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鏡秘府論》之論“沈約八病”﹝修正稿﹞
2014-08-08 | 阅:  转:  |  分享 
  
引犯傍紐者,如:
﹡貽我青銅鏡,結我羅裙裾。﹢﹝﹡結﹢、﹡裙﹢是雙聲之傍,名犯傍紐也。﹞
又一法,凡入雙聲者,皆名札紐。
《玉臺新詠?卷一》辛延年《羽林郎》詩一首:
…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男兒愛後婦,女子
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渝。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結?﹝中入﹞(git3)與?裙?﹝陽平﹞(kwan4)以粵音而言乃非雙聲。此
二字之今漢語拼音為jié或jie2及qun2,亦非雙聲。故筆者估計?裙?之古
漢語音為jun2。



第3節後記


由於古今同一字之發音不盡相同,故四聲八病之說只可作參考,不必認真。
凡作近體詩者,注意與及能分辨平仄即可。四聲中最易混淆者乃上聲及去聲,既
然容易混淆,若視之為病,顯然不切實際。
由於古音與今音之不同,以古音讀之為病,但以今音讀之不為病,反之亦然。
既然字之讀音不同,韻亦不同。故字之讀音與詩韻有其時代性。
不過初唐時詩人用韻與六朝時代相若,並無標準韻書可循,開元天寶後,用
韻方依韻書。
據近人王力研究所得,六朝時之韻書計有李登《聲類》,呂靜《韵集》,夏侯
該《韵略》。至隋?陸法言著《切韵》,後來改稱為《唐韵》,成為官方韻書,亦
為近體詩之用韻標準。《唐韵》共206韻,但部份可以?同用?,即可與其他韻
合併而視作一韻,故實際上只有112韻。至宋《唐韵》改稱為《廣韵》,又合併
部份韻,合併後餘下108韻。至元末,又合併兩韻,餘下106韻,即今之詩韻,
亦即本文所提及之押韻。
筆者有相關文章〈沈約詩與?沈約八病?〉。
-18-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