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关于说课
2014-08-20 | 阅:  转:  |  分享 
  
关于说课、听课、评课



“说课”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河南省新乡市,这种“草根教研”形式刚一推出,就受到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普遍好评,很快风靡全国。



说课具有“机动灵活、短时高效、运用广泛”等特点,而且它特别强调授课教师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现在许多学校在要求课前说课的同时,还增补了课后说课环节。我们在观课议课制度中特别强调授课教师在议课后书写课后反思,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课”形式的有效运用可增强教师的反思研究意识,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长期坚持这种教研形式,会使教师把教研反思意识转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在我们学校,“说课”教研形式的研究与运用还可以提高集备中心发言人的能力,提高集备的有效性。







文章目录



1、如何说课



2、“说课”的反思



3、怎样听课评课



4、教研方式变革的实践与探索



5、听评课中的90%与10%



如何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一节课的教材。不同处在于: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一、说课的优点、功能与类型



说课这一教研活动近年来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活动形式也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由单纯的教师讲教学设想发展成为“说、授、评、写”一条龙的新模式。



㈠说课的优点



说课与其它教研活动相比,具有以下四个突出优点:



第一、机动灵活。说课不受时间、地点、教学设备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也不受教学对象和参加人数的制约,只要两个人以上即可进行。



第二、短时高效。单纯的说课一般时间较短,20--30分钟即可完成,但呃逆人却十分丰富,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处理,又包括教法设计;既要说清怎么教,又要讲出为什么。



第三、运用广泛。说课的运用很广,领导检查教师备课、教师间研究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均可采用说课的方法。



第四、理论性强。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上课是时间性的表演,说课是理论性的分析,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



㈡说课的功能



说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还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检查功能。领导可以通过教师说课,检查其备课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促使其修改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



第二、评价功能。通过说课,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而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说课得答辩,通过答辩,能更真实、更准确的测试出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



第三、培训功能。教师说课需要说清教材分析和处理、教法设计,还需讲出做法的依据,这就必然促使教师去钻研教材、钻研叫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身文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第四、研究功能。说课与评“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说者在说前需要深入研究,评者要给予点拨、指导评价。说评结合,共同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师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促使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入,为培养科研型的新型教师打下基础。



㈢说课的类型



1、检查性说课。即领导为检查角闪石的备课情况而让教师说课,此类说课比较灵活,可随时进行。



2、示范性说课。学校领导、教研人员、骨干教师共同研究,经过充分准备后进行的说课,目的在于为教师树立样板,供其学习。



3、研究性说课。是为突破某一教学难点,解决教学中某一关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而进行的说课。此类说课往往和授课结合,课后再深入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4、评价性说课。通过说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予评价,常用于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一节课的教学设想,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反馈等基本内容,具体的应说下列内容:



㈠教学目标



1、教学的总体目标及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具体目标。



2、各项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3、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目标的实施途径。



例:某教师说初中地理《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一节课教学目标是: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知识传授方面。使学生了解主要的农业带,记住首都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使学生理解美国是工农业和贸易发达的经济大国。



二是知能培养方面。通过绘图、填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分析图、读图对学生进行说明解释地理事物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区、农业区带的形成原因,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是思想教育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教学的相关性;通过引导学生对美国经济问题、经济特征的分析以及美国贫富悬殊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美国的经济和美国的弊端。



㈡教学内容



1、简介教材地位,即所说的课是哪个年级的哪节课,在教材中处何地位,有何作用。



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例1、某教师说的初中历史《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教材处理: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材知识系统化;第二符合普遍认识规律,方便学生记忆。



这节课教材分三个目: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由南京条约签定。我把它重新编为四个内容: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站长的过程;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的影响。



3、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例2、某教师说的初中地理《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确定:



本节课的内容由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两大部分组成,重点定为美国的经济特征,其中又以美国工业三大地区分布为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教材的知识体系,美国的经济特征是美国经济地理的骨架,而工业又是美国经济的主体,工业地理当中突出特点是工业三大地区分布,因此将它确定为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有三个,第一个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形成与分布,第二是美国工业城市空间构成关系,第三个是美国的经济问题。确定的依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学生。在教材方面,农业带本身空间问题复杂,影响农业带形成的原因很多,农业带空间跨度大。美国工业城市名称众多,在教材的地图上就出现了58个,名称难记,空间问题难以掌握。美国的经济问题,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诸方面因素,初一学生同时接受消化这么多知识信息的能力有限;学生对美国有关知识的了解有限,记忆、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



