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家之言谈“学书捷径”
2014-07-31 | 阅:  转:  |  分享 
  
学习书法捷径

来源:网上收集

(一)学习书法要知道书法的工具,即笔、墨、纸、砚和印鉴。

1、选笔。要学会选笔、要学会用笔。写多大的字用多大的笔,从笔的性能上说,有硬、软、中性三种,狼毫、羊毫、兼毫。狼毫笔适用于行草书创作,羊毫笔适用于隶书的创作,兼毫笔适用于楷书和篆

书的练习,也适合于楷行书的练习。

2、选纸。我们进行书法练习和创作所用之纸为宣纸,要了解纸的习性。我们初学者主要用毛边纸或元书纸进行练习,搞书法创作可选半生半熟宣纸,这要根据自己的嗜好来定。

3、选墨。市场上墨

汁有多种,我建议大家在练习时还是有一般的墨汁,如成都牌墨汁、渝江牌墨汁等,创作时用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等。

选砚。今天我们很少用砚台了,多数用小碟子来代替。如果家庭允许可选用有盖的砚台来用。

5、选印石。在文房四宝店里有印章石头卖,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请篆刻家或擅长篆刻的书法家刻印。一般常用印为名号章和闲章。

(二)如何选帖

很重要,选不好,就走弯路。现在大家选帖概率最多的是《兰亭序》,目光都盯在这里,而且是非兰亭不写,非宣纸不用,这就不好了。《兰亭序》是经典,是千古不朽之作,完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王圣人用的纸上有涂布(唐以前),现在的宣纸根本无法表现。再者就是,那不是我们能参透的,历代大家都想解决都没法解决,而我们,不论才情、功力、学养,连历史上的二流大家都没法靠近,《兰

亭序》的神秘就连王圣人都不能重现,我们就根本没法梦见。但一些人根本看不到这种差距,就象是幼儿园的孩子矢志不渝地在研究“歌德巴哈猜想”。象祭侄稿、寒食、蜀素都是这样,象精美的元青花,我们可以喜欢它,欣赏它,但把它打碎了,再造一个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空间几乎为零(董其昌评蜀素如狮子捉象,是何等的生猛,我们也没有鲁公的悲愤和东坡受贬的凄寒,时过境迁啊)。古代大师们留传下来的东西很多,手札、诗册,相对性情的东西要多很多,可利用、再造的空间也很大,这才是我们要学的。

先讲了学习书法要继承传统,所以我们必须临帖。如何选好一本字帖来学习书法很关键?我认为,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来确定。对于初学的爱好者来说,首要了解书法是线条艺术,要了解书法发展

历史,即正、行、草、隶、篆五大书体的形成过称。有人说,学习书法就要从楷书入手,别无他路,知道书法发展史的人都会认为这种说法非常片面。我认为学习书法首要任务是锤炼线条入手,逐步深入提

高。

初学之人,最好从篆书或隶书入手,其次进入楷书,再次才学习行草书。选帖我给大家建议以下的碑帖:《驿山石刻》(小篆)、《毛公鼎》(大篆)、《散氏盘》(大篆),《曹全碑》(隶书)、《乙英碑》(隶书)、《张迁碑》(隶书)、《石门颂》(隶书)、《西峡颂》(隶书),《阴符经》(唐·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王羲之集字),《黄庭经》(晋·王羲之)《兰亭序》(晋·王羲之)、《十七帖》(晋·王羲之)、《祭侄文稿》(唐·颜真卿)、《寒食帖》(宋·苏轼),《书谱》(唐·孙过庭)、《争座位帖》(宋·黄庭坚),另外,诸如董其昌、王铎、傅山等人的行草书等。

(三)如何临帖

读帖

大家都知道读帖,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也有人是走马观花,不能细致入微。这样一来,眼睛看不到微妙的东西,自然手上表现就趋于直白。

在下面技法方面要具体讲,不多赘述。

1、吃猛药。一天10000字,连续一周的效果比一天写100个字写半年管用,大脑存盘也牢固。时代的约束,我们只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晒好了网,才能打到大鱼。

