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健康教育教学指导(1-3年级)
2014-09-03 | 阅:  转:  |  分享 
  
前言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人数接近两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对于学校儿童来说,学校不仅是他们接受教育、形成技能、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还肩负促进健康的功能。一个有益于促进学生健康的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物质和社会因素,并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课程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健康的知识、态度、理解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素养,特别是各种有效应对健康风险的决策能力,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为维持和促进终生健康奠定基础。
本教学指导编写的内容运用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理念,针对学校以及学校儿童面对的主要健康问题,具体设计了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心理健康、环境安全与健康等四大主题,并在各个主题的教学中融人多种互动和参与式学习方法及技能,为教师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促进健康的责任感,发展有效的健康技能,积极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决策和采取行动,最终成为有健康素养的成人。
作为主编,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这套教师教学指导,能够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校教师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帮助,提高教师参与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真正使众多的学校儿童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健康与愉快。
本书在其开始的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国际计划中国总部的资助,在此对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中国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健康教育事业表示衷心感谢。也衷心感谢在本教材编写、现场调研、试验性教学过程中给予支持和指导的各位教育管理、健康教育、儿少卫生领域的专家们:教育部体卫艺司张芯处长、北京师范大学王雁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吕姿之教授、林婉生教授、马迎华教授、朱广荣副教授、北京市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学校卫生所王绍丽主任、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保健所潘勇平所长、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杨秀英老师等,以及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各试点学校的老师与学生们。
英国救助儿童会自2008年起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展城市流动儿童学校健康教育项目,为帮助学校更有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2010年给予本书的出版提供资助的基础上,于2012年再次为本书的第二次印刷提供资助,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健康教育。
主编:余小鸣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2012年2月














使用指南
本套教师指导用书以国家教育部2008年12月最新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学校儿童实际健康需求为基准,运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儿童参与和互助式教育的最佳实践经验、方法和技术,并结合中国国情与使用地区现况而编写。旨在指导小学教师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一、课程开展的基本原则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体现儿童参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健康教育的学习与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儿童互助的方法,参与发展多种以学校及校外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探究与传播活动;
鼓励学校通过学校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作为本课程的载体,参照国家相关要求,合理安排解决课时,保证健康教育在学校实施的有效性;
鼓励学校拓展教学空间,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密切联系,通过相应的课外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强化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健康知识,培养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
二、课程结构/课程构建框架
本套教师教学指导综合考虑了小学的教学特点与儿童学习的阶段性,为便于使用,按照小学低年级(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两级水平分别编写。在学校儿童健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套教师教学指导在每级水平上均设定了健康教育内容的四个主题:个人卫生、心理健康、预防疾病、环境安全与健康。而在每个主题下又包含了若干专题。各专题的课程结构设置如下:
教学目标:明确每一节课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明确教学目的,并围绕此目的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预定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提示了教师在本专题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部分。
适用对象:明确各专题适用的学生年级水平。整套教师用书的教学对象为小学1~6年的学生,这些学生正值生长发育时期,同时也处于行为不断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教学过程与步骤: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组织方式,以活动为主导,其中包括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参考、教师小结。在各个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该专题的健康教育核心内容与核心知识点,并融入儿童参与、互助的概念、策略、方法和技巧等。
教学建议:主要包括课堂时间安排建议,以及与该部分教学有关的注意事项,为教师具体实施该课程提供帮助。
教学评价:该部分是教师检验课堂效果、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和手段,主要设计了两类评价:知识性评价与技能性评价,以帮助教师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定,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参考资料:该部分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医学常识、备用活动、案例及相关图片,以帮助教师备课和了解相关知识,丰富课堂教学。
三、主要教学方法
学校健康教育虽然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但并不是说学校健康教育就限于教室或是一种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也不是说仅把学生作为听众,在整个健康教育中,我们鼓励学生和教师均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鼓励参与式、探究式的学习,鼓励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提高技能为基础的教育,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探索中,学习与健康有关的健康知识、发展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本教材运用的课堂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一些方式:
课堂讲授
由教师通过课堂传授有关健康的知识信息。虽然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在传播健康观念方面依然较为有用。
在该方法运用中,教师应考虑教与学的相关因素,注意授课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艺术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获取有益的健康信息。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即是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围绕一个或数个问题发表意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可以穿插在课堂授课之中,也可以单独设立某个专题进行。其目的在于激发各种观点的自由交换,允许每个学生都能就某个主题公开坦诚地发表个人的意见或倾听别人的观点,共同分享信息与经验。
在小组讨论中,为了便于同学记录和报告,可事先发给每组学生大白纸、彩色水笔,让各组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写在大白纸上。当小组代表向全班报告时,展示记录的大白纸,让全班学生共同倾听、阅读和分享。
一般来说,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每个小组讨论的人数以5~6人为宜。对小组的划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按照学生的座位、学号、性别划分,也可以运用一些更为活泼的游戏方式,比如不同颜色的卡片、物品、数字、学生喜爱的水果、蔬菜划分。总之,教师可以发挥想象,设置小组,以增进学生的相互讨论与交流机会。
快速抢答
快速抢答又称头脑风暴,就是请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愿就老师提出的某一问题做出迅速的回答。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创造参与的气氛,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集思广益,提高学习效率。并有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知晓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开展课堂内容的讲授。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教师可在黑板上记录每一个关键词,以便让班上的每个人都能分享其他人的观点。同时,教师还需注意不能立即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对错的评判,从而影响学生的回答。
角色扮演
通过让学生扮演某一情节中的不同角色,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使扮演者及观众从中受到感悟、启发和教育。该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态度、信念及价值观念的转变,并培养彼此间的交流及合作精神。
开展角色扮演这一活动,教师可参照教材提供的案例、表演脚本,包括角色、内容、场景、道具等,选择角色;也可邀请学生自愿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要了解其他同学观看的感受,关键是要从中引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向参与表演的学生给予感谢,有条件者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励,以便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
案例分析
采用真实的事件或假设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参与思考,展开讨论。使学生学习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巩固已学到的健康知识,促进学生自我决策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进行这种案例分析活动,可以个人、小组或全班进行,在学生对相关案例开展了充分讨论分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除了本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寻找发现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
示范与练习
通过某些具体的示范演示,让学生亲自体会、练习以加深了解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掌握有关的技能。其优点在于可以使教学的过程更加生动、具体,增加学生的兴趣,学习相应的技能。
该方法通常用于一些技能的学习。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看到和了解正确的示范动作,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练习时间;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给予必要指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掌握必要的健康技能。
游戏和活动
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时,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和活动,以提高学生对健康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鼓励参与,促进思考,调节气氛,寓教于乐。本教材提供了许多罔绕健康教育专题的游戏或活动。
在开展游戏和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活动给予相应的总结或提示,以便明确游戏活动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而不要让游戏和活动取代或冲淡了健康教育的主题。
在本教学指导中,我们采用了以上多种参与学习方式,设置了许多歼放性的教学模块结构,日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和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空间。
四、课程教学时间
整套教师教学指导共设计了32个专题,其中小学低年级(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各16个专题,每个专题即为一节课。每节课按40分钟安排,每节课授课内容围绕一个专题展开。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或挑选。





























主题一:个人卫生
专题一:养成卫生好习惯
专题二:读写姿势要正确
专题三:合理饮食保健康
专题四:维护口腔卫生
专题五: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专题六:文明如厕讲卫生





































专题一:养成卫生好习惯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什么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眼保健操的做法。
教学重点
正确的洗了三方法和眼保健操做法。
适用对象
小学1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1:认识个人卫生习惯
目的:让学生了解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形式:快速抢答
方法:
(1)教师提问:你们平时都有哪些个人生活习惯?
请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将答案记录在黑板上。
教学内容: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手绢和水杯;早晚洗脸刷牙,睡前洗脚;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偏食,不暴食,少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在读写、行走、睡眠、运动或劳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经常打扫房间、通风换气;不吸烟,不喝酒。
(2)在学生无法说出更多的个人生活习惯时停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然后将这些生活习惯分类,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分开。
教学参考: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倾向于说自己好的方面,而不说自己不好的方面。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先说出自己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对于有不好的生活习惯的学生应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提醒大家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某些习惯不好也是很正常的,以后改了就是好孩子。
(3)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2:通向健康之路
目的:让学生明白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形式:游戏——龟兔赛跑
方法:
(1)本活动需要在比较宽敞的地方进行。每次选几名同学,让一些同学扮作兔子,一些扮作乌龟。
(2)几名参加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针对活动1中列举出来写在黑板上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向前一步,没有养成的人就留在原地,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后退一步。最后看谁向前走的步数多。教师可对向前走步数最多的人采取适当奖励,如小红花等。
(3)可以根据具体时间多做几组。如有条件,可以全班学生一起去户外做这个活动。
教学参考:
本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比较学生的习惯好坏,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良好卫生习惯的印象,因此输赢并不重要。学生为了赢,可能会假装自己拥有一良好的习惯。老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不以输赢为重,而是要以检查自己离健康还有多少距离为重。对于落后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强调以后的努力和进步,尽量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4)教师小结:这场赛跑的终点就是健康,活动中向前走的步数越多的人,离健康就越近。即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越多,就越健康。
活动3:跟我学——洗手
目的:教会学生正确洗手的方法
形式:示范和练习
方法:
(1)先让同学来做平时洗手的动作。教师提问:这样的洗手方法能不能把手洗干净呢?
(2)教师提出推荐的科学洗手方法(见教学内容)。
(3)让学生练习洗手的动作,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4)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洗手的动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洗得是否正确。
(5)巩固:全班学生一起做正确的洗手动作。

图1正确的洗手步骤
教学内容:推荐的科学洗手方法
(1)用水管的流动水把手淋湿。
(2)在手掌上均匀涂抹肥皂或洗手液,搓出泡沫,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都沾满肥皂泡沫,然后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
(3)用至少30秒的时间搓洗手指、指甲四周、手掌和手背。交叉双手的手指,磨洗手指边侧,并轮流在手心洗擦手指头。记住正在用双手搓揉擦洗的时候切勿冲水,如图1所示。
(4)等搓揉擦洗完毕,要用清水将双手彻底洗净。
(5)在关水龙头时,应先捧水冲洗水龙头,以避免双手洗净之后,又因为触碰到水龙头上残留的细菌而受到污染。
教学参考:
鉴于生活实际情况,推荐的洗手方法可能并不容易做到。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即使是盆水洗手,也最好一人一盆清洁的水,避免多人共用一盆的情况。
(2)应该使用肥皂,用肥皂搓手应该搓满全手,并搓30秒以上。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强调以上两点,使学生在学习了推荐的洗手方法后不至于因为条件太苛刻而不去做,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向推荐方法靠拢。
活动4:跟我学——眼保健操
目的:让学生学会做眼保健操
形式:示范和练习
方法:
(1)教师逐节讲授眼保健操的做法,如图2所示。
教学内容:眼保健操的做法
眼保健操仍然是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的重要措施。全操共分四节,均为四八拍。
①准备:在动作开始前若干秒自然地闭眼,以放松眼部周围的肌肉。调整呼吸。
②第一节揉天应穴:该穴位置在眼眶内上角,即眉头与内眼角之间的眶角处。按揉时以左右大拇指(指腹)按天应穴,其他四指散开弯曲如弓状,支撑在前额上。每旋转一圈为一拍,可做四个八拍或八个八拍,每八拍换一次旋转方向。

第一节揉天应穴
这一节原先的做法是按揉“攒竹穴”,就是眉头,后来改为“天应穴”。所谓“天应穴”,是一组特殊穴位的叫法,简单的说是指压痛点,是经脉流注的地方。这里的天应穴在眉头正下方一点点,靠眼眶内侧的位置。在那个位置附近用指端试按,用一点力,明显感到发酸的位置就是穴位所在。按揉可用拇指指端或食指关节,揉法为划圈,两手一顺一逆,一拍划一个圈。
③第二节挤按睛明穴:该穴位置在双眼内眼角的鼻根(稍靠鼻梁)处。按揉时一手平放于桌面上,以另一手大拇指与食指末端分别按两侧的睛明穴,先向下按,后向上挤,一按一挤为一拍,可做四个八拍或八个八拍。

第二节挤按睛明穴
“睛明穴”是明目要穴,位置在泪腺上方一点。这一节手法可由节名得知,拇指和食指端挤按住穴位进行上下揉动。这一节用食指和中指关节替代指端的效果不是很好。力度见上面的说明,速度方面一拍完成一上一下。
④第三节揉四白穴:“四白穴”也是明目要穴。位于脸颊骨凹陷处,确切位置可用上面定位“天应穴”的方法来确定。本节用拇指指端、食指指端和指关节做都可以。揉法和速度同第一节,或可做四拍顺时针再做四拍逆时针。

第三节揉四白穴
两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直,分别按压在鼻翼上缘的两侧,然后食指不动,中指和其他手指缩回呈握拳状,食指所在的位置便是四白穴。以双手食指指腹分别在四白穴上按揉。旋转
按揉一圈为一拍,每过一个八拍就改变一次旋转方向。
⑤第四节按太阳穴,轮刮眼眶:“太阳穴”大家应该不陌生,电影里开枪自杀时都是对准太阳穴,因为那个位置最薄弱。拇指指端按住(轻按就行了)太阳穴,食指弯曲以指关节侧面从鼻侧向外刮上下眼眶,同时拇指可轻轻揉按“太阳穴”。每边眼眶用两拍刮完。揉按太阳穴没有节奏要求,宜缓不宜疾。力度见上文。

第四节按太阳穴。轮刮眼眶
双肘支撑在桌面上,两手四指弯曲(如握空拳状),以左右大拇指(指腹)按住左右太阳穴,然后用弯曲的左右食指第二节(中节)内侧面分别轮刮眼眶。上面从眉头开始至眉梢为止,下面从内眼角起到外眼角为止,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⑥完成:做完全部动作后继续闭眼若干秒(一般10秒左右),睁眼之后活动一下眼珠,远眺一下。
图2眼保健操的做法
(2)让学生自行练习,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3)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们做得是否正确。
(4)再次复习眼保健操的做法。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1)
表1养成卫生好习惯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认识个人卫生习惯5分钟活动2:通向健康之路10分钟活动3:跟我学——洗手5分钟活动4:跟我学——眼保健操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活动1是全课的总领,通过收集了解学生自己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切身体会,并要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正确的观念。
(2)活动2是活动l的巩固阶段。通过游戏一遍遍强化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并更有动力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3)活动3和活动4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教师应预先准确掌握洗手的方法和眼保健操的做法。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际的技能。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表2)
让每个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健康习惯表,每天记录自己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周或一月),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比较。
表2养成卫生好习惯知识性评价表

我的卫生习惯表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







2.技能性评价
教师可抽查学生对正确洗手方法和眼保健操的掌握情况。
教学效果评估:全班正确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及格,60%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参考资料
资料一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五勤”: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我们每个人身体的表面有一层组织叫皮肤。它有保护身体的作用,通过排汗的方式调节体温。但当汗水、皮屑和灰尘等混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污垢。这是病菌最爱生活繁殖的地方。人的手是最容易被细菌、病毒污染的,嵌在指甲缝里的尘土裹着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卯,用手拿食物时容易污染食物、传播疾病、危害健康。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就能去除污垢,消灭病菌,保持皮肤清洁,增强身体抵抗疾病能力。
2.“四自”
应该使自己固定有一套自用的毛巾、自用的牙刷、自用的手绢、自用的水杯,不要和他人的混用,混用容易相互传染疾病(如沙眼、红眼病、皮肤病、肠道感染、肝炎、艾滋病等)。
3.早晚洗脸刷牙,睡前洗脚
洗脸是清洁和保养皮肤的第一步。洗脸时皮肤最外一层的角质层细胞胀大,于是沉积在皮肤上的灰尘、泥垢、油渍和汗渍等就被洗掉。洗脸时轻轻搓擦,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还可以改善皮肤张力,并使之得到滋润。
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它能消除口腔内污物、食物罅片和部分牙面菌斑,而且有按摩牙龈作用.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刷牙对于预防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和龋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脚,由于不断地着地走动,更易被灰尘污染,冉加上鞋袜包裹,通风散热差,容易出汗,不洗脚会发生臭味,时间长了,易繁殖病菌。睡前用温水洗脚,不但可以去污,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下肢沉重感,解除疲劳,同时,促进睡眠。冬季,睡前洗脚,还能预防冻疮。
4.饭前便后要洗手
如果没有洗手,或洗得不干净,手上就会带有病菌,多的达到几十亿个。这对我们的身体威胁很大,很容易造成“病从口入”。
5.不偏食,不暴食,少吃零食
挑食、偏食都是非常不良的习惯,对生长发育极不利。挑食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一旦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就会造成维生素的缺乏症,影响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挑食还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暴饮暴食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肚子痛,甚至上吐下泻。
零食吃得太多会影响正餐时的食欲,从而导致正餐吃得少,另外因为零食的营养成分不是太好,通常热量高,维生素低,还有一些食物添加剂,这些都对健康有不良影响。
6.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痰液中含有病菌,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乱扔垃圾影响公共卫生,造成苍蝇、蚊虫孳生,危害健康。
7.在读写、行走、睡眠、运动或劳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姿势不正确不仅容易疲劳,长期下来还会影响身体发育,影响视力,造成骨骼变形。
8.保持居室清洁。经常打扫、通风换气
开窗通风是改善居室空气质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一般来说,开窗时间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佳,每次开窗30分钟。但如果外面风太大则不宜开窗,一般风力在二级或二级以下的时候开窗最为宜。
9.不吸烟,不喝酒
吸烟产生的烟雾中有3000余种有害的物质,它们随吸烟者吞咽烟雾时进人体内,对机体产生危害。其中尼古丁在烟雾及其浓缩物烟油中含量最多且毒性最大。同吸烟者共同生活,会使患癌症的机会大大增加。被动吸烟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围的人们不自觉地吸进烟雾尘粒和各种有毒的物质。被动吸烟者比主动吸烟者受到的伤害更大。家长吸烟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被动吸烟的儿童身高较矮,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长期吸烟者以及长期处于烟雾中的“被动吸烟者”,应多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及β胡萝卜素。
过量饮酒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对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会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喝酒还会使人头昏,严重者思想迟钝,神志不清,甚至损伤大脑。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体内多种营养素缺乏,增加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还会缩短人的寿命。
资料二洗手的误区
长久以来,我们在对洗手的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对正确的洗手方法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洗手的效果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效果。
误区一:有些人总觉得自己身体棒,抵抗力强,即使不洗手也不会得病
我们的手每时每刻都在干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样很容易接触到很多的细力,这些细菌极其微小,肉眼都看不见,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可是这些细菌虽然小,却能给人的身体造成很多危害,让人得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不洗手就用这沾满细菌的手吃东西或做事情,就容易使大量的细菌进入身体。久而久之,人就会生病。
误区二:有些人以为白毛巾、新衣服就干净,当一时找不到水洗手的时候,就以擦代洗,用衣襟、袖口随便擦一下
衣服和袖口上同样也会沾有很多的细菌,用这样的方法根本不能去除手上的细菌。
要清洁手,有效的去除细菌,还是必须要用水洗手。但是,如果洗手的方法不正确,同样不能有效去除细菌,对身体也会造成危害。
误区三:很多人喜欢在盆里接满了水,然后大家都在这一盆水里洗手
如果很多人用一盆水洗手,手上的细菌会转移到盆里,那么这样洗手之后手上仍然会沾有细菌,手仍然是脏的,达不到清洁的目的。
误区四:有些人虽然打开水龙头,但不用肥皂,只是直接用水冲一下
不用肥皂的话,细菌很难直接被冲洗下来,手仍然洗不干净。
资料三什么时候应该洗手?
1.饭前饭后
吃饭要用手把食物送进嘴里,这个时候应该保证手的清洁,才不会让细菌被吃进肚子里,所以吃饭前必须洗手;在吃饭的过程中手上会沾上新的细菌,吃完饭也应该洗手。
2.摸过公共物件如扶手、门柄、公共电话等之后
公用的东西大家都去摸,每个人手上都有很多细菌,这样摸来摸去,公共物件上就沾上了大量的细菌,摸到了公共物件的手上也会沾上大量的细菌。
3.摸眼、口、鼻前
细菌最容易通过眼、口、鼻这些地方侵入人体,所以在摸这些地方之前,应该先洗手,去除细菌,不给细菌人侵的机会。
4.如厕后
大小便中都含有一些有害物,尤其是大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在厕所里容易接触到这些东西,所以如厕完毕后应该洗手。
5.服药之前
本身就是因为有病才会吃药,那么在吃药的过程中更应该避免细菌的侵入。
6.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或唾液后应洗手
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都含有大量细菌。
7.做完扫除工作之后
做扫除工作使我们的双手接触到很多脏东西,这些脏东西会污染我们的手。
8.接触钱币之后
钱币也是很多人接触的东西,上面留有很多其他人身上的细菌,接触了之后应该洗手。
9.戴口罩前及除口罩后
口罩与口直接接触,如果口罩被细菌污染,就很容易让细菌从口进入人体。
10.为幼童及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污染的物体后
尿片和被污染的物体都含有大量细菌。
11.从外面回家后
人外出总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细菌。
资料四世界洗手日
世界洗手日是一项运动,旨在呼吁全世界人民将利用肥皂洗手作为一个预防感染疾病的重要方法。2008年是联合国大会订立的国际环境卫生年,国际健康促进组织发起第一届世界洗于日倡议,号召全世界各国在2008年10月15日开展洗手活动。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以肥皂和用适当的洗手方法,来养成洗手的习惯,可以减少53%患腹泻等病症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1800万儿童死亡,而当中90%是五岁以下的幼童,若能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至少可以拯救达一半数目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曾把2005年10月13日设为“国际洗手日”。
“世界洗手日”主旨是推动全球性的普遍教育,推动洗手对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是经常接触能威胁人类性命的疾病来源的人群。
资料五新版眼保健操介绍
社会在发展,眼保健操文化也在发展。
全国第一套眼保健操1963年由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室主任刘世铭自创,当时有8节。1972年,眼科专家进行简化并做部分改动,由上海市眼病防治所重新编排后在全国采用。1982年由教育部等10部委向全国推广。延续至今。
为遏止学生视力不良陕速增长的趋势,北京市教委、市卫生局联手对1972年版眼保健操进行修订,于2008年起在北京市近2000所中小学内推广《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新版眼保健操共有5节,包括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地、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按揉四白穴,按揉风池穴和按压头部督脉穴。总时长仍为5分钟。
