㈢教学方法



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的优点或依据。



例1,某教师对《美国的工业和农业》的总体教学构想是突出两点,一是突出知识结构,二是绘图和说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和说图,进而形成启、绘、议、联、验的五字教学模式。并讲出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的认知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地图教学,可以使图象网络化、知识网络化,加强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完善认知结构。



例2,某教师对《中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总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第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提问、讨论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第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如将战争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用示意图进行讲解,这样就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三、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多项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具体的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结束等)设计及其优点或依据



例3,某教师设计的《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导入方法是录象导入,首先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录象,然后导入新课。教者介绍采取这种的优点有二,一是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



例4,某教师介绍的《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一节课的结束设计:课堂小结是采取的完成完善板书,总结所讲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以完整的全局的概念、突出重点----经济特征,又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美国经济,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国经济发达,但也有问题)。



板书:



3、转折点、难点知识教法设计及其优点和依据。



例5,某教师对《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过程”的教法设计的介绍:首先将战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然后采取图表示意法进行讲解,最后组织讨论,讨论分为三步进行,第一、设疑。中英双方在战争中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第二、质疑。既然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又在本土作战,同时还有中国热闹民的顽强抵抗,为什么还是失败了?第三、解疑。通过讨论,得出失败的原因,一是清政府的腐败,二是科学技术落后,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落后,落后就要被动挨打。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目的,在学生动耳、动眼听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动脑思考、动嘴说、使多种器官协调运用,促进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第二个目的是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第三,通过教师讲,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将这节课推向高潮。



例6、某教师对《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反抗》一节课教学难点“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局限性”的教法设计的介绍:



“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局限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局限性的内容”,“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局限性造成的后果”三个内容构成。教学时我将采取“讨论、讲解、归纳”的方法,首先出示我国几次大的农民起义结局的图表。学生在阅读后很容易就得出,在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终结局是被在镇压或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有这一结局”?“这种结局说明了什么”两个问题,讨论中教师插入提示性讲解,最后归纳出结论。这样教学既能使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又能分散难点,使理论条理清晰、便于理解;更能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农民起义,培养其辨证的看问题的能力。



㈣教学对象



1、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2、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例,某教师说《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小学五年级学过鸦片战争,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老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⑶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战争的根本原因与导火线的区别、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㈤训练反馈



1、训练的功能和目的。



2、训练内容确定的原则和依据,内容的难度及其特点。



3、训练的方法。



例,某教师说的《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训练设计:首先介绍训练的巩固功能,考查功能,反馈功能;然后介绍了训练题难度,即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最后介绍训练依据的四条原则。⑴遵循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⑵有梯度。⑶灵活性。⑷训练量适中。



三说课的要求



1、说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活动,所说的内容是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所以教者既要说清教学设计,又要说清设计的以及,做到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统一。



第二、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说课质量的基础。说课应做到教材分析正确、准确、透彻,教学目的确定,教法设计合理。



第三、创新性原则。说课是深层次的教学研究。一节示范性的说课,对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教者在说课中应注意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可行性原则。说课是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授课前的实践演习,是对教学方案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的检验。备课是为了授课,所以教学设想必须切实可行,方具有实用价值。教学设计是否可行,关键在于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无论是教学目的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应从学生的智能水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才能具有可行性。



2、说课的基本要求



⑴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或领导,说课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20----25分钟就足够。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很多,所以说课中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防止面面俱到,无主无次的泛泛讲解,尤其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教学,应将重点放在重点、难点知识分析和教法设计上。例如,某教师在说《美国的工业和农业》一节课时关于工业,教材是三个知识点,①高度现代化,部门齐全;②工业产值居世界前列;③重点分布为三大工业区。①②两点内容浅显,③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教者对①②点只是一带而过,着重分析说明③点的教法设计。说课是教师语言技能的表演,思维品质的外现,因此教师在说课不中应语言简练,层次分明。



⑵重点内容应明确具体,说理透彻。说课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中重点难点分析,重要知识点的教法设计和整体教学设计以及巩固训练等主要的内容进行,并且洋说的清楚明白,分析透彻,论证具有说服力。



