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561233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安徽]回迁安置房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土钉墙)
2014-08-29 | 阅:  转:  |  分享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3

三、地质概要 3

四、基坑边坡方案 4

五、围护施工 5

六、基坑监护 7

七、主要施工设备 7

八、基坑边坡稳定验算 7

九、安全措施 9

十、应急预案 10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侧为漕冲路规划中,向北200米为长江东路东大街,东为郎溪路、南为永乐路规划中。总建筑面积约为62514m2,高层住宅楼,地上2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

C10#开挖底标高为-6.40m,原自然地面高出0.000,实际开挖深度为m。

C11#开挖底标高为-5.80m,实际开挖深度为4.82m。

C12#开挖底标高为-6.90m,实际开挖深度为4.82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参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拟建区域场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郎溪路西侧,漕冲路东侧,规划中长临路南侧,原地貌为北高南低的农田地,其中有一座池塘长约800米宽约60米。除池塘外原地面地势较平坦,标高相差不大。孔口高程在21.01~24.94米,孔口最大高差在3.93米.本场地地貌单元属江淮波状平原,微地貌单元属二级阶地。

本工程主要穿越地层自上而下如下表:

层号 土层名称 构成及地质特征 -1 杂填土 灰黄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含粘性土,含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少量植物根和淤泥层0.9~5.5米厚,该层在场地内普遍 1- 淤泥 青灰色,流塑状态,饱和,含有机质成分,层厚1.20米,该曾层在场地内主要分布在塘底. 粘土 黄褐色,硬塑状态,局部呈坚硬状态,摇振反应无,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1.30~4.7米该层在场地内普遍 粘土 褐黄色,灰黄色,硬塑~坚硬状态,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含大量铁锰质结核,土质分布均匀,层厚1.60~33.10米该层在场地内普遍 地下水情况:(土0.00绝对标高为23.50米)主要为-1层杂填土及-2层淤泥层中赋存的上层滞水, 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地下水位埋深1.50~3.00(相当与吴松高程19.86~22.27.)

三、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本工程施工区场地比较狭窄。

1、本工程建C10#、C11#、C12#房屋间南北向场地空间比较大,考虑基础基坑土方的堆放,其外,初步估算施工场区内的原地标高12#楼地高出土0.00,施工区东西接近道路红线比较狭窄。

2、C10#、C11#、C12#房屋间距离约为44米,加放坡及基坑边施工行人道路需要10米、长60米,其间距仅有24米,(长55米×宽24米=1300m2除10000m3土=土堆积高度7.40米)每栋房基础土方约10000立方米。

3、施工区域内的塘正处于C11#、C12#房间,C12北面是临时设施区,南处大塘、因此C12#施工临时道路和加工场区难度较大。

4、由于C12#住宅楼基础基坑采取大开挖,挖出的土方须场内就近堆放便于回填。

二、编制依据

(无锡爱家·金河湾项目总承包工程设计图纸及地质勘测报告;

(国家及行业颁发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施工技术规范;

(按GB/T19001-2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本标段工程监理的施工特点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三、地质概况

本工程地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纪冲积淤泥层,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层。场地内原有厂房已拆除,地面地势较平坦,标高相差不大。现场实测地面绝对标高在2.0~2.5m之间,高差0.5m。因此,本围护方案中暂取地面平均绝对标高为+2.45m(相对标高为-1.5m)。

本工程主要穿越地层自上而下如下表:

层号 土层名称 构成及地质特征 1-1 杂填土 松散,上部0.5~1.5m多为建筑垃圾,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腐植物,夹淤泥及淤泥质土。 2-1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质粘土监理工程师论坛http://bbs.job2299.com/

根据地质勘测报告各土层渗透系数K如下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底标高

(M) 渗透系数 K(cm/sec) ①1 填土 2.68~-1.28 ②1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0.01~-13.72 4.00E-06 ②2 粉质粘土 -3.05~-15.12 1.63E-06 ③1 粉质粘土 -0.55~-3.00 4.91E-07 ③2 粉质粘土 -2.32~-5.69 1.13E-06 ④1 粉土 -5.23~-8.27 4.37E-04 ④2 粉砂 -8.85~-12.46 4.01E-04

