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代吳歌雜說及其他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
何世強
提要:明?田汝成撰《西湖遊覽志餘》有章節提及吳歌,明?蔣一葵《堯山
堂外紀?卷八十?國朝》作人物之介紹,在﹡瞿佑﹢﹝即瞿宗吉﹞條
下亦有吳歌之記載,兩文相若,因田汝成年代比蔣一葵早,故蔣文不
可能抄襲田文,故蔣文之吳歌說可能取自《西湖遊覽志餘》。
關鍵詞:吳歌、《西湖遊覽志餘》、《堯山堂外紀》、田汝成、瞿宗吉、蔣
一葵、月子灣灣照幾州。
第1節《西湖遊覽志餘》與《堯山堂外紀》所記之
吳歌
吳歌,乃吳地民歌、民謠之總稱,吳之傳統文化亦為吳語方言之歌,發源於
今之江蘇蘇州一帶。吳歌世代相傳,以言情為主,亦以人生、家庭為題材;其風
格難免受中原文化所影響,但非絕對,反之,吳歌之風格與題材,反而成為唐詩
宋詞之模仿對象。
吳由吳泰伯所立。吳泰伯,姬姓,吳氏,名泰伯。商末岐山﹝今陝西﹞周部
落首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長子。太王欲傳位季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
伯乃與仲雍讓位三弟季曆而出逃至荊蠻,其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號“勾吳”
﹝或作“句吳”﹞。而泰伯則成為第一代君主,是為“吳太伯”。泰伯為融入當
地風俗,亦效其人等“紋身斷髮”。泰伯之入荊蠻,自然傳入中原文化,惟吳歌
之出,未必與中原文化有關。但本文所引述之吳歌,其部分文句或相關意思之文
字亦見諸唐詩或宋詞,至於更早之吳歌是否如此,則難以稽考。
明?田汝成撰《西湖遊覽志餘》有章節提及吳歌,今引述其文於後。《西湖
遊覽志餘》共26卷,另外田汝成亦撰《西湖遊覽志》24卷。前書初刻於明?嘉
-2-
靖二十六年﹝1547﹞。後有萬曆十二年﹝1584﹞范鳴謙之“重修本”及萬曆四十
七年﹝1619﹞商惟浚之“增刪本”,增添萬曆年間事。
田汝成﹝1503至1557﹞,明文學家。字叔禾,原為錢塘﹝今杭州﹞人,因
與詩人蔣灼交厚,故移居餘杭方山。明嘉靖五年﹝1526﹞進士。曾任南京刑部主
事、禮部主事等職。曾遭貶謫,其後又擢為貴州僉事,再調任廣西布政司右參議。
又升福建提學副使。罷官歸里後,遍覽浙西名勝,遂寫成《西湖遊覽志》一書。
其他著作尚有《炎徼紀聞》、《龍憑記略》、《遼記》、《田叔禾集》、《武夷
遊詠》。其著名之作為前述之《西湖遊覽志》及《西湖遊覽志餘》,前書寫西湖
湖山勝景,後者記南宋遺聞軼事。
《西湖遊覽志餘》談及吳歌之部分如下:
吳歌,惟蘇州為佳。杭人近有作者,往往得詩人之體。如云:﹡月子彎彎照
幾州?幾人歡樂幾人愁?幾人高樓行好酒?幾人飄蓬在外頭?﹢此賦體
也。而瞿宗吉往嘉興,聽故妓歌之,遂翻以為詞云:
﹡簾卷水西樓,一曲新腔唱打油。宿雨眠雲年少夢,休謳。且盡生前酒一甌。
明日又登舟,卻指今宵是舊遊。同是他鄉淪落客,休愁。月子彎彎照幾州?﹢