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说课与授课不同,它不仅要讲“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这是说课的质量所在。说课的三个方面的理论(即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科教学的专业理论,体现各级各类学校的特色理论)要随说课的步骤有机提出,使教例与教理有机的融为一体,防止穿鞋戴帽,油水分离。



四、说课活动的参与人是两个方面,说者和评者。由于所处角色不同,方法不相同。



说课人的说课过程是个人业务能力提高达到过程。首先,说课前要认真学习教材,钻研大纲,学习专业理论,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说课讲稿。其次,说课讲稿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按说课所要求的内容,逐项说明,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听者易于抓住要旨。另一种是综合分析说明,即以某一项内容为主线,将其它内容融入主线中进行说明。优点是能充分显示说者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说课活动一般是有组织进行的,作为组织者,在开展活动时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①确定说课内容和要求以及说课人员;②组织同行教师参与研究;③建立由骨干教师、专家和领导参加的评委会;④听教师说课并提出问题让说者回答;⑸评委会给予评价;⑹对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有指导意义的改进教学意见。



说课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教研活动,应是“学、说、授、评、写”一条龙的模式,防止将说课变成教师的单纯汇报。具体的说课活动中应做到“第一、说课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围绕说课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做到在学习的基础上说课,在说课中深入学习。第二、说课与授课相结合,说课与评“说”相结合,说后要评,袄提出改进建议,评后应通过授课实践验,课后再议,进行总结提高。第三、说课与撰写论文相结合。要将说课与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说课情况,指导教师写说后感、教后感、教学一得、教学经验、教学论文等文章,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培养科研型的教师。



五说课的评价



说课必评“说”,评“说”活动开展的好,能促使教师更深入的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从更高的理论高度去研究说课。评课的内容应与说课相对应,即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对象分析,评教学方法设计及巩固训练设计等。



评析说课应注意做到四点。一是导向性,评说应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从教学和科研方向上去评,给教师指出努力的方向。二是客观性,即从教师、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客观去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给教师以激励作用。三是整体性,评说既要依据说课内容去分项评析,又要从整体上给说课下结论,写评语,更要指导教师、培训教师,使之尽快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评说应做必要的准备。如条件允许,应写出评说稿,然后再评,评说时重点问题分析透彻,改进意见应切实可行,使说者真正受益。



评析说课的关键是制定和把握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①教学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目标完整、具体、明确。②去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充分,即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能够实现。



2、教材分析透彻。



①对所选课题在教材中地位、作用的理解、分析正确,准确把握教材是知识结构和体系。②教材处理科学合理。③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分析透彻,确定的依据充分。



3、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科学、实用。



①教学的总体设计合理,有新意,有自己的见解。②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能实现教学目标。③导入、结束等重要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知识教学的教法设计符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能力,有机的进行思想教育。④教法设计的依据科学,与教法相统一。⑤教学手段的选用有助于提套课堂教学效率。⑥板书设计科学。



4、教学对象的分析准确、对策恰当。



①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②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5、巩固训练明确、到位。



①训练目的明确、具体,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统一。②训练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③训练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6、答辩正确清楚。



①答辩准确无误。②层次清楚、有理有据。



7、总体评价。



整体说课内容充实,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有改革意识,有见地,有特点。



六、说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理论联系实际是说课的基本原则,否则,既体现不出说课的理论性,也不能充分体现出说课的研究性,降低说课的水准。但在实际说课中,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其表现有二,一是理论与实际脱节,分别单摆浮搁,不能做到有机结合。二是理论空洞,无具体内容。如:依据教学大纲、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①……,②……,③……。具体的依据是什么,没有说。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法设计是实现目的的措施,是“过河”与解决“船与桥”的关系,二者应是相一致的。在有些说课中,二者却是脱离的,其表现有两种,一是目标与措施不一致,如教学目标中确定要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教学过程中却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师讲语法和学法朗读上,培养的是“读”的能力。二是目标明确,没有实施措施。如某位老师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学生树立数形转化思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具体措施,使目标架空。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相脱离。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二者洋该是统一的。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苏州园林》一课,德育目标应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位教师却将之确定为“教育学生建设花园式家乡”,在巩固训练时让学生进行“居室设计”,这既不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也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



4、各部分内容相脱节。



好的说课稿应是一篇好的文章,其结构应严谨,所以应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衔接和过渡。有位教师在说一节课时共讲了十个问题,每个问题之间互不联系,变成了答题式的。尤其是教学对象的分析,孤立的做为一问题,不能成为其它设计的依据。



