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4-09-24 | 阅:  转:  |  分享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教学进度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1、太阳和影子 2 2、太阳钟 1 3、昼夜交替 1 4、看月亮 2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 单元总结 1 第二单元 1、光的行进 2 2、照镜子 2 3、研究透镜 1 4、七色光 1 单元总结 1 第三单元 1、简单电路 1 2、导体和绝缘体 1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1 4、研究磁铁 1 5、电磁铁 2 单元总结 1 第四单元 1、测量呼吸和心跳 1 2、肺和呼吸 1 3、心脏和血液循环 1 单元总结 1 第五单元 1、解释 1 2、建立模型 1 单元总结 1 复习考试 3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

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

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学探究

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利‘学知识

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

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

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

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

物的节律变化。

本单元从观测太阳开始,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相变化的规律,懂得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我们更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太阳和影子 2 2、太阳钟 1 3、昼夜交替 1 4、看月亮 2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 单元总结 1 总课时 9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1.1太阳和影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 重点

难点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

方法 观察比较法、讲授法 教具 指南针、记录纸、温度计、钟表、橡皮、小棒 实践

活动

检查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板







1.1太阳和影子

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的高度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1、

2、

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重点

难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践

活动

检查 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板





计 1.1太阳和影子

高度高低

太阳运行气温气温高气温低

(自东向西)影子影子短影子长

东南西自西向东

西北东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的上节课的观察记录。

2、提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学习新课

1、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2)小结:

2、讨论:(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3)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3、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边总结边板书)

4、完成P62活动记录









观察模拟实验



讨论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2太阳钟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重点

难点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原理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 教具 图片、视频 实践

活动

检查 玩一玩有趣的手掌日晷 板







1.2太阳钟

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讲述: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古代人也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计时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观看视频)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看手掌日晷

(1)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做太阳钟

(1)谈话:既然古代的方法这么有效,我们也来制作太阳钟吧。

(2)讲解制作太阳钟的方法

(3)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4)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5)提问: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观看视频





学生尝试用手掌日晷计时





制作太阳钟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3昼夜交替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 重点

难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手电筒(或蜡烛)、地球仪 实践

活动

检查 网上搜查各国与北京的时差 板







1.3昼夜交替(24小时)

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是在什么时候收看的实况直播?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讲述:是的,美国观众是在早上8点看的开幕式实况直播,当我们是晚上时,美国正好是白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昼夜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模拟昼夜的成因

(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同一时刻,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时间不一定一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2)学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特别注意观察南北极的光照情况。

(3)实验的时候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找出不同时间的国家例子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太阳不可能用24小时围绕地球转一圈,说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结果,而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则要短得多,因此昼夜交替只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介绍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1)讲述:人类很早就对昼夜的形成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很多观点。

(2)学生阅读教材P8“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3)思考:阅读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4)小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事业也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的。

三、课外作业

课后上网搜查世界各国与北京的时差。









学生思考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













阅读教材







网上搜索资料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1.4看月亮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 重点

难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

方法 观察比较法、讲授法 教具 记录纸 实践

活动

检查 观察月相的变化 板







1.4看月亮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有不同的形状,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并给它们排排序。。

2、叫一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纸上画。

3、讲解:月亮圆缺的样子叫月相。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2、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并要求给月相记日记。





画月亮









观察

小组交流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1.4看月亮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重点

难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

方法 交流讨论法 教具 视频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1.4看月亮

月相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而形成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2、阅读P10下图: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

































交流观察日记





阅读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通过调查身边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植物会产生影响。

2、 重点

难点 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 调查夜间开花的植物 教学

方法 观察比较法、讲授法 教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检查 设计花钟 板









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意见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提问: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4、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5、谈话: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6、阅读P12资料《林奈和花钟》

7、提问: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8、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9、小结: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讨论交流















阅读资料



设计花钟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通过调查身边动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物会产生影响。

2、 重点

难点 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物产生影响 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教学

方法 观察比较法、讲授法 教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检查 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板









1.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讲述:今天我们继续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1、昼夜对人的影响:

(1)谈话: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2、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谈话: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3)看书上P13页的图: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白昼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头鹰、刺猬、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蜜蜂。

(4)提问: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的变化。)

(5)谈话: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

(6)提问: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7)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须知,课后进行。)