如云:﹡送郎八月到揚州,長夜孤眠在畫樓。女子拆開不成好,秋心合著卻
成愁。﹢此亦賦體也。而黃山谷之詞先有之:
﹡你共人,女邊著子;爭知我,門裏挑心﹢是也。
如云﹡約郎約到月上時,看看等到月蹉西。不知奴處山低月出早,還是郎處
山高月出遲?﹢
此詞雖淫奔。然怨而不怒,愈於《鄭風》狂童之訕。
如云﹡高山頂上鵓鴣啼,聞說親爺娶晚妻。爺娶晚妻猶自可,前娘兒子好孤
凄。﹢此興體也。
如云:畫裏看人假當真,攀桃接李強為親,郎做了三月楊花隨處滚,奴空想
隔年桃核舊時仁。此比體也,有守一而終之意。
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八十?國朝》作人物之介紹,在“瞿佑”﹝即
瞿宗吉﹞條下亦有吳歌之記載,曰:
吳歌,惟蘇州為佳。杭人近有作者,往往得詩人之體。如云:﹡月子彎彎照
幾州?幾人歡樂幾人愁?幾人高樓行好酒?幾人飄蓬在外頭?﹢此賦1體
也。瞿宗吉往嘉興,聽故妓歌之,遂翻以為詞云:
﹡簾卷水西樓,一曲新腔唱打油。宿雨眠雲年少夢,休謳。且盡生前酒一甌。
明日又登舟,卻指今霄是舊游。同是他鄉淪落客,休愁。月子彎彎照幾州?﹢
另外有小字注曰:
-3-
又﹡送郎八月到揚州,長夜孤眠在畫樓。女子拆開不成好,秋心合著卻成
愁。﹢此亦賦2體。而黃山谷之詞先有之:
﹡你共人,女邊著子;爭知我,門裡挑心﹢是也。
又﹡約郎約到月上時,看看等到月蹉西。不知奴處山低月出早,還是郎處山
高月出遲?﹢
此詞雖淫奔。然怨而不怒,愈於《鄭風》狂童之訕。
又﹡高山頂上鵓鴣啼,聞說親爺娶晚妻。爺娶晚妻猶自可,前娘兒子好孤
淒。﹢此興體也。
又﹡樹頭掛網枉求蝦,泥裏無金空撥沙。刺潦樹邊栽枸橘,幾時開得牡丹
花?﹢此比體也,有守一而終之意。
以上引文之“卻指今霄是舊游”之“霄”通“宵”。
明.蔣一葵,字仲舒,號石原,自稱“石原居士”,江蘇晉陵﹝今江蘇常州﹞
人。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進士,歷任靈川知縣、京師西城指揮使、南京刑
部主事。其書齋曰“堯山堂”,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刻王崇慶《山海經釋
義》。其著作有《堯山堂外紀》、《堯山堂偶雋》、《長安客話》。《堯山堂外
紀》乃為類似史記之紀傳體通史,上起黃帝、虞、三代至明初,兼附錄秦漢至宋、
元之歷史評論。《堯山堂外紀》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付梓發行,該書並注明
蔣一葵乃該書之“編者”3。
從兩原書原文看來,《堯山堂外紀》所引之吳歌列於“瞿佑”條下,田汝成
之《西湖遊覽志餘》似乎節錄其吳歌部分,但田汝成年代比蔣一葵早,故田汝成
無可能抄襲蔣一葵之作。但從《堯山堂外紀》“瞿佑”條下行文觀之,《西湖遊
覽志餘》之吳歌部分似屬其中一段,但從《堯山堂外紀》之錯誤看來〔見下文〕,
《西湖遊覽志餘》吳歌之說應為原作,蔣一葵只是輯錄該章節並作少量修改。
瞿佑﹝1347—1433﹞,“佑”一作“祐”,字宗吉,號存齋。錢塘﹝今浙江