5、说课与讲课相混淆。



说课与讲课不同,前文已有分析,这里不再重述。有些教师在说课时仍然区分不开,突出的表现在叫法设计上,讲的过细,面面俱到;单纯讲知识,理论分析少。另外,说课应是上课的预演,而不是课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语意上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说课”的反思



杨骞2007-04-2



说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广泛地被学校和教研部门所采用。在现实的教学中,说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课前说课,另一种是课后说课;课后说课常常是为了评课的需要,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说课应该是指课前说课。显然,如果把说课定位为课前说课的话,那么说课与上课、评课就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另外,不同的说课对象,说课的内容是有区别的。通常说课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个模块,一个章节,一个课时。最为常见的说课是以一个课时为对象,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情形。



对于以一个课时为对象的说课,通常认为有“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我们认为,说课(一课时)就是说课人向别人(通常是同行包括专家)说明“这堂课我是怎样设计的”、阐释“我为什么这样设计”、分析“这种设计有什么特色”、以及预测“这种设计实施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作为一种教研形式的说课,还包括随后的同行和专家的交流和研讨,以及说课人根据同行和专家的交流和研讨的意见重新修订教学设计。



在实际的说课中,最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说“教案”。显然,说课如果停留在说“教案”上的话,那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教案大家都能够看到也能看懂,所以说课的最为重要的准则就是要说“教案”之外的东西,说在“教案”中看不到的东西。于是,说课时把握以下六点是最为重要的:



第一,不要只说怎么做,而要重点说为什么这样做,即这样做的依据是哪些?比如教学目的为什么要这样来确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为什么是这些?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为什么选配这样的问题、例题、习题?



第二,教师行为对学生的适应性。教学设计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考虑最多的是自己怎么教顺口顺手,怎么做才能表现自己的才能,而较少考虑这种做法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显然只考虑教师自己怎么教而不顾及学生怎么学的教学设计,即使再好的教学设计,可能都是无效的。在教学设计中,“眼中要有学生”特别的重要。引入课题的实际问题、知识引入的方式、例题的难易、教学进程的快慢等等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资源的整合。教材只是教学内容及其安排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什么内容?内容如何安排?讲到什么程度?学生达到什么水平?不是以教材为标准,而是以《课程标准》为标准。尤其是与课题相关的课程资源,说课人究竟是否收集?是否做了深入的分析?又掌握了多少?这些都会影响教学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第四,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这一点容易被说课人所忽视,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没有失误?还有,学生学习这一课题时有什么困难,出现过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都将是新的教学设计必须借鉴和考虑的。



第五,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及其应对措施。教学设计只是对未来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课堂将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在实际的课堂上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说课人在思想和措施上要充分的准备,并做好预案。



第六,设计中的不同之处和独特之处。教学设计会因不同的课程体系和不同的学生,乃至不同的教师而不同,说课人要说出自己设计中的不同之处和独特之处。可以是教材处理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甚至可以是引入课题所采用的问题不同、选择的例题不同,当然还可以是设计中所遵循的教育观念、学习理论的不同等等。



作者简介:



杨骞,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个人,省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等称号。公开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各种书籍10余本,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2项;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各1项。



怎样听课评课







听课是一种立体性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认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



因为听课者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和经验;另一方面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同时还要做些准备工作。



听课准备



一、学识准备



1、熟悉教学大纲,充分把握教材。



按大纲应做到五个弄清:①弄清教学目的任务;②弄清教学建议;③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④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⑤弄清新教学大纲的特点。



掌握教材应做到“三准一活”:三准是对本学科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认识准,对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准,对课后训练目的要求掌握准;一活是灵活地看教师组织和选择教法。



2、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社会在前进,教改在深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3、学习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分析教育现象。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哲学和先进教改信息等。



4、积累听课评课材料。听课评课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方面材料还不多,这就需要听课者注意积累。具体方法,一方面要从各种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收集;另一方面边听课边总结。



二、心理准备



1、态度上的准备



听课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2、情绪上的准备



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听课者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听好课。



三、情况准备



1、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和班级管理情况;



2、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



四、物质准备



听课者不能徒手洗耳恭听,要带好听课笔记、教科书、参考书等。带笔要检查是否有水。



听课要领



一、全身心投入



必须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同理,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也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为此,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二、掌握观察要领