3、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

(1)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预测。

(3)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

(4)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

三、拓展作业

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学生谈论自己的生物钟















观察图片

学生讨论





















探讨调查方法









讨论预测 教学反思



第周

1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A西东;长短长

B东西;低高低

C东西;长短长

2、日晷是测量()的工具。

A体积B时间C长度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

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时()。

A一年B一个月C一周

5、新月指的是天上()。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

6、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A早晨B中午C傍晚

7、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

8、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

9、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

10、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

A上午B下午C夜晚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分析

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共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人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了解光的自线传播现象;厂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本单元涉及《科学(3~6午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3.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光的行进 2 2、照镜子 2 3、研究透镜 1 4、七色光 1 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7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2.1光的行进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重点

难点 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图片、视频 实践

活动

检查 课后探究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板







2.1光的行进

光源:自己发光的物体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朗读单元小诗,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呢?

2、谈话: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对它也并不陌生,请谈谈对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光源及其分类

1、观看视频:提问: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

2、学生交流。(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都是自己发光)

3、小结:我们把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4、提问:请仔细观察教材P16插图,想一想,为什么选了这五种光源?它们有什么代表性?

5、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

6、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板书课题)

2、学生看书上P17页的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四、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对吗?怎样验证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拿什么做光源?)要注意些什么?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小结: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五、课后拓展

谈话:实验中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怎样呢?请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进一步展开研究。









欣赏单元小诗







欣赏视频



学生交流







观察图片

给光源分类













讨论交流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2.1光的行进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学会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重点

难点 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图片、视频、制作小孔成像的材料 实践

活动

检查 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板









2.1光的行进

小孔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光源?光是怎样行进的。

二、初步认识小孔成像现象

1、谈话: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文P18页的相关内容。

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解释)

3、指导学生动手尝试小孔成像实验。

(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学生阅读资料课本P18,了解制作过程。)

(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评比交流,看谁制作的小孔成像仪成像效果好。

4、小结:小孔成像的特点:(见板书)

















三、巩固总结

谈话:今天科学课上,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复习思考





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



学生制作

交流评比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2.2照镜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能自行研究镜子并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

2、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重点

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镜子 实践

活动

检查 课后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板







2.2照镜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容,你们知道吗,其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板书课题)

2、提问:室外的阳光灿烂,你们有办法把它们引导进教室里吗?怎样将阳光通过窗户引入教室?怎样能使某个同学暗的一边脸亮起来?

3、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

4、讲述:像皮球可以在墙壁反弹一样,光线也可以在物体表面反弹,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镜子、人脸等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能反射光线,而且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就越好。

二、玩平面镜,知道镜子能成像

1、提问:在平时照镜子时,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验证发现

3、学生交流。(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师可在黑板上画简图。

4、小结:镜子能成像的特点。(见板书)

5、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镜子的玩法?

6、玩镜子游戏:(看书P20的提示)

游戏1: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游戏2:借助镜子读文字

游戏3:看着镜子,让笔资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7、汇报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填写在P70的活动记录上。

三、用平面镜做游戏或玩具

1、游戏:做阳光接力打靶游戏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

3、指导学生制作潜望镜、万花筒。

(1)出示教师制作的潜望镜,教师画图分析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2)布置学生回家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验证发现

学生交流





玩游戏









填写活动记录

游戏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2.2照镜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会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2、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能画图解释。

3、知道反光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重点

难点 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潜望镜或万花筒、不锈钢汤匙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2.2照镜子

凸面镜中的像是正立的。

凹面镜中的像是上下颠倒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

二、潜望镜

1、检查学生自制的潜望镜或万花筒。

2、学生评比交流,看谁做得潜望镜或万花筒好

3、讲解:边画图边讲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三、曲面镜

1、谈话: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平面镜,如果把镜面弯曲,看到的像会有变化吗?

2、分组实验:观察不锈钢汤匙的两面,有什么发现?

3、讲述:汤匙的两面就是弯曲的镜子,一面是凸面镜,一面是凹面镜,而所成的像一个是正立的像,一个是颠倒的像。(教师板书)

4、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面镜和凹面镜?