杭州﹞人,元末明初文學家。幼有詩名。楊維楨〔字廉夫〕至錢塘,瞿佑年方十
四,見楊之《香奩八題》,即席奉和之,楊維楨激賞其才,袖其和詩而去。維楨
曾嘆服曰﹕“此瞿家千里駒也。”,可見楊維楨對少年瞿佑之重視。洪武時,瞿
佑由貢士薦授仁和訓導,歷任浙江臨安教諭、河南宜陽訓導,後升任周王府長史。
永樂年間,因作詩獲罪,謫戍保安﹝今河北懷柔一帶﹞十年。洪熙元年﹝1425﹞
英國公﹝明朝公爵位,始封於明成祖,第一代為“定興忠烈王”,即張輔。第四
代始名英國公﹞張輔奏請赦還,在英國公之府第任家塾三年,後官復原職,任內
閣辦事。後歸居故里,以著述度餘生。宣德八年﹝1433﹞卒。瞿佑著有《存齋詩
集》、《詠物詩》、《存齋遺稿》、《聞史管見》、《歸田詩話》、《樂府遺音》、
《剪燈新話》、《香台集》等二十餘種。
《堯山堂外紀》有兩處明顯之錯誤,今説明如下:
-4-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人歡樂幾人愁。幾人高樓行好酒,幾人飄蓬在外頭。﹢
此賤體也。
“賤體﹢應作“賦體﹢,見前引文注。此字之錯令人難以理解。
又﹡送郎八月到揚州,長夜孤眠在畫樓。女子拆開不成好,秋心合著卻成
愁。﹢此亦賤體。
此處之“賤體﹢亦錯,一錯再錯,似非手民之誤。但《西湖遊覽志餘》之“賦
體﹢之“賦”字則無誤。若為手民之誤,蔣一葵可能欠缺校對其書稿。
《堯山堂外紀》所引之吳歌與《西湖遊覽志餘》所記大略相同,唯文字稍有
出入。出入較大之處乃為最後之“歌”,以下為《堯山堂外紀》所記:
﹡樹頭掛網枉求蝦,泥裏無金空撥沙。刺潦樹邊栽枸橘,幾時開得牡丹花。﹢
此比體也,有守一而終之意。
以上之吳歌乃比體則無異議,但“守一而終”之意欠明顯。其本意乃指事之
不可成也,﹡樹頭掛網枉求蝦﹢乃指緣木求魚,“泥裏無金空撥沙﹢指從多含沙
之泥中尋金,不可能之事也。﹡刺潦樹邊栽枸橘,幾時開得牡丹花?﹢指在多刺
之潦樹旁栽枸橘,但希望開得牡丹花,此乃無稽之事也。枸橘,落葉灌木,中國
大部份地區均有栽培,其用途頗廣︰枸橘可作籬笆,其果可供藥用,亦可提取有
機酸,其種子可榨油;葉、花及果皮可提芳香油。此歌指一女子已有夫,但另一
男子向其示愛,女子表示此乃﹡不可能之事﹢也,此心匪石,因羅敷已有夫,其
“守一而終”之意乃在此,此亦為“守一而終”之合理解釋。
《西湖遊覽志餘》所引之“奴空想隔年桃核舊時仁”表示“守一而終”之意
較為明顯。“舊時仁”即“舊時人”也。
故《西湖遊覽志餘》談論吳歌部分應為原作,《堯山堂外紀》只是輯錄該段,
“瞿佑”條下之錯字足以証明,同時蔣一葵時又將“舊時仁”歌改為﹡樹頭求
蝦﹢歌,此改動亦非佳。總言之,蔣一葵所蒐集瞿佑之資料亦算詳盡,縱使內容
輯錄自他書,其功亦不容抹煞。
第2節談吳歌與其相關資料
《西湖遊覽志餘》談吳歌曰:
吳歌惟蘇州為佳。杭近有作者,往往得詩人之體。
據作者意謂吳歌者,以蘇州為佳。杭州亦有吳歌之作,其風格近乎近體詩者
-5-
也,該書引以下之著名吳歌例如:
月子灣灣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幾人高樓行好酒?幾人飄蓬在外頭?
