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是地球山脉地质中分布最广的岩层,它是几三十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如花崗岩、玄武岩。而沉积岩地层也是几亿年前地球表面很大地区被洪水淹没,形成大洋、湖泊,由于泥沙沉积,历经高压和高温逐渐形成岩石。如砂岩、石灰岩、煤层的形成。
火成岩和沉积岩虽然是两种成因不同的岩石,但是它记录了几亿年前地质运动和地球气侯的信息。志留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地球上有强烈造山运动和火山爆发。寒武纪、泥盆纪……是地球表面大部被水淹没的时期,北半球大片陆地成为大海和湖泊。地球演变过程中,是陆地、海洋交替;造山和平静交替;冰河和干旱相交替。从古代神话《女娲补天》;《后翌射日》也可看出古人气候朴素认识也反映出气候变化。
几亿年前活火山广泛分布在各大陆,由于陆地隆起,海洋缩小,现在火山只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和周围地区。太平洋中绵延几万公里的海脊和大裂谷,在大裂谷中有熔岩活动,这个地区火山和地震运动频繁。这些火山和地震的能量是来源:一种理论认为地球形成时固有的能量;一种理论认为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一般火成岩的放射性底数并不高,放射性元素,如:铀、钍元素…一般分布在热液活动强烈的构造带中,或沉积岩层中。这两个理论都无法解释能量如此巨大,四十六亿年久经不熄。所以只有认为:火山的能量来源于太阳,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火山的喷发也离不开太阳。
地球的造山运动和气候的交替变化,它的动力是什么?动力来源于太阳,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就是海洋。海洋有几千万平方公里面积,深度达几千米。所以海洋就是一个巨大的曲率半径为6400千米的凸透镜,收集太阳大量的热量和高能粒子,射入约二分之一r地壳内,使地幔不断地得到热量(不可见光),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熔岩冲出地壳形成火山喷发。科学家在乘潜艇深海考察时,看到黑暗的洋底大裂谷中一座座烟囱,冒出含有硫化物的热水。
远古人类除用钻木取火,还用冰块取火,把冰块融成中间厚边缘薄,聚焦阳光进行取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收集太阳热量。所以这些地区如今是火山与地震的高发区。如:太平洋西部,菲律宾以东海域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区域,每年夏天台风在这里生成;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洲是飓风和龙卷风形成的地区。这些海域最深达七千米,温度高达二十七度以上。所以这些海域由于海洋的透镜作用,聚焦了阳光,加热了地幔。
太阳与海洋四十亿年不停地推动地球的地质和气象的运动。如:寒武纪、泥盆纪……地球表面大部被水淹没的时期,北半球大片陆地成为大海和湖泊。这个时期海洋吸收了太阳的热能,把阳光聚焦到地壳中,使地幔融化,最后形成火山运动。火山灰遮挡了阳光,会使地球气候变冷,高山和两极地区冰雪覆盖愈来愈厚,致使海平面下降,海洋面积减少。海水减少又使海洋吸收太阳的热能减少,地球的气候开始转暖。从此冰川消融,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得雨水充沛,气温下降。完成了冰河到干旱的循环。
在地质史中完成一个循环需要几万年或千万年,目前我们的地球已经进入发展的后期,即不会大规模造山运动和物种暴发,当然是自然环境没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如果不顾自然规律,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热量,海洋受到严重污染,大气温度升高,冰川及两极冰雪融化,人类将会倒退到恐龙神秘消失的时代。
关于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还是隐科学,需要从地质史中进行研究,海洋、太阳是地球地质演化的必要条件,没有海洋、没有太阳就不会有火山运动。所以要进行海洋地形、地质、海床温度、海水杂质,研究火山与海洋的物理关系。对于小行星和陨石对地球的碰撞产生热量融化岩石,形成熔岩,对这个观点必须重新认识。因为陨石的撞击是摩擦生热,不可能产生大量热。火山和热液矿床的形成主要来自太阳。所以我们要保护海洋,不要过度开发海洋—填海造地、钻探石油、开采海底矿藏、航运、捕捞、滩涂养殖业;不要向海洋倾倒垃圾和排放工业废、;污水,保护海洋原生态,保持海水清洁和透明度。海洋对于调节气侯起着巨大作用,如果海水受到污染,透明度极低,阳光不能照射到海水深层,上层海水温度极高,下层海水温度极低,不但对海洋生物不利,还造成海洋失去对气侯调节作用;火山运动……地质运动的停止。目前全球气侯反常:多台风(飓风)、龙卷风、狂风暴雨、泥石流,堤坝决口洪水泛滥,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均于海水受到严重污染,令人堪忧。目前的气候反常现象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的环保还没有引沿海各国的重视,人类毫无节制向海洋攫取资源。海洋环保在眉睫,保护海洋应像“低炭的减排”一样重视,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全球气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生命不息。
作者:王绍棠于:2009-6-4E-mail:7803008.163.com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