专题二:读写姿势要正确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2.了解不良的读写姿势造成的危害。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
适用对象
小学1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1:看一看,说一说
目的: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读写姿势
形式:游戏——看图说话
方法:
(1)出示两幅图。让同学们看图说话,如活页1所示。
教师提问:图上的两个同学都在干什么。他们的姿势是怎样的?
教学参考:
这两个同学的读写姿势都是正确的。引导学生主要对其坐的姿势,书本的放置,执笔姿势等进行描述。
(2)教师总结图上两位同学的读书写字姿势。
活动2:做一做,想一想
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写姿势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先让班里一半学生读书,另一半学生写字。
(2)教师提议: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看一看大家的读写姿势。
教学参考:
引导学生主要注意眼睛距离书本的距离,身体姿势,执笔姿势等。
(3)教师提问:什么样的读写姿势是正确的?
把全班同学分为4~6人的小组,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内容:正确的读写姿势
读书时,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写字时,头正,肩平,背直,头和身子稍微向前一点儿,胸离课桌一拳,眼睛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
正确的执笔方法
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食指稍前,拇指稍后,同时用中指在内侧(食指下面)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教学参考:
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根据看图说话来总结正确的读写姿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导。
(4)教师小结:正确的读写姿势:要注意坐姿,书本的摆放,眼睛和书本的距离,握笔的姿势4个要点,如图3所示。

图3正确的读写姿势
活动3:跟我学——正确的读写姿势
目的: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
形式:示范与练习
方法:
(1)教给学生《读书姿势歌》,同时教师示范正确的读书姿势。
读书姿势歌
读书时,请注意:眼距书本要一尺,
脚放平,身挺直,胸离桌子约一拳,
书本稳稳拿手中,还要稍稍向外斜,
条条要求牢牢记,还要天天坚持练。
(2)教给学生《写字姿势歌》,同时教师示范正确的写字姿势。
写字姿势歌
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腰直脚放好。
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尺一拳一寸高。
(3)让学生自己练习正确的读写姿势,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4)请两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读书和写字姿势。
(5)请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台上两位学生的读写姿势,如有问题,对他们进行纠正。
(6)教师再次示范正确的读写姿势。再次复习《读书姿势歌》、《写字姿势歌》。
活动4:弯曲的铁丝
目的:让学生了解不良读写姿势会导致脊柱弯曲异常
形式:示范与练习
方法:
(1)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摸一摸背部正中的脊柱,了解一下脊柱的形态。
(2)出示人直立的脊柱图,引导学生观察正常的脊柱是直的,见活页2所示。
(3)出示脊柱弯曲异常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异常弯曲的脊柱,见活页2所示。
(4)用铁丝做示范,演示当读写姿势不正确的时候,脊柱是如何弯曲的。让学生了解不良的读写姿势是如何导致脊柱弯曲异常的。
(5)教师小结:不良的读写姿势会导致脊柱弯曲异常。
课堂讲授:不良读写姿势的危害
目的:让学生了解不良读写姿势的危害
教学内容:不良读写姿势的危害
读书写字的姿势很重要。不良的读写姿势,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经常性伏在桌子上写字或读书,就有可能造成学生脊柱弯曲异常、近视等疾病。因为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期,骨骼柔软,如果稍不注意自己的姿势,就容易变形,结果影响体型的健美和身体的健康。同样,如果没有注意自己的读写姿势,书本和眼睛离得太近,使眼睛周围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自己的视力。读写姿势不正确,是导致眼睛发生异常和视力下降及患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3)
表3读写姿势要正确的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看一看,说一说5分钟活动2:做一做,想一想10分钟活动3:跟我学——正确的读写姿势10分钟活动4:弯曲的铁丝5分钟课堂讲授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活动1是全课的导人部分,也是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渎写姿势的基础。要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对正确的读写姿势有一个感性认识。
(2)活动2和活动3是让学生掌握正确读写姿势的关键。活动2让学生掌握要领,活动3则是根据要领进行实践。在活动2中要通过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样能使学生对读写姿势的要领记忆更深。活动3中对学生姿势的纠正要严格。让学生互相纠正错误有助于促进学生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
(3)活动4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不良读写姿势的危害性,让学生自觉采取正确的读写姿势。通过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脊柱弯曲异常的产生。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良后果,但也不宜太过强调,以避免使学生产生恐慌情绪。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
思考题:读写姿势中的“一尺”“一拳”“一寸”都是指什么?
教学效果评估:全班正确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及格,60%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教师每日在学生读书写字时进行检查。
教学效果评估:全班正确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及格,60%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参考资料
资料一健康的立姿
古语道:“立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从现代生理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立如松”,就是说站立要像松树那样挺拔。身体的重心要平均放在两脚上、躯干挺直、头部抬起、两肩放松、挺胸收腹、紧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美感。这就是健康的站立姿势。
而弓背收胸、扭腰歪身、一肩高一肩低、斜颈低头、双脚内、外八字均是非健康的立姿,若不注意纠正,会对身体正常发育造成伤害,严重的会出现脊柱畸形、罗圈腿等病症,影响体形的健美。
资料二健康的坐姿
坐后,应该保持上身挺直、收腹,头放正,下巴微收,两下肢并拢,如能在足下垫一踏脚,使膝头微微高出髋部,可让腰背部更加平直不易弯。这种坐姿,能使脊柱保持正直不驼背,而且据测定,身体的能量消耗也最小。如果坐在有背椅上,应尽量将腰背贴实椅背,其他姿势如上。能够这样,肌肉多不致有太大的疲劳。
可是,有人在坐时喜欢把背弯起,头下垂;或者把臀部坐在椅边上,而弯背的一点靠于椅背;甚至也有人愿意把一腿横搁在另一腿上,以一手捉住横搁的足背,以为这种坐姿最舒服、不费力。实际上,这种坐姿的最大缺点是使脊柱的弯曲,形成窝胸弓背的姿势畸形,最不可取。
当然,久坐之后,如觉疲乏,不妨双腿交叉,不断地交换,使部分肌肉获得松弛。坐靠背椅的人,不妨将头向后仰,使胸部更为挺起。另外,有时还可以变化一下坐姿,侧身而坐。
资料三学生听课的最佳坐姿
学生在学校听课时,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直腰端坐,特别是一些小学教师,还要求小学生直腰手背后听课。那么这样的坐姿对学生健康是否有益呢?
有关医学专家近年来将直腰与适当放松的两种坐姿反复对照研究,发现直腰坐姿不利于腰椎间盘的营养代谢,增加了椎间关节和椎间盘后半纤维的压力,而这些正是造成腰椎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病痛的出现,如腰痛、弯曲不灵等。
适当放松的坐姿则恰好相反,有利于避免或减轻直腰端坐带来的弊端,还对人体腰椎起保护作用。
因此,教师上课时不宜过分要求学生直腰端坐听课,应让学生适当放松,这样才对学生身体健康有益。
资料四行姿正确全身不累
儿童正值骨骼及肌肉、韧带发育的旺盛期,正确的坐姿、站姿固然重要,正确而健美的行姿对骨骼的正常发育也是同样重要的。
有些孩子习惯低头、俯背或弯腰行进,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因驼背、腹部八块肌群得不到锻炼而形成的腹肌松弛、脂肪堆积的“大肚皮”,胸肌也不能得到扩展,有碍心脏与肺脏的功能,且长久的重心和重力倾斜一侧,易导致脊柱侧弯。对少女来说,会影响到乳房的发育。
什么是正确的行姿?女孩子步态应轻盈、挺拔,男孩子步态应矫健、敏捷,显示出阳刚之气。不论男孩女孩,行走时应双眼平视前方,口微闭,颈项直,头略昂起,表情自然,胸向前上方挺起,直腰,收小腹,臀部稍后突。
行走时双臂摆动自然,上臂带前臂,前摆时微曲,勿甩前臂,后摆时勿甩手腕。下肢举步有力,换步时肌肉微放松,膝关节不过于弯曲,大腿不要抬得过高,平稳行进,步幅大小根据个人腿长及脚力而定。
如果孩子在行走时上下颤悠、摇头晃脑,或左摇右摆地惹人注目,应及时帮助纠正。让学生从小培养正确的行姿,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的疲劳,还能促使其身材健康生长发育。


专题三:合理饮食保健康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坚持吃早餐的重要性及挑食偏食的危害;
2.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早餐的重要性;挑食偏食的危害。
适用对象
小学1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1:设汁早餐食谱
目的:让学生懂得吃好早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搭配早餐
形式:小组讨论和设计早餐食谱活动
步骤:
(1)教师提问:①我们为什么要吃早餐?②如何吃好早餐?
(2)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4~6人1组,发给每组大门纸和彩笔。让学生讨论,用笔将讨论结果写在或画在大白纸上。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3)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
问题1:为什么要吃早餐?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上午的活动量又较大,如果吃不好早餐,营养和能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影响大脑功能和智力发育。不吃早餐的学生在上午10点前后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易疲劳,使学习效率下降。此外,坚持吃早餐的儿童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儿童青少年健壮,抗病能力强。
问题2:如何吃好早餐?
①吃什么?
营养价值高(如牛奶、鸡蛋、瘦肉等)。
干稀搭配,多种多样(起床不久,喝些稀的,可增进食欲;食物种类应多样,谷类、肉类、奶及奶制品和蔬菜水果类最好齐全)。
热食(冰箱中的食物加热后再食用)。
无污染(变质、不干净的食物不吃)。
②怎样吃?
量适宜(不多不少)。
细嚼慢咽。
不边走边吃。
(4)设计早餐食谱:请学生们拿出一张白纸,为自己设计一份健康的早餐食谱。
(5)学生展示早餐食谱:请3~5名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设汁的早餐食谱。
(6)教师讲解:对学牛没计的早餐食谱进行点评,并推荐早餐食谱。
评价早餐质量的方法。根据营养均衡的要求,把食物分为四类,即谷类、动物性食品、奶及奶制品和蔬菜水果类。如果早餐中上述四类食物都有,则为早餐营养充足;如果食用了其中的三类,则早餐质量较好;如果只选择了其中的两类或两类以下,早餐质量则较差。
教学内容:小学生早餐食谱(推荐)
红色心情—战劲十足套餐:酸奶1瓶(200克),馒头1个(50克),煎鸡蛋1个(25克),拍黄瓜及胡萝卜丁1小碟(50克)。
黄色心情—幽默开朗套餐:豆浆1碗(227克),肉包子1个(50克),香蕉1只(100克)。
绿色心情—激情澎湃套餐:大米稀粥一碗(200克),蛋饼1个(鸡蛋1个25克,面粉75克),苹果半个(50克)。
橙色心情—再接再厉套餐:牛奶1瓶(227克),花卷1个(50克),白煮鸡蛋1个(25克),橘子1个(50克)。
(7)教师小结:吃好早餐对身体和智力发育非常重要,同学们要学会合理搭配早餐。
活动2:不挑食不偏食
目的:使学生认识到挑食偏食的危害
形式:快速抢答
步骤:
(1)教师提问:有的同学在吃饭时经常挑挑捡捡,喜欢吃的菜和饭就吃得很多,不喜欢吃的就吃得很少甚至不吃。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2)快速抢答:采用快速抢答的方式请同学回答,教师进行记录和总结。
(3)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挑食偏食的危害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挑食偏食的坏习惯会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同时还会使体质变弱,易患低血糖、贫血、维生素缺乏症、营养不良、肥胖等疾病。
活动3: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目的:使学生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习惯
形式:游戏——摘水果
步骤:
(1)教师将学生分为苹果、鸭梨、香蕉三组,并在黑板的不同位置画上相应的水果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报名参加不同的水果组。
(2)每组请同学们推选两名代表上台“摘水果”。
(3)教师将事先做好的卡片分给每个组的代表,进行回答,3分钟后收回。答对一题,在黑板上的水果篮中奖励该组一个水果。最后看哪个组的水果最多。
(4)针对游戏卡片上的每道题请各组代表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如图4所示。
①吃饭时应细嚼慢咽,进餐时间越长越好,每次进餐时间1个小时为宜。
②晚上睡觉之前吃饭或零食有助于身体健康。
⑧晚餐应以易消化的蔬菜和谷类食物为主。
④每次锻炼后应休息10~20分钟后再进餐。
⑤餐后可以立即开始学习或体力活动。
⑥饮食不用定时定量,什么时候感觉饿就什么时候吃,喜欢吃的就多吃点,不喜欢吃的就少吃点。








图4游戏卡片问题
教学参考:
1.×2.√3.√4.√5.×6.×
(5)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是人们长期总结出来的最合理的膳食制度。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只有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每餐间隔:两餐的间隔以4~5小时比较合适。
进餐时间:每次进餐时间20~30分钟为宜,餐后休息0.5~1小时再开始学习和体力活动。每次锻炼后应休息10~20分钟后再
进餐。晚餐离睡前1.5~2小时。
餐食内容:含蛋白质、脂肪丰富的食物(肉、鱼、蛋、豆类、豆制品等)应该尽量安排在早、午餐;晚餐以易消化的蔬菜和谷类食物为主。
课堂总结
目的:巩固和强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内容:学唱《健康饮食习惯歌》
健康饮食习惯歌
早餐要吃好,
午餐要吃饱,
晚餐要吃少,
不挑食来不偏食,
又定时来又定量,
身体棒棒才最好!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4)
表4合理饮食保健康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设计早餐食谱15分钟活动2.不偏食不挑食10分钟活动3.一日三餐定时定量10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在活动1小组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多发言,即使说错了,也不要马上急于纠正,而是记录下来,以便更好了解学生对早餐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及对如何吃好早餐的掌握程度。
(2)在活动2头脑风暴中,教师要用表扬性的语言鼓励勤于思考和抢答的学生,这样会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的参与活动。
(3)在活动3水果游戏中,教师在点评每道题时,先请各组的代表积极发言,尤其是那些答错的同学.听听他们答错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营养早餐。
学习效果评估:营养早餐食物种类包括谷类、动物性食品、奶及奶制品和蔬菜水果类4类食物为优秀,包括3类为良好,包括2类为及格,只包括1类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题目:健康饮食从我做起
要求:让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看看是否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不按时就餐,挑食偏食,爱吃零食,睡前就餐,餐后立即运动等。制作一个表格,列出自己现在的饮食习惯,给自己制订未来的自我挑战计划,一周后、一个月后,分别填写下表,同学之间相互评比,看看谁的进步最大,如表5所示。
表5我的饮食习惯表
我的饮食习惯表(现在)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








我的饮食习惯表(1周后)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








我的饮食习惯表(1个月后)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







参考资料
资料一吃早餐的好处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上午的活动量又较大。如果吃不好早餐,营养和能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影响大脑功能和智力发育。不吃早餐的学生在上午10:00前后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易疲劳,使学习效率下降。有的学生为了补偿不吃早餐造成的饥饿感,在中午过量进食,又会使胃肠负担过重。
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坚持吃早餐的儿童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健壮,抗病能力强,在学校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听课时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大都更加优秀。
资料二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的危害
不挑食、不偏食是满足儿童青少年身体生长和各种健康需求的关键。偏食挑食不仅使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而且有损胃肠道的健康。对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摄入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太少,容易出现便秘。鱼、肉、乳、蛋类等动物性食品属酸性食物,长期多食会打乱身体内环境。正常的体液应该是偏碱性的,体液偏酸时身体抵抗力会下降,易患疾病。另外,有研究还发现体液偏酸还可能对儿童青少年的性情产生影响。只吃素食不爱吃肉的儿童青少年则缺乏生长发育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往往体格发育欠佳,体质偏弱,身材矮小,消瘦,抵抗力差。
资料三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是人们长期总结出来的最合理的膳食制度。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只有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定时定量进餐可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有助于保持胃肠道的良好功能。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
每餐间隔: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学生学习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是4~5小时,两餐的问隔以4~5小时比较合适。
进餐时间:每次进餐时间20~30分钟为宜,餐后休息0.5~1小时再开始学习和体力活动。每次锻炼后应休息10~20分钟后再进餐。晚餐离睡前1.5~2小时。
餐食内容:含蛋白质、脂肪丰富的食物(肉、鱼、蛋、豆类和豆制品等)应该尽量安排在早、午餐;晚餐以易消化的蔬菜和谷类食物(如馒头、米饭或一些粗粮等)为主。
健康饮食的好处:可以有效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有效控制体重,减轻患各种慢性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强免疫系统的应答能力。
不规律饮食的危害:引发消化不良及胃肠系统疾病,体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个体抵抗力下降。
资料四不吃早餐的危害
1.对大脑的发育造成损害
人脑组织虽然重量只占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约为800毫升/分钟;耗氧量约为45毫升/分钟;耗糖量约为5克/小时。长期不吃早餐,势必影响儿童青少年脑的重量和形态的发育,对大脑造成损害。
2.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正常情况,人前一天晚上吃的食物约经6小时即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不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黏膜层。长此以往,分泌黏液的细胞的正常功能被破坏,就会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3.更易导致肥胖
有不少学生因怕长胖而有意不吃早餐。这种做法既不可取,也没有科学依据。人体发育对热量、营养的需求是有标准的,不吃早餐,势必加大中、晚餐的进食量。而晚餐后运动量一般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积累而导致肥胖。另外,长期不吃早餐还会使胆固醇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壁,容易导致动脉硬化。
资料五均衡营养促进健康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由于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多。不仅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需要各种维生素和多达几十种的微量元素。
对于人体而言,上述营养物质同等重要,缺少哪一种营养素,身体都会出毛病。例如,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钾会引起肌肉无力,缺碘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缺维生素B1会引起脚气病,缺维生素B2会引起口角炎。要使身体健康,就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素摄入均衡,最简易的方法就是不挑食、不偏食。
资料六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水果不仅香甜可口,且营养丰富,有益于健康。相比之下,蔬菜则显得淡然无味,因此很多人不愿意食用。其实,水果和蔬菜分别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即使同属水果,香蕉和苹果所含的营养素也不相同。同样,同属蔬菜中的菠菜和胡萝卜所含的营养素也不相同。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从水果和蔬菜中,吸收到各种各样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或保持健康的需要。
水果不能替代蔬菜。同样,蔬菜也不能替代水果。




