《西湖遊覽志餘》言明此吳歌乃“賦體”。賦、比、興者,詩之作法者也。
詩有“六義”,其三義即為賦、比、興。宋?朱熹《詩集傳》:“賦者,敷陳其
事而直言之者也。”即平舖直叙某事也。“灣”,水流曲處曰“灣”,通“彎”,
其他文獻類似句子多作“彎”。以上之吳歌有七絕風格,但不合七絕平仄。相信
“月子灣灣照幾州”或類似之吳歌流傳已久,可能在唐或更早時已有。唐?章
孝標《八月》詩曰:
徙倚仙居遶翠樓,分明宮漏靜兼秋。長安夜夜家家月,幾處笙歌幾處愁?
此詩已有“月子灣灣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之意。宋僧人釋道寧《偈六
十三首?其三十二》襲用章孝標之詩曰:
經入藏,禪歸海。未足衲僧親道底,拂袖前行歸去來。
擊碎重關門大啟。長安夜夜家家月,幾處笙歌幾處愁?
又宋?朱繼芳《吳歌》曰:
雁影江潭底,秋聲浦漵間。吳兒歌一曲,月子幾回彎?
從其詩意可知,“月子彎彎”句式在朱繼芳年代已有,至於全首歌是否與
《西湖遊覽志餘》所記相同,則不得而知。南宋?楊萬里《竹枝歌七首?其六》
曰: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驩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處且休休。
楊萬里於淳熙十六年﹝1189﹞接伴金國使者時在今江蘇丹陽作此《竹枝歌》
﹝又稱《竹枝詞》﹞,此歌亦非七絕。注意“驩”同“歡”。其意指人之愁與否
與月有關。“休休”,安閒貌,末句指得安閒時且安閒。
其後淸?陳梓《次蔣簷斯韻寄白下沈景范》曰:
莫愁湖上聽吳歌,月子灣灣掛楊樹。
故“月子灣灣”句與吳歌有不可分割之關係。
《西湖遊覽志餘》又引曰:
送郎八月到揚州,長夜孤眠在畫樓。女子拆開不成好,秋心合着却成愁。
《西湖遊覽志餘》言明此吳歌亦為“賦體”﹝賦義見前文﹞。此歌著重
“好”與“愁”二字。田汝成認為此種拆字詩宋?黃山谷之詞先已有之,引黃山
谷詞曰:
你共人、女邊着子,爭知我、門裏挑心。
其辭意指:“你共人好,爭知我悶。﹢﹡爭知”,﹡怎知”也。此詞源自宋?
-6-
黃庭堅﹝即黃山谷﹞《兩同心?其二》詞:
一笑千金。越樣情深。曾共結、合歡羅帶,終願效、比翼紋禽。許多時,靈
利惺惺,驀地昏沈。
自從官不容針。直至而今。你共人、女邊著子,爭知我、門裏挑心。記攜手,
小院回廊,月影花陰。
又黃庭堅《兩同心?其三》詞亦有相同文句:
秋水遙岑。妝淡情深。盡道教、心堅穿石,更說甚、官不容針。霎時間,雨
散雲歸,無處追尋。
小樓朱閣沈沈。一笑千金。你共人、女邊著子,爭知我、門裏挑心。最難忘,
小院回廊,月影花陰。
至於“心上秋”之愁字,宋?吳文英《唐多令?惜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
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
繫行舟。
附帶一提,上闋詞乃《唐多令》之變體,因其上闋多一字。
《西湖遊覽志餘》又引吳歌曰:
約郎約到月上時,看看等到月蹉西。不知奴處山低月出早,還是郎處山高月
出遲?
後兩句有版本作〔例如《堯山堂外紀?卷八十?國朝》所引,見前〕:
不知是儂處山低月上早,還是郎處山高月上遲?