四、基坑边坡方案

根据地质资料及现场实际情况,经过边坡稳定验算,本工程基坑边坡采取大放坡即可满足要求。坡度系数主要按1:1放坡,3#房局部含有2-1和2-2土层处坡度系数按1:1.5放坡,在自然地面下2.0m(相对标高-3.5m)处设1.5m宽平台。靠近北新河侧的边坡上增设两道土钉,对边坡进行加固,土钉采用4m长的φ48钢管,水平间距为1.5米。第一道土钉设在平台上500mm(相对标高-3.00m)处,第二道设在基坑底标高以上1.0m处。所有土方边坡均采用70mm厚C15钢丝网混凝土护坡,钢丝网中设L=1000mm16@1500的钢筋入土锚固,基坑护坡总延长米约500米。具体见『基坑边坡围护平面图』。

本基坑地下水位较高,距离北新河较近,且在4层土中含有微承压水,因此降低地下水位对基坑的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地下土层的性质及渗透系的分析,本基坑主要采用大井降水。在北新河与基坑之间设一排间距10m,深度12m,直径400mm的井点,截断北新河向基坑内的横向渗流补给。基坑中设间距15m,深度12m,直径400mm的井点,降低第4层土中的微承压水。基坑四周在-3.5m平台上设间距1.5m的轻型井点以隔断坑外的水源补给。具体见『井点降水平面布置图』。

降水过程中在基坑内设置观测井,当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开挖深度500mm以上时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五、围护施工

4.1、护坡施工

土方边坡挖出后,及时采用人工将边坡修理平整,然后铺放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固定采用L=1000mmφ16@1500钢筋锚入土中固定,有土钉的部位先采用气动锤打入土钉后,再采用混凝土喷射机进行混凝土喷射护坡,混凝土喷射厚度70mm。

4.2、降水施工

4.2.1、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

1)井点过滤头制作

轻型井点总长7米,过滤头长度为1米,眼数90个,过滤头包扎材料为120目尼龙细纱一层—普通窗纱二层。

2)成孔

用导杆式冲枪成孔,先用人工竖起冲枪,然后开启水箱水泵冲水成孔,成孔达到深度待淤泥基本反冲干净后拔出冲枪,井点成孔直径必须大于200毫米,成孔深度必须大于井点管总长500毫米。

3)填砂

填砂采用粗砂,先填少量黄砂然后放入井点,填粗砂至离井点孔上口1米处,然后用泥土密封。

4)锁泵、运转

井点沉设够25根后将主管泵与井点连接好,再试运转调整,调整后检查井点口密封情况,然后正常运转至结束再拆除井点。

5)集中排水措施基坑周围必须设置排水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保证降水抽水机组与土建施工单位能够将地下水与雨水排除。

4.2.2、深井井点施工方法

1、定位放线:确定井位,把井孔周围的砼用风镐打掉,在确定井位时,井点位置必须避开工程桩。

2、工艺流程: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放沥料垫层→下井管→回填沥料→安装深井泵→抽水

3、深井井点沉没采用GXF-1钻机成孔法沉没,井管居中设置,沥料采用3-8mm碎石屑(使用前过筛)或中粗砂,填到地面-1米处用粘土密封。

4、深井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试抽,检查有无漏气。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常运转。

5、抽取的地下水要经过沉淀后方可排入下水管道。

六、基坑监护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基坑开挖后边坡将会发生蠕动,必须对基坑的边坡进行监测,了解基坑边坡的变化情况,为基坑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四周边坡上口,间距30米,监测点采用1米长木桩打入土中,然后采用混凝土将木桩坞实。木桩定采用钢钉作为观测点。

