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日军的轻机枪
2008-01-1322:43
一:“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机枪(6.5mm)??????还记得笑星郭达主演的抗日电影《举起手来》吗?里边有个场景:女主角在院子里被几个日本兵发现,惊慌之中拿起一支机枪自卫,但是不会开枪。日本兵狰狞大笑走上前来,女主角情急之下扣动扳机举枪扫射……这里女主角拿起的那支机枪就是俗称的“歪把子机枪”,正式名字叫6.5mm“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这种机枪是1922年由日本著名枪械专家南部骐次郎于名古屋兵工厂精心研制的,曾经大量装备日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因于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日军开始装备该枪,所以得名为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大正11年式轻机枪因为其细长的枪颈呈弧形向右弯曲,像鹅脖子一样折向一边,故得名“歪把子机枪”,它是当时侵华日寇主要装备的轻机枪。全枪重量:10.2公斤;口径:6.5毫米;表尺射程:1600米;初速:756米/秒;弹夹装子弹30发,理论射速500发/分钟。可以使用标准的日本三八式步枪6.5毫米子弹,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是极易出现故障,装弹药比较费力。??????尽管日军把“歪把子”视为“珍宝”,但经过一个时期的使用,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歪把子”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据史料记载,日本当时曾经把从中国缴获的“捷克式”(即ZB-26)轻机枪与其“歪把子”对比,深感“自惭形秽”。有时会把自己的歪把子弃之不用而使用缴获的中国军队的“捷克式”(即ZB-26)轻机枪。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如图所示:
二:“拐把子”--九六式轻机枪??????“歪把子”的“不争气”显然不能适应作战需要,更不能适应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扩张野心。在其改进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捷克式轻机枪(ZB-26)的优点,又继承了小日本一贯猥琐的特色从而诞生了九六式轻机枪--抗日民众把其称为“拐把子”,“拐把子”实际上是“歪把子”和捷克ZB-26式轻机枪结合产生的“混血儿”。由于此枪定型于于1936年(日本神武纪年2596年),所以称其为九六式轻机枪。??????“拐把子”虽然作为日军新一代的制式轻机枪,但仍矢志不渝地咬定“歪把子”那种“独异怪辟”的“青山”不放松,因此几乎任何人看了“拐把子”之后,都会自然将其归属日本,而绝少会认为是其他国家的。即便“拐把子”把“歪把子”的枪颈改成了小握把,把大“鱼尾”枪托改成了略小一些的“鱼尾”枪托,而且还增加了提把,然而从它们的造型以及整体配合上来看,仍然看得出“歪把子”的特征。要指出的是小日本为了标新立异,本来它借鉴的捷克式轻机枪(ZB-26)的提把是是冲后的,小日本在“拐把子”中的提把是冲前的。仅此一点不仅可以区别九六(九九)式轻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更可以看出小日本自欺欺人的猥琐用心。??????九六式轻机枪是日本第一挺可以快速更换枪管(子弹打多了枪管可是会发热的噢!所以要换)的轻机枪,这种设计使得九六式轻机枪可以保持足够的火力持续性。九六式轻机枪口径仍然为6.5毫米,使用三八式6.5×58毫米半底缘尖弹,发射三八式尖弹时初速为730米/秒,该枪全长1054毫米,重量为8.85公斤。九六式轻机枪构造简单,坚固可靠,在射击时极少发生故障,该枪的特殊之处是可以配备刺刀,以进行白刃格斗用(拿着十七八斤重的机枪和我抗日军民拼刺刀--我看是白给)。九六式机枪本来是用于替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但是由于生产能力的不足,该枪直到珍珠港事变之后才全面装备日军在太平洋战区作战的部队,“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的第25军则是第一支全面换装此种新式机枪的日军部队。
九六式轻机枪形状如图所示:
三:另一种“拐把子”--九九式轻机枪(7.7mm)??????由于在实战中逐渐发现6.5mm尖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力不足,日本开始生产一种7.7mm的步枪、机枪弹。并且在“三八式”步枪和九六式“拐把子”的基础上,于1939年研发了九九年式7.7mm步枪和九九年式7.7mm轻机枪(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年2599年,故称之为九九年式)。??????九九式轻机枪与九六式轻机枪的区别:九九式和九六式大致相同。不过区别起来也不是太难。第一:九九式为了增强杀伤力口径增大为7.7mm。第二:九九式轻机枪在枪托后部下方增加了一个支杆,用于支枪。第三:枪管固定销有一个六角形螺帽以及枪口部旋有防火帽。第四:提把外表无刻槽外。
九九式轻机枪形状如图所示:
(首批出产的九九年式7.7mm轻机枪)
较早出产的九九年式7.7mm轻机枪(注意其提把外表仍有刻槽)
??????这两种口径的“拐把子”与“歪把子”,是整个二战时期日军步兵分队装备的主要自动武器,三者生产总量达12万余挺之多。曾经夺去了无数中国人民的生命,但是它们最终还是被中国人民夺过来反抗侵略。游击队歌不是这样唱吗:“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都和他拼到底。”--多行不义必自毙,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捷克式轻机枪(ZB26)和布伦机枪长的确实有点像,如何区分它们呢?