5、学生汇报交流。

四、巩固总结



















评比交流









分组实验







讨论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2.3研究透镜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重点

难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杯 实践

活动

检查 自制望远镜 板





计 2.3研究透镜



凸透镜凹透镜

聚光散光

放大作用缩小作用

成倒立的像不能成像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仔细看过放在水中的铅笔吗?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样了?在什么地方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2、学生尝试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3、讲解: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二、研究透镜的形状特点

1、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凹透镜和凸透镜,请大家通过目测和手摸,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感知、交流

3、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像近视眼镜这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三、探究透镜的作用。

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2:尝试透镜聚光。(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一方灼伤眼镜。)

实验3: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小结:透镜的特点及作用。(见板书)

四、制作望远镜

1、谈话: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你能举出实例吗?

2、学生看书、了解、交流。

3、介绍:望远镜

4、指导学生制作望远镜。

五、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尝试解释现象











分组观察









讨论交流

分组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2.4七色光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 重点

难点 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三棱镜、镜子、手电筒、水槽、彩色滤光纸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2.4七色光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彩虹?

二、制造彩虹

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

2、学生阅读课文P26制造彩虹的方案

3、学生分组活动:

(1)用三棱镜。

(2)把镜子放在水中。

(两个活动任由学生选,可做一个,也可做两个)

4、交流实验现象,讨论: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5、小结:太阳光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板书课题)

6、提问: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现象?(观察光碟、肥皂泡等)

7、谈话: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吗?

8、学生阅读课文P27资料。

9、交流:牛顿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遭到激烈的反对?怎样说服别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10、玩七色陀螺。

(1)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制作。(学生也可以课前制作好)

(2)玩陀螺,观察有什么现象。(先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3)讨论:从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获?

(4)小结: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三、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

1、滤光实验。

(1)学生参考课本P28做滤光实验。

(2)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3)小结: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取决于它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2、活动: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观察图案。

(1)学生按要求活动,多观察几种图案。

(2)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

(3)小结:彩色滤光片只能透过其呈现颜色的光。

四、课外拓展

课后用喷雾器来制造彩虹。(注意要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









学生阅读

学生分组活动







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









玩陀螺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第周

1课时

第二单元测试题

填空题

1、下列物体()是光源,()是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

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行进的。

3、下列镜片()属于凸透镜,()属于凹透镜。





a.b.c.d.e.f.

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5、越()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7、凸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能使光线()。

8阳光可以被分解为()、()、()、()、()、()、()七色光。

9、透过红色的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第三单元电和磁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本单元涉及《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

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种种解释。

1.6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景中。

科学知识

4.1了解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4.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4.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1知道磁铁有方向特性,磁铁有两极,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5.3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用指南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想知道,爱提问。

1.3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中尊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1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三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简单电路 1 2、导体和绝缘体 1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1 4、研究磁铁 1 5、电磁铁 2 第三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7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3.1简单电路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 重点

难点 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 实践

活动

检查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板







3.1简单电路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电池)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提问: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3、讲解:电池是一种电源。

二、学习新课

1、介绍简单电路元件:

讲解: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电池盒——上面有+、-符号,表示“正极、负极”;导线——用来传输电能;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

4、开关的认识:

(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2)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6)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指导画电路图:

(1)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2)认识电路元件符号,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3)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1)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2)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3)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4)用材料试着组装。

(5)汇报总结活动。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1)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2)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3)汇报实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回答问题





















连接电路并画出实物图









体会电流回路











































设计电路

组装电路













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3.2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 重点

难点 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电池、开关、小电珠、导线、待检测物体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3.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2、谈话:拉开导线,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1)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2)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3)分组实验验证,要求学生填写活动记录:

(4)汇报交流

(5)我们把像铁钉、钢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3、研究水是否能导电

(1)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2)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3)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4)小结:有的水容易导电,有的水不容易导电。

4、安全用电:

(1)谈话:人体是导体吗?

(2)看课本P34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3)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4)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5、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2)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3)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辨认名称。

(4)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分组实验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重点

难点 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法 教具 暗盒、小电珠、导线、电池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小电珠不亮——不通

小电珠亮了——通了

小电珠变暗了——通了,但是增加了用电器

小电珠变亮了——是增加了电池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老师手握两根电线,其中一根断了,怎样判断是哪一根?

2、学生讨论交流并验证猜测

二、学习新课

(一)判断暗盒里的电路的方法

1、提问:这些暗盒的秘密都在里面,外面只有一些接头,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暗盒里面到底有怎样的秘密。但在研究暗盒的过程中你们必须遵从下面两个条件:

(1)不允许打开暗盒。

(2)里面都是电路元件,就用断开的电路作为检测器。

2、谈话:你觉得应该怎样使用这个暗盒(演示)

对演示的结果作初步的分析:这样检测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暗盒的两点之间会有什么电路元件?