专题四:维护口腔卫生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牙齿的组成和形态;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适用对象
小学2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1:画一画,说一说
目的:让学生了解三种牙齿的特点
形式:游戏——画图
方法:
(1)教师先启发同学们思考:我们嘴里的牙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对方嘴里的牙齿,然后选一些同学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牙齿的不同形态。教师如有条件,准备一个牙齿模型会效果更好。如没有条件,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如图5所示。
(2)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讲授牙齿的组成和形态。
教学内容:牙齿的组成和形态
牙齿一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切牙,形状方方扁扁,如门牙就是切牙,用于切断食物;第二种是尖牙,尖尖的像锥子一样,俗称虎牙,用于撕拉食物;第三种是臼齿,形状扁厚,又叫磨牙,表面的平面叫做咬合面,长在口腔最里面,作用是把食物磨碎(图5)。
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除此之外还有维生素和蛋白质,微量元素氟可以构成耐酸抗菌的氟酸灰石,使牙齿更坚固和抗酸腐蚀。
(3)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白纸,让同学们根据观察的结果和教学内容画出三种牙齿,比一比看谁画的好。可以选部分同学展示和说明自己的画。
教学参考:
评比的时候以如下几个特征为主:切牙是扁平的,有前后两个面。尖牙要有尖端(有些同学的尖牙的尖端可能不明显,这个要灵活处理)。磨牙主要是顶上比较平,更类似正方体的形状。
(4)教师小结:牙齿一共有=三种,每种的形态、功能都不一样,共同帮助我们把食物嚼碎,吸收营养。
课堂讲授l:换牙的知识
目的:让学生了解换牙的知识
方法:
(1)统计全班有多少人开始换牙。并启发同学思考:人为什么要换牙?
(2)在以上问题的启发下,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换牙
人一生中有两副牙:乳牙和恒牙。从6~7岁至12~13岁期间,乳牙开始逐渐脱落,并被恒牙所代替,这个时期就称为换牙期。在12~13岁的时候,乳牙完全脱落,全部换成恒牙。这是正常生理过程,不换牙就不能满足一生消化的需要。孩子吃的食物量少且简单,乳牙即可完成咀嚼任务,但长大以后食物越来越复杂,乳牙无法完成任务,必须换上结实,且功能多样的恒牙。
从牙齿和牙床的结构上看,乳牙必须用恒牙代替。乳牙长在颌骨(即牙床骨)上,开始整整齐齐排列,可是随着颌骨长大,20颗乳牙已显得太少,占不满整个牙床,牙与牙拉开距离,留下很大的牙缝,咀嚼很不得力。这时需要数量多、质量好的恒牙代替。恒牙共有28~32颗。
另外,乳牙的体积小、功能差、不耐磨、容易损伤,尽管乳牙只有短期的咀嚼任务,可是有的早已磨损、损害。恒牙看起来不如乳牙美观洁白,但是内在质量好、坚硬牢固、功能齐全,所以恒牙比乳牙有更多的优点。只有恒牙才能完成一生的咀嚼任务。健康的恒牙可以陪伴人的一生,甚至到80~90岁恒牙依然胜任咀嚼工作。可见换牙是正常生理需要。
教学参考:
要点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儿童逐渐长大,牙床也变大,因此需要更大和更多的牙齿;二是长大后所吃的食物更加复杂和坚硬,必须要有数量更多且质量更好的恒牙。
(3)教师小结:换牙标志着我们逐渐从小孩长大成人,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一定要重视换牙,做好牙齿保健。
活动2:换牙要注意
目的:让学生了解换牙期的注意事项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让换牙的学生讲一讲自己换牙的经历。
如果学生不积极或换牙学生太少,还可以出示以下例子:
案例分析
这几天,小兰一直担心害怕,因为她嘴里上面的一颗门牙一咬东西总是酸酸的,使不上力气。她告诉了妈妈,可妈妈说:“没事,是要换牙了。”小兰问:“什么叫换牙?”妈妈说:“就是你的小乳牙掉了再长一颗新牙。”小兰想,牙掉了还能长出来吗?她有些不明白。
过了几天,妈妈给小兰一个苹果,她刚咬一口,呀,好疼呀!只见苹果上有些血,而且嘴里还有成乎乎的东西,小兰吐出一看,呀,血!她哭了起来。妈妈跑过来看了看说:“没事,漱漱口,血就不会流了,过些天就会有一颗新牙长出来了。”小兰哭着说:“你骗我,奶奶的牙掉了为什么不长新牙?”妈妈说:“每个人在六七岁的时候都要开始换牙,把小乳牙换成恒牙,换了之后就不会再换了。所以我们要每天刷牙爱护我们的牙齿。奶奶也换过牙,但现在奶奶年纪大了,牙掉了就不会再长了。”小兰擦了擦眼泪,明白了。
(2)将全班分组。让学生讨论在换牙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你们开始换牙的时候是怎样的?当时做了什么处理?爸爸妈妈告诉你要注意什么?
(3)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总结小组的发言。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内容:换牙期间儿童口腔保健
①正确刷牙。换牙期间比平时更容易发生龋齿,正确刷牙是防止龋齿的最有效的手段。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想法,因为乳牙龋齿会影响恒牙的萌出。
②不要用舌头舔松动的牙或牙齿已经脱落的牙床。这样容易造成牙齿错位、不齐等。
③多吃含钙质的食物,补充钙质。钙质是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缺钙会影响牙齿生长,导致牙齿迟出或稀疏。
④多吃硬质、耐咀嚼的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
(4)教师小结:恒牙几乎要伴随我们的一生,而且关系到饮食、面貌,甚至心理。换牙期的保健与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今后的牙齿是否整齐、美观。因此一定要注意换牙期的口腔卫生,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活动3:跟我学——刷牙
目的:教会学生正确刷牙的方法
形式:示范与练习(准备教具:水杯、牙刷、牙齿模型)
方法:
(1)邀请几位同学来做平时刷牙的动作。教师让大家思考并说一说:到底哪种刷牙方法是正确的呢?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图6所示。
教学内容:正确的刷牙方法(图6)
①先用杯子里的水漱口,将嘴里润湿。
②用杯子里的水洗干净牙刷头。
③在牙刷头上挤上牙膏,注意不要挤太少,也不用挤太多。
④先刷上、下排牙齿的外侧面,把牙刷摆放在牙龈边缘的位置,以两至三颗牙齿为一组,用适中力度上下移动牙刷。然后再刷牙齿的内侧面,重复以上动作。
⑤刷下面的牙齿时,牙刷头是从下往上刷的。
⑥别忘了刷牙齿的咬合面。刷咬合面的时候,将牙刷头平放在咬合面上,左右来回的刷。
⑦漱口,将嘴里的牙膏洗掉。
⑧将牙刷头用流水冲干净。
⑨注意在放的时候.牙刷头要朝上。

图6正确的刷牙方法
(3)教给学生《刷牙歌》。
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早晚认真刷刷牙。
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
咬合面要来回刷,牙齿里面莫忘刷。
里里外外都刷到,满口小牙白花花。
根据口诀,教师带领全班一起做刷牙的动作。
(4)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牙刷练习刷牙(最好是在模型上),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请一名学生用牙刷、牙齿模型演示刷牙,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刷得是否正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6)教师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再次复习《刷牙歌》。
课堂讲授2:良好的刷牙习惯
目的:让学生了解刷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良好的刷牙习惯
①每天至少要刷两次牙(早晚各1次),如果有条件也提倡饭后刷牙或漱口。
②每次刷牙3~5分钟,时间太短就不能把所有地方都刷干净。
③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切忌“拉锯样”横刷。
④刷牙的角度也很重要,牙刷毛一开始一定要放在牙床和牙齿交界的位置,而且各个面都应该刷到。
⑤刷牙要使用牙膏,牙膏可以有清洁、除臭、防酸、防龋、杀菌等作用。
⑥正确选用牙刷,牙刷刷头不要太大,刷毛要软,不然会刺伤牙龈。
⑦正常刷牙是不会出血的,如果是刷牙的时候出血,或者是吃东西的时候出现了血迹,实际上这些都提示牙齿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6)
表6维护口腔卫生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画一画,说一说9分钟课堂讲授1:换牙的知识3分钟活动2:换牙要注意10分钟活动3:跟我学——刷牙10分钟课堂讲授2:良好的刷牙习惯3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1)本课开始之前最好能准备一些比较大的牙齿模型和牙刷模型,可供教师上课时在前面演示,这样比较直观,印象深刻。如果没有条件,就在上课时在黑板上画出一副牙齿,也可以用来演示。同时在上课前通知学生自备牙刷,以便课上练习。
(2)活动1是全课的导入部分,也是为后面学习刷牙打好基础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画图掌握了牙齿的形态之后,后面讲解刷牙的时候应该刷哪些面就容易多了。
(3)课堂讲授1和活动2是教给学生关于换牙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换牙期间的保健。课堂讲授1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学生对换牙的恐惧心理,具体的原因可以不用死记硬背。活动2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换牙期间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家庭教育作为媒介,加深学生的印象。
(4)活动3和课堂讲授2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评价
知识性评价(表7)
请判断表7中各题目的对错。
表7维护口腔卫生知识性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牙齿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三种√2.换牙的时候要多用舌头舔舔牙齿×3.换牙的时候不能吃硬的东两×4.反正要换牙,乳牙患龋齿也没关系×5.刷门牙的时候要横着刷×6.刷咬合面的时候要横着刷√7.每天至少要刷两次牙√8.多吃含钙的食物对牙齿有好处√学习效果评估:每题1分,共8分。满分的学生为学习效果“优秀”;6~7分为“良好”,5分为“及格”,5分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教学效果评估:满分的学生多于90%为教学效果“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及格”,少于60%则需加倍努力!
参考资料
资料一牙齿的组成和数量
牙齿一共有三种形状,第一种是切牙,用于切断食物;第二种是尖牙,俗称虎牙,用于撕拉食物;第三种是臼齿,又叫磨牙,长在口腔最里面,作用是把食物磨碎。
人一生中有两副牙:乳牙和恒牙。
1.乳牙(图7)
乳牙在婴儿出生后6~8个月开始长出,到两岁半左右全部长出。乳牙一共有20个,分为乳前牙和乳后牙,其中前面12个为乳前牙,后面8个为乳后牙。乳牙长出的顺序为:左右对称生长;先长中间的,再长两边的;先长下牙,再长上牙。
2.恒牙(图8)
6岁左右,恒牙开始长出。第一个长出的恒牙在乳牙的后面,叫做第一恒磨牙。接着其他的恒牙开始生长,与此同时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有些恒牙要等乳牙脱落后,在乳牙脱落的位置长出来,代替脱落的乳牙;也有些恒牙在原先没有长乳牙的位置长出来,不代替任何乳牙。在12~13岁的时候,乳牙完全脱落,全部换成恒牙。恒牙一共有28~32个。恒牙也分前牙和后牙。前面12个为前牙,后面的都称为后牙。
3.换牙
从6~7岁至12~13岁,乳牙开始逐渐脱落,并被恒牙所代替,这个时期就称为换牙期。大多数孩子在五六岁时开始换牙,也有的从4岁开始,个别孩子会迟到7岁才掉第一颗乳牙。牙齿的脱落通常从下边的两颗门牙开始,继而是上面的两颗门牙。换牙时前恒牙从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
恒牙的萌出是有一定的时间和次序的。上中切牙(俗称门牙)萌出的时间是6~9岁,侧切牙为7~11岁。所以在7~11岁时,孩子的两颗门牙问会出现空隙,只要等到侧切牙萌出后,间隙就会自然消失。偶然也可能是两颗门牙之间存在着多生牙(多余生出的牙齿)造成两只门牙间的空隙,这可以通过X线检查确定后拔除多生牙,使间隙关闭。
在乳恒牙交换的次序上,尖牙的萌出要晚于第一前磨牙,由于尖牙萌出时前牙区牙槽骨(即牙床骨)的地盘被其他牙齿占满了,只能偏唇侧长出。所以有一部分儿童的尖牙常常向唇侧突出形成“虎牙”。有的人嫌此牙难看,要求医生拔除,这是错误的。尖牙是全口牙中牙根最长,最粗壮的一颗牙,它撕裂食物的作用是其他牙齿不能替代的,倘若丧失,往往造成小儿无法“啃甘蔗”、“吃排骨”,也影响咀嚼力。菪需矫正,医生也是通过拔除其他牙达到矫治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乳恒牙交替时期,牙齿的排列常常是错杂的,有的甚至是零乱不堪的,医学上称为暂性错牙合。有些人为此十分担忧,要求医生尽早的给予矫治。其实,人体牙齿有排列整齐的潜在倾向,在乳恒牙交替时,牙齿排列有自行调整的可能,在乳恒牙交替未完成前,不必急于矫治,应观察随访,多数儿童的恒牙会慢慢排列整齐的。即使需要矫正,也应在乳恒牙交替完成以后进行。通常在13~15岁,此时恒牙萌出达到了一定高度,各种矫治器的制作和佩戴才能准确和有效。
资料二智齿
人类的恒牙如果全部长齐的活是32颗,这32颗牙上下对称,左右也对称,所以是每8个一组,一共4组。从中间到两边的名称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一般来讲,除了第三磨牙以外的牙是一定会长出来的,就是说,成年后每人至少有28颗恒牙,但第三磨牙并不是人人都会长的,四颗中一共会长几颗也不一定,而每个人长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讲,是从18岁左右开始长。这第三磨牙就俗称智齿。第二三磨牙的这种特殊性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在长的过程中经常容易长歪,发炎,疼痛,因此大多数可能需要拔掉。


































专题五: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掌握饮食卫生基本常识;
2.提高选购、保存食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饮食卫生基本常识;
2.选购及保存食物的标准。
适用对象
小学3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1:饮食卫生常识
目的:让学生懂得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
形式:小组讨论
步骤:
教师提问:以下这些饮食习惯,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为什么?
①饭前便后洗手。
②生吃瓜果要洗净。
③随便吃野果野菜。
④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
⑤随便购买、食用街头小贩出售的食品、饮料。
(2)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4~6人1组,发给每组大白纸和彩笔。让学生讨论,用笔写在大白纸上。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3)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饮食卫生常识
①饭前便后洗手
好习惯。人的双手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前要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②生吃瓜果要洗净
好习惯。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③随便吃野果、野菜
坏习惯。野果、野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果、野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④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
好习惯。食物腐烂变质,味道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这是由大量细菌繁殖所引起,
食用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⑤随便购买、食用街头小贩出售的食品、饮料
坏习惯。这些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活动2:食品的选购
目的:使学生掌握选购、保存食物的标准并学会选购、保存食物
形式:示范与练习
步骤:
(1)教师引入:“每个同学都有过购买食品的经历吧。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是怎样选购食品的?购买的食品如果不能很快吃完,该怎样保存?”
(2)练习活动: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有包装的食品,把学生分为4~6人1组,请学生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这些食品好坏。
(3)各小组反馈,教师总结:
小食品是最受学生喜爱的食品。小食品的种类很多,瓜子类、花生类、各种糖、巧克力、膨化类食品、腌制的干果等。中小学生对这类食品的消费量较大。选购时一定要注意食品质量。有包装的,注意生产日期;没有包装的,要观察色泽、气味。吃着有异味的,就不要再吃。
(4)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正确保存食物
①生熟分开,分袋分存。
②低温、干燥、通风。
③少买少存,即吃即买。
④定期清理,过期不食。
⑤明确一个观点,冰箱不是保险箱。
教学内容:正确选购食物
①营养价值高;健康、绿色食品。
②四查: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生产日期、保质期。
③三看:食品包装完好,生发开,货款分开。
④二不:不买街头小商贩无照食品,不让广告牵着走。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8)
表8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饮食卫生常识15分钟活动2.食品的选购20分钟谋堂点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活动1,小组讨论结束后,请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应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仅说出每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还要详细地说出原因。即使学生说的不对,教师也不要马上急于纠正,而是记录下来,最后一起总结。
(2)活动2中的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在选购食品时注意观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是否完好等内容,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食品,包装不完好的食品,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表9)
请判断表9中各题目的对错,如果正确请在题目右侧空格内打“√”,如果错误请打“×”。
表9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性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生吃瓜果不用洗净×2.吃东西前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3.野果野菜很有营养,鼓励大家多采摘×4.购买食品时,要查看包装是否完好√5.没有标明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的食品也可放心购买×6.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只要没有发霉,没有异味就可以放心食用×7.可以购买街头小贩的食品,因为不仅便宜而且购买方便×8.大多数食品都应该在新鲜时尽快食用,不要长期存放在冰箱里√9.食品保存时生熟要分开√10.食品应放在高温、湿润、密闭的环境储存×学习效果评估:正确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及格,59%及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题目:制作食品卫生宣传画报。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每人制作一份画报,包括饮食卫生、食物的选购和贮存,利用活动时间贴在教室的黑板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展示结束后,将画报带回家中向家长展示,有条件的可贴在家里厨房中。
参考资料
资料一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是人体维持生命、保障健康的主要营养来源之一,它们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素。瓜果蔬菜的生吃,既可保持味美色鲜,增加食欲,又可减少加热烹调过程对其中的维生素等有益物质的破坏作用。而且,据有关研究证实,生吃瓜果蔬菜还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蔬菜、水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浇灌、打药,常会受到寄生虫卵、细菌、农药的污染,特别是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施肥的蔬菜,肠道致病菌及寄生虫卵污染严重,大肠杆菌检出率可达67%~95%,寄生虫卵检出率89%。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这种污染,直接用手或用不洁净手帕将生瓜果简单擦拭后就立即食用;在制作凉拌蔬菜时,只用自来水冲一下,这样实际都不能有效地去除病原微生物。俗话说,“病从口入”,这些不经消毒处理就直接生吃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可能引起多种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使生吃的瓜果蔬菜变益为害。凶此,人们在生吃瓜果蔬菜时,必须要将其洗净。可用少量洗洁精擦洗浸泡,然后冉用凉开水冲净。对凉拌黄瓜、小红萝卜,以及其他能削皮的瓜果,应先洗净后削皮再吃,以去除表面微生物或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此外,生吃凉拌菜时最好佐以葱、姜、蒜、醋等调料,这样既可调味、杀菌,还有助于消化。
资料二不吃发霉变质食品
食物发霉是由霉菌所引起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长绿毛”了。人们若食用了被霉菌侵染的花生、大米、食用油酱、面粉、玉米等,往往会引起体内重要脏器的损害,并可诱发癌症。为了阻止霉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危害健康,如果食物已经发霉,一定不要食用。
资料三买食品,看标签
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和符号等说明物。
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了解食品质量特性、数量、新鲜程度以及品质等信息,如果消费者发现其标签的标识和实际品质不符,可以依法投诉并可获得赔偿。
想要吃得健康,食品标签是最好的帮手。仔细查看和比较标签上的营养健康信息,就能帮消费者做出最佳选择。在我国用法律来规范食品标签的法律法规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和2。08年5月1日实施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食品标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1.保质期(最佳食用期)
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品质);超过此期限,如果食品色、香、味没有改变,在一定时间内该食品仍然尚可食用。
2.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
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食品不再适于销售与食用。
3.营养标识
目前,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上的标签部分出现了一些关于该食品营养成分之类的信息,称之为营养标识。营养标识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引导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健康需要,合理选择食品,也就是消费者通过阅读标签上的营养信息,一方面提高营养知识;另一方面明明白白消费。以前,只是在一些特殊食品的标签上能见到营养标识,如婴幼儿配方奶粉。而现在,在普通的饼干、糖果、饮料等食品的标签上也能见到营养标识。预计营养标识在各种各样食品的包装上会越来越多见。根据我国政府的有关规定,营养标识所提供的信息有三类,即营养成分、营养名称和营养成分的功能。
资料四三聚氰胺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是指2O08年中国大陆奶制品被检测出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食用该奶粉的婴儿罹患肾结石的事件。制造商三鹿集团是第一家被发现在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厂家。其后此事件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制造商的奶制品被揭发也含有三聚氰胺。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食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严重危及到了数量众多儿童的生命与健康。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自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也都被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重创了中国大陆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9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什么是二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可用来制作装饰面板、涂料、模塑粉、纸张等。
由于中国采用估测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被不法商人掺杂进食品或饲料中,以提升食品或饲料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凶此三聚氰胺也被作假的人称为“蛋白精”。
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j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浩成结石,损害健康。
资料五“苏丹红”事件
2005年和2006年,我国先后暴出了“苏丹红事件”,即在辣椒酱和咸鸭蛋中检测发现“苏丹红”。一时间食品安全成了人们关心而又关注的话题,苏丹红到底是什么?苏丹红包括什么?会引起哪些病变?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
由于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工业染料,在1995年,欧盟等国家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对此,我国也明文禁止。但由于其染色鲜艳,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许添加苏丹红Ⅰ。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将苏丹红Ⅰ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肝脏是苏丹红Ⅰ产生致癌性的主要靶器官,此外还可引起膀胱、脾脏等脏器的肿瘤;同时还会导致遗传毒性和致敏性;另外,其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苯胺属中等致癌物。
由于实际在辣椒粉中苏丹红的检出量通常较低,因此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人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特别是由于苏丹红有些代谢产物是人类可能致癌物,目前对这些物质尚没有耐受摄入量,因此应尽可能避免摄入这些物质。基于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有致癌性,因此在食品中应禁用。
资料六发霉食品的处理方法
食物发霉是由于霉菌所引起的。霉菌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侵染食物的霉菌为黄曲霉菌、曲霉菌、构巢曲霉菌、岛青霉菌及串珠镰刀菌。这些霉菌侵染食物和繁殖产毒与食物中的水分及外界的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25~30℃的温度,80%~90%的相对湿度,都是霉菌繁殖产毒的适宜条件。不同的霉菌侵染的食物也有所不同,黄曲霉菌主要侵染花生与玉米,杂色曲霉菌与构巢曲霉菌主要侵染大米;串珠镰刀菌主要侵染粮食。当食物被霉菌侵染后,由于霉菌大量繁殖,分泌代谢产物.使食物霉变。
如果食物已经发霉,最好不要食用。如果霉变部位面积很小或很少,可用以下方法适当处理:
(1)花生、豆类等发生霉变长毛,应及时拣除,不要让霉变的籽粒再扩大侵染。还可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这样就能除去98%以上的毒素。
(2)酱油发生霉变应先煮沸,然后再用多层纱布滤去白色膜状泡沫。
(3)大米发霉主要发生在米糠层中,若能将米粒上的米糠尽可能除去,则可大大减小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据试验,淘米时用力搓洗两遍,便可除去67%的霉菌毒素。
但是,切记如发现食品霉变范围较大,霉菌及其毒素已侵入深层,那么就难以去除霉菌及其毒素,这样的食物一定不要再食用。






















专题六:文明如厕讲卫生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什么是卫生厕所;
2.掌握厕所的维护和使用方法;
3.养成良好的如厕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厕所的维护和使用方法;个人如厕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与步骤
小学3年级。
活动1:认识卫生厕所
目的:使学生了解卫生厕所的概念
形式:快速抢答
步骤:
(1)教师引入:“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跟每个人关系都很密切的问题,那就是跟厕所有关的问题。厕所有很多种,有简陋的,有精致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干净的,也有脏的。有人知道什么是卫生厕所吗?”
(2)快速抢答:采用快速抢答的方式请同学回答,可请一名同学做主持人进行记录和总结。
(3)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卫生厕所的特点
①有墙有顶——人不外露,可避风雨;
②从便池到贮粪池所有的地下部分无渗漏;
③厕所里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
④粪便可达无害化标准,并定期清除。
活动2:厕所卫生维护
目的:使学生建立自觉维护厕所卫牛的意识,掌握维护厕所卫生的方法
形式:小组时论
步骤:
(1)教师引入:“一个卫生厕所建好以后,重要的是要使用的人保持厕所的清洁,为了保持厕所清洁,同学们需要怎么做呢?”
(2)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4~6人1组,发给每组大白纸和彩笔。让学生围绕活动1中教师讲解的卫生厕所的4个特点进行讨论,用笔写在大白纸上。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3)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厕所卫生的维护
①不在坑槽外大小便,不在尿槽内大便;
②不要随便乱扔手纸;
③专人负责,定期打扫厕所卫生,及时、按时清洗大小便槽;
④做好灭蚊、蝇等害虫和灭鼠工作;
⑤注意经常通风,清除异味;
⑥节约用水.洗手时尽量不要开大水龙头,洗手和冲洗后要关紧水龙头;
⑦经常检修水管、水龙头。
(4)教师小结:维护厕所卫生,人人有责。大家一起努力使厕所干净、卫牛、无异味,我们周同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活动3:饭前便后要洗手
目的:使学生了解饭前便后洗手的重要性
形式:游戏——钓鱼游戏,猜猜看
步骤:
(1)课前教师将以下每个疾病的名字制成一张卡片或纸条。
蛔虫病
脊髓灰质炎
甲肝
霍乱
伤寒
痢疾