2、相对专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专一,集中力量找规律、抓特点。比如,学米,半年之内就学米,别的先放下,要大量的临帖,最好一天要从前到后趟一遍,第二天选重点(自己喜欢的,

容易上手的,难度特别大的)进行精临,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日复一日,即使进入视觉疲劳期也不要停。(非常关键,正是上台阶的时候),挺过去,半年后再看(不要半年),每个月在手法、认识上都会有大的飞跃,也牢固。千万不要朝三暮四,看别人获奖、入展就得红眼病,就跟风,这样只会毁掉您辛苦建立起来的原有体系,就象电脑染了病毒,有百害而无一益。另外,别人适应,您不一定适应,就像臭水河的鱼虾,换到清水中就会死掉。

3、适时递进,见异思迁。上面提到的专一只是相对的,当写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及时换帖。如何换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体系的东西,千万不要作大的变动。比如:学米,可参考宋人的东西(其

他三家的东西,陆游、吴琚父、蔡三家、苏老泉等等)。同时,为了丰富笔法可涉猎二王、书谱等东西,也可学习赵松雪的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题跋等,近亲繁殖,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保持纯度,就象盖大楼,一层一层往上垒。

4、朝花夕拾。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拾遗补漏,会有新的发现,及时调整。重点精临,定型。

5、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锦成衫。与古为徒,广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学什么都可以,尽量走的远些、深些,不要怕回不来。



三、临帖过程中的具体技法

我们很多的同学不管是自觉的练习书法或是老师引导练习书法,都不能绕开传统进行学习和创作。我们学习书法就必须临帖,坚持正确的临习方法。这里,我简单的谈一下,大家可买一些运笔方面的书

籍,可解决这类问题。

(一)练眼。王羲之一本字帖,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在看,都在学,但成功的屈指可数,当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参考上古经典时,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样,这从临作中都能表现出来。尽量一个字一个字看,一笔一笔看,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要放过。要练就差别人所不能察的本领,对观察到的东西最好用不同彩笔涂一下,临帖的时候多注意,要准、狠。

(二)体会手势。手势决定了一个字起始转换,决定了行气的贯通,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场。一笔一势,顾盼生情,不理解这个关系,作品就会支离破碎,形成气阻,或各自为政,既没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级的小趣味。

(三)把握节奏,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大家每谈行笔节奏,必谈提按,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见解,古人的东西不只提按所能解决的。

(四)关于形象和意象的关系。开始阶段最好形象,学一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然后再参

入其他东西,当对点画有了相当深的理解后意象就自然出来了,不能刻求,一味谈感觉,有时感觉会害人。

(五)举一反三,临创结合。在精临阶段对每个字都要深入地去研究,不能走马观花,从头到尾写,象鸭子吃蜗牛,直接吞到肚里。我的方法是当临帖时,遇到一个字不好写就反复写,有时写几十遍,写

象了后通过记忆想一想这个字在其他字帖中的写法,凭记忆想到几个写几个,当然也可以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造,这其实就是一种创作和临帖的很好结合。



临帖效果检验。提供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临帖时可以适当加入别的内容,一个字、几个字、一段话,假如和原帖风格接近,不唐突,说明字法基本过关。

2、可找来一篇和所临字帖字数相近的一段文字,最好是古人手札(千万不要古诗词,因为那是古人创作时为了平仄凑的字,很多字不好写),按原帖的形制、感觉临出来,如果象,就算章法过关。

3、对其他法帖进行改造。比如,我就曾经按照董其昌的笔法对赵松雪的行书《赤壁赋》进行背临,字法是赵松雪的,笔法是董其昌的。尽量除去原帖的影响,当然这要对二王体系有了深刻了解后才能这样做。

最后,学习书法达到什么目的?

回答很简单,就是规范自己的书写习惯,传承书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不在乎当不当书法家。

大家可以通过拜师学艺,书法培训,向书坛老前辈请教,参加正规的书法展赛活动来促进书法水平的提高,达到学习书法的目的。



献花(0)
+1
(本文系大才的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