3、分组探究暗盒的秘密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研究并分析、记录。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出现的各类困难。

4、总结分析活动

(1)在用检测器进行检测的时候出现了哪些情况?

板书列出各类情况(不亮、更亮、亮了)

(2)整理活动记录,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

(3)

观察演示实验





分组探究暗盒









画出电路图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3.4研究磁铁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能利用磁铁的性质制作指南针及磁铁玩具。

4、知道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重点

难点 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大头针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3.4研究磁铁

磁铁的性质:1、吸铁的性质

2、指南北的性质(南极S北极N)

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你们想看吗?

2、演示唐老鸭磁性玩具

3、提问:唐老鸭为什么会翩翩起舞呢?

二、学习新课

(一)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展示各种形状的磁铁,认识这些磁铁的形状。

2、用比较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分别是:条形、马蹄形、环形、菱形。

(二)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吸铁的性质

(1)、谈话:它们可不是一般的铁块,它们都有一种本领,猜猜看它们有怎样的本领呢?

(2)、探究活动:

①分发:磁铁一块、回形针六枚、小试管一只

②要求:用磁铁去吸引回形针,看看你能在几种情况下把回形针吸起来?

(3)小结:磁铁连续吸铁,也能隔着物体吸铁。

2、指南北的性质

(1)提问:磁铁各部分的吸力相同吗?

(2)演示用条形磁铁吸引碎铁屑,观察现象

(3)讲述:磁力最大的部位称为磁极。

(4)提问:磁极有方向吗?玩一玩,说说现象。用悬浮法和悬挂法研究、观察。

(5)小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南极S北极N

(5)阅读P39资料

3、磁铁的磁极

(1)谈话:了解了磁铁吸引铁的本领,现在我们加入另一块磁铁,看看你是否有新的发现,或者有别的玩法?

(2)学生体验活动。

(3)提问:加入了一块磁铁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4)小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三)研究磁化现象

1、用磁铁的一极在缝衣针上沿着同一方向摩擦20次以上

2、把磁化后的缝衣针插在小块塑料泡沫中央,放在水面上,观察她的指向。

(四)磁铁的应用:

1、磁铁有这么多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2、观察P41图片,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演示实验









认识各种磁铁











探究活动























阅读资料







学生体验活动









自制指南针







观察图片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3.5电磁铁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变化规律。

重点

难点 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探究磁极变化的因素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讲授法 教具 铁钉、导线、电池、指南针、大头针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3.5电磁铁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办法?

2、老师能让它变成一根磁铁,你们相信么?

3、演示制作电磁铁,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4、谈话: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磁铁么?请给这个磁铁取一个名字。(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电磁铁

1、谈话:你们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

2、教师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制作活动。教师指导制作电磁铁

4、学生玩电磁铁

5、提问: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磁铁和电磁铁有什么不同呢?

6、小结: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三、电磁铁的两极

1、谈话: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2、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的原因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请比较一下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4、小组活动,要求:改进组装的电磁铁,使同组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

5、小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四、扩展探究

如果电磁铁钉帽是北极,那么,改变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以后,电磁铁的钉帽是什么极了?









观察演示











制作电磁铁

学生玩电磁铁









测电磁铁的两极







小组活动









学生假设

实验验证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3.5电磁铁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线圈的匝数有关。

2、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难点 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线圈的匝数有关。

。 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法 教具 电池、铁钉、电线、回形针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3.5电磁铁

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电池电量

线圈匝数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二、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预测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生讨论汇报

4、板书预测的结果:导线圈数、电池多少、铁钉规格等

三、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1、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1)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学生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总结汇报;

5、小结: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电池电量、

线圈匝数

6、提问:你通过实验,发现你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四、电磁铁的应用

阅读P44的资料及图片,了解电磁铁的用途

















复习









预测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探究活动











阅读资料 教学反思









第周

1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C用新电池

2、属于绝缘体的是()

A湿毛巾B塑料剪刀C人体

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

4、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

二、填空题

1、常见的导体有:。

2、常见的绝缘体有:。

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请在○中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一元硬币○彩色纸○铁钉○布娃娃

○铁制剪刀○塑料尺○球鞋○长尾夹

○木制铅笔○冰箱门○垒球○铁门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人体的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等方而的要求建构的,这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主要内容有:

