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014-08-21 | 阅:  转:  |  分享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现在被不少从事教育工作者广泛引用,而且也因为这句话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我想,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相信没有人反对,因为每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我觉得,这句话想要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的一种责任和信念,正有了这种责任感,从事教育者就得严格的来要求自已。其真理性可以为不轻易的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也就是说,这话只是对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严于律己。但并非是对教育者的评价标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对象,已经是经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半成品了,如果说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非常的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节了,我想是可以教好这些孩子的。有的家庭,孩子出生不久,就外出务工,使得孩子从小就成为留守儿童。要说家庭教育,几乎为零。然而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就学会抽烟、喝酒、进网吧、打架等不良习惯。可以说社会教育更糟,这时把这孩子送进学校进行教育,我想要把他教育好,教成好学生,应该不太容易吧。一旦孩子没教好,家长、社会就会责怪老师就教不好,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使得教师哭笑不得。所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理想了,只差学校教育了,教好孩子也就不远了。

其次是“教好学生”,这个好的标准不是一个,而是针对个体,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而这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也可以说是教好了,不一定是考证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了,的分数,也可能是人格的提升。

说有“教不好”的学生,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既使老师“全教”,可能“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的存在,其道理是无论高考、中考都是选拔考试,其目的就是让一些学生淘汰,即被“教不好”。如果说老师们都教好了,还怎么来选拔呢?

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教育链上,家长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同时孩子还受到社会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了。“人之初,性本善”,不可能从娘胎里带来恶习,因为任何人,一出生,就是一张空白的纸,后期你在上面涂上什么,就是什么图案,我们所从事教育的对象,我们想在这张被家庭和社会涂抹过的纸上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那太难了。所以如果绝对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学校与学校之间还抢生源干嘛?如果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学校与学校之间为何还不择手段的抢“优等生”呢?

我认为,教育不是没有作为的。因此,在教育历程中,我们对某一个具体的后进生,我们是否已经尽到了我们最大的努力。如果我们不是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那么绝大多数的“后进生”都会有进步。既使做不了国家栋梁之材,但至少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同时,也始终认为,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的两个三分之一,是学生受到非学校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范围内的事做好。这样,即使还有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老师的自我鼓励,我对这样的老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用这话来苛求老师,我对这样的苟求者表达十二万分的鄙夷。



献花(0)
+1
(本文系北盘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