 HDPE 10根10/8微管,20根7/5微管 置于大管道中,或单独使用。一般在内壁模压一层永久性固态润滑剂作为内衬层(例如硅芯) 50/41 HDPE 7根10/8微管,14根7/6微管 46/38 HDPE 6根10/8微管,12根7/5微管 40/33 HDPE 5根10/8微管,7根8/6微管,10根7/5微管,4组4/3微管束 34/28 HDPE 3根10/8微管,7根7/5微管 32/26 HDPE 3根10/8微管,6根7/5微管 微管 16.0/13.5 HDPE 最大φ10.5微缆 置于小管道中。一般在内壁模压一层永久性固态润滑剂作为内衬层(例如硅芯) 14.0/11.5 HDPE 最大φ8.9微缆 12.0/10.0 HDPE 最大φ7.8微缆 10.0/8.0 HDPE 最大φ6.2微缆 8.0/6.0 HDPE 最大φ4.6微缆,也可用于吹送光纤单元 7.0/5.5 HDPE 最大φ4.2微缆,也可用于吹送光纤单元 5.0/3.5 HDPE 最大φ2.7光纤单元 4.0/3.0 HDPE 最大φ2.3光纤单元 3.5/2.5 HDPE 最大φ1.9光纤单元 微管束和管缆 规格有1、2、4、7、12、19、24孔等。 置于小管道或者大管道中 注:(1)标的为常用的微管。(2)能容纳的微缆举例是按照60%的占空比计算得出的,并且专指吹放单根缆或者光纤单元的情况。(3)管材孔径的选择应以最常用规格,有利于减少孔径和提高管孔含线率为依据。(4)当应用于室外时,小管应具有挡潮层。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条文中执行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A.0.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A.0.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A.0.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引用标准名录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123-2010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21-2010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48-2007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YD5191-2009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YD/T1460.1-2006

《1l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信工程传输线路建设共建共享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JointconstructionandSharingoftransmissionlines

GB50XXX-XXXX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通信传输线路共建共享技术规范》(GB5××××),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月××日以第××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通信传输线路建设共建共享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多部法规、规范标准,许多单位和专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为便于共建共享各方、设计、施工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通信传输线路共建共享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目次



1总则 62

3共建共享规划 63

4杆路共建技术要求 63

5杆路共享技术要求 63

6管道共建技术要求 64

7管道共享技术要求 64

9光缆共享技术要求 64

10防护与接地 65







1总则



近年来,我国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方式给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同时,大规模的建设带来了通信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2008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明确了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减少通信重复建设,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利用率,大力推荐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要求。在通信传输线路方面,主要集中杆路、管道、光缆的共建共享。结合目前的发展状况,有必要对通信传输线路的共建共享进行总结,制订规范以指导通信传输线路共建共享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规范主要围绕共建共享通信传输线路的特点编写,与非共建共享通信传输线路建设一样遵循的各种技术要求不再赘述。由于共建共享通信传输线路涉及多个建设方,各建设方又有各自不同的情况,所以强调共建共享通信传输线路建设要统一需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明确主建方,以利于共建共享的实施。

3共建共享规划

3.0.1共建共享应充分考虑其他杆路、管线,合理布局,节约空间。

3.0.2新建杆路时,各单位在杆路上需各自安装吊线且原则上按该杆路建设初期光缆数量设置。

4杆路共建技术要求

4.0.1杆路共建分为“杆路共建、光缆自建”和“杆路共建、光缆共建”两种方式。

4.0.2杆路共建一般由主建方负责组织设计和施工。

4.0.3新建杆路时,光缆吊线应安装在杆路上端,为将来杆路共享预留条件。

4.0.3各方考虑独享一条吊线,以便减少相互间的影响。

4.1.3按H杆设置,以增加飞线的容量。



5杆路共享技术要求

5.0.1光缆、电力线同路由的杆路一般为9米或10米,要求按电力规范架设杆路,并对杆路进行直埋式接地处理。

5.0.2电力线架设在杆路上端,光缆在电力线下方,并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光缆垂直距离电力线1.25米以上。(净空距离低压用户线0.6m,3kv以下1.25m,3-35kv2m;)如由于杆路跨距过大,造成线缆垂度过大,不能满足光缆、电力线垂直间距的,光缆、电力线不进行同杆路敷设。

5.0.3光缆、电力线同杆路敷设的光缆采用自承式光缆,根据线路路由经过的实际环境情况,光缆局部段落酌情进行电力板保护。

5.0.4如因拉线过多以致再增加拉线有困难时,可用比原来拉线高一级程式的钢绞线来更换原有部分拉线

5.2.1无穿钉眼的水泥杆应采用吊线抱箍方式,有穿钉眼的水泥杆或木杆宜用穿钉方式。

5.2.2每条架空光缆均应挂标志牌,至少每隔200米挂一处光缆标志牌,在起始杆、分支杆、引上杆、引入杆等处均必须挂光缆标志牌。

5.2.3共享方利用已有杆路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利用原有吊线敷设光缆及新增吊线敷设光缆。





6管道共建技术要求

6.0.1城市的桥梁、隧道、高等级公路等建筑应同步建设通信管道或留有通信管道的位置。必要时,应进行管道特殊设计。

6.0.2在终期管孔容量较大的宽阔道路上,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距离等于或者大于40m时,应在道路两侧建设通信管道或通道;当小于40m时,通信管道应建在用户多的一侧,并根据需要预留过路管道。

6.1.1管道共建宜与相关的市政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进行,以减少路面开挖及修复赔补费用,避免重复建设。



7管道共享技术要求

7.1.2微管、微缆参照YD/T1460的规定,与微缆配套使用的微管的外径在7.0mm—12.0mm之间,最大不得大于16mm。纺织子管、微管规格尺寸可参照附表H。

7.2.5管道建成使用时,应按照“由下到上、由外至里”的管孔位置有次序布放光缆。对于重要干线等光缆应处于管群的中下部,基站等引入光缆尽量处于管群外部。

9光缆共享技术要求

9.0.3由于光纤性能与厂家、产品批次、使用年限、敷设条件等因素有关,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光纤的各项参数会发生变化,有的甚至失效报废。因此,供共享的光纤必须经过检测,对规定的指标参数必须有明确的描述。

9.0.5光缆芯数12芯以下时,光缆可不共享;如同一中继段一次性共享20芯以上的光纤时,则应考虑20%的备用纤芯。

9.0.7光缆原则上从主建方的相关机房引接,如光缆路由太长或者跳接太多可能导致光纤衰耗偏大,参建方光缆也可应就近连接至局站、光缆终端设备,不建议采用中途掏接的方式完成网络的联通。所有方与共享方应共同确定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以利于后期施工及维护。



10防护与接地



10.0.2新设吊线应与原杆路的接地装置连接,如原杆路地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装或更换地线,接地电阻应满足《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相关要求。







































1





1











GB50xxx—2012



通信工程传输线路建设共建共享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JointconstructionandSharingoftransmissionlines



(送审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P



UDC



联合发布



(F.2.1)



(F.2.2)



(F.2.3)







献花(0)
+1
(本文系xiaoding51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