《西湖遊覽志餘》評曰:
此詞雖淫奔,然怨而不怒,愈於《鄭風》狂童之訕。
淫,過度也。古之女求男屬於過度之舉也,故曰“淫”。男之爽約,女怨而
不怒,仍可取也。《詩經》《鄭風?褰裳》篇,曰: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此詩即為評語之“《鄭風》狂童”。此詩亦為女子思念男子之詞。唯女子態
度矜持,故傲然而曰“子不我思,豈無他士?﹢其意指君若思念我,則應褰裳涉
溱水或洧水而就我,若不思我,亦無妨,豈無他士思我乎?若君有此想,君乃狂
妄自大之人也〔即狂童〕!《約郎》歌詞則無此矜持之態,即女子求偶之心比《鄭
風?褰裳》篇更甚也,故曰“愈於《鄭風》狂童之訕”。
-7-
“奴”,“儂”也,“我”之意。“奴”乃古代男女自稱之謙詞﹝注意男女
皆可用﹞。“儂”亦“我”也,《玉篇?人部》:“儂,吳人稱我是也。”男女
皆可用,唐、宋時之“儂”仍用之於男或女,至明時,“儂”已專為女子之自稱
矣。因單字不成詞,故有“阿儂”一詞之出現,“阿儂”者,吳之女子也,而“儂”
則成為吳女之自稱“我”,其後不獨吳女,凡女子之自稱亦為“阿儂”或
“儂”。明?袁華《湖州竹枝詞?其一》曰:
月子灣灣照舩頭,阿儂聽我唱湖州。儂心不似雙谿水,纔出城東各自流。
詞中第二句“阿儂”指吳之某女子,第三句之“儂”指該女子之自稱
“我”。此亦為情歌,指女子對男子一心一意。
上引文云“奴”乃古代男女之自稱,但至宋時“奴”己成為女子之自稱,又
因單字不成詞,故有“奴奴”與“奴家”二詞。又古時男子對女子之昵稱為“奴
哥”,相信亦為宋時開始有此名。故《西湖遊覽志餘》之“奴”與“約郎約在月
上時”之“儂”同義,皆吳女子之自稱“我”也。
《西湖遊覽志餘》又引以下一闋詞作為吳歌:
簾卷水西樓,一曲新腔唱打油,宿雨眠雲年少夢,休謳。
且盡生前酒一甌,明日又登舟,却指今宵是舊遊,同是他鄉淪落客,休愁。
月子灣灣照幾州?
此詞詞牌為《南鄉子》,宋?無名氏作。相信此詞於明時在浙江、江蘇一帶
極為流行,否則田汝成不會收編入其作品中〔此詞應非瞿宗吉所作〕。
打油,指“打油詩”,其特色為通俗淺白,兼用俚、俗語,詼諧風趣兼之。
據云唐有書生名“張打油”,其作品《雪詩》曰: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附錄兩首宋打油詩,一為宋?釋如淨《頌古八首?其三》:
張來張打油,李來李打油。通身骨轆轉,打得最風流。
又宋?釋師觀《頌古十七首?其九》:
張打油,李打油,不打渾身只打頭。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宋二僧人之“打油詩”看來只取其“打”字,與打鬥有關,與作“打油詩”
之“打油”無關。釋如淨之“打油”與“打水”同義,唯“打”者非水乃油耳。
“打油”須用力,故云“通身骨轆轉”。
釋師觀之“張打油,李打油,不打渾身只打頭﹢文義與打鬥有關,但與作詩
無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二句與打鬥、作詩均無關,第三句
與第一、二句,後兩句與前三句皆風馬牛不相及,純粹為現代中國大陸之所謂“順
口溜”。
-8-
明?馮夢龍﹝1574年-1646年﹞之《警世通言?第十二卷?范鰍兒雙鏡重
圓》開首為下文:
簾卷水西樓,一曲新腔唱打油,宿雨眠雲年少夢,休謳。
且盡生前酒一甌,明日又登舟,却指今宵是舊遊,同是他鄉淪落客,休愁。
月子灣灣照幾州?