晓虫病
血吸虫病
钩虫病


(2)教师引入:“人的粪便中含有许多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者是寄生虫卵,如果饭前便后不洗手就有可能感染很多疾病。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饭前便后不洗手可能会感染哪些疾病。”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三支鱼竿,分别代表细菌、病毒、寄生虫。请同学们举手上台,每个上台的同学抽取一张卡片后,念出卡片上疾病的名字,请台下的同学猜猜卡片上的疾病属于细菌、病毒还是寄生虫感染。教师点评后,请持不同疾病卡片的同学站在相应的鱼竿下。
霍乱
伤寒
痢疾

细菌类疾病:;

脊髓灰质炎
甲肝

病毒类疾病:;
晓虫病
血吸虫病
钩虫病
蛔虫病

寄生虫类疾病:。

(4)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可以看到饭前便后不洗手可能会感染很多种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10)
表10文明如厕讲卫生要知道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认识卫生厕所10分钟活动2.厕所卫生的维护10分钟活动3.饭前便后要洗手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活动1为热身活动,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避免冷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活动2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厕的行为习惯,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3)活动3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饭前便后不洗手可能会感染很多疾病,从而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具体疾病名称及分类不要求掌握。关于疾病方面的资料,可参考低年级(下)疾病预防专题五肠道传染病及高年级(下)疾病预防专题三病毒性肝炎。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
让学生列出5种以上厕所维护的方法。
教学效果评估:全班正确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及格,60%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题目:制作“饭前便后要洗手”宣传画报。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每人制作一份画报,阐述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重要性,带回家中向家长展示。
参考资料
资料一厕所与卫生厕所的概念
厕所是指周围有墙专门供人们大小便使用的场所。
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1)有墙有顶——人不外露,可避风雨。
(2)从便池到贮粪池所有的地下部分无渗漏。
(3)厕所里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
(4)粪便可达无害化标准,并定期清除。
三无:无蝇蛆、无渗漏、无臭。
二有:有墙有顶。
一化:无害化处理。
资料二卫生厕所的优点
1.不流失粪便,不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
旧式厕所因日晒、雨淋、猪拱鸡扒,不仅使粪便流失,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孳生蝇蛆。
2.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维护人群健康
患有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人,粪便中带有致病微生物和大量的寄生虫卵,如果不将粪便很好地收集和处理,很容易污染水源、土壤、蔬菜、瓜果等,人们食用这些已受到粪便污染的饮水、蔬菜、瓜果,或者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就可能罹患一些粪一口传播疾病。
3.增加肥源,提高肥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修建卫生厕所后,过去没有厕所的农户或地区,不致因在野外大、小便而流失粪肥,或者因为厕所结构不合理,粪肥出现流溢。卫生厕所特别是无害化卫生厕所因粪池有盖、密封能减少氨氮的挥发,因发酵处理而提高了肥效,施于农田菜地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卫生厕所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标志
简陋的厕所不仅又脏又臭,而且有些类型的厕所,如大坑式厕所、木桶厕所等,会给老年人、小孩上厕所带来许多不便,甚至发生危险,很不安全。卫生厕所既清洁又安全,既能维护人群的健康,又能反映该地区社会公德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资料三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类型及应用
1.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此型厕所建造技术难度小,材料易取,取粪符合农民的习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适宜在农村推广使用。
2.沼气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此型厕所是节约和利用能源的一种较好的形式,除造价过高、建造技术难度较大和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外.适合农村推广应用。
3.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此型厕所蹲位建在室内,兴建2格或3格化粪池在室外。水冲式厕所用水量较大,化粪池容积一般二格、三格式池子也稍大,因此适用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户家中兴建。
4.旧厕改造为无害化厕所
按卫生厕所建造标准,首先将不防蛆的蹲位部分安装大便器,增设排臭筒和通气窗,达到基本无蝇蛆、无臭;其次地下池子部分按要求分割或扩容分隔,按标准尺寸安设过粪管.然后在改造的池子上密闭加盖。
资料四设计符合儿童特点的卫生设施
有调查显示,每10个儿童中就有6个(不同程度上)不愿意使用公共厕所。原因很明显:成年人使用的便池、坐便器、小便斗、洗手池在人体工程学上并不适合儿童使用。儿童卫生没施的不足会令儿童拒绝使用厕所。这样会造成儿童强忍大小便,或减少喝水,从而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健康损害。凶此,专家呼吁应设计符合儿童人体工程学的卫生设施。
资料五专家讨论老话题:饭前便后要洗手
儿童洗手习惯对降低肠道线虫感染有明显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隆棋
全球有12亿人处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危险之中,而经常用抗菌香皂洗手可增强人体对这类疾病的抵抗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每次都用香皂洗手,每年可挽答球一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银行“水和卫生项目”专家乐姆·勒耶
全球每年由医生开出的抗生素约为一亿三千三百万个疗程,其中50%的处方是不必要的。适当的洗手和注意食品卫生等简单的措施就可减少传染病在家庭和社会的传播,不必使用抗生素。
——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校长华纳·莫塔达
细菌无处不在,要降低这些风险,就要洗手。勤洗手、用消毒皂洗手可以使生病的风险降低3/4甚至更多,洗手不是要求无菌,而是把致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洗手是经济方便减少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发达国家也是一样重要。
——美国微生物学家查尔斯·格伯
资料六“粪口传播疾病”相关知识
患有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人,其粪便会由于管理不当而污染水源、土壤、蔬菜、水果,或由蚊蝇污染食物。人若食用这些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饮用水、食物、蔬菜、水果,或者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就给致病微生物以可乘之机,从而导致粪口传播疾病的发生。
1.常见的粪口传播疾病
(1)痢疾、伤寒、霍乱等感染性腹泻。
(2)甲肝、脊髓灰质炎。
(3)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蛲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注:此部分知识可参改本册“疾病预防”中的专题五:预防肠道传染病)
2.预防粪口传播疾病的方法
(1)饭前便后洗手。
(2)吃东西前洗手。
(3)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4)勤剪指甲。
(5)不喝生水。
(6)不吮手指。




主题二:心理健康
专题一:认识我自己
专题二:和睦相处
专题三:学会自理与自立








































专题一:认识我自己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学会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2.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适用对象
小学1年级。
活动1:我的自画像
目的:引入课程,让学生从外貌特点中体会自己的与众不同
形式:游戏
方法:
(1)在上课的前一天,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每人画一幅自己的自画像,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带来。
(2)教师将学生画的自画像收上来,随便从中抽出几份,让学生猜猜上面画的是谁。
(3)无论学生是否猜出来了,都请画像的主人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师生共同评一评这幅画像是否把最能代表画像主人的外貌特征给画出来了。
(4)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个方面。
活动2:我是谁
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不同身份从多角度认识自己
形式:游戏——填词造句
方法:
(1)教师先请全班同学将以下句子补充完整。
例题: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我是一个学生。
填空:我是爷爷奶奶的。我是哥哥姐姐的。
在家里.我是。在商店里,我是。
(2)以填空为参考.教师让学生以“在……。我是……”为开头造句。教师可以将填空和造句中涉及到的身份词写在黑板上。
教学参考:
填空参考答案:我是爷爷奶奶的孙女。我是哥哥姐姐的妹妹。
在家里,我是孩子。在商店里,我是顾客。
在填空和造句中,要鼓励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身份来。如朋友、小组长等。答案只要正确即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每个人都有多种身份,而这些身份都代表唯一的一个自己。
(3)教师以此启发学生: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所,都在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份。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思考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虽然使用的词语不同,但这些都是我们。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身份,但我们本人却只有一个。这个“我”是不会因为身份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这就是“自我”,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我”。
活动3:夸夸我自己
目的:让学生通过说出自己的优点展示自己,提升自信
形式:游戏——击鼓传花、才艺展示
方法:
(1)教师击鼓或敲击桌子等物品,让学生传递一朵花。等敲击声停下来,花落到谁的手上,谁就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最大优点。或者表演自己最擅长的一门才艺。
教学参考:
老师在击鼓时,有意多给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一些机会,鼓励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点。如果学生说不出自己的优点,教师应发动其他学生帮助他(她)找优点。单独展示四五位学生后,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有相同特长的可以同时表演。击鼓的形式也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如唱歌等。
(2)教师小结: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也有自己的特长。应该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11)
表11认识我自己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我的自画像10分钟活动2:我是谁10分钟活动3:夸夸我自己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本课主要目的是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活动1从外貌特征方面,活动2从身份和与他人的关系方面,活动3从个性特点方面,让学生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意识到自我这个独特个体的存在。
(2)小学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既相当依赖于他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又不稳定,容易走极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展示自己,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客观而谦虚地看待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人们除了优点还有很多缺点,这一点在做活动3的时候要适时的说明。
教学评价
技能性评价
清学生再画一幅画,画的内容是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写出简单的理由。
参考资料
资料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五六岁儿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能从交往对方的角度反思和调节门己的反应。并逐步认识到有一个区别于外部表现的,内部的、真正的“我”的存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能以第三者观察自己,对自己的观察也逐步从外部的、表面的特征深入到内心品质,从比较笼统、片面到比较细致、全面。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表现出比较成熟的自我意识,出现了“观察者”自我意识。他们对自我关注、对自我价值敏感,在自我价值受挫时,表现出退缩反应。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
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
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它是对个人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增高而增加。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对自己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4)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5)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在班级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动机,确立自我意识的目标,使学生确立自信心,敢于表现;使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乐于表现。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能自我展示,发展自尊心。
4.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小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要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师对学生自我观念的影响作用最大,教师对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长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性质很难为其他过程所取代,教师看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处境是否积极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后进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改变他们的地位和学业成绩,来促进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对于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适时的批评,对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暗示等,使其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一是改变以往师生的交往类型。从权威命令式的交往改变为民主平等式的交往,使学生获得自主感,变批评为动力、建议,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体现在教学中一定要发扬教学民主。二是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给予肯定;对于错误则给予宽容的纠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安全感、成就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三是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生交往中的等级性、歧视性现象,引导他们平等地、合作地交往。通过一些活动课程,如选择性的兴趣活动,保健性的体育活动,实践性的科技小组活动等,使学生在同龄群体的交往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及时得到关于自我的信息反馈,了解自我行为与集体行为之间的差距,有效的进行自我调节。同时,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各自的个性,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尊重,和谐竞争,也可以达到自我完善。
资料二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实例分析
1.发现一个“秘密”
晚上,小儿和我一起洗脚,忽然发现一个不小的秘密,惊奇地问妈妈:“我的脚怎么和爸爸的一个样子?”妈妈说:“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小儿洗完脚,又饶有兴趣地跑到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脸型、眼睛和耳朵酷似爸爸,更加感到奇怪不已。尽管我们试图讲清其中的奥妙,但小儿还是有数不清的疑问。真叫我们拿他没有办法。
孩子对自身的手和脚、眼和耳及面部特征的关注和发现,表明此时的幼儿不仅注意外部事物的特征,而且也注意到自己的身体特征。我们知道,儿童最初是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混为一谈的,那时的儿童没有自我意识可言。儿童在1周岁以后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他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从成年人那里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像称呼其他事物一样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这时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表象阶段。大约在2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使用代词“我”。一般是先掌握物主代词“我的”,然后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这标志着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学前期儿童对自身认识发展的特点是,不仅把自己与客体、与他人相区别,而且能发现自己与周围人们的相似性,并力求探索这种相似性的内部原因,体现了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和升华。
2.“我仍然聪明!”
夜晚,我们让孩子脱去棉衣,上床睡觉。这突如其来的轻松使小儿兴奋极了。只见他在床上翻起筋头来,一不小心将头撞在墙壁上。然而他满不在乎,还是一股劲地翻过来覆过去地玩个不停。妈妈叫他不要在床上翻跟头,否则将头撞破不聪明。小儿听后,停下来用手猛捶自己的头部,捶完后立即口算道:“1+1=2,2+2=4,3+3=6,4+4=8……”以示自己“仍然聪明”。
上面这个实例表明,此时的幼儿不仪能够把自己与自身的动作区别开来,而且还能运用一定的方式(尽管是很幼稚的方式)来判断自己的智力水平是否正常。显示出儿童自我知觉、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和评价能力的应用和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学前期以后儿童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标志。这种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于学前期,在3~4岁。当然,从学前后期到小学初期,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对自己的个别的或某些方面的外部行为表现做出评价。不过,小儿上面这种顽皮的举动,实际上是一种不服输的自我验证和自我显示,言行举止之中透露出一种“我仍然聪明”的自豪感。
3.男孩子的歌
晚上,小儿听到电视里唱《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也跟着唱起来。电视结束后,他还要和我一起唱。妈妈叫他唱前一段时期电视里唱的《含羞草》的主题歌,小儿顽皮地
说:“《韩信》的歌是男孩子的歌,《含羞草》的歌是女孩子的歌。”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韩信》的歌是男人唱的,《含羞草》的歌是女人唱的。”回想一下两部电视剧主题歌的演唱者,确实如此。
能够从歌曲演唱者的性别来判断这种歌曲适合于何种性别的孩子唱,以及是否适合于自己唱,表明儿童性别意识的存在。性别意识是儿童对自身性别属性的认识,它是儿童自我意识的重要方面。有研究者报告,早在2岁时,儿童就开始懂得性别的认同,2岁半的儿童开始能回答有关性别的某些问题,3岁左右的儿童对性别的理解有所进步-但他们还不会利用性别的类型标志来选择与自己相应的性别。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尤其是在集体性游戏与成人的交往中,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映来认识自己,同时也就逐步认识了自己的性别属性。儿童性别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往往导致一系列的性别角色行为。例如,男女孩子一起游戏,他们会让男孩子扮演爸爸,女孩子扮演妈妈,洋娃娃充当孩子。在性别角色形成的过程中,虽有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以伦理、道德、风俗、传统等形式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男女儿童就是在童话故事、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的影响下,通过对相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了为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专题二:和睦相处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懂得什么是家庭以及家庭的重要性,懂得老师和伙伴的重要性;
2.树立起爱父母、爱家人,尊敬老师,爱护伙伴的观念,学会
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树立起爱父母、爱家人,尊敬老师,爱护伙伴的观念;
2.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适用对象
小学2年级。
活动1:我家的故事
目的: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中蕴含的浓浓亲情,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形式:活动一讲故事
方法:
(1)请几名学生讲述一个让自己难忘的家庭故事,如出去游玩、过生日、搬进新家、上学第一天、生病的时候等。
(2)让全班讨论这些家庭故事,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引导学生思考: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家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总是默默付出。我们应该对他们说什么?做些什么?
教学参考
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关爱,产生感恩的心态,愿意回报家庭,关心家人。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做法来谈。
(4)教师小结:家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关爱,在成长过程中的无数个岁月里,家人为自己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辛苦。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我们应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管好自己,体察家人,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当好家庭小主人,为形成和睦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
活动2:老师的一天
目的: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辛苦,树立起对老师的热爱
形式:游戏——看图说话,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首先请学生看图说话,如活页3所示。
教师提问:这里面的老师都在干什么?
教学参考:
在活页3中图5的老师正在上课,图6的老师正在批改作业。看图说话的时候鼓励学生想象图中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扩展成一个小故事。
(2)教师将全班分为4~6人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提问:老师在一天当中还为我们干了什么?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总结出来。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做这一切?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自己应该怎么做?
(4)教师小结: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辛勤地工作着,白天给大家上课,教给同学们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工作了一天,晚上还要批改作业,准备第二天的课程。老师爱自己的学生,每天辛勤地工作,学生的进步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辛苦。
活动3:我和小伙伴
目的:让学生体会到与伙伴交往的快乐,学会处理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形式:活动——讲故事,小组讨论
方法:
(1)让几名同学讲述一次难忘的与伙伴在一起的经历和感受,与全班同学分享。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与伙伴交往的快乐。
(2)将全班分为3组,分别发给以下3张卡片中的一张,让学生就卡片上的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之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看法,全班讨论。
案例分析
卡片1:
爸爸出差回来,给小明和弟弟都带了礼物,给小明的是小飞机,给弟弟的是小汽车。小明很喜欢爸爸送他的小飞机,但是弟弟却也很想玩小飞机。
小明应该怎么做?
卡片2: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小磊想玩乒乓球,小强坚持要玩老鹰抓小鸡,并坚持要求大家应该听他的,小芳不想玩老鹰抓小鸡,小红说:“我听大家的。”
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和小伙伴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卡片3:
小刚借小花的铅笔用,一不小心把铅笔折断了。他怕小花知道了责备他,就想把折断的铅笔偷偷地藏起来,不想告诉小花。
小刚的做法对吗?
在日常生活中,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犯了错误、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
教学参考:
在讨论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陈述理由。只要有理有据,可以解决问题,皆大欢喜,都应予以鼓励。引导学生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讨论参考结果:
卡片1:解决方法是哥哥让着弟弟,轮流玩,猜拳决定,一起玩。
卡片2:解决方法是商量解决。
卡片3:小刚的做法不对,应该勇于认错。
(3)教师小结: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朋友多,快乐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才能相处愉快。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12)
表12和睦相处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我家的故事10分钟活动2:老师的一天10分钟活动3:我和小伙伴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与家人、老师和伙伴和睦相处,为此从家庭、老师和伙伴三个方面来进行。和睦相处的基础是爱、互相尊重和互相关心。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要强调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只重表面的和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为和睦相处而努力。
(2)活动1是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对家人的爱主要体现在感恩和报答。
(3)活动2是与老师的和睦相处。对老师的爱主要体现在尊敬和爱戴。
(4)活动3是与伙伴的和睦相处。对伙伴的爱主要体现在理解和宽容。同时还要注意与伙伴相处的方式方法,灵活恰当地处理问题。
教学评价
针对以下3个问题,各写一篇短文。
(1)课后思考: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自己为家人都做了些什么?
(2)课后思考: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你准备以什么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3)课后思考:想一想,自己以前在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做得不妥当、不够好的地方,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一句话。
参考资料
资料一形形色色的节日
1.母亲节
在古代,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查尔维斯(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母亲于1905年去世,安娜悲痛欲绝,两年后,安娜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力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安娜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的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馨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2.父亲节
父亲节是由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成立的。多德夫人早年丧母,她有5个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负担全落到了父亲身上。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自己则过着节衣缩食的节俭日子。多德长大以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深感父亲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应该得到表彰。做父亲的也应该像母亲们那样,有一个让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节日。于是,她给华盛顿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把节期改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72年,在各方的强烈呼吁下,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使其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3.敬老节
中国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就是我国的“敬老节”,人们多在这个日子登高,祈求好运。在日本、韩国、智利、美国等国家也有敬老节。
4.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而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资料二与人和睦相处小窍门
1.分享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大家分享,一份快乐大家分享就成了大家的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快乐的人会让自己和围绕在自己周围的人都快乐。
2.认同
当别人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学会真心祝贺和悦纳别人的快乐。在他人获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时都不能挖苦、讽刺,而应该真诚地祝贺别人或者关心、安慰别人。
3.协商
如果发现同学问有不接纳和不欣赏的行为,应该进行阻止,并运用正确的方式协商解决,使大家一同分享快乐。
4.互助
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能理解别人的困难,同情别人、关心别人,并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那么得到帮助的人会因你而感到快乐,你自己也会感到助人的快乐,周围的人还会赞扬你。安慰别人要为他人着想,不欺骗,不挖苦,以诚相待,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这样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5.感恩
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的时候,应该真心真意地向他表示感谢。
资料三教师怎样克服孩子交往中喜欢称霸的坏习惯
有的孩子在与小伙伴交往中,喜欢称王称霸,干什么事都爱当领头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意识强
这类孩子大多积极主动,好胜心强,充满自信,在集体中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小伙伴服从自己。
2.自以为是
受自我中心的心理支配,处处要别人听他的。在家里习惯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任性、霸道、独占的习惯。
3.受环境影响
有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温暖,家长常使用强制手段来教育孩子;或者父母缺乏民主作风,孩子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可能在集体中把受压抑的情绪发泄到同伴身上或模仿父母的行为.凭借自己个高力大或家庭条件较别人优越就盛气凌人,强迫小伙伴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4.受错误认识的影响
有的孩子可能从小经常受人欺侮,一旦他采取对抗行动而获胜后,就错误地认为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于是常使用武力来欺负其他孩子。
那么,应该如何克服孩子的这种毛病呢?
1.对自主意识强的孩子。教师应注意
鼓励孩子参加伙伴群体中的活动,积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领导组织能力。让孩子进入一个年龄稍大的群体去体验,从而培养孩子与小伙伴友好合作的意识,教育孩子虚心学习伙伴的长处,尊重别人的意见,珍惜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提醒孩子不要有点成绩就骄傲或沾沾自喜。
2.对自我中心意识严重的孩子,教师应注意
(1)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态度、方法,不要过分溺爱、纵容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
(2)创造环境和机会让孩子多与伙伴交往.这样逐渐使孩子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了解除了自己的立场外,还有与自己不同的立场,从中体会到友好相处、共同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逐渐消除自我中心的心理。
(3)多给孩子提供自我服务及为别人服务的机会,学习分享,增强孩子的他人意识。
3.对于环境因素造成的问题。教师应注意
(1)多给孩子温暖关怀。停止体罚的教育方式,改变专制态度,耐心地教育和帮助孩子,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创设一种民主、温馨、宽容、平等的成长环境。
(2)提供榜样作用。教师首先不要凶某方面的优势而沾沾自喜,更不应用武力去强迫别人,或因某种优越感欺侮别人,防止孩子模仿成人不良举止。
(3)培养孩子同情弱者、乐于助人的品质。要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共享欢乐。平时还可引导孩子多为别人做事,学会为他人着想。
(4)经常给孩子讲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孩子明白他们都为我们的生活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从而培养孩子平等的意识,分享的意愿。
4.对受错误认识影响的孩子,教师应让孩子明白
受人欺侮时反抗是正确的,但自己决不能使用武力去对付其他孩子。另外,应教给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使孩子感受合作的乐趣,从而用积极的方法去达到目的。





























