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月相变化教案
2014-09-23 | 阅:  转:  |  分享 
  
教案名称 月相变化 科目 科学 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上 教案设计者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并且通过上堂课制作“我的月亮卡”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围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虽然说学生对月亮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月球是如何借助太阳光而改变自身形状的还没有很清晰、完整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

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

时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相变化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

用李白的《静夜思》引入,引出月相话题。

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引出月相的概念(板书: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背诵诗句

请两个同学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二)贴月相

看一段有关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这个过程中在黑板上书写相关的文字)

视频看完后,给每个人发一个圆纸片。

提示:阴影表示看不见的部分、白色表示可见部分

提问:月相是不是还少了一个

提问:那十五区哪儿了

其实十五被老师隐藏了

提问:所贴的月相秩序有没有问题?

通过图像变化总结月相在上半个月变化规律

提问:月相下半个月的变化规律?

反问:贴的月相有没有什么问题

看视频,整理出实验流程

讨论并把对应的月相纸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是,十五

不知道

学生思考回到

小组讨论

拿出提前放在桌子底下的圆纸片并贴带黑板相应位置 (三)月相变化规律 上半月:缺(初一)到圆(十五)

下半月:圆(十五)到缺(三十) 做笔记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回家观察月相,并做记录 七、板书设计













































1







初一

(三十)



初三、四



十五



十八

十九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六

二十七



下半月



















月相变化



概念:月相



初七、八



十一、

十二



上半月







献花(0)
+1
(本文系读书人12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