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情景创设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4-07-30 | 阅:  转:  |  分享 
  






题目:情景创设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姓名:何艳凡

考号:252406100127

考区:红河州建水县

指导教师:成巧云

完成时间:2013年8月23日

























情景创设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的需要。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教学和内容理解都存在误区,以致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产生很大影响。情境创设对口语交际课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给口语交际课创设情境,营造生活情景,营造想象情景,营造生动有趣的情景,再现真实情景,创设体验情景,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情景;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有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对个人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整个社会的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从小培养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页总目标中这样说:“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它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外,还要有交往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实际上,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

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们在教学中的训练大多还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教师因怕耗费太多时间,为完成任务,把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讲一遍,问几个问题,请几个尖子生回答下,就算把口语交际上完了。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素质问题,加上训练手段的单一,同样的方式方法,把口语交际课上“死”了。例如听课经常遇到老师问的问题“图上有谁?”“你们喜欢谁?”接下来一个问题一定就是“为什么喜欢?”学生一听到“为什么”就会紧张,教师就给交际人为设置了障碍。学生更是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词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人云亦云的更是普遍存在。究其原因:

首先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认识片面,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口语交际教学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训练时或把口语交际在形式上等同于口头作文,学生自说自话,课堂中学生没有交际的意识。如听口语交际课《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礼品》,老师先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精美礼品,教室一片“哗然”,“哇……真漂亮”,激发了学生的交流兴趣。老师怕控制不住局面,请学生安静,出示问题在黑板上,一介绍自己礼品的名称,二介绍制作的过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举手者寥寥无几,老师就请那么两三个同学站起来回答,最后要求学生把刚才说的用笔写下来,就完成了本次口语交际。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说话训练课,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有时候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这些看似双向的交流,由于学生没有互动和合作,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学生“参与性”不够,整个课堂就靠几个尖子生“登台表演”,其他学生做观众,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再加上口语交际没有统一的检测和评价,成绩无法及时得到肯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提升的成功感,也就产生了师生不够重视。

其次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模糊性。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大多数教师有着模糊的认识,有些教师认为就是教材,就是课本。其实口语交际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把握不确切,以致使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增强交际能力。有位专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教师应将口语交际教学扩展到生活中去,努力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口语交际的典型例子,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创设交际情景?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文心雕龙》中就有关于“情境”的论述,提出“心物交融”说,所谓“物色心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说明客观外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融发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也讲到,将孩子们带入特定的情景中,他们贮存的词语会一下子变得鲜明而富于情感,儿童非常容易地将境中的物、色、声、形这些浸染着情感的表象与相应的词语沟通,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寻找那些生动的词语去描绘眼前的情景。那么如何创设情景呢?

一、利用实物,营造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糙,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在教小学生说活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事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设置口语交际的场景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曾经实践和体验中滋生交往的动机,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生成心与心的碰撞。

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往往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着课本简短的提示,三言两语就说完了,无法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场景重现。而教师鲜活的个人形象,活泼可爱的动物,令人垂涎的水果,赏心悦目的花草……这些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促进学生的表达欲望。

例如,我在《我熟悉的一个人》口语交际课上,上课时我穿了一套连衣裙(平时上课从不穿),走进教室,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胆子大的低下头开始交谈,“老师穿裙子挺好看的,显得年轻,我有点不习惯,可能平时没见老师穿过,……”我就鼓励学生从我的穿着说起,说说我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个人喜好……”学生看着眼前熟悉的我,纷纷举手发言,气氛异常热烈。

例如四年级语文课本中口语交际“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我一上课就把一只真正的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和一只毛茸茸的小鸡呈现于学生面前。当学生看到小白兔和小鸡时,个个眼前一亮,激动地手舞足蹈,情绪高涨,七嘴八舌,“那只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眼睛圆圆的,它好紧张呀,你看它眼睛到处张望,身子都缩着……那只小鸡真像个毛线团,它东张西望的,是想认识一下我们吧,我养的乌龟也很可爱……”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就在旁边听,让他们放开说,最后进行交流,有问题进行提问。下课时间到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二、借助插图,营造想象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插图是目前语文课本中必有的一部分,小学生年龄较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生动、形象的图片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对文字的敏感度。插图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凭借物,让学生说话时有所依靠、有所凭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激发交际的兴趣。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最后一幅插图小女孩点亮一把火柴,火光照亮了她充满幸福的脸。学生看着这幅图,学生思维泉涌:那个小女孩她死了吗?她如果不死她敢回家吗?爸爸会打死他的。那个万恶的社会多么残酷,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学生的头脑有电影场面感,就会产生交流的欲望。

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一上课就让学生先看课本两幅插图,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质疑。看了图二,才知道图一上树枝光秃秃的那棵原来是枣树;图二上柳叶变黄了,而枣树却枝繁叶茂,孩子们质疑:图一上柳树已挂满柳条,为什么枣树却光着枝桠?柳树和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激发了学习兴趣。

总之,利用插图,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教学,情景激活了情感。

三、利用电教媒体,营造生动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辨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常规课堂上所无法取得的效果。如训练学生说说校园里的场景,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经验和记忆去“说话”,学生只能摘取校园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因为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校园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声音,没有动感。这时如果利用电教手段,播放在校园中有选择地收录的声音片段,早自习的晨读声.广播操的音乐声以及课间同学之间嬉闹的声音,立刻就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时再要求学生说校园,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电影、电视、电脑、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影响更是不可低估。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理解、分析、判断这些媒体传播的信息,选择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说明、辩论的能力,培养人际和谐交流的态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动态、形象、逼真、可操作性的特点,学生十分感兴趣。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具体、更生动。因此应当发挥其优势,多应用到口语交际中,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课文一开始,我就用电教媒体出示了一组黄山风景图。从巍峨的群山,到迎客松,然后重点出示了几组奇石的图片——“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都被吸引到优美的画中,他们被这美妙画面陶醉了。我立刻把握时机,问到:“小朋友们,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他们把看到的、想象到的,都绘声绘色的讲述出来,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动画片、电脑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可以以此为话题,和他们交流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结局,续编或改编故事,他们交流的兴趣就会大增。《熊出没》《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孩子爱看的动画片,你只要开个头,学生就知尾,就能娓娓道来。谈起孩子喜欢的游戏《穿越火线》《植物大战僵尸》那更是绘声绘色,滔滔不绝。

总之,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化教育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敢说”“乐说”“会说”的目的。

四、借助表演,再现真实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创设故事情境,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如第三册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了》,教学时让学生分别头戴头饰表演提着水桶的小熊、扛着竹竿的小猴、长鼻子大象救助小鸭子。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五、借助活动,创设体验场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深层次的感受,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他们就能轻松地倾吐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诸如组织学生收集校内外的新闻,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组织学生开设“读书会”,大家围坐一起,谈谈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作者是谁,主要写什么事,并把书上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给大家听,互相推荐自己的书,并和同学交换阅读,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的书推荐出去,并交换的最多。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文艺活动、游园活动,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情绪就会高涨,“谁的表现好,哪班的舞蹈好,为什么会输,哪班的老师怎样,……”老师稍加点拨、引导,规范,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无边课堂。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慰问、做好事、联欢等活动,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往,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使他们在每一次社会交往实践中都会产生新的启迪,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去锻炼,激发兴趣,触发灵感,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苦”说为“乐”说,从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学生人际交流素养,适应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李吉林等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第1版[3]吉春亚,《有效实施交际策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05,

[]隋海英,侯溪萍,《借助多媒体进行说话训练》,小学语文教学,2000,(5):





















3









献花(0)
+1
(本文系Englishbook...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