专题三:学会自理与自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好习惯。
适用对象
小学3年级。
活动1:自己的书包自己整
目的:引入课程,让学生学会整理书包
形式:游戏
方法:
(1)课堂小调查:你的书包是谁整理的?有谁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同学举手。大致统计一下占班里多大比例。
(2)教师请几个学生将自己书包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当着全班同学整理书包,全班讨论哪位同学的书包整理得最好。依据是书本是否摆放整齐,拿东西是否方便等。
(3)教师小结:整理书包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想一想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活动2:我会做什么?
目的:让学生知道有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形式:活动——全班讨论
方法:
(1)教师提问:你平时在家里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你还有哪些事情不会做?
(2)请学生举手回答或点名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写在黑板上。
(3)教师小结:同学们凶为年龄小,现在还有很多事情不会做,我们可以慢慢学着做。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活动3:做家务,我喜欢
目的:让学生了解做家务活的好处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提问:你喜欢做家务活吗?为什么?
(2)将全班分为4~6人的小组,讨论自己为什么喜欢做家务活,或不喜欢做家务活。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
(3)让平时做家务活比较多的、喜欢做家务活的同学上台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做家务活。
(4)教师提问:听了以上同学的发言,大家有什么感想?我们来讨论一下做家务可以让我们得到什么好处吧。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派一名代表总结。教师冉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内容:学做家务活的好处
①能学习劳动本领;
②能减轻家长负担;
③能培养爱劳动的品质,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5)教师小结:做家务是为了培养自己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能怕脏、怕麻烦,也不能仅从兴趣出发。只有耐心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务活。
活动4:学做家务活
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做家务活
形式:案例分析
方法:
(1)教师给出如下案例:
案例分析
英子平时经常帮大人做家务活。有一天,她看到奶奶在择韭菜,就想去帮忙。她虽然不会择韭菜,但她能够仔细观察奶奶是怎么干的,还虚心向奶奶请教,后来,每次家里要吃韭菜的时候,她都主动帮忙去择。最后她择韭菜就非常熟练了。
(2)将全班分为4~6人的小组,教师提问:英子学做家务活好吗?好在哪里?小组同学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总结。最后老师再总结。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案例资料1】她虽然不会择韭菜,但她能够仔细观察奶奶是怎么干的。
【分析1】先要仔细观察大人是怎么做家务的,“看”是学会做家务的第一步。
【案例资料2】还虚心向奶奶请教。
【分析2】不仅要看,而且不懂的地方还要多问。
【案例资料3】每次家里要吃韭菜的时候,她都主动帮忙去择。
【分析3】做家务最重要的是多做,做得多了自然就会熟练了。
教学内容:怎样学做家务活
第一,细心看。
第二,虚心学。
第三,经常干。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13)
表13学会自理与自立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自己的书包自己整5分钟活动2:我会做什么10分钟活动3:做家务,我喜欢12分钟活动4:学做家务活8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本课是通过让学生学会做家务和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于活动的内容,而是要始终渗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
(2)活动1是引入课程,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书包可以引导他们意识到应该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唤起他们对做家务活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做家务活的能力大小。
(3)学生平时在家可能不知道有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活动2可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指导。同时,别人会做而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也会刺激学生去学习。
(4)做家务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自主意识的途径。因此活动3是本课的重点。主要是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做家务,学会做家务,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凶此,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做家务的意识。活动4是教学生如何学做家务的小技巧。
(5)在活动中要注意,有些学生可能不善于做家务,这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鼓励为主。避免家务做得少的学生遭到嘲笑。
(6)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可利用资料三中的案例开展课堂活动。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
课后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写一篇小短文。
2.技能性评价
在活动2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自己都能做哪些家务活,让学生把自己打算要学会的家务活记录到一张纸上,回家去学着自己做。可以让家长配合写评语。一个月检查一次,看看学生新学会了几种家务活。
参考资料
资料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简单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就是一个人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孩子从仰赖成人的帮助,到学习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对孩子来说,这是踏出家庭保护的第一步。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和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条理做事的习惯,比如衣服应该折好放在哪里、玩具应该收拾到哪里。给孩子一个小书包,让孩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过一段时间,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即使孩子做家务不够能干,灵巧,只要养成遇事全力以赴的习惯,也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孩子的进取心、责任感、爱心等。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再事事替他们做决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一个孩子能否学习好,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即主动学习的潜能,而培养主动学习的潜能是可以从孩子学做日常家务和学会生活自理开始的。
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将有助于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教孩子学会打理自己身边的琐事,如收拾玩具、整理房间……不仅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习惯,还会帮父母和教师省下许多力气。
儿童是否具有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从发展角度而言,这代表着身心成熟到某一程度.可主动掌握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使他逐渐脱离依赖或被动的互动,进而能在自己的意志中主动行事。在生理的需求方面,不再只是依赖父母;在心理层次方面,它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与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资料二做家务的好处
从儿童5岁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安排他参与家务劳动。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安排不同的劳动任务,让儿童形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好习惯。
让儿童做家务好处很多:
(1)可以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有助于促进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继而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3)可以培养儿童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体谅家长的辛苦,逐渐承担自己在家庭里、社会上的责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
(4)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在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成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50分钟,而对于儿童来说则更短,因此不能让大脑连续学习几个小时,这样效率就会降低,还会造成神经衰弱。而人在劳动和运动时,主管思维部分的大脑是休息的。因此,应该是学习40~45分钟,劳动或活动锻炼10~15分钟。每天累计劳动或运动量至少1小时,这样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资料三补充案例:自理能力差的尴尬
案例一
上小学了,小文还总是让妈妈帮他系鞋带。一天,小文穿着一双新鞋去上学,放学回家后却很不高兴,还非得让妈妈教他学做很多事。妈妈纳闷小文怎么突然长大了?小文说因为在学校同学们都笑他不会自己系鞋带,还偷偷的叫他“小笨蛋儿”。在课堂上,老师也经常批评小文依赖心理重、自理能力差,现在小文觉得实在太丢人了,很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学……
案例二
涛涛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平时总是让爷爷帮他整理书包,有一天爷爷病了,没法帮他。第二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拿出练习本检查作业,其他同学都很快就把作业本拿出来交给了老师,只有涛涛把书包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作业本。老师认为涛涛没有完成作业,在全班点名批评了他。这时涛涛觉得十分委屈,其实他就是没有事先整理好书包,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


























主题三:疾病预防
专题一:预防沙眼
专题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一)
专题三:预防其他常见病
专题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二)
专题五:预防肠道传染病
专题一:预防沙眼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沙眼的危害;
2.了解沙眼的传播途径;
3.掌握沙眼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教学重点
1.沙眼的传播途径;
2.沙眼的预防措施。
适用对象
小学1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1:画一画,看一看
目的:引入课程
形式:游戏——画图画,快速抢答
方法:
(1)教师提示:“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五官包括耳朵、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其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对我们很重要。如果不注意保护,眼睛也会生病,请大家想一想:生病的眼睛可能是什么样子?”让学生画一幅画:生病了的眼睛。
教学参考:
生病了的眼睛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流泪、睁不开、干涩、疼痛、发痒、发胀、红肿、眼屎增多、看不清东西……
(2)教师导人:“同学们知道眼睛生病后也会很难受,那么眼睛会生什么病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沙眼’就是眼睛会得的一种疾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保护眼睛、预防沙眼的方法。”
(3)教师提问:谁听说过沙眼这个词?或者见过得沙眼的病人?
(4)如果有学生回答听说过,就让学生说出对“沙眼”的了解,教师不要做任何评论;如果学生都没有听说过,就直接给学生展示一组卡片(见活页4)。
(5)教师提问:两个图片显示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不做任何点评。
教学参考:
在活页4中,图片显示的是眼睛和眼睑,图7是正常眼睛的上下眼睑,图8是生病的眼睛,上眼睑充满很多粒粒状滤泡。
活动2:想一想,说一说
目的:使学生了解沙眼的表现与危害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分组:教师让每个同学写出自己的名字,数一数姓氏的笔画数,按照笔画数由少到多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注意:如果同一姓氏的学生比较多,可以在同一姓氏中再按名字中第二个字的笔画多少来定,依此类推,第三个字的笔画。
(2)在黑板上写出讨论问题:沙眼有哪些表现?会有什么危害?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内容,时间5分钟。
(3)让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教师在各组反馈后,进行总结与讲解。
教学内容:沙眼的表现及其危害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睑结膜表面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眼睛感染了沙眼衣原体以后,大约5~12天发病。在急性发作时,病人的眼睛有异物感,好像眼睛里有沙粒摩擦,并感觉眼睛发干、发痒、怕光、流泪,分泌物(俗称“眼屎”)增多。
如果患了沙眼而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可能引起上睑下垂、睫毛翻倒、眼睑和眼球粘连、干眼症、流泪、流脓,也可以引起多种合并症和后遗症,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活动3:远离沙眼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沙眼的相关知识并掌握预防措施
形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展示以下案例。
案例分析
小华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平日里,小华经常爱用妈妈的洗脸水洗脸,并用妈妈的毛巾擦脸擦手。在学校,小华总用手指揉眼睛,有时还借别的同学的手帕擦眼睛。没过多久,小华
觉得眼睛不舒服。他妈妈带他去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得了沙眼,小华焦急地问医生:“我怎么会得沙眼呢?”
(2)教师提问:小华为什么会患上沙眼?请学生依然按照活动2时成立的学习小组,围绕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
教学参考:小华患沙眼的原因
①和妈妈共用洗脸盆、洗脸水和毛巾。
②经常用手指揉眼睛。
③借同学的手帕擦眼睛.
(3)教师对沙眼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
(1)沙眼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染:手、脸盆、毛巾、枕巾、手绢等。
(2)沙眼的预防
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好用流动水洗脸,保持面部清洁。在没有流动水的情况下,要一人一盆洗脸水,不要和家人共用一盆水。
②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保持手指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
③不要经常用手揉眼睛。
④不和他人共用毛巾,不用公共的毛巾、洗脸盆,毛巾要经常洗晒或煮沸消毒。
教师强调:沙眼是可以预防的,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
(4)教学生学儿歌。
常剪指甲歌
指甲长,脏物藏,指甲长,剪刀剪,
虫卵病菌传染病;不能用牙把它啃;
不卫生来不文明,剪短指甲洗刷净,
经常修剪才干净。小手干净不得病。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14)
表14预防沙眼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画一画,看一看10分钟活动2:想一想,说一说10分钟活动3:远离沙眼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活动1为热身活动,是全课的导人部分,教师应通过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上来,调动其积极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此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卡片让学生对沙眼有初步的认识。
(2)活动2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多发言,即使说错了.也不要马上急于纠正,而是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在讲课的时候要把问题阐述清楚。
(3)活动3中,除提示的预防措施外,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其他的预防措施,并用表扬性的语言鼓励勤于思考的学生,这样会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活动。
(4)活动3的形式为案例分析,如果条件允许,可将案例内容适当扩充并改为“角色扮演”,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华、妈妈、同学及医生,再选一名学生进行旁白,并且需要课前进行适当练习。
(5)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中有人叫“小华”,教师应为案例中人物选择其他名字,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1.知识性评价(表15)
请判断表15中各题目的对错,如果正确请在题目右侧空格内打“√”,如果错误请打“×”。
表15沙眼相关知识的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沙眼是眼睛里飞进了灰沙而引起的眼病×2.用其他同学的毛巾不会感染沙眼×3.和家人共用脸盆不会感染沙眼×4.经常用手指揉眼睛没关系,不会得病×5.沙眼是可以预防的√6.在疾病流行的时候应避免多去公共场所√7.得了沙眼不必去看医生,勤洗洗眼睛就好了×8.沙眼就是红眼病×9.要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10.饭前便后应洗手√·教学效果评估:每题1分,共10分。分数大于等于7分的学生多于90%为教学效果“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及格”,少于60%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让学生自己设计并画出一幅宣传画。
(1)目的:劝导并帮助家人、邻居、朋友等周围的人改正不良的个人生活习惯。
(2)评价方法:设立奖项,如一、二、三等奖、优秀奖、鼓励奖等,注意,每位同学都要评出奖项。有条件的学校可给学生奖励小红花或者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以资鼓励,并且最好保证奖品数量,确保所有同学都能获得一定的奖励,进行鼓励式教育。
参考资料
资料一红眼病与沙眼
夏秋季节,在学校和幼儿园常常会流行一种眼病,患者眼睛发红,有大量浓性或黏性的眼屎,眼疼、红肿,看东西也受影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红眼病。
红眼病与沙眼的比较如表16所示:
表16红眼病与沙眼比较
沙眼红眼病原因感染了沙眼衣原体,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感染了细菌(如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或病毒,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表现轻度:眼睑有滤泡,怕光,流泪,异物感
重度:眼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视力下降眼睛红肿,眼球充血,有浓性分泌物,怕光、痛、异物感、灼热感传播途径接触传染:通过手、脸盆、毛巾、枕巾、手绢等后遗症容易出现多种后遗症,甚至导致失明容易治愈,不易留后遗症资料二揭开沙眼传染性强的面纱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的主要病因。这种病原微生物常附在病人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
沙眼患者常有眼睛发红和黏性分泌物,并且有时流鼻涕。这些分泌物中含有沙眼病原微生物,它很容易传播至手指、衣物、毛巾、洗脸用具和其他所接触的物品(如门把手)上。当人们密切接触时,沙眼病原体很容易通过手指、衣物、物品的接触而传播;另外,苍蝇也有可能把含有沙眼病原体的眼睛分泌物从一个人携带至其他人。以上情况均可造成重复感染。从而也同时增加沙眼的严重程度。
可见,沙眼的传播与患者的卫生习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现在沙眼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是本病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资料三沙眼的预防
预防沙眼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又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预防沙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个人应该做到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好用流动水洗脸,保持面部清洁,在没有流动水的情况下,建议一定要一人一盆洗脸水,不要和家人共用一盆水。
(2)勤剪指甲,保持手指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用他人或公共的毛巾、脸盆,毛巾要经常洗晒或煮沸消毒。
(4)不要用手揉眼睛。
2.家庭应该做到
家庭每一成员都应有各自的毛巾和脸盆.并要经常对毛巾进行煮沸消毒。
3.学校应该做到
(1)寄宿学校的学生睡眠区应进行分隔和通风,每人一条毛巾,按时消毒。
(2)公用图书也要经常消毒,可用日晒法。
(3)学生每年体检时查沙眼一次,凡有沙眼者应及时治疗。
(4)合理处理垃圾,改善厕所环境,减少或消灭苍蝇。
资料四沙眼在我国的发生情况
1949年以前,我国沙眼患病率约为50%以上,这是当时导致眼睛失明的主要眼病。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知识的普及,目前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已大大下降,但沙眼仍然是第四位致盲原因。据199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沙眼评估与控制研讨会报告,我国很多地区沙眼患病率仍然高达20%以上。如安徽省的沙眼性炎症达10.2%,沙眼性倒睫达11.5%;四川省的沙眼性炎症达20%,沙眼性倒睫为1.2%。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的沙眼患病率更高。因此,沙眼被列为“视觉2020”消灭“可避免盲”中的五种眼病之一。
资料五“视觉2020”行动
1999年9月,我国政府庄严承诺“视觉2020,消灭可避免盲”。
“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简称“视觉2020”,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世界许多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全球性防盲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以下5个方面可避免致盲疾病的90%。它们是:
①白内障;
②沙眼;
③盘尾丝虫病(即河盲,在非洲30个国家流行,我国尚无盘尾丝虫病的报告);
④儿童盲(主要由维生素A缺乏症、新生儿结膜炎、先天性白内障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导致的盲);
⑤低视力与屈光不正。
资料六全国爱眼日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1.历年“全国爱眼日”活动主题
(1)1996年首届:“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
(2)1997年第二届:“老年人眼保健”
(3)1998年第三届:“预防眼外伤”
(4)1999年第四届:“保护老年人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5)2000年第五届:“动员起来,让白内障盲见光明”
(6)2001年第六届:“早期干预,减少可避免的儿童盲症”
(7)2002年第七届:“关爱老年人的眼睛,享有看见的权利”
(8)2003年第八届:“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
(9)2004年第九届:“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
(10)2005年第十届:“预防近视,珍爱光明”
(11)2006年第十一届:“防盲治盲,共同参与”
(12)2007年第十二届:“防盲进社区,关注眼健康”
2.“爱眼日”宣传口号
(1)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2)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人们的眼睛
(3)视力1.5不等于没有视疲劳
(4)儿童斜、弱视,切莫错过6岁以前最佳矫治年龄
(5)孩子总眯眼,尽早去查眼
(6)青光眼可致盲,早期防治极重要
(7)任何水晶眼镜对眼睛都有害
(8)不合格眼镜已成公害
专题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一)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的危害;
2.掌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途径;
3.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教学重点
1.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的传播途径;
2.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适用对象
小学2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l:让我们共同回忆
目的:引入课程
形式:快速抢答
方法:
(1)教师指导:“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谁都难免会有生病的时候,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或家人生病的经历;都生过什么病?生病后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感觉?”
(2)教师把学炸开提到的疾病或描述的状况写在黑板上,进行适当总结,并指出这些疾病或症状的分类,如哪些属于呼吸道疾病、哪些属于消化道疾病等。(注:此部分重点是要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分类。教师可以在教学参考中选择一些学生听说过的疾病进行讲解。)
教学参考:常见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①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肺结核、流脑、百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②肠道传染病:甲肝、戊肝、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伤寒、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等;
③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④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乙脑、虐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⑤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等;
⑥其他: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炭疽等。
课堂讲授: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目的:讲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让学生对传染病有初步认识,如图9所示。
(1)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一般来说,如果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

图9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
(2)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呼吸道传染病,并引出以下课程内容。
活动2:想一想,说一说
目的:使学生了解流行性感冒、麻疹的表现与危害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说明:“本节课程要讲解的疾病知识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中的流感和麻疹。”
(2)根据班级实际人数按座位顺序把学生分组,每组4~6人。可在黑板上写出讨论问题:流感的表现与危害,麻疹的表现与危害。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井记录讨论内容,时间5分钟。
(3)让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相应记录。
(4)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教学内容:流感、麻疹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①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咳嗽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果惠了流感,而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就可能会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儿童、老人及体弱者甚至会造成死亡。
②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麻疹病人的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但常合并肺炎、心肌炎、脑炎等。麻疹最主要的危害主要由并发症引起。麻疹病人如并发支气管肺炎、心肌炎极易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如并发喉炎可引起喉部水肿,造成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
活动3:远离呼吸道疾病
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形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展示以下案例。
案例分析
小亮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冬天到了,很多同学都得了流感或麻疹。小亮很爱睡懒觉,周末到了,他心想:终于可以不起床啦!所以妈妈喊了他很多次他都装着还没唾醒,直到该吃中午饭了才懒洋洋的起来,起床后因为怕冷也不开窗。妈妈做好午饭时他已经很饿了,顾不上刷牙洗脸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吃饭,吃完饭身上出汗了就脱掉一件衣服,然后跑出去找同学玩了。
(2)教师提问:小亮在预防流感和麻疹方面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请同学依然按照活动2时成立的学生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
教学参考:小亮做得不对的地方
①睡懒觉,不锻炼身体。
②起床后不开窗通风。
③起床后,吃饭前、没有洗脸刷牙。
④吃饭狼吞虎咽。
⑤吃完饭出汗后马上脱掉一件衣服,还跑到外面去。
(3)教师结合流感和麻疹,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①经常开窗通风(每天开窗至少2次,每次30分钟,开窗时间以上午9~11点或下午2~4点为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
③经常锻炼身体,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④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均衡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喝白开水。
⑤保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9~10小时。
⑥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⑦按时完成预防接种。
⑧在患呼吸道传染病的人多时,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⑨不到病人家串门,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⑩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教师强调:呼吸道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并保持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清洁。
(4)带领学生一起学《呼吸道疾病预防歌》。
呼吸道疾病预防歌
勤洗手,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
多运动,睡眠足,瓜果蔬菜营养好;
打疫苗,讲卫生,疾病统统说再见……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17)
表17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一)课堂时间安排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l:让我们共同回忆5分钟课堂阱授: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5分钟活动2:想一想,说一说10分钟活动3:远离呼吸道疾病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活动1中,学生对疾病名称的了解可能很少或不清楚,没关系,此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描述生病后的感受,以便让学生对疾病的危害有切身的认识与感受,并树立远离疾病、保持健康的决心。
(2)活动2和活动3中,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其他的预防措施,并用表扬性的语言鼓励勤于思考的学生,这样会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活动。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表18)
请判断表18中各题目的对错,如果正确请在题目右侧空格内打“√”,如果错误请打“×”。
表18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一)知识性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感冒就是流感×2.冬天开窗通风会得流感×3.与麻疹病人一起学习或玩耍有可能会被感染√4.麻疹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溅出的飞沫传播√5.按时接种疫苗,可以保护我们不会被传染麻疹√6.在患流感和麻疹的病人多的时候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7.得了流感不必去看医生,自己就好了×8.要按时睡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9.每天只要开窗10分钟就可以保持空气清洁,就能预防疾病×lO.天冷了要活当增加衣物√·教学效果评估:每题1分,共1O分。分数大于等于7分的学生多于90%为教学效果“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及格”,少于60%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今天我来当老师”
让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方法”讲给家人(父母或兄弟姐妹或祖父母等),并在“××的教案”上写明向家人讲述的内容,让“学生”签字。下次上课前把教案交给老师。

