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开题报告
2014-09-14 | 阅:  转:  |  分享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词语积累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刘集乡振华学校课题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学校纷纷把“小学语文积累”作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学校在小学语文积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积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阅读,自我积累”的教学模式,将语言文字内化;有的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通过“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有的学校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分类积累等。这些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寻适合我们教育教学的最佳方法。

2.选题意义与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包括“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词语是最基本的,积累足够的词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汇丰富的人,看到好看的花,脑海中就会闪现漂亮、美丽、艳丽、芬芳、五彩缤纷等词语,而词语贫乏的人,除了说声“美丽”外,也许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了,他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呢?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校生都是农民子弟,由于家庭、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很贫乏,写出来的文章也是语言平淡、枯燥,内容空洞,语句不通顺,要不就照抄照搬,应付写作。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丰富的词语积累。所以,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词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1.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词语,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以提高语文素养。

(2)充分调动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并尝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积累的词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对三——六年级学生词语积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如何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提高习作能力,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3.重要观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和诱导,尽可能为学生语文积累提供更多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个性潜能得到做大限度的发挥。

(2)重视课内外积累。把握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培养小学生词语积累能力”必须立足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潜心学文中积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通过课外读书看报、参加各种活动等,增强学生学语文,积累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多角度提高语文积累能力。

(3)重视积累强调运用。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为更好地表达服务,为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反过来,运用亦是提高积累质量的重要手段。运用可加深理解,唤起学生的记忆。

(4)提高教师指导课内与课外积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4.研究目标

(1)本课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现状出发,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词语并运用,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引领学生词语积累自主化、生活化。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三~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

2.研究思路

(1)让每位学生制作一本词语采摘本,并自主设计封面

学期期初,让每位学生自己制作一本词语采摘本,并为自己的摘抄本命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采蜜集》、《百花园》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摘抄这项活动倾注浓厚的兴趣,从此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收集。

(2)教给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

积累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指导学生课内外摘抄也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具体方案,直到扶着学生上了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比如,鼓励学生在积累的词语后面,写上自己对这一个词语的运用,也就是给这个词造句;可以积累的词语很多,面很广,可让学生给自己的摘抄内容分类,像大自然篇、动物篇、植物篇、人物外貌篇、心理活动篇等等,以便自己在习作中查阅;在每页下面还可以摘抄一两句谚语或短语,这主要是激励学生从中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

(3)交流采摘本,做到资源共享

要求学生每天采摘,可以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采摘本,特别是交流自己的感受,做到资源共享;采摘本每两星期交老师批改一次。

(4)注重展示,激发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采摘本的质量,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要注重采摘本的展示和对采摘质量的评价。有选择地展示一些优秀的采摘本,对积累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评讲,有利于鼓励学生提高采摘的质量。适当的时候还进行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如有关的一些课外知识的竞赛、好词好句展示会等。

3.研究方法

(1)谈话调查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积累语言情况进行谈话调查。

(2)实验法:对研究对象实施“积累词语策略”。

(3)观察法:观察了解学生对积累词语的的兴趣。

(4)经验总结法:对于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及成果,不断进行积累。

四、预期研究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书》;对研究对象进行谈话调查。

(2)主要研究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组织教师学习与实验课题相关的理论;对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组织教师上实验课,评议研讨,总结反思;针对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分析。

(3)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

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课题实验经验,分析得失,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展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2.最终研究成果

(1)学生优秀积累本。

(2)课题结题报告、研究工作报告和成果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组成员

组长:课题承担者

副组长:本校校长

成员:三至六年级语文老师

2.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主要负责组织、领导科研工作,负责指导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的制定,文档资料的整理等。

副组长:督促并指导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课题组成员:实施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管理科研过程,并负责调控、调整研究措施,修订研究方案;对简短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报告、成果报告;分工撰写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成果报告、成果论文等。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课题组工作常规,定期学习、研讨、交流,充实提高思想方法。

2.制定严格的实施管理措施,保证教师自觉主动、规范地开展课题研究。

3.举行课题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培训。















献花(0)
+1
(本文系珍爱22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