科学探究

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到,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1.5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5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景中。

科学知识

1.4知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了解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1.5知道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能够自如的呼吸.心脏有规律地跳动,是一个健康生命的重要特征。一个有生命的人.总是在不停地进行着呼吸、心跳。可以说,呼吸和心跳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或许是太自然了。以至很少有学生去关注这两个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知识。本单元的设计,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多次、反复地测量自己的呼吸、心跳、脉搏次数.分析相关数据,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丈系及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呼吸器官和皿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第四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测量呼吸和心跳 1 2、肺和呼吸 1 3、心脏和血液循环 1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4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4.1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重点

难点 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秒表 实践

活动

检查 测量呼吸和心跳 板







4.1测量呼吸和心跳

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有哪些变化?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2、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大腿和身体呈90°夹角)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1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3、提问: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4、谈话:运动后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进行测量)

5、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测量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谈话: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

(2)学生讨论并汇报。

(3)老师示范: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

(4)学生用手摸、听、测脉搏……

(5)谈话: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

(6)记录测量的数据。填写活动记录,算出平均值。

(7)汇报所测数据,计算平均值。

2、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时,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谈话: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有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测量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计算出平均值。

(3)学生汇报所测数据。

(4)学生比较以上两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

(5)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要比安静状态下的速度快。(说出具体数据)

三、拓展活动:

1、谈话:通过我们的测量和发现,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的?

2、提问: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就会加快?



























测量呼吸和心跳

























填写活动记录













比较并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4.2肺和呼吸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重点

难点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准确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吸管、自制肺活量测量瓶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4.2肺和呼吸

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

学生汇报:鼻子、肺……

2、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强调:嘴不是呼吸器官。)

看视频资料。

3、通过观看,相信你现在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在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你觉得在观看过程中,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

(2)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证。

(3)演示实验1并讲解: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再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把袋子摇晃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颜色没变。

(4)演示实验2并讲解:收集呼出的气体,也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变浑浊了。

(5)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6)讲述:一个实验成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结果如何。

(7)演示实验3并讲解:我们先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师收集气体),把收集到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收集一瓶新鲜空气,也用玻璃片盖上。现在老师点燃火柴,你们仔细观察火柴在两个瓶子的燃烧现象。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在呼出的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

(8)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9)提问:我们做以上对比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并汇报。

(10)小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11)提问:在呼吸时起交换气体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什么?(肺)

(12)讲解: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测肺活量。

(1)讲述: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每个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参照P50吹气球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注意:先要深吸一口气,再把所有的气都吐出吹气球,然后把气球扎紧了;要测量气球的最宽处周长。比一比谁吹的气球最大。

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全班汇报结果。

(2)提问:找出本组肺活量最大的同学和肺活量最小的同学,比较上节课你们所测量的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

(3)提问: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

(4)提问:怎么样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学生汇报。

(5)小结:肺活量大对健康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增进健康。

3、保护呼吸器官。

(1)提问: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2)小结:我们要为保护呼吸器官做些积极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扫卫生先洒水,经常通风换气,积极锻炼身体等等。

三、拓展练习:

1、提问:你对吸烟有什么样的看法?

学生汇报。

2、讲述:课后请每个小组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











观看视频





分组活动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分组实验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4.3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重点

难点 认识心脏。 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心脏模型、视频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4.3心脏和血液循环

心脏

血液循环器官

血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把手放在胸口感觉到什么?(心脏在跳动)

2、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认识心脏。

(1)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2)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4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3)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让我们来观看有关心跳的录像。你觉得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4)讲述: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对心跳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5)要求:由于皮球数量有限,我们换个方法也可以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分组实验、交流。

全班汇报。

(6)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7)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认识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1)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2)演示实验1,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3)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4)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5)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1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1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1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6)提问:把1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与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差不多……)

3、血液循环的意义。

(1)提问:现在,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干什么吗?

小组讨论、汇报。

(2)讲述: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经过流动,把氧气和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排泄器官输出。

(3)提问:我们在学第1课时就通过数据发现,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

(4)提问:由此可见,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

小组讨论、汇报。(加强锻炼……)

三、加强巩固:

1、讲述:我们都意识到锻炼身体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心脏,增强心脏的功能。你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锻炼计划?