参考资料
资料一疾病的分类
许多疾病都会威胁人类的健康,这些疾病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如表19所示:
表19常见疾病分类表
传染病非传染病它们有什么样的主要特点·有明确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有传染性
·常在某一季节,如春季、冬季,出现很多人发病,有时集中在某个地区发病
·可以预防·找不到明确的病原体感染原因
·没有传染性
·可以预防常见的疾病举例·呼吸道传染病:由呼吸道传播、感染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
·肠道传染病:指“病从口入”的疾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血源性传染病:通过输入感染疾病的血液、血液制品以及注射毒品时感染的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
·性传播疾病:由性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淋病、梅毒、艾滋病等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又称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人禽流感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
·肿瘤
·各种意外伤害:车祸、溺水、中毒
·营养缺乏
·碘缺乏病(大脖子病)
·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资料二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
传染病是由病原菌引起的。那么,病原菌是怎么样进入人体的呢?有下面几种途径:
1.呼吸道传播
病人和带菌者的呼吸道里有病原菌,咳嗽、打喷嚏时,以及高声说话溅出飞沫时,都可以把病菌排到空气中,别人吸人带菌的空气就可能得病。如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等就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
2.消化道传播
病原菌从粪便排出体外后,可污染水源、食物、生活用具等,并通过这些物品传人健康人的消化道中,使之生病。如肝炎、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痢疾等就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
3.接触传播
病原菌通过皮肤的相互接触,从病人或带菌者身上传播到健康人身上,并引起疾病。如麻风、梅毒、头癣、脚癣等就是通过接触传播的。
4.通过昆虫传播
蚊子通过叮人吸血可以传播虐疾、乙型脑炎等;虱子通过咬人可以传播斑疹伤寒等。
5.血源性传播
接触或输入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制品而被传播,如乙肝、艾滋病等。
此外,病菌还可以通过胎盘,由怀孕的母亲传给胎儿。
资料三呼吸系统的组成
我们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0所示。
1.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这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传送气体,排出分泌物(痰液)以及异物。
2.肺是重要的呼吸器官
一般情况下,左肺有上、下两个肺叶,右肺有上、中、下三个肺叶。肺的功能是呼吸,吸进新鲜的空气(含有较多氧气);呼出没有用的废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图10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
资料四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比较
1.普通感冒
这是一种常见病,人们在受凉或气候改变时抵抗力下降,都可能发生感冒。患病时会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表现。一般休息几天,多喝水,很快会痊愈。但如果不注意,可能引起气管炎等疾病。
2.流感
这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经发生,可迅速蔓延,短期内可能有很多人同时发病。流感的症状一般比普通感冒重。病人常常会发高烧,剧烈头痛,咽痛,咳嗽,全身酸痛。严重时可引起肺炎、中耳炎、喉炎,对于儿童、老人或体弱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感冒、流感都可通过飞沫、咳嗽、喷嚏传染给他人。
简单列表20比较如下:
表20感冒和流感的比较
普通感冒流感发病原因属于常见病,受凉、受热均可引起属于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高热、头痛、咽痛、咳嗽、全身痛传染途径飞沫(咳嗽、喷嚏、说话)、密切接触飞沫(咳嗽、喷嚏、说话)、密切接触并发症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喉炎、心肌炎病程短长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很快痊愈抗病毒药,
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者甚至可造成死亡预防①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②保持空气新鲜
③不到病人家里及人多的地方去
④加强锻炼
⑤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⑥接种疫苗资料五为什么要做好流感的预防措施
流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疾病,由于流感病毒变异频繁,新的流感病毒不断出现,因而经常会造成大量人群发病,特别是儿童、老人或体弱者。流感大流行的病毒株一旦形成,可以在数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传遍全球,在很短时间内可导致20%~30%甚至更多的人被感染,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及人民生活,不过流感是可以预防的,所以在流感的多发季节,我们一定要积极做好流感的各项预防措施。
资料六流感的世界大流行情况
20世纪以来人类发生了4次全球流感大流行,即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1958年的“亚洲流感”、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和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每次大流行都给人类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仅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就导致至少2000万人死亡,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估计全球每年流感病例达6亿~12亿人。流感流行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地,每年流感发病数估计可达上千万人。1957年、1968年和1977年三次大流行毒株均首发于我国。1997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人群中发现禽流感H5N1感染病例。1988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公布的流感疫苗病毒株约一半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
资料七预防接种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引起许多疾病。那么,怎样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呢?预防接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预防针,就是这些诸多预防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
为什么预防接种会预防疾病?简单地说,就是把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经过减毒或者灭毒处理以后制成针剂。把这种针剂注射到人体后不会引起疾病(因为已经做了灭毒或减毒处理),但可以调动起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之处于警戒状态。一旦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进入身体,这些免疫细胞就马上行动起来,把它们消灭掉。这样,尽管你沾染上了细菌或者病毒也不会生病。如果不打预防针,免疫细胞的行动就慢了许多。在它们还没有来得及消灭细菌、病毒之前,细菌、病毒就已经引起疾病了。所以,打预防针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不要因为怕痛、怕麻烦而拒绝打预防针。真可谓是“小小疫苗用处大,防病不可小看它”。
可以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的种类很多,不能把它们统统放在一起制成预防针,而是要分门别类地制作。所以,预防针的种类也很多,并不是打一次预防针就万事大吉了。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打预防针,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打预防针能预防的疾病有:肺结核、乙肝、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狂犬病等。
1.接种前要注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不能接种
(1)发热、腹泻、口腔发炎。
(2)患急性传染病或正处在传染病的恢复期。
(3)患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佝偻病、心脏病、肾脏病、肝病以及化脓性皮肤病。
(4)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血液病;近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
(5)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紫癜。
(6)对以往所用过的疫苗中的任何一种易发生过过敏反应者。
(7)生长发育明显迟缓者暂不接种。
2.接种疫苗后请做到
(1)接种后请在接种地点观察15~30分钟。
(2)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洗澡。
(3)接种部位发红,有痛感、低烧等,这些情况都属正常,一般24小时之后会自然消失。

专题三:预防其他常见病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常见病(头虱、冻疮、中暑)的危害;
2.了解常见病(头虱、冻疮、中暑)的传播途径;
3.掌握常见病(头虱、冻疮、中暑)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提高我保健能力。
教学重点
1.头虱、冻疮、中暑的传播途径与危害;
2.头虱、冻疮、中暑的预防措施。
适用对象
小学2年级。
活动1:卡片分类
目的:引入课程
形式:快速抢答、卡片分类游戏
方法:
(1)教师提问:
①同学们头上有没有长过虱子或者听说过谁共上“长虱子”?
②冬天你的手或脚有浸有健冻得红肿、或者裂耳过?
③天热的时候仃有没有破热得发晕过?没有有见过或听说过家人或邻居在田地里干农活时热得晕倒的?
(2)学生抢答,救帅小要做任何评论;如果有学生有以上经历,就请他/她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等。
(3)教帅给学生展示3张图片(活页5)。
(4)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预防学生常见病:头虱、冻疮、中暑”,并将“头虱、冻疮、中暑”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3张图片分别与头虱、冻疮、中暑联系起来。
(5)教师提问,学生自由回答。问题:为什么这样联系?
(6)教师总结。
教学参考:
在活页5中图9表示勤洗头免生头虱;图10表示夏天容易中暑;图11表示冬天容易长冻疮
活动2:想一想,说一说
目的:使学生了解头虱、冻疮、中暑的表现与危害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根据小缎曩际人数将学牛分组.每组4~6人。
(2)教师存黑板上写出讨论问题:头虱的表现与危害;冻疮的表现与危害;中暑的表现与危害。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化并记录讨论内容,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时间5分钟。
(3)让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教学内容:头虱、冻疮、中暑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①头虱:头虱是一种灰色并且没有翅膀的小昆虫,卵呈黄白色,具有黏性,常粘在头发上.使头皮剧烈搔痒,并且在头发上能发现头虱及其卵。头虱具有传染性,在学校可能会造成流行,所以不可忽视。
②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损害,是冬天的常见病。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垂和面颊部。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的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感觉更胀、瘙痒加重,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可遗留疤痕。
③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身体体温调节障碍、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一般表现为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活动3:远离头虱、冻疮、中暑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头虱、冻疮、中暑的相关知识并掌握预防措施
形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展示以下案例。
案例分析
小刚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平时总是很长时间才洗一次头,头上长了很多头虱,还总是用妈妈的梳子梳头。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刚和好朋友小强在院子里踢足球,踢完后小刚满头大汗,回到屋里就在水龙头下用凉水冲头,还打开电扇,让风正对着自己吹。吃过午饭又马上跑出去找小强玩了,晚上妈妈让他洗洗澡再睡觉,他也不洗,倒头就睡。
时间过的很快,冬天到了。小刚吃完早饭去上学时,妈妈让他带上手套,说别像去年一样把手冻了,小刚说:“别的同学都没有带,我这么早就带上手套,会被他们笑话的。”回家后,妈妈看到他冻得通红的手让他用温水泡一泡,小刚直说手又冷又疼,非得用很热的水。
(2)教师提问:小刚的这些做法合适吗?清同学依然按照活动2时成立的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老师存黑板上记录关键词。
教学参考:小刚做得不合适的地方
①很长时间才洗一次头;
②头上长了虱子还用妈妈的梳子梳头;
③夏天出汗后直接用凉水冲头;
④让电扇正对着自己吹风;
⑤夏天出了很多汗,晚上睡觉前还不洗澡;
⑥以前手上长过冻疮,今年不提前做好保暖措施;
⑦用很热的水泡冻伤的手。
(3)老师讲解头虱、冻疮、中暑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常见病(头虱、冻疮、中暑)的预防
(一)头虱的预防
①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周至少要洗一次澡、洗一次头;
②不与别人换戴帽子、共用梳子、毛巾等;
③不要接触头虱患者的头部、梳子、发夹、帽子、头巾等物品。
(二)冻疮的预防
①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②饮食要均衡,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
③平时自己经常按摩手、足及耳廓等已发生过冻疮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④及早做好各种防寒准备,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鞋袜要温暖宽松,同时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
⑤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脚、擦身、洗澡的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三)中暑的预防
(1)出行方面
①夏日,最好不要在10:00~16:00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lO倍。
②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戴遮阳帽,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并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③可以自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如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④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多饮水
通常,人每天应喝1.5~2升水(相当于6~8杯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另外在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3)饮食方面
①多吃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如生菜、黄瓜、番茄等。
②多吃新鲜水果,如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都很高,可用来补充水分。
③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喝牛奶、豆浆,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4)保持充足睡眠
①晚上9:00~11:00之间是最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9~10个小时。
②睡眠时注意最好不要躺在转动的电风扇下,以免受凉、感冒。
教师强调:只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生活习惯,头虱、中暑、冻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21)
表21预防其他常见病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卡片分类lO分钟活动2:想一想,说一说10分钟活动3:远离头虱、冻疮和中暑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活动1为热身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病(头虱、冻疮、中暑)有感性的认识,选择错误也没关系,不要让同学有犯错误的感觉。
(2)活动2中,可参考学生意见,采用多种不同的分组方法把学生分组,以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3)如果条件允许,可将课堂活动3可改为“角色扮演”,请3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刚、小强和妈妈,并再选一名学生进行旁白。如果要进行角色扮演,对于案例内容及各角色台词应进行适当扩充,并进行彩排。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中有人叫“小刚、小强”,教师应为案例中人物选择其他名字,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表22)
请判断表22中各题目的对错,如果正确请在题目右侧空格内打“√”,如果错误请打“×”。
表22预防其他常见病知识性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头皮发痒就是长头虱了×2.头虱不会传染×3.感觉口渴的时候才喝水×4.积极锻炼身体对预防冻疮很有效果√5.中暑后一定要用凉水洗头×6.夏天不宜在烈日下做长时间的剧烈运动√7.天气炎热时为了凉快,可直接对着电扇吹风或直接用冷水洗澡×8.要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9.预防冻疮要保持鞋袜宽松、干燥√lO.天冷了兽活当增加衣物√·教学效果评估:每题1分,共10分。分数大于等于7分的学生多于90%为教学效果“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及格”,少于60%为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请按照表23所列内容对自己的家人开展一次小调查,重点在于把这些疾病的预防方法告诉家人。同时也积极学习家人提供的其他预防措施,如表23所示。

表23家庭调查表
类别情况爸爸妈妈哥哥或弟弟姐姐或妹妹头虱有没有长过长头虱的感受头虱的预防方法中暑有没有发生过中暑中暑后的感受中暑的预防方法冻疮有没有发生过冻疮冻疮的部位、感受冻疮的预防方法参考资料
资料一头虱及其传播途径
头虱是一种呈灰色并且没有翅膀的小昆虫,分为雌性与雄性,雌性头虱于交配后1~2天,便开始产卵,每天3~9粒,一生可生产50~150粒。卵呈黄白色,具有黏性,常粘在头发上,让人觉的很不舒服,经过5~lO天,孵化为幼虫,长成幼虫数小时后,便开始吸食人血。幼虫在其一生中共脱皮3次,最终成为头虱,两周后可产卵,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头虱最常发生在儿童,尤其是女生,因为头虱粘在头发上,又因为女性的头发较长,不容易清洗掉,即使是清洗掉后,没过几天,又会出现,因为头虱的虫卵是藏在毛囊根部的。头虱具有传染性,在学校可能会造成流行,所以不可忽视。
头虱的传染途径非常多,如接触患者的头部,用头虱患者的梳子、发夹,带头虱患者用过的帽子,共用毛巾、头巾等而受到传染。由于头虱的传染性非常强,所以如果接触过头虱患者,头虱已经粘到衣物或头发上,感染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资料二头虱的治疗
治疗头虱的原则主要是将趴在毛干上的头虱成虫和藏在毛囊根部的虫卵彻底杀死;趴在头发发于上的成虫没问题,用其他一些传统的药物也可以将之彻底杀死,但是藏在毛囊根部的虫卵一般药物很难渗透到毛囊根部,杀不死藏在毛囊根部的虫卵也就不能彻底治愈头虱。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渗透性强的产品,可以完全渗入到毛囊根部,将毛囊根部的虫卵彻底杀死,并且一定要及时按照医生要求用药治疗,避免造成家人或同学集体感染头虱。
资料三中暑的对策
(1)立即将病人抬至阴凉通风处。
(2)降温:解开衣扣,冷毛巾敷头部,用扇子扇风。
(3)给予含盐清凉饮料。
(4)若重度中暑,要迅速将病人送至医院。

专题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二)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水痘、腮腺炎)的危害;
2.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水痘、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1.水痘、腮腺炎的危害;
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适用对象
小学3年级。
活动1:回顾与总结
目的:总结、回顾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方法,引入课程
形式:快速抢答
步骤:
(1)教师引人:“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讲过有关呼吸道疾病的一些知识,让我们回忆一下: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2)教师请学生积极发言,把学生的发言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适当总结和补充。
教学内容: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①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矛陨,不随地吐痰,勤洗手。
③经常锻炼身体,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④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均衡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喝白开水。
⑤保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9~10小时。
⑥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⑦按时完成预防接种。
⑧在患呼吸道传染病的人多时,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⑨不到病人家串门,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⑩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活动2:看图说话
目的:使学生了解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表现与危害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引入:“上次我们共同学习了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和麻疹,本节课程我们学习另外两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
(2)根据班级实际人数将学生分组,每组4~6人。存黑板上写出讨论问题:
①先描述一下活页6的图片,再想想可能是什么疾病的表现?
②水痘的表现与危害是什么?
③流行性腮腺炎的表现与危害是什么?
并把活页6的活页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内容,时间5分钟。
(3)让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相应记录。
(4)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教学内容:水痘与流行性腮腺炎的表现与危害
①在活页6图12中,图片1、图片2和图片3分别表示水痘、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表现。
②水痘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全身症状轻微,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洼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肤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颜面、头部次之,四肢较少。
因常分批发生,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如果挠抓严重,可能会引起感染,形成脓疱疹等。
③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痄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典型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呈弥漫性肿大,并伴有疼痛、发热和全身不适。
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和胰腺炎等。
活动3:远离水痘和腮腺炎
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形式:案例分析
方法:
(1)教师展示以下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1
期末考试快到了,在一所小学的3年级中陆续有学生出了水痘而且还发烧,但是由于期末考试临近,一些学生不愿耽误功课,依然来学校上学。于是水痘在学生中迅速传播。
案例2
2007年11月,流行性腮腺炎陆续击倒了××小学的50多名学生,发病的学生年龄集中在7~10周岁,后来调查发现,一年级的一个名叫平平的女孩是第一个得病的学生,有一天早晨她感觉右半边脸疼痛,开始没有留意,继续到学校上课。由于天气较冷,学校教室的窗户都一直关着。她中午感觉疼痛一点儿也没有减轻,才去看医生,并打了三支止痛针。晚上她就开始全身发烧,两个腮帮子都开始痛,于是父母将她送到了医院,最后医生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
(2)教师提出问题
①案例l:如果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你会怎么做来预防水痘的发生?
②案例2:如果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你会怎么做来预防腮腺炎的发生?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在活动2时成立的学生小组可保持不变,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
教学参考
如果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已经有同学出了水痘或者得了腮腺炎,我可以这么做:
①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增强体质。
②在初冬和春季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不到人多的地方去。
③不到水痘和腮腺炎的病人家串门。
④每天打开教室窗户半小时。
⑤打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保护作用可维持10年以上。
⑥避免和水痘患者接触,不共用毛巾、脸盆等。
(3)教师讲解出水痘后自我护理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出水痘时的自我护理
①最要注意的是皮肤清洁,要注意修剪指甲,最好不要抓挠。
②内衣要勤换,衣服、浴巾、毛巾等要单独洗涤,洗净后日光暴晒。
③有条件的可以洗澡,但要注意保暖,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24)
表24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二)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回顾和总结5分钟活动2:看图说话15分钟活动3:远离水痘和腮腺炎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在课堂活动1和活动2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多发言,即使说错了,也不要马上急于纠正,而是记录下来,讲课的时候把问题阐述清楚。
(2)在课堂活动3中,除资料中提示的预防措施外,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其他的预防措施,并用表扬性的语言鼓励勤于思考的学生,这样会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的参与活动。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表25)
请判断表25中各题目的对错,如果正确请在题目右侧空格内打“√”,如果错误请打“×”。
表25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二)知识性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2.要按时打疫苗√3.我邻居家有人得了流行性腮腺炎,我还经常去他家串门玩×4.水痘常见于冬春季节√5.出了水痘,感觉痒,就用手挠抓×6.水痘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7.得了腮腺炎不会有生命危险,不用去医院×8.腮腺炎主要通过病人的飞沫传播√9.得了水痘仍可以照常去学校上课×lO.得了腮腺炎仍可以照常去学校上课×·教学效果评估:每题1分,共10分。分数大于等于7分的学生多于90%为教学效果“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及格”,少于60%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学生课后思考并写一则计划或感想。
(1)题目:如何远离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
(2)要求:针对如何远离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写出一则计划或感想,完成后可将感想贴在教室墙报上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交流。
参考资料
资料一水痘与流行性腮腺炎的比较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同属呼吸道传染病,二者的比较如表26所示。
表26腮腺炎、水痘比较表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症状一侧或双侧腮腺疼痛、肿大,吃东西时酸痛,张嘴困难出红疹和水痘,主要集中在躯干及头面部,四肢较少隔离期发病开始至临床症状消失隔离至全部疤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注意事项休息、淡盐水漱口、软食或半流食不挠抓,多休息,多饮水,勤换衣合并症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心肌炎、关节炎等继发性带状疱疹哪些人
易患5~15岁儿童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传染源患者传播途径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等);密切接触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发预防措施①对水痘和麻疹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②先洒水后扫地、开窗换气
③不到病人家和人多的地方去
④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⑤疫苗接种资料二卫生部2009年1月份传染病疫情报告
我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9年2月10日发布消息,据统计,在2009年1月份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以水痘(18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7起)和流行性腮腺炎(3起)为主,三病种共报告28起,报告病例524人,分别占传染病事件总数和病例总数的84.85%和80.99%。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春季学校陆续开学,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及流感样病例、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仍处于高发季节。

