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蜡烛
2014-09-16 | 阅:  转:  |  分享 
  
蜡烛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 设计人 李凤宇? 课题 3蜡烛 课型 授课 课时 2 设计时间 2014.9.7 学





标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重难点

预测 重点 分析文中反复的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师复备 1预习导学 1、辨字形,读准字音烧灼(???)拂晓(????)腋窝(????)匍匐(???)瓦砾(????)地窖(????)颤巍巍(????)迫击炮(??????)明晃晃(??????)覆(?????)舀(?????)揣(????)2、解释词语:(1)拂晓:天快亮的时候。(2)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3)名副其实:名声与实际相符合。(4)肃穆:严肃而恭敬。(5)匍匐:爬行。(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永垂不朽: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明确: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









献花(0)
+1
(本文系红星一中2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