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有人把听课又说成看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1)听什么呢?一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五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2)看什么呢?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实验的安排及操作,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什么呢?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现现象的观察上,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实录包括: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3、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4、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5、学生活动情况;6、教学效果。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实验等。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评课



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要领可操作。评课的原则、要领、形式和技巧反映了评课的规律和技术。本章来讨论这一问题。



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发挥应有的功能。反之不科学的评课会降低应有的作用。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评课有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如下:



1、重听轻评



如果有些该评的课而不评,一方面执教者心里没底;二是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敷衍了事



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三刀语,评课冷冷清清。



3、平淡肤浅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是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



4、面面俱到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人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5、参评面窄



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指名道姓发言,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



6、以偏概全



还有一种倾向,评课时只评教师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这如管中窥豹,很难作出全面评价的。



7、评“新”弃“旧”



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评课时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评议不到位



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又怕得罪人,怕影响讲课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也有的问题来自讲课教师身上,他们认为自己课提不足,是掉自己的价,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顶牛。



2、评议方法不当,效率低。



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自然效果就不好。



3、缺乏严密组织,随心所欲



评课效果不好,还与评课没有组织好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听课评课,组织人员事前没有具体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是盲目性,随意性,松松垮垮。



4、缺少素养,认识不到位



出现上述评课问题还与评课者的理论素养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



如何评课



一、评“教师的教”



1、科学性:课堂是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重要场所,一个学生只有具备科学精神,他一生才会去探索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因而在课堂教学出现科学性错误是最不可原谅的,在课堂上传播谬语是误人子弟的行为。所以科学是一节课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2、思想性:结合教材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这些“教育点”是教材中固有的,教师必须挖掘出来。有的是由教材引申出来的,教师必须联系上去。但是,无论是逻辑说理,还是感情上的交流培养,无论是教学环境的潜移默化,还是关键时刻的画龙点睛,都必须避免脱离教材,脱离现实的空调的说教。应遵循16字原则:寓道于文,寓德于情,寓理于事,寓论于形。



3、为人师表,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责任心、讲课激情、对待学生的公正态度、治学的严谨都可以为学起到表率作用,不要忽视课堂一举手,一投足等小节对学生的影响。



4、非知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意志、毅力、态度、情感、责任心等,优秀的课堂可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



5、重点、难点的处理



课堂教学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时间、语言强化、设计合理的板书,特别是科学的教学策略、手段和方法,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还必须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浅出、多侧面描述、化整为零、恰当的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顺利突破难点。



6、教学思路与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师在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实情,灵活应变,或归纳或演绎,或分解或综合,或发散求收敛,求收或放……,使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如水银泻地。



组织教学与维持课堂纪委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时要专门维持纪律,说明组织教学存在着严重漏洞,优秀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教育时机,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使之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疏密适当,有张有弛,使学生在紧张与愉快中上好一节课。下课铃响,学生一惊:“呵,下课了?这么快”!毫无疑问,这是一节好课!



7、教学理念



是否因材施教?



是否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



是否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点和生长点?



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



二、评“学生的学”



1、学生对双基的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是否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



是否全体参与?



是否深入参与?



是否有效参与?



3、学生智能的发展。



学生的多元智能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4、其它特色



教研方式变革的实践与探索



金晓芳



(浙江省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义乌322000)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教研部门职能的转变和教研方式的变革,以往“教研员导课──教师看课──教研员评课”的老套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了。我们必须直面新课程,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重新定位,努力尝试各种教研方式,重建教研文化,从而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进一步推进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变革教研方式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通过听课评课,进行教学诊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在内的一场全面的改革。来势之猛,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它对广大教师来说无异于一场头脑风暴。教师们普遍感到茫然、困惑。课到底该怎么上呢?虽然每个教师都经过严格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是他们究竟理解吸纳、消化了多少呢?于是,通过听课评课进行教学诊断的“行为暴露式”教研方式应运而生。



“行为暴露式”是指在教研员不指导的前提下,由上课教师自主钻研教材、预设教案,独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后,开展所有听课教师的参与式研讨,生成集体的智慧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教研方式。它可以使教师的想法、优势、缺点等充分地暴露出来,使听课者更能发现问题,使教研员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例如,课改第一个月,我们组织了城区规模比较大的几所实验学校,让他们自主确定开课教师,开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完成教案预设,在同一场所,面对同一年级的实验教师开课。课后,请上课教师说课,大家互动评课。会上,教师各种不同的思想暴露,各类不同的观点交锋,共同对教学问题进行会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教研员适时总结,相机点拨。教师们普遍感到这样的课比较真实,问题贴近自己教学实际,教研效果非常好。