专题五:预防肠道传染病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常见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
2.掌握常见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
3.掌握常见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教学重点
1.常见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与危害;
2.常见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适用对象
小学3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1:他们怎么了?
目的:引人课程
形式:观看典型案例、看图说话
方法:
(1)教师展示以下真实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l
2006年3月29日凌晨0:00~7:00,位于南宁市的某电脑学校有100多名学生出现腹泻、恶心等症状,有的还出现呕吐现象。其中一个正在输液的男同学说:“28日下午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到学校食堂吃晚饭,当时买了豆腐、青菜和一个荤菜。到了29曰凌晨3点,觉得肚子有点不舒服。凌晨4点,就感觉到肚子疼得厉害,一连到厕所泻了3次。现在虽然吃了药,但还是觉得全身乏力。”一位躺在床上休息的同学说:“一晚上就跑了10次厕所,拉得都快虚脱了……”
案例2
2008年2月27日深圳市某学校80多名寄宿学生同时发生腹泻,一名在正在医院输液的同学说:“我们宿舍一共住了10个人,就只有回家吃饭的1个人没事,其他9个人晚上都不停地上厕所……”
(2)教师提问:
①这2个故事中的人物出现了什么情况?
②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或者听过类似的事情?
教学参考:
上述两个故事中的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多次拉肚子、腹泻、肚子疼、恶心、呕吐。
(3)如果有学生回答遇到过或听说过类似情况,就让学生对当时的情况作一描述,如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表现、治疗情况和效果如何等。教师不要做任何评论。如果没有学生表示遇到过或听说过类似情况,就开始进行活动2。
活动2:想一想,说一说
目的:使学生了解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的表现与危害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说明:“出现拉肚子、肚子疼、恶心、呕吐等情况时,人们就会想到可能是肠道疾病,这次课程我们要学习的疾病知识就是两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和肠道寄生虫病。”
(2)教师提问:细菌性痢疾的表现与危害;肠道寄生虫病的表现与危害。根据班级实际人数将学生分组,每组4~6人。在黑板上写出讨论问题,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内容,时间5分钟。教师提示:可参考活动1展示的案例内容。
(3)让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教学内容:细菌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病及其主要表现与危害
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称为肠道传染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
①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
患病后的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形容拉肚子时的一种症状,“里急”是指肚子里面的内急,一阵一阵的肠痉挛,既疼痛又想大便;“后重”是指大便刺激肛门时产生的便意。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大便了,因为基本上都拉完了,即使拉出来也只是水样便或极少量的伴有脓血样的大便。但是,病人一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老觉得想拉,就一直在厕所不敢出来)、排黏液脓血样大便。申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强直性或阵挛性不自主的肌肉抽动或收缩)、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没有,病情凶险。
②肠道寄生虫病:寄生虫是一种小生物,靠从人体吸取营养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而维持其生命,寄生虫病就是人体感染寄生虫而引起的疾病。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其中常见的有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其患病率高,尤其在农村。感染率高达80%。
患病后的表现主要有食欲不佳、腹痛、腹泻、消瘦、烦躁、乏力等,可造成贫血、肠梗阻等。
活动3:看图说话j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并掌握预防措施
形式:看图说话,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图片(活页7)。
(2)教师提问:卡片上人物的做法对不对?依然按照活动2时成立的学生小组,请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
教学参考
①不对。把粪便直接倒进河里,会污染河流,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能会传播疾病。
②不对。不要吃野生动物,容易传播疾病或中毒。
③不对。要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
④不对。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容易生病。
⑤不对。夏天睡觉露着肚子,还用电扇对着吹风,容易着生病。
⑥对。多喝开水,能预防疾病。
(3)教帅对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
(一)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
①肠道传染病(菌痢)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病人的粪便或呕吐物,未经消毒处理,随便乱倒,污染了河水、井水等,健康人直接饮用了这些水会得病。
·经食物传播:健康人吃了带有病菌或病毒的食物,如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剩饭菜及苍蝇和蟑螂爬过的食物等。
·经手传播:人的手粘上脏东西,如玩泥土、点钞票、摸扶公共用具、车门把手等。
②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
肠道寄生虫病大多是经口传染的。寄生在人体肠道的寄生虫经粪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健康人:
·污染水源或土壤。
·施肥时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蔬菜、瓜果、食具等。
·家畜管理不严也可成为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在没有自来水的农村,人们淘米、洗菜、清洗便盆等一切生活用水都来自同一条河,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病的几率。
·此外,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生吃未经洗净消毒的瓜果、蔬菜,喝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均可使虫卵通过食物、水源、食具而被人食入。
(二)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
①把住“病从口入”关,做到四不吃;不吃没有煮熟的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饭剩菜。
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
③不要吃手指,咬指甲。
④不随地大小便。
⑤不玩土,不喝生水。
要强调: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是可以预防的,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并保持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清洁。
(4)教师提问:给同学们展示过的2个案例,那么多同学发生腹痛、腹泻,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抢答。
(5)教师讲述经有关部门调查后的原因。
教学内容:事故原因
案例1:该电脑学校的食堂没有卫生许可证(按照国家规定,正规的、卫生条件合格的食堂都应该有相关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食堂的5名食品工作人员没有健康证(按照国家规定,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应部门的体检,取得“健康证”)。而且,煮好的菜也没有防蝇设施。这些都可造成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案例2:急诊科主任医生介绍说“这些学生主要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每个学生大概拉了2~4次不等。他们的病情都不是很重,多为肠胃炎,极少数有呕吐的症状,都没有发烧。医院对他们做了常规的检查。是否食物中毒,有待卫生部门的检测,我们怀疑是食用了不洁食物导致肠胃不适。”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27)
表27预防肠道传染病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他们怎么了lO分钟活动2:想一想,说一说10分钟活动3:看图说话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活动1为热身活动,老师可将案例读给学生。此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把肠道疾病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对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的表现有初步的认识。
(2)活动3中,学生想到的案例1和案例2中很多学生同时发生腹泻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只要有道理,老师就要给予表扬,最后再宣布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表28)
请判断表28中各题目的对错,如果正确请在题目右侧空格内打“√”,如果错误请打“×”。
表28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性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随地大小便可能会传染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2.刚摘下的水果用手擦干净了就能吃,“不干不净吃了没病”×3.生吃蔬菜和不洁瓜果可能会感染菌痢√4.喝生水不会得肠道寄生虫病×5.不能用新鲜粪便施肥√6.吃生鱼片、半熟的猪肉不会得病×7.拉肚子不必去看医生,拉完就好了×8.吃手指头、咬指甲没关系,不会传染肠道寄生虫病×9.应该保持教室和周围生活环境的清洁√10.吃冷的剩饭不会拉肚子×·教学效果评估:每题1分,共10分。分数大于等于7分的学生多于90%为教学效果“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及格”,少于60%为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学生课后通过观察,写一则计划与心得,字数在200字左右。要回答如下问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的家人或朋友或邻居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你将如何劝导或帮助家人或朋友或邻居进行改正?
参考资料
资料一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表现

蛔虫蛔虫所致肠梗阻示意图蛲虫绦虫
图1l常见肠道寄生虫
1.蛔虫病
(1)消化道症状:以腹痛常见,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常反复发作,多伴有食欲不佳和腹泻。
(2)全身症状:严重感染的儿童,常可引起营养不良、智力迟钝、发育障碍。有时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易怒、失眠、磨牙、瘙痒等。
(3)过敏性反应:常见者为顽固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低热等。由于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可引起并发症,以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最为常见。
2.蛲虫病
蛲虫病以夜间肛门、阴部奇痒为主要特征,有时可在肛门周围或粪便中看见白色细线状蛲虫。可伴有食欲不振、咬指甲、消瘦、烦躁、夜惊等症状。
3.钩虫病
钩虫可称作是人体的“吸血鬼”,可导致以下多种危害:
(1)贫血:轻者仅有头晕、乏力、劳动时轻度气短、心慌;感染较重者皮肤、口腔、眼结膜、唇、指甲等呈苍白色,并伴有耳鸣、眼花、头昏、头痛、怕冷、全身软弱无力,甚至轻度活动即严重气短、心慌、心前区疼痛,心率增快,脉搏快而弱。
(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发胀;贫血严重者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大便黑色。
4.绦虫病
(1)大便中发现虫体节片:粪便中有白色面条状或带状能活动的虫体或虫体节片,可有轻度肛门瘙痒。
(2)消化道症状:上腹部或全腹隐痛,部分患者腹泻,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
资料二茵痢和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要预防传染病就要从这三个方面人手,同样,菌痢和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抓起。
1.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彻底治疗是控制菌痢的重要措施。待病人症状消失、大便培养两次阴性或大便正常一周后解除隔离。对饮食业、学校及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发现轻型病人或带菌者,必须彻底治疗,并调换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菌痢的主导措施清除垃圾,搞好“三管一灭”(即加强粪便、饮水和食品管理,消灭苍蝇、蟑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要把住“病从口人”关,做到四不吃:不吃生冷蔬菜、饮食;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饭剩菜。同时要做到勤剪指甲,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营养,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主题四:环境与健康
专题一:在家不忘安全
专题二:校园安全匆忘记
专题一:在家不忘安全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家庭中易发生的安全事故;
2.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3.提高预防事故、避免伤害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
家庭生活中如何避免伤害。
适用对象
小学2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l:如何避免家中动物的伤害?
目的: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家中所养动物的伤害
形式:快速抢答
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
①你家中饲养动物了吗?都养了哪些动物?你认为哪些动物可能会伤人?
②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被家中饲养的动物伤害?
(2)教师请3~5名学生回答。
(3)详细讲解。
教学内容:避免家中动物的伤害
一般,农村家庭会饲养一些家禽、家畜,城市家庭也会养些宠物等,在这些动物中,虽然多数比较温顺,但仍有少数容易伤人。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和动物嬉戏、打闹,因此很容易在此过程中被动物伤害。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要随便和动物嬉戏、打闹。
②不要侵扰正在吃食物或正处在哺乳期或发情期的动物。许多动物在吃食物时会有“护食”心理,在哺乳期会有“护崽”心理,如果被打扰就可能对人产生攻击行为。
③一定要在熟悉牲畜习性后,再帮助家长使役牲畜,否则可能会被牲畜踢伤或踩伤。
教学参考:
要启发并帮助学生将问题思考全面,在必要时及时补充。
活动2:做饭时如何避免安全事故?
目的:让学生知道在帮家长做饭时如何避免安全事故
形式:小组讨论
方法: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在做饭时可能会有什么不安全的事情发生?若有,如何避免?
(2)把学生分为4~6人1组,发给每组大白纸和彩笔。让学生讨论,用笔写或画在大白纸上。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3)在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对如何在做饭时避免安全事故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厨房安全须知
现在,小学生帮家长做饭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使小学生了解一些厨房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饭菜煮熟时,不要立即用手揭锅盖,否则会被高温水蒸气烫伤。应该待锅内水蒸气稍冷却后再揭锅盖。
②切菜时,不要与他人说话、聊天。
⑧烧柴做饭时,保证待用柴草远离炉灶,以免灶膛内火苗进出引燃堆放在炉灶一旁的柴草,从而造成火灾。
④若家中有电话,当油炸食品或炒菜时,听到电话铃响,不要立即去接,以免由于锅内油温过热而引起火灾。可以大声召唤家中其他人去接电话,如家中无其他人,索性不接,保证安全第一。
⑤若厨房中有煤气罐,应远离炉灶、过道等处摆放。在使用时,保证室内通风,使用完毕后,要立刻将总阀门关紧。
教学参考:
无论当地电话和煤气罐的使用是否普及,都要对教学内容中的④、⑤进行强调。学生还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注意事项,对于该情况应给予学生积极鼓励,并作为该部分教学内容的补充。
活动3:提高警惕,预防中毒
目的: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生活细节中避免中毒
形式:快速抢答
方法: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在家中可能会发生中毒的事情吗?如果可能,如何避免?
(2)采用快速抢答的方式请学生回答,教师在适当时机进行总结。
(3)在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对如何在家中预防中毒进行总结。
教学内容:提高警惕,预防中毒
在农村地区,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和食物中毒逐渐增多。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各种有毒物质的警惕,以保证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①不食用变质、被污染或过期食物。
②严禁采摘和食用刚喷洒过农药的瓜、果、蔬菜。
③有些食物含铅量高,比如松花蛋、爆米花等,尽量避免食用这类食物。
④不乱服药物。生病或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不要私自服药,以免错服而中毒。
⑤在冬季,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由于取暖炉会产生一氧化碳,若屋内长时间无新鲜空气流通,则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⑥常见的中毒食物:主要是各种熟肉制品,如肉皮冻、熟内脏、猪头肉、剔骨肉、酱卤肉等,这类食物中容易孳生细菌,食用前应以蒸、煮等方式进行充分加热处理,否则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此外,发芽马铃薯、毒蘑菇、没有煮熟的扁豆和豆浆中都含有毒素,一旦食用即可引起中毒。
教学参考:
教师要重点强调在家庭生活中预防各种中毒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人体有一定的解毒、排毒功能,即使以前曾经食用过期食品、松花蛋、爆米花也不必害怕,偶尔一次甚至几次,摄入量不大,可能对健康并不会造成巨大伤害,但长期摄入就会对身体产生巨大危害。要解释清楚,以免学生产生恐慌情绪。
活动4:想一想,画一画
目的:让学生在家中养成良好习惯,避免居室内伤害事故的发生
形式:游戏——集体绘画
方法: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里哪些地方或者东西是安全的?哪些地方或者东西是不安全的?并用图画表示出来。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在黑板上或大白纸上归纳写出学生发现的家庭中不安全的地方或者东西,如水缸、炉灶等,以及为什么不安全的原因。
(3)在此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对如何在家中养成良好习惯,避免居室内伤害事故发生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居室内容易发生的不安全事故
每年都会有很多儿童在居室内发生的事故中受伤,如烫伤、烧伤、摔伤i电击伤等。因此,学生应该学习安全知识,预防居室内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不在居室内追逐打闹,无事不要爬上房顶或墙头,以免摔伤。
②使用刀具时。要在家长指导下进行,做到正确使用,以免造成切割伤。
③远离灶台、火炉等热源,在家长指导下烧柴、做饭,避免烧烫伤。
④不要随意触摸电源,更不能用湿手触摸开关,避免电击伤。
⑤当自己单独在家时,要把院门和房门全部从里面锁好,若有人敲门,除自己家里人外,无论认识与否,无论对方提出何种理由都不要开门。若对方强行进入,要大声喊叫,寻求邻居或乡亲们帮助。
⑥应将农药、驱虫药、消毒剂等物品密封、避光保存,不能与食品、种子等同室存放,更不要存放在居室内。如果盛装农药的瓶子上无标签,要及时贴上“农药”、“剧毒”等字样。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29)
表29在家不忘安全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如何避免家中动物的伤害10分钟活动2:做饭时如何避免安全事故10分钟活动3:提高警惕,预防中毒5分钟活动4:让温暖的家园更安全10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在活动2中进行分组时,教师可采取比较活泼的形式,如“水果拼盘”,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咱们一起以水果拼盘的方式分一下组吧,喜欢苹果的同学到苹果组,喜欢鸭梨的到鸭梨组,喜欢橘子的到橘子组……”。采取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在活动3中进行讲解时,用语要和缓、委婉,避免造成学生的恐慌情绪。
(3)在活动4中,应该要求学生的绘画作品简单明了,用线条画出即可,以免耽误课堂时间。
教学评价
知识性评价(表30)
每个学生对于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并不陌生,但是稍不留意就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究竟对家庭生活中可能导致伤害的事情了解多少呢?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可自由结组讨论。
请判断表30中各行为是否是正确的行为,如果是,请在题目右侧空格内打“√”,否则打“×”。
表30家庭中注意安全知识性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喜欢逗闹猫、狗×2.抚摸正在吃食物的狗×3.到狗窝去抱哺乳期的小狗4.一边切菜,一边与别人谈话5.存饰蕖者孰时,立刻揭开锅羔6.将手上沾的水擦干净后再拔电源插头7.长期食用爆米花8.自己单独在家时,听到有人敲门后立即开门9.在火炉旁边玩耍10.感冒时,自R栈一此感冒药服用11.在刚喷过农药的果园中摘苹果吃l2.在用火炉取暖的教室中经常通风√13.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从未使用过的劳动工具·学习效果评估:正确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及格,59%及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优秀率达90%以上为优秀,为良好,60%~69%为及格,59%及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参考资料
资料一被牲畜伤害后的急救措施
1.被牛角顶伤
伤势较轻者,可在24小时内对其伤处进行热敷,给伤者服用镇痛药或舒筋活血中药,如跌打丸。对于伤势较重者,如腹腔、胸腔被顶破、内脏脱出等,要立即包扎伤口,不要强行还纳脱出的内脏,可将其固定在伤口周围,然后急送医院治疗。
2.被牲畜踢伤
若仅出现局部皮肤淤血、挫伤,则属伤势较轻者,可对伤处进行热敷。还可以选一些中草药如金银花、大青叶等煎后外敷,外敷前要用碘酒消毒。如果出现轻微挫伤,同时还伴有骨折,则属伤势较重者,宜先包扎、固定,然后迅速送医院诊治。
3.牲畜咬伤
牲畜咬人时一般用力较猛,同时还会伴有扭撕、牵拉等动作,从而破坏较多软组织,造成较大伤口。另外,由于牲畜口腔内含有大量细菌,同时,往往也会沾有泥土和脏物,需要迅速处理伤处以免发生感染。可先用压迫法止血,用干净的盐水清洗伤口,迅速送往医院或将医生请进家中进行治疗,要尽快缝合伤口,并注射破伤风针剂,同时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促使伤口尽快愈合。
资料二厨房内起火的几种应对方法
由于空气是支持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无论应对哪一种情况,其原理都是利用工具,如锅盖、脸盆、湿毛毯、湿被褥等,切断火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1.做饭时由于锅内油温过高而导致油锅内起火
具体处理方法:首先不要惊慌,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锅盖,将其直接扣在锅上,由于燃烧需要空气,油锅内的火在失去与空气的接触之后,即可熄灭,从而达到灭火目的。如一时找不到锅盖,还可用洗脸盆等物品代替。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用水来浇灭油锅内的火,否则会使油锅内的火溅出而引起更大火势。
2.煤气罐起火
煤气罐越来越多地走入许多家庭,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火灾甚至爆炸,因此,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非常必要。
当遇到煤气罐着火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迅速将总阀门关小(不能完全关闭),用被水淋湿的毛毯或被褥覆盖起火部位即可灭火,最后将煤气罐总开关拧紧。在开始灭火时,之所以不将总阀门关闭,是因为要避免回火爆炸。
3.灶台边待用柴草被灶膛内火苗引燃
若火势较小,取水方便,则可直接用水将其泼灭。若火势较大,首先要立即找到毛毯或被褥等物,并用水将其淋湿,迅速将其覆盖在起火部位,即可灭火。
资料三避免铅中毒
铅是一种重金属毒物,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有不利影响。铅与儿童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有联系,因此避免儿童铅中毒要从生活细节做起。
首先,避免食用含铅量高的食品,如:松花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等。在许多农村地区,常会见到一些人使用含铅合金制成的爆米花器具制作爆米花、爆黄豆、爆蚕豆、爆年糕片等。由于铅的熔点很低,在加热的过程中,有大量的铅从器具中溶出进入到这些食品中。松花蛋(俗称“皮蛋”)的制作原料中也含有较多铅,铅会透过蛋壳迁移到蛋中。一些罐装食品或饮料的包装罐中也含有大量的铅。因此应该少吃或不吃这类食品。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些玩具、学生用具,如铅笔表面涂料、铅笔芯等都含有铅,一些学生有吸吮手指、咬铅笔头、或将异物放人口中的习惯,这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铅吃进体内。因此,一定要帮助具有这类习惯的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另外,书籍、画报等印刷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铅,因此,要培养儿童看完画报或书籍后洗手的习惯。
资料四煤气(一氧化碳)中毒
1.常见中毒原因
(1)烟筒堵塞、漏气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
(2)在用火炉取暖的室内,若长时间门窗紧闭会导致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中毒。
(3)自制土暖气取暖也容易引起中毒。因为煤炉与暖气虽分室而居,但由于自制土暖气做工较粗糙,很容易发生泄漏、倒风而引起煤气中毒。
2.急救措施
(1)尽快让中毒者离开中毒环境,转移至户外开阔通风处,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松解衣扣以保持中毒者呼吸道通畅,同时清除口鼻处脏物。
(3)保证中毒者安静休息,同时迅速请医生诊治处理,在医生的监护下尽快送进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及治疗。
3.注意事项
(1)在保证中毒环境空气流通前,禁止使用易产生明火、电火花的物品,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燃气灶、手电筒、蜡烛等,防止由于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遇明火发生爆炸。
(2)即使中毒者已经脱离危险,或症状较轻,也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进行必要的治疗,减少后遗症危险。切忌因一时脱离危险而麻痹大意,而不去医院诊治,从而导致出现记忆力衰退、痴呆等严重后遗症。
资料五蚊虫叮咬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1.蚊虫叮咬的预防
(1)在室内设置蚊帐和纱窗,既可避免蚊虫伤害,又可过滤空气。
(2)对蚊虫孳生地,如家畜、家禽的棚圈定期喷洒灭蚊蝇药物。
(3)用空酒瓶或盛有糖水的容器作为甜饵,放置在阴暗处诱蚊,使其最终被糖水粘住致死。
(4)门口悬挂门帘,最好在门前悬挂凉扇,进屋前将潜伏在门口附近的蚊虫驱散,以免进入室内,开、关房门要迅速,以免蚊虫乘虚而入。
(5)及时清除房前屋后及室内积水,以防蚊虫孳生。
2.蚊虫叮咬的处理方法
(1)止痒:外涂虫咬水或止痒清凉油、风油精等外涂药物。在夏季,家中要常备1~2种治疗蚊虫叮咬的药水、药膏,一旦儿童被咬伤即可立即涂用。若家中没有上述药物,可用碱水清洗,涂抹牙膏、仙人掌汁或芦荟汁,也同样会起到消炎、消肿、止痒作用。
(2)勿抓挠:叮嘱儿童在被蚊虫叮咬后不要搔抓被叮咬处,以防止继发感染。同时要注意勤洗手,勤剪指甲。
(3)防感染:若被叮咬处因搔抓等原因而发生局部感染、红肿,并且出现脓性分泌物时,要及时清洗被叮咬部位,并遵医嘱服用药物。
(4)送医治疗:如果被叮咬儿童出现发烧、意识不清等严重情况时,需立即就医治疗。
资料六生活日用品中毒的处理
生活日用品中毒常见于肥皂、洗衣剂、除臭剂、卫生球、餐具果蔬洗涤剂(俗称“洗涤灵”)、厨厕清洁剂等物品的误食、被喷溅而导致。
若眼部被这类物品喷溅,其局部会出现干涩、疼痛、怕光、流泪、发炎等症状,皮肤接触后,会出现红斑、水疱、瘙痒或呈淡黄色。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或皮肤约10分钟,必要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若不慎误食,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如一旦误食除臭剂、卫生球等物,应立即用催吐药物或手法催吐(即用手指抠触咽喉部位将误食物品呕吐而出);若误食肥皂、洗衣剂、洗涤灵、厨厕清洁剂等则应尽快服用牛奶、豆浆或温开水等,以稀释毒物并保护胃黏膜,并及早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
若被强酸灼伤,首先,应立即脱掉衣服并用大量温水或清水反复冲洗被灼伤皮肤。其次,用弱碱(2%~5%碳酸氢钠)擦洗伤处,若条件不具备,可用纯碱(即食用碱)水替代。洗毕,再用清水冲洗伤处,用清洁纱布覆盖伤处,及时送往医院处理。
若被强碱灼伤,除立即脱掉衣服,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约20分钟外,还要用稀盐酸、稀醋酸擦洗,若条件不具备,可用食醋替代,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或碱性肥皂水擦洗,并及时送往医院。
资料八燃放烟花爆竹与安全
1.烟花爆竹的购买
到国家指定零售网点购买烟花爆竹;选购外观整洁、无霉变、完整未变形产品;购买危险性小、适合未成年人燃放的烟花品种。
2.燃放烟花爆竹地点的选择
燃放烟花爆竹要选择空旷地带,不要在草坪、绿化带中燃放烟花爆竹,以免引起火灾。
3.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知识
(1)燃放时应退到3米外,以免被烟花爆竹炸伤或者被火星烫伤。
(2)年龄较小儿童要在大人陪同带领下燃放。
(3)烟花爆竹应远离火源、电源及易燃物等存放。
(4)不准横放、斜放升空类的烟花爆竹。
(5)点燃引火线后要立即离开,若没有炸响,不要急于上前查看。
(6)观看他人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耳膜。
4.烟花爆竹出现异常时的处理办法
用水浇湿让其失效;不准对未点燃的烟花爆竹进行两次点燃;燃放烟花爆竹时,万一被炸伤应及时就诊。