這首詞末句,乃是借用吳歌成語,吳歌云: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此歌出自南宋建炎年間,述民間離亂之苦。只謂宣和失政,奸佞專權,延至
靖康,金虜凌城,虜了徽、欽二帝北去。康王泥馬渡江,棄了汴京,偏安一
隅,改元建炎。其時東京一路百姓,懼怕韃虜,都跟隨車駕南渡,又被虜騎
追趕,兵火之際,東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幾多骨肉。往往父子夫妻,終身不
復相見,其中又有幾個散而復合的?
其後明朝有《馮玉梅團圓》傳奇故事,其開始與上文完全相同,唯“此歌出
自南宋建炎年間﹢易為﹡此歌出自我宋建炎年間﹢。故事女主角更名為“馮玉
梅”﹝《警世通言》之女角為“呂順哥”﹞。
《西湖遊覽志餘》又引以下一闋詞作為吳歌:
高山頂上鵓鴣啼,聞說親爺娶晚妻,爺娶晚妻猶自可,前娘兒子好孤凄。
此興體也。
畫裏看人假當真,攀桃接李強為親,郎做了三月楊花隨處滚,奴空想隔年桃
核舊時仁。
此比體也。有守一而終之意。
朱熹《詩集傳》曰:“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鵓鴣,斑鳩也。
爺,父也,父娶後妻,子女本無異議,亦難有異議,唯前妻之子女必不獲後妻所
喜,故景況孤苦淒涼也。此乃“興體”,即見後母而聯想日後之苦況也。
朱熹同書又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古人相親,男女各憑畫一幅〔對
方之丹青〕,即定婚配,故曰“畫裏看人假當真”,﹡攀桃接李”比喻男女二人
性格不合勉強成親,結果男子四海為家,與妻離多聚少,但為妻者只想念“舊時
人”,所嫁者雖非佳婿,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一為是。﹡舊時仁”即“舊
時人”,即有守一而終之意。此詩為“比體”。
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五》末段亦有介紹吳歌,其所引之吳歌與《西湖遊
覽志餘》所記大略相同,唯文字稍有出入:
吳人耕作或舟行之勞多作謳歌以自遣,名﹟唱山歌﹠。中亦多可為警勸者,
謾記一二: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幛?多少漂零在外頭。
-9-
南山頭上鵓鴣啼,見說親爺娶晚妻,爺娶晚妻爺心喜,前娘兒女好孤恓。
據葉盛所記,吳歌者乃吳人之“山歌﹢,其實為勞苦之歌,此說亦是。
注意原文作“幛”而非“帳”,今借“幛”為“帳”;“漂零”非“飄
零”,“漂”同“飄”;又原文作“孤恓”非“孤悽”,“恓”同“悽”。
又清?褚人穫《堅瓠十集?卷之三?吳歌》亦有類似記載:
吳歌惟蘇州為佳,往往得詩人之體,如﹡月子彎彎﹢之歌,瞿宗吉採以為詞,
葉文莊載之《水東日記》。
他如﹡送郎八月到揚州,長夜孤眠在畵樓,女子折開不成好,秋心合著卻成
愁。﹢此賦4體也,而黃山谷之詞先有之:你共人女邊著子。爭知我門裏挑
心。
又﹡約郎約到月上時,看看等到月蹉西,不知奴處山低月出早,還是郎處山
高月下遲?﹢
此詞雖屬淫奔,然怨而不怒,愈于《鄭風》狂童之訕。
又﹡你在東時我在西,你無男子我無妻,我無妻時猶閒可,你無男子好孤
悽。﹢此賦體也。
又﹡樹頭掛網枉求蝦,泥裏無金空撥沙,刺潦樹邊栽枸5橘,幾時開得牡丹
花?﹢此比體也,有守一而終之意。
至民國初,張恂子將以上之吳歌插入其所作之小說《隋代宮闈史?第六十五
回》:
妥娘笑道:﹡夫人竟也樂不思蜀了?﹢煬帝也忍不住笑了。這時又見一個吳
女,悄立當筵,曼轉歌喉,脆生生的唱出幾支歌兒,俱是吳語土歌。
第一支道:送郎八月到揚州,長夜孤眠在畫樓;女子拆開不成好,秋心合著
卻成愁。
第二支歌道:約郎約到月上時,看看等到月蹉西;不知奴處山低月出早,還
是郎處山高月下遲?