二、通过全员全程参与,交流教学经验



长期以来,各级教研机构指导下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在学科教研员的主导下,由上而下开展的,“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研方式通行了很多年。市一级以上的教研活动往往是少数骨干教师参与,大部分教师没有参与机会。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倡导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开展“主动参与式”教研。开展教研活动前一周告知学科课改教师教研的主题和上课的课题,让每个教师都提前准备,事先熟悉熟悉教材,备一备课。接着现场听课,实现第一次碰撞交流。让每个教师在听课后结合自己的备课情况都“有话可说”。然后随机组成研讨小组,实现第二次碰撞交流。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艰苦的,是一个由不熟悉、不理解、不习惯到逐步熟悉、逐步理解、逐步习惯的过程。刚开始,让彼此陌生的教师组成讨论小组,开展互动研讨是艰难的。尤其是部分年龄稍大的或不善交际的教师就是坐着不愿挪动,坐着不肯说话。在这过程中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念和有效地激发参与积极性的策略。一段时间后,教师们渐渐习惯了。最后让小组派代表发表心声,集体交流各自的看法、意见,组员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组际之间可以互相质疑。



这种参与式教研,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一改过去教研员单兵操练的组织方式,给教师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创造了条件,为教师奉献个人智慧、实现优势互补搭建了对话平台。主动参与式教研使教师的教研生活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深受教师们喜爱。同时,也使部分教师尝到了课改的甜头。往往是一次教研活动刚结束,教师们便又期盼下一次教研活动了。



三、通过专题探究,提高教学成效



教研工作者只有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在些基础上抽象提升为一个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教研工作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动力,才会有研究的后劲。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识400字,写100字。也许对于文化的大城市的学生来说,这个识字量并不大,但是,对于乡村孩子来说,识字量明显偏多。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中主动开展教学游戏的班级,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意识明显比其他班级浓。于是,我们用同一内容、同一年级、同一教师、针对同一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运用游戏法和非游戏法进行教学并跟踪测试。结果表明:一年级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二年级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我们在惊喜的同时,心里沸腾了。于是,我们专门开展了“低年级如何开展教学游戏”的专题研究,以点带面,全市小学生的识字水平明显提高。我们连续两年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识字单项抽测,第一批实验年级生均识字为235个,第二批实验年级生均识字为354个,识字量生均增加119个,收效明显。



目前,我们已使教学游戏的研究辐射到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板块,以期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更健康、更快乐地发展。关于教学游戏的研究成效也颇为明显。《教学月刊》《金华日报》等报刊相继报道过我们的研究及成果。我们发表在报刊的一些教研文章被浙江教育网等网站先后转载,笔者也曾应邀到杭州、广州等地做有关教学游戏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



四、通过下水示范,建立新型教研关系



有人说,新课程把教研员和教师放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这话一点也不为过。教研员已有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思维方式、工作地位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研员必须转变角色,放下架子,站在理论与实践的关口上,和课改教师一起成长,努力成为新课程的“学习者”“参与者”“促进者”。



首先,落实教研员课改联系学校制度。每个教研员都必须选定一所城区学校作为课改实验点,一所乡村学校作为课改促进点,每两周各去一次,开展问题诊断、听课调研、专题讲座等。其次,每个教研员每学期要在试点学校上不少于一周的示范课。这对于长期远离一线的、只研不教的教研员触动很大,有的上课前一周就努力备课,彻夜难眠。笔者在试点学校尝试了各种板块的教学,包括拼音教学《ɑoouiu》,识字教学《在操场上》,阅读教学《坐井观天》,习作教学《,我想对你说》等,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课后,教研员还可以把自己打算在课堂中尝试的一些新思路、新想法或者在课改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这样,大家平等地坐在一起,畅谈得失与感受,互动交流的气氛非常好。



这种以身作则的教研文化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位教师,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通过下水体验,教研员能客观地检测自己的教研设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偏差,能深刻地体验教师的辛苦和快乐,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使自己的教研工作植根于教师,更好地为教师服务。