专题二:校园安全勿忘记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1.了解校园中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
2.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提高校园内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
校园生活中如何避免伤害。
适用对象
小学3年级。
教学过程与步骤
活动1:争当优秀小画家
目的: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
形式:游戏——集体绘画,看图说话
方法:
(1)教师导人:“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我们的校园,首先请大家按照要求把我们的校园画出来吧。”之后,把学生分为2~4人一组,发给每组大白纸。
(2)提出要求:每组要在5分钟的时间内,用铅笔尽可能将校园内各个角落及设施画出来,开动脑筋,使本组绘画作品最能反映校园的真实情况,不必上色,比比看哪个组画得又多又好,各组互评,累计分数最高者为“优秀小画家。”
(3)学生开始绘画,教师开始计时。
(4)根据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校园中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讲解,这一部分用时控制在5分钟左右。
教学内容:校园中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
①取暖炉:不要在取暖炉周围玩耍打闹,以免不小心被烫伤或烧伤;如需加燃料,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不要私自开启炉盖,以免被烫伤或引起火灾。
②水井:不要在水井边玩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天更要远离水井周边,以免不小心滑倒而落井。
③楼道:在楼道上不要跑、跳、追逐、打闹,避免发生跌落、摔伤等事故。上下楼时宜靠右缓行,不要推、挤,以免发生摔倒、踩踏等事故。
④秋千:若发现秋千绳索或链条磨损严重,不要使用,及时报告老师或学校领导,及早修理保证安全。荡秋千时,宜采取坐姿,同时双手紧握秋千绳索或铁链,幅度不要过大,以免被甩出。
⑤滑梯:不要在滑梯上追逐打闹,更不要趴着溜滑梯,以免发生跌落、摔伤事故。
⑥单双杠:在使用单双杠进行活动时,不要逗闹,以免发生意外。
教学参考:
只要学生画出校园的线条画即可,不必很详细,以免超时。在此过程中,每小组绘画作品中的内容应尽量避免与其他4、组重复,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予以强调,并在巡视中及时指出。同时要鼓励学生思考发现校园中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或物体。
活动2:想一想
目的:培养学生在校园内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大程度避免伤害
形式:快速抢答
方法:
(1)把学生分为4~6人1组,每轮每组只能有一人抢答,比一比看哪个组给出的答案多。
(2)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行为可能让你在校园中受伤?如何避免?
(3)教师将每组所给答案简要记在黑板上,记录完毕后继续下一轮抢答。
(4)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予以口头表扬。根据答案逐一讲解,如学生所给答案不全,要进行适当补充。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避免危险行为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避免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意义重大。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同学间团结友爱,不打架斗殴。
②提倡做安全有意义的游戏,不玩危险游戏。
③在手工课、劳动课上按照老师要求正确使用工具。
④不从较高的地方向下跳。
⑤不用剪刀、尺子、铅笔、棍棒追逐、逗闹。
⑥体育课前做好准备活动,课土听从老师指挥,规范动作。
教学参考:
本部分教学内容仅作为该活动的提纲,学生根据其在校经历可能会提出更多、更具体的方面,对此要予以表扬并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以备下次参考。
活动3:听音传卡
目的:使学生对校园内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高警惕,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形式:游戏
方法:
(1)教师导人:“接下来,老师和大家共同做一个游戏,看看同学们在遇到一些异常情况时如何处理,比一比看谁说的好。”
(2)教师将编号为“l”的卡片(活页8)任意交给某一排的第一位学生,然后背对学生拍手或唱一首歌,使每位学生都能听到。
(3)声音响起后,手持卡片的学生要迅速将卡片传给后面的同学,以此类推,以一条龙的方式传递。在学生传递卡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停止拍手或唱歌。
(4)教师拍手或唱歌声停止,要求此时手持卡片的学生大声朗读卡片上的问题,并回答。
(5)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6)点评完毕,教师收回卡片,将编号为“2”的卡片交给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之后继续拍手或唱歌,进行下一轮卡片传递,以后过程同前,依次将编号为“3”、“4”、“5”的卡片发放下去。
(7)最后一轮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卡片上所提问题进行整体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游戏所对应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提高校园内安全防范意识
在校园生活中,要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若教室内设有取暖炉,在课间宜适当开窗通风,以免引起煤气中毒。若有多名学生出现头晕、恶心等情况,要警惕是否由于煤气中毒所致,及时开窗通风,并将出现此情况的学生迅速转移至空气清新处。
②在学校食堂用饭时,当发现饭菜颜色或口味不正常时,要提高警惕,不要继续食用,以免造成食物中毒,并将此情况及时反映给老师。
③住校学生要提高警惕。宿舍无人时要及时将门窗锁好,休息时要将门锁好,以免被坏人偷盗或伤害,遇到紧急状况要大声呼救。
④教室或宿舍内有异常气味时要提高警惕,仔细查找异常气味发生的源头,注意检查电源、电线、取暖设施、木箱、木柜等处,以免发生火灾。
⑤头脑中要有防范坏人的意识。放学或做完卫生值日后,要及时离校回家,不要在无人的校园中写作业或玩耍.以免被坏人乘机拐骗或伤害。
教学参考: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除启发持卡学生回答问题外,还应积极鼓励其他学生发言,把可能发生的情况尽量考虑全面。
教学建议
1.课堂时间安排(表31)
表31学校里注意安全课堂时间安排表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活动1:争当优秀小画家lO分钟活动2:想一想10分钟活动3:听音传卡15分钟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2.注意事项
(1)在活动1和活动2中,若学生提出教学内容中未涉及的部分,教师要及时予以补充,以便日后教学活动参考。
(2)在活动3中,一定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了解卡片上的内容,以便使每位学生都清楚目前所讨论的问题,而不只是让拿到卡片的学生参与,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要积极鼓励所有学生发表意见。若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可准备两套相同的卡片,在持卡学生回答问题时,同时将同样的一张卡片发给其他学生同时观看,以便节省课堂时间。
(3)在活动3中,发出声音的形式也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如唱歌等。
教学评价
1.知识性评价(表32)
请判断表32中各行为是否是正确的行为,如果是,请在题目右侧空格内打“×”,否则请打“√”。
表32学校里注意安全知识性评价表
判断对错参考答案1.私自开启教室取暖炉的炉盖×2.在学校水井边玩捉迷藏的游戏×3.上下楼梯有行礼让√4.和同学比赛在上下楼梯处赛跑×5.与正住双杠上做运动的同学逗闹×6.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协商解决√7.在劳动课上,按照老师的方法使用劳动工具√8.我很勇敢能从较高的地方跳下×9.不用剪刀、尺子、棍棒与同学逗闹√lO.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多此一举的环节×11.住用火炉取暖的教室中感觉头晕、恶心时强忍到下课×12.察觉教室或宿舍内有异常气味时,立即检查周围情况并马上通知老师√13.放学后,一个人在安静的校园内独自写作业×·学习效果评估:正确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及格,59%及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优秀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及格,59%及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2.技能性评价
要求:应用你学过的有关校园伤害预防知识,以“你如何避免在校园中受伤”为题,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
·学习效果评估:短文信息对教材信息的覆盖率达90%以上为优秀,70%~89%为良好,60%~69%为及格,59%及以下则需加倍努力!
参考资料
资料一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
1.逃生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对策。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以及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问小、有支撑的地方以及四处开阔之处均是首选躲避场
所。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问的地方是: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等地。若在上课时发生地震,应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决不可乱跑或跳楼。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求助
震后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时,一定不要惊慌,要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营救,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具体做法:
(1)首先保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情况进一步恶化。
(2)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以免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设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3)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未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资料二火灾发生时的自救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在平时要了解和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门口方向冲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贴墙壁行走,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当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隙,并泼水降温;若所有逃生线路均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资料三烧烫伤的急救
对于一般的小面积轻度烧伤而言:在未出现水泡时,应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15~30分钟,之后用干纱布轻轻外敷,避免揉搓,以免弄破皮肤;若已经出现水泡,尤其在皮肤已破的情况下,切不可用水冲洗,也不可将水泡弄破,若与衣服粘连不可撕拉,可剪去伤口周围的衣服,及时以冰袋降温。
对于大面积烧伤和重度烧伤而言:切忌擅自涂抹药物,保持伤口清洁完整,用清洁的床单或衬衫盖住伤口,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对化学用品引起的灼伤:首先,不能用凉水冲洗,而要先用布擦干,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其次,要注意在伤口表面不可擅自涂抹牙膏、药膏、药水等,应迅速送往医院处理。
资料四校园中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
1.突然晕倒
首先,不要随意挪动晕倒者,要轻轻拍打并呼唤晕倒者使其尽快清醒。其次,将晕倒者头部放低并偏向一侧,取后仰头的姿势。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方法进行急救。
2.关节扭伤
首先,应该马上用冷水或冰块冷敷扭伤处15分钟左右,切忌立即搓揉按摩。其次,用活血、散瘀、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如果上述措施不能见效或伤势较重,应及早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3.眼部烧伤
首先,不要惊慌,迅速准备一盆清水,面部放入水中,睁大两眼,在水中左右晃动面部,如此反复换若干次水冲洗干净。其次,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4.生石灰烧伤
若不慎被生石灰烧伤,应立即用手绢或毛巾将患处生石灰颗粒擦干净,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并及时去医院治疗。

附录一种新的健康教育模式
——“从儿童到儿童"方法
一、什么是“从儿童到儿童”方法?
“从儿童到儿童”、或称为“儿童与儿童”、“儿童互助式”,是由英文ChildTo—Child(简称C—T—C)翻译而来。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英国伦敦大学儿童健康与教育研究所的教师和医生们提出并发展的一种儿童互助式健康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
方式把有关健康知识、信息和技能教给儿童。
教育与健康是相互促进的。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学习获得有关健康的知识、信息,促进儿童主动选择健康;而具有健康的身心状态,可以保证儿童在学校更好地学习。教育和健康共同为个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
C—T—C方法相信儿童在促进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并相信儿童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有能力发现问题,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家庭、社区的实践联系起来,积极地传播健康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意识到儿童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技能时会采用与成人不同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可能会使其同伴、家人更乐于接受。DavidMorley博士最初发现在一些不发达国家,年长的儿童经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家里照看弟妹,并因此可以对小年龄的儿童进行健康问题的简单指导。HughHawes在发展和传播这个想法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使之发展成为C—T—C方法。这种“从儿童到儿童”的互动式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方法促进了基础学习和初级卫生保健,是对传统方法的挑战。
C_T_C教育模式结构(图1):

二、“从儿童到儿童”(C—pC)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
“从儿童到儿童”(C_rr_C)方法教育模式主要依据以下一些的理论:包括积极学习、以儿童中心学习、终身学习、合作学习。
·积极学习
基础教育已经完全接受并认识到学习过程中个体积极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这始终是儿童互动式教育的核心。早在1932年,Whitehead就告诫人们要注意把头脑中呆板的、没被利用的观点和有创见的观点结合起来使用。他一再表明“呆板的教育观点不仅无用,更重要的是有害”,并提倡儿童时期的教育应是一个充满快乐、发现快乐的教育。
·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
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论强调儿童时期的教育应该是拥有一段快乐时光的教育,在这段时期中儿童有发展他们自己先天能力和追求他们自己兴趣的自由。应该尊重儿童对自己事情做决定的权力。其教育目标就是充分发展儿童个体的潜能,帮助每个儿童学习掌握对自己具有价值的知识,形成个人独立学习的能力,鼓励自我表达,并允许儿童选择学习的内容,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式,以及发展个人的终身爱好和学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坚信这种方法能够创造一个热爱学习,渴望不断求学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类。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或称小组学习)是同伴合作的延伸。在合作学习中,儿童可以共同探讨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分享、讨论和挑战问题的错误或不全面的看法引出新的知识。儿童在这样一种没有权威关系,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气氛中学习,相对来说关系更加融洽。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支持合作学习,它认为儿童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认知发展提供唯一有效的反馈。合作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与同伴的交谈,把一些个人对问题的看法介绍给其他儿童,进而对自己的观点提出挑战,从而考虑和形成新的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当儿童之间意见不统一,以及他们不得不与其他观念达成协议时,儿童就会通过对现有问题更清楚地理解而体验到现实促成因素和自己认识上的矛盾。合作学习是以许多课程问题为基础而建立的,这一理论对传统的教育价值和训练方式提出了强烈的挑战,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提出了根本和颠覆性的变革。按照该理论的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对学生各种学习需要敏感的指导者,帮助他们一起工作,并鼓励进行批判性思考,不断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终身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理事FedericoMayer在1991年国际教育会议的闭幕式上对全体与会者强调,需要寻找使全社会可以共同学习开发新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如何学习和扩展个人的知识,最终将比单纯地传播知识更重要”。要想与社会快速变化的步伐齐头并进,那么个人、团体就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和投身到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建构一个贯穿一生的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学习”。“从儿童到儿童”(C—T—C)方法把儿童互助式教育置于终身学习的框架中,学习可以随时间、地点灵活掌握,学校做为一个教育机构的作用就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再检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在社会中不断地练习所获得的经验做生活的准备。在这里“学习者”和“教师”含意被扩大,个体可以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途径去学习和“了解社会的各种概念”。学校应该与他们所处的社区保持特殊的关系,发展健康教育对儿童是有益和有用的。
三、比较:“从儿童到儿童”(C—T—C)方法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
“从儿童到儿童”(C—T—C)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挑战。它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积极主动的学习、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和生活技能的发展。在C_T—C模式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促进者,帮助孩子学会采用批判性思维对本地健康问题进行思考,帮助孩子明白在他们的成长发展阶段中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并帮助他们计划、实施和评价他们所感兴趣的、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该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儿童这一富有精力和充满热情的人力资源,节省了有限的健康保健方面的投资。
“从儿童到儿童”(C—T—C)模式从儿童的问题开始,强调儿童们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生成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鼓励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探索,并且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传统的健康教育路线(图2):

(从教育者的角度)
图2传统的健康教育路线图
·“从儿童到儿童”方法的健康教育路线(图3):
因此,“从儿童到儿童”(C—T_C)方法更强调:同学问合作互

图3“从儿童到儿童”健康教育路线图
助,年龄大的儿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将今天的学习与今天的应用相联系;将教室里的学习和教室外的学习相联系;追求知识与技能、态度与行为的协同发展;把儿童的发展和社区的发展相结合。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如下:
(1)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发展儿童在健康学习中的自主性以及终身学习的意愿。
(2)提倡教师在教育学习过程中作为合作者,促进孩子不断发展对本地以及自身面临的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合理决策,确立形成各种生活技能。
(3)充分调动儿童特有的精力和热情,积极参与健康促进,合理利用有限的保健资源,减少儿童进入成年时期的健康投资。
“从儿童到儿童”(C—T—C)方法不仅强调一种新的学习内涵和一种新的教育训练方式,它将重要的知识、信息相联系;并以活动为基础,采用有趣的、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提供儿童能够接受的技能,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这些原则对教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示个体身上的某些潜能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被发现,观察和讨论结果比被动地学习某些知识更有助于记忆。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发现中学习。
四、来自我国的探索与经验
2002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余小鸣教授等人,首次在国内依据“从儿童到儿童”(C—T—C)方法开展进行了学校营养教育研究。该研究在山西、浙江两个省进行,涉及学生人数达到3653人。结果显示采用“从儿童到儿童”(C—T—C)方法的试验组学生在
营养知识态度一饮食行为(KAP)方面得分明显提高,而且通过他们进行了大范围的营养知识宣传和辐射,使受到传播的辐射组学生在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得分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干预效果十分显著。其研究报告已分别在《营养学报》、《中国学校卫生》、《卫生研究》、英国Child-to—ChildTrust等多个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并在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报告交流以及《中国食品报》等报刊予以报道。
DavidMorlryh,HugeHawes等人把G—T—C方法归纳为认识、学习、行动、评价四步,即:
(1)帮助儿童确定一个健康主题;
(2)学习相关知识,做出行动计划;
(3)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4)对他们的健康教育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
余小鸣教授等人在中国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出的步骤如图4所示:

图4学校营养教育“从儿童到儿童”的路径
1.中国“从儿童到儿童”(C—T—C)营养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势
(1)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营养教育的范围得以拓展。国内外多项学校营养教育研究的效果评价中,营养知识的变化一般是显著的,但态度、行为的转变往往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预的时间不够。按照David提出的健康教育“时间一效果曲线”显示,一般5课时以上即能对知识产生效果,而使行为产生变化至少需要15课时。余小鸣教授等人的研究采用DT-C营养教育方法,把课堂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营养教育更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学习、巩固营养知识的活动扩展到课外,通过调查、咨询、实践等方式大大延长了他们参与营养教育的时问,克服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不充足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程度受限等问题。
(2)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经济学意义。以往的营养教育研究,主要是由研究人员或专门培训的教师担当健康教育的主力,因此开展大规模的营养教育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往往由于投资太大使得一些营养教育不得不停留在研究的层面上,受益人群
有限,使营养教育效果很难得到有效的维持。而在我国开展的C—T—C学校营养教育中,研究者直接提供营养教育的只有200多名学生,这些经过教育的200多名儿童继而成为了传播营养知识的主体,最终使受益学生达到3000人左右。定性研究发现,家长的营养知识水
平也有所提高,一些饮食习惯得到了改善。这项研究投资少,效益高,在中国健康教育资金短缺、卫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C—T—C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2.“从儿童到儿童”(C—T—C)方法使儿童获得成长
(1)帮助儿童学会学习。这种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态度。
(2)帮助儿童学会做事。不同于以往单纯由教师将知识和信息教授给学生,而是由儿童自己通过活动对不同教育内容形成新的看法,激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和他人,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和为家庭或者社区服务联系起来。
(3)帮助儿童学会做人。由于G—T—C模式的活动鼓励儿童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共同工作,因此,促进了儿童形成自尊,并在为他人的服务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在他人对其工作给予的评价和信任中,获得了更多对自我的认识,建立起必要的自信与做人的准则。
(4)帮助儿童学会相处。在C—T—C模式的活动中,需要儿童自己确认问题、讨论问题、形成计划、确立行动、解决问题、评估结果,从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分工与责任,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形成了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
献花(0)
+1
(本文系朱延宝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