一:捷克式机枪(ZB26):
???????捷克式机枪(ZB26)的枪管上有一圈一圈的散热环,而且导气管的位置比较靠前,枪口消音器上面有小圆孔。如图示:
再来一张远距离的:
二:布伦机枪:
???????布伦机枪的弹匣要比ZB26看起来弧度大好多。导气管也比较靠后。
三:附,两种机枪的渊源。
???????①:ZB26由捷克国营兵工厂1925年生产,1926年4月经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量产,定名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rojovkaBrnovzor26即ZB-26)。
???????中国是使用ZB-26轻机枪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但采购了ZB-26轻机枪,而且大量仿造ZB-26,根据捷克布尔诺工厂历史资料,1927年-1939年间,一共运送给中国30,249挺ZB-26轻机枪。ZB-26轻机枪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估计超过10万挺,其中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兵工厂大约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在电视连续剧《亮剑》中你若注意的话,经常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李云龙经常简称它为捷克式。ZB26的口径也和国军的中正步枪口径一样。也就是说可以使用中正步枪的子弹。
???????值得一说是:ZB26无论是从射击准确性、稳定性,还是可维护性来说那是相当的好啊,只是一点弹匣装弹量少了一点,才上来是20发的,后来变成30的了。
???????②:布伦机枪:是捷克式机枪的后裔子孙。
???????1932年ZB-26轻机枪参加英国新型轻机枪选型,其改型ZB-33于1933年被英国军方选中,并根据英国军方的要求改进为7.7mm布伦式轻机枪。在1935年由捷克布尔诺兵工厂授权生产。生产国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布伦式轻机枪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了中国军队。从1944年起,加拿大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大约40,000挺7.92mm口径的布伦式轻机枪。
对比下二战各国的轻机枪0分
美国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类型:自动步枪设计日期:1918年生产期间:1918年到1950年代变型:1918A1,1918A2口径:7.62毫米弹药:7.62×63mm步枪弹弹匣容量:20发全长:1214毫米枪管长度:610毫米重量:7.5公斤(A1型),9.2公斤(A2型)射速:300-450发/分;500-650发/分(A2型)初速:805米/秒有效射程:600米苏联捷格加廖夫式轻机枪类型:轻机枪设计日期:1926年生产期间:1928年到1950年代变型:DPM,DA,DA-2,DT,DTM口径:7.62毫米弹药:7.62×54mm步枪弹弹盘容量:47发全长:1270毫米枪管长度:605毫米重量:11.9公斤射速:600发/分初速:840米/秒有效射程:800米日本十一年式轻机枪类型:轻机枪设计日期:1922年生产期间:1922年到1945年变型:口径:6.5毫米弹药:6.5×50mm步枪弹弹斗容量:30发全长:1100毫米枪管长度:485毫米重量:10.2公斤射速:600发/分初速:736米/秒有效射程:600米民国捷克式轻机枪类型:轻机枪设计日期:1926年生产期间:1935年到1950年代变型:口径:7.92毫米弹药:7.92×57mm步枪弹弹匣容量:20发全长:1161毫米枪管长度:672毫米重量:9.6公斤射速:500发/分初速:830米/秒有效射程:600米英国布伦式轻机枪类型:轻机枪设计日期:1926年生产期间:1935年到1950年代变型:MkI,MkII,MkIII,MkIV,L4口径:7.7毫米弹药:7.7×56mm步枪弹弹匣容量:30发全长:1156毫米枪管长度:535毫米重量:10.4公斤射速:500发/分初速:744米/秒有效射程:600米德国MG42式通用机枪类型:通用机枪设计日期:1939年生产期间:1941年到1960年代变型:MG1,MG3,MG42/59,M59口径:7.92毫米弹药:7.92×57mm步枪弹弹链容量:50发全长:1219毫米枪管长度:533毫米重量:11.05公斤射速:1200-1500发/分初速:755米/秒有效射程:800米(两脚架)/1200米(三脚架)MG42通用机枪是人类历史上最有里程碑意义的机枪之一,其采用两脚架时作为轻机枪使用,采用三脚架时作为重机枪使用,作为轻机枪使用时性能是房主所列举机枪中性能最好的。其次英国的布伦跟苏联的DP性能相当,均逊于MG42。中国捷克式跟英国布伦式师出同门但是因为中国加工能力的差距所以捷克式要差于布伦式,但是不逊于美国M1918,日本歪把子最差这是大家的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