五、通过课例引领,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例引领是一种方便、快捷、收效高的教研方式。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校课程资源的配置与分布很不平衡,教研员理应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努力促进城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以点带面,以课促改。



课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教学资源,送教下乡,促进城乡交流。(2)充分利用本地优质课资源,及时拍摄,合理开发,建立光盘资源库,放在本地区域网上交流共享。(3)积极引进全国各地优秀录像课例,广开源路,学习吸纳。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级各类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比赛,观摩活动为大家提供了比较典型的优秀课例,教研部门应当合理取舍、积极引进。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社每年都为各实验区提供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不同年段、各种课型的光盘课例。这些课例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来自各个实验区,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教学资源。



在引导教师观看各种录像课例时,我们既可以重在欣赏观摩,在互动交流中启迪教师的心智,享受合作交流的快乐,也可以选准某几个突出的问题,以课例为载体,在问题中引发教学认知的内在冲突,在思辨中促进教师的反思与建构。



六、通过微格点击,推动教学反思与教学创新



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教学实践的创新,教学实践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普遍缺乏教学的原创性。反映在一堂课上,跟风的多,创新的少;形式翻新的多,扎实真实的少。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在于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和把握不甚到位,对于课堂的调控和把握不甚到位。



微格点击式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基础上,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摄像后,利用声像手段对具体的某个方面、某个环节事后反复点击、回放,帮助教师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客观的研究,仔细的分析的过程。这样的教研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矫正不良的语言习惯及冗余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大家在真实的情境中捕捉住典型的或共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切实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教学反思与创新能力。比如针对“如何警惕教师口头评价的思维定势”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录像课例中截取若干相关的典型镜头,对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优等生为中心,以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为中心等思维定势现象点击回放,接着让大家说说问题出在哪里,怎么改进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在教师们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教研员相机点拨,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大家产生“旁观者清”的效果。又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摒弃“串讲串问”等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依旧是个大难题。针对这个共性问题,我们采用了“对比点击,客观对照”的方法,把在典型课例中截取的“串讲串问型”“讲解分析型”等片段和在优秀课例中截取的“读中感悟型”“质疑探究型”等片段放在一起,点击回放,让教师们在客观事实面前,对照自身教学实际,发现问题和差距,进行反思总结。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并积累了一大批具有真情实感的教学反思。实践证明,“微格点击式”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意义非凡。



以上六种教研形式是我们在三年的教改实践中行之有效并总结归纳出来的,除此以外,还有“校本教研联动式”“网络虚拟式”等教研方式和途径,我们正在起步研究过程中。这一系列教研方式的变革,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为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听评课中的90%与10%



2010-02-2614:25:46



当一节课,或激情酣畅,或沉着平实,或蜻蜓点水,或沉疴不通,或亮点突现地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时,总会有一点或几点触动你,激发你,调动你,让你欢喜让你忧,让你思虑让心揪。



一节课,师生有声,字字值得推究;一节课,情溢满堂,处处值得商榷;一节课,时时生思,细节值得推敲。面对教师的言行,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效果,听课者既要如同一名中医,擅长望闻问切,也要如一名西医,善于捏、扒、捅、抽,从而更好地为教师的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等进行诊断和治疗。



首先说说听课。我认为,听课在听评课过程中至关重要,要占有90%的分量。



听课,要听得进。听课者只有听得专注,听得投入,才能达到如下三个境界:



一是与授课教师、学生一起,同甘共苦,共同经历一个学习、情感波动、思维发展的过程,这是体验的境界。



二是听课者要有意识的实现与授课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双换位,产生“假如是我教,我该怎么教?假如是我学,我该怎么学?”的思考,这是思考的境界。



三是听课者既要表情参与课堂,更要心理参与。听进去要有“每有会意便欣然”的意识。听进去切忌心理不参与,表情木讷,目光游离,只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那样,只会增加授课教师的心理负担,使课堂不知不觉中因为听课者的不参与大打折扣。这是尊重的境界。



听课要听得出。教师的教学特点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的取舍怎样?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实在?教学机智是否妥帖?教学的结构是否合理?教学的反馈是否及时……听课者要善于从教学环节、教学细节等诸多方面,听出授课者的匠心之处、亮点之处、疑点之处、问题之处等等,通过剥茧抽丝,综合比较,从而科学、准确地把握授课者的“四个出发点”。



