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难忘异乡中秋夜
2014-09-08 | 阅:  转:  |  分享 
  
难忘异乡中秋夜

又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中秋节是我国人民的重大节日,它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古往今来,有多少描述中秋的名诗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苏东坡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更是脍炙人口。而对远方的游子来说,最贴切的莫过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了。没有过长期离家经历的人,是不会有这种切身感受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从上海的学校毕业分配到北方,1962年10月中旬,出差到石家庄附近农村支农,正赶上中秋节,许多当地的同志都回家团圆去了,留下我和一个家在北京的老同志看工地。白天还好说,可是,到了晚上,看着这朗朗晴空,群星闪烁,一轮皓月当空,照得地上银光遍地,树影婆娑,此情此景,怎能不勾起人强烈的思乡情结?(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大大好转,而城市里高楼林立的四角天空,再也没有了这种空旷的赏月环境了)。我独自一人,步出门外,在一览无余的乡村郊外,抬头仰望这皎洁的月亮,似乎隐约看到广寒宫里,“寂寞嫦娥舒广袖”;“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天上人间情同此理,这恐怕就是“佳节倍思亲”的道理。

没办法,回到寝室,北京老同志邀我“借酒浇愁”,原本不会饮酒的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这个人称“京油子”的对手,幸好我急中生智,耍了个小“阴谋”,一人大半碗用白薯干酿的蹩脚烧酒,你一口,我一口,不到半个时辰喝个底朝天,直喝得他天昏地暗,睡到第二天早晨还晕晕乎乎,他却翘着大拇指说:“看不出,小黄好酒量!真没想到南方人也这么能喝!”其实,这酒我根本没喝到肚里,喝一口,就用大毛巾檫一下嘴,95%的酒都吐在毛巾上了,这是从一部苏联电影里学来的,我欺他老人家800度的近视眼,直到最后都一点未察觉。后来,他逢人就替我吹嘘,“小黄酒量大,你们千万别跟他斗酒。”事情过了半个世纪,时过境迁,记忆忧新。连想到今天远离家乡的民工弟兄,可能也会有此境遇和感受,我们要为他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尽量给予关怀、照顾。让他们少一点寂寞与孤独。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