第三支道:你在東時我在西,你無男子我無妻;我無妻時獨還好,你無男子
好孤淒。
第四支歌道:樹頭掛網枉求蝦,泥裏無金空潑沙;刺潦樹邊栽枸橘,幾時開
得牡丹花?
張恂子之歌可能取自褚人穫《堅瓠十集》。第三首吳歌乃男子之歌,照其所
云,無夫之女子比無妻之男子更苦。
據葉盛所記,吳歌者乃吳人之“山歌﹢,但有古人視“山歌﹢與吳歌有別。
褚人穫《堅瓠十集?卷之三?山歌第一》曰︰
-10-
吳中鄉村唱山歌,大率多道男女情致而已。惟一歌云:﹡南山腳下一缸油,
姑嫂兩個睹梳頭。姑娘梳做盤龍髻,嫂嫂梳做羊蘭頭。﹢不知何意。朱廷評
樹之以問陸式齋,陸思之,云:﹡得非言人之所業,本同厥初,惟其心之趨
向稍異,則其成就遂有大不同此歌。作如是觀可乎?﹢樹之云:﹡君之穎悟
過我矣。作如是觀,此山歌第一曲也。﹢
“姑嫂”一作“姊妹”。
第3節效吳歌體十首與後記
筆者雖非吳人,但亦喜吳歌之清新暢順,今效作十首,惟自知文句有雕飾,
未及一般山歌之通俗者也。
〔其一〕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自知人間歡樂少,蒼天休問有何求。
〔其二〕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阿儂芳歲頻虛度,宛似春江日夜流!
〔其三〕
月子彎彎照幾州?有人歡笑有人愁。鄰女于歸頻舉案,阿儂及笄未上頭!
〔其四〕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阿儂易得無價寶,情長夫婿總難求。
〔其五〕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叮嚀夫婿束裝去,計日歸程莫冶游。
〔其六〕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燭淚同人悲惜別,良人明日又登舟。
〔其七〕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音訊渺然經五載,悔教夫婿覓封侯6。
〔其八〕
月子彎彎照幾州?有人歡笑有人愁。歆羨鄰家歸夫婿,阿儂浪子未回頭。
〔其九〕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笑幾家愁?連枝樹下尋春夢,阿儂獨影夜悠悠。
-11-
〔其十〕
月子彎彎照幾州?幾人歡笑幾人愁?阿爺今日迎新婦,晚娘嘴臉惹人愁!
第二與第五首合七絕格律。
1991年香港無綫電視台拍攝電視連續劇《月兒彎彎照九州》,此劇名顯然
源自“月子彎彎照幾州”,“九州”可指中華大地,“月兒彎彎照九州”可解作
彎彎之月照遍中華大地,但“月子彎彎照幾州”意思有異,“州”乃狹義,釋作
“家”或“人”為是,即“月子彎彎照幾家”或“月子彎彎照幾人”,“幾”,
“多少”也,即“月子彎彎照多少家?”或“月子彎彎照多少人?”,得月照之
家則歡笑,無月照之家則愁;又得月照之人則歡笑,無月照之人則愁,此乃抽象
之說法也,南宋?楊萬里《竹枝歌》曰“愁殺人來關月事”,此之謂也。
1原文作“賤”字,疑誤。
2同1。
3該書注明“晉陵蔣仲舒編”。
4同1。
5原作“狗”字。
6見唐.王昌齡《閨怨》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