基坑开挖后及时测得监测点的位置及标高的原始数据,在基础施工阶段每两天观测一次,如实记录观测结果,并将监测结构及时上报给技术部,观测采取定期、定人、定设备制度。

观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作证与测量设备均应在鉴定周期内。

七、主要施工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钻机 GXY-1 2 2 冲枪 3BL-9 1 3 轻型井点设备 42 4 深井设备 60 5 空压机 VF-9/7 1 6 空压锤 1 7 混凝土喷射机 HPC-V 1 八、基坑边坡稳定验算

本基坑边坡采用同济启明星边坡稳定分析计算软件SLOPE1.0验算。

9.1、1-1剖面验算

本剖面采用1:1放坡。



要求安全系数1.3,经验算满足要求。

9.2、2-2剖面验算

本剖面含有2-1和2-2层土,采用1:1.5放坡。





要求安全系数1.3,经验算满足要求。

九、安全措施

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

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交底。

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且工作证合格有效。

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2m高护栏,要设置一定数量临时上下施工楼梯。

在基坑下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严防上面土块及其物体下落砸伤头部,遇有地下水渗出时应把水引到集水井加以排除。

每日或雨后必须检查土壁稳定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对基坑定时进行观测,发现问题及时报警,撤离坑内的所有人员,采取可靠的加固处理措施后再下坑施工。

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标高以下500mm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基坑开挖时必须按照设计的放坡系数进行放坡。

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准擅自修改。

基坑开挖前,应先检查了解地质、水文、道路等状况,做好记录,开挖过程经常观测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作业前要安全检查开挖的机械、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严禁带“病”运行,基坑现场排水、降水、集水措施是否落实。

作业中应坚持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先放坡,后开挖的原则。

基坑周边严禁超荷载堆土、堆放材料设备,不得搭设临时工棚设施。

基坑抽水用潜水泵和电源电线应绝缘良好,接线正确,符合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水泵抽水时作业人员不得带电移动或提起水泵,移动泵机必须先拉闸切断电源。

汽车运土,装载机铲土时,应有人指挥,遵守现场交通标志和指令,严禁在基坑周边行走运载车辆。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及时进行基础施工,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夜间作业应配有足够照明,基坑内应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十、应急预案

坍塌、滑坡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



一、目的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基坑变形、位移、土体流沙、管涌、坍塌、滑坡事故,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为了争取在第一时间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特制定在本项目部坍塌滑坡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

本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

成员:

三、职责

1.负责现场指挥,了解掌握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现场抢救伤员,及时通知当事人的家属,派人做好接待,善后处理工作。

3.负责现场保护,维护秩序,做好当事人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

4.傅负责联络调查,受现场指挥小组命令,立即通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局。

5.负责现场自查自纠,清除隐患,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四、事故处理救援程序

1.不论任何人,一旦发现有基坑变形、位移、土体流沙、管涌、坍塌、等倒塌的发生性,应立即呼叫在场全体人员进行疏散,且及时上报项目部。

2.接到报告后,立即召集应急指挥小组,开展抢救工作(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各岗位人员迅速到场。

3.立即抢救伤员:

(1)现场抢救,同时通知医疗急救中心(打120)应务必讲清受伤人数、人员受伤情况和工地地点,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导救护车送指定医院。急救箱、担架(抢救受伤者须用担架)存放在施工现场办公室或医务室;

(2)派人随同救护车到医院,随时了解伤情,及时反馈伤者情况;

(3)通知当事人的家属,做好接待工作,安慰、稳定家属的情绪;

(4)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立即派人保护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召集有关人员做好当事人周边的问讯取证记录,了解事故现场情况配合事故调查。

5.立即向上级领导(工程管理部、公司)报告,立即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监察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安局、派出所报告,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处理。

6.立即组织安全自查自纠、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立即组织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的举一反三防坍塌滑坡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遵章守纪,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7.在没有人受伤情况下,项目经理组织施工经理、项目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机管员、施工员对基坑变形、位移、土体流沙、管涌、坍塌、滑坡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调查,并指定相应的纠正补救措施与方案报工程管理部、公司审批确认同意后,在确保人身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五、各相关通讯地址

1.医疗急救中心:120

2.公安:110

















基坑支护方案



-3-







献花(0)
+1
(本文系56123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