2、分组讨论计划的目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

3、课后完成锻炼计划。





























学生汇报















分组实验交流







学生汇报













观察演示实验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组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第周

1课时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

2、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的废气。()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3、心跳就是心脏的()。(),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4、()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二、问答题

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答: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主要建构依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较多内容与本单元有关,它们是单元构建的主要根据,其具体内容排列如下。

分目标之科学探究: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2.5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沦。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示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木单元的主要内容解释和建立漠型

解释与建立模型之间具有连带关系,解释是模型的内容,模型是解释的形式。

1.解释:科学探究中的解释含过程形态(思维过程)和结果形态(得到一种或多种解释)两个方面。重点在前者。两者涉及的具体问题是:第一,解释的前提是持续的、认真的观察,在观察中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积极的思维c第二,解释中的思维不仅运用到基本的思维过程,即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等,还运用到思维的各朴逻辑)形式,即判断与推理(演绎、归纳、类比),甚至运用到更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觉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过程。所以,解释充满了理性色彩,闪耀着思辨的智慧光芒:,第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解释中两种基本的探究方法,前者着重针对问题的数据特征,后者着重问题的特性描述。第四,解释不同于事实,解释结果的嬗变折射出科学进步的进程;

这部分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2.建立模型:好的模型就是好的解释。化繁为简、化动为静、着色或标记、放大或缩微……都是很好的解释形式。这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学生认识各种物理模、数学模型和图示模型,认同模型对于解释的作用,还需要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模型制作的活动中去。





第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解释 1 2、建立模型 1 第五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3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5.1解释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3、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重点

难点 对证据进行解释。 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学

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5.1解释





尝观察到的事实解释

摸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观察书上56页的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想)

2、学生回答。(教师不作判断)

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回答。(教师同样不作判断)

5、提问:这是几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有什么想法?

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

(二)指导学生做“毛细现象”的实验。

1、谈话:(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滤纸、水性笔,用水性笔在滤纸上画一朵小花,然后用笔的另一端蘸点水,滴在花的中心,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实验。

3、提问:对于刚才你们观察到的现象,你怎样来解释呢?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要对刚才这些现象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还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家后查找一下关于纸遇到水会怎样的这方面的资料,有了资料、有了证据以后,你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三)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

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看想事实解释)

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

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四)指导学生认识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的。

1、谈话: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人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你是怎样解释的?

“通过反射光看到东西”这一结论现在已经被我们接受了,那么在这个结论得出之前,人们对“人眼是怎样看到东西”是怎样进行解释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书上58页的各种解释。)

2、提问:看了这个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3、学生回答。

4、提问:你知道日心说、板块说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吗?

5、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6、讲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某些现象的结论,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观察图片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5.2建立模型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

2、

重点

难点 认识模型的作用。 建立模型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三球仪模型、黑盒子模型 实践

活动

检查 板





计 5.2建立模型

图形、公式也是模型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

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匣子。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匣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

2、教师出示DNA模型(图)、三球仪(模型)、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DNA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4、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5、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还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能否根据本课所学,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

















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汇报



























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第周

1课时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解释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等情况做出的说明。

2、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还要利用

(),进行合理的思考。

3、模型方便我们解释()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题

1、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2、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3、对霉烂苹果成因的正确解释是有微生物在苹果内繁殖。()

三、连线题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各自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毕达哥拉斯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柏拉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亚里士多德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第周

2课时

科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2、阳光可以被分解为、、、、、

、七色光。

3、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的废气。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心跳就是心脏的。,

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

7、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还要利用,进行合理的思考。

8、模型方便我们解释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9、常见的导体有:。

10、常见的绝缘体有:。

二、判断题

1、透过红色的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红色的。()

2、增大电流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3、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4、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5、对霉烂苹果成因的正确解释是有微生物在苹果内繁殖。()

三、选择题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A西东;长短长

B东西;低高低

C东西;长短长

2、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B、一个月C、一周

3、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

4、属于绝缘体的是()。

A、湿毛巾B、塑料剪刀C、人体

5、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

四、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请在○中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一元硬币○彩色纸○铁钉○布娃娃

○铁制剪刀○塑料尺○球鞋○长尾夹

○木制铅笔○冰箱门○垒球○铁门

五、问答题

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雨过天晴后,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分散开来,形成彩虹。

2、磁铁有什么性质?

答:(1)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3)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3、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答: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献花(0)
+1
(本文系zjr5682950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