一是观念出发点。观念决定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教学行为,往往是由他的教学观念引导的。授课者的观念是守旧,还是正在变革,抑或新旧矛盾冲突,都会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听课者要善于寻根。



二是能力出发点。教师的教材理解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水平、演示、示范、评价等方方面面能力,因人而异,各有千秋,听课者要能知根。



三是方法出发点。对教学方法,每个教师的人事不尽相同,不少教师善于搞形式,走过场,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飘飘浮浮。实用、适用的平实方法很多人不用,原因就在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彻底了解。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优劣到底如何,组合到底是否恰当,听课者要能找根。



四是习惯出发点。教师的教学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做学生时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工作以后同事的潜移默化,使教师一参加工作就会步入“旧轨”。好习惯、坏习惯、新习惯不一而足,教学创新其实就是挑战已有教学习惯的过程。听课者要能从教师的教学习惯中刨根,坚持好习惯,摒弃不良的教学习惯。如不少教师课堂上养成了提问的习惯,不论问题大小,不论问题是否有价值,总要问个不休,似乎不问就不会进行教学。对此,听课者就要研究授课者的所有问题,帮助教师研究问什么,研究怎么问,研究问的过程。



对于观念,要能寻根,对于能力,要能知根,对于方法,要能找根,对于习惯,要能刨根,听课者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使听课“追根溯源”,准确为“评”奠定基础。



听课要听得准。不同的教师,听课者要有不同的听课观。老教师要善于听其改进处,实在处;新教师要善于听其规范处、互动处;骨干教师要听其简练处、创新处;不得门径者要听其得意处、可改处……听课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个框框放之四海而皆准。



听好课,评课已经成功90%。



下面说说评课。评课尽管只占10%,但却起着支点的作用。



评课,要坚持自评、我评、共商的结合。



自评就是请授课者说说自己的教后感受以及思考,让教师从自身角度阐释对教材、学生、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理解。



对于授课教师的自评,评课者要高度重视,要从中发现、验证自己听课时产生的种种判断以及疑惑问题。从而为评课找到重点、热点、焦点“话题”。



评课要坚持如下几个观点:



一是从现象到本质。无论是值得称赞的细节,还是值得顿足的环节,跟教师反馈都要坚持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规律。优点为什么精彩,不足为什么无效,听课者都要帮助授课者找到根。这个根,就是教育教学理论。评课者必须引领教师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理论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学会一种反思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所以然。切忌就问题说问题,就现象说现象。



二是从教材到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教师哪里精辟,哪里模糊,哪里片面,评课者要结合教材予以引导,促进教师吃透教材。如何看教材,备教材,评课者要有“示范性”,要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引导教师看教材有深度,有广度,有关联度。但教材这个载体,终究是为学生服务的,如何把教材变成学生的学习心理化体验过程,如何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等,评课者要予以具体的策略指导。



三是从教到学的过程。一节课,学生必须一个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晰,从无法到有法,从无趣到有趣,从陌生到熟悉,从无情到有情这样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应该是面向整体的。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才会发现学习的真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重视教很重要,重视学,更重要。教法如何转化为学法,学法如何转化为习惯、能力、知识,则需要教师站位准确。教师必须确立这样一个意识: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



至于具体评课,评课者要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重点。评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评课者要抓住主要亮点予以肯定,主要问题予以剖析。切忌撒大网捕小鱼,或者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客套话。



二是突出指导。评课者不是挑刺者,而是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针对主要问题,针对能够短期内能够改进的问题,评课者要给改进策略,要给授课者解渴的绝招,要给授课者立竿见影的方法,要在授课者最近发展区添一把火。讲课学生要一课一得,评课授课者更要一课一得。



三是突出情感交流。评课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者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里面,实现有效沟通,必须靠评课者的真诚,凭借授课者的渴望,评课者不能一厢情,双方必须两情相悦,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听评才会发挥作用。



评课后,双方可以进一步结合这节课进行共商。类似的问题怎么解决?其它的困惑还有那些?或举一反三,或透辟入里,共商可既以让评课深化,又留有余香。



听评课,既要学西医,为授课者持刀做小手术,立竿见影;又要学中医,出个药方,让授课者慢慢调理。可谓方法与理论同步,细节与宏观携行,情感与业务共进。



听课可能受罪,投入即是陶醉。



评课可能心累,真诚即显尊贵。



谨以此打油诗授予所有的听评课者。



献花(0)
+1
(本文系山高人为峰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