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
第一节果树的生命周期
一、果树生命周期的意义
生命周期lifecycleoffruittree
1.概念:果树一生经历萌芽、生长、结实、衰老、死亡的过程,称之为生命周期。(从生到死的全过程。人叫人生)
2.类型:根据果树的不同来源,生命周期可分为两类:
(1)实生繁殖的果树的生命周期:实生繁殖乃播种繁殖。这类树主要包括一些实生选种的育种材料、砧木树及核桃、板栗等特殊果树。这类果树的一生经历胚胎阶段(embryophaso)-一一从胚胎形成到种子成熟、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老、死亡。从幼年阶段转向成年阶段,称为阶段转化(phasechange),有些学者认为成年阶段后期树势明显衰退到最终死亡这个时期应为衰老阶段,所以实生树的生命周期又可划分为胚胎、幼年、成年、衰老四个阶段。
必须明确实生树的生命周期和1—2年生作物的明显区别,表现在:
果树的幼年阶段比较长,1—2年生作物当年或第二年开花,而果树一般则需要多年。
第二,果树结果后,能继续结果多年,1—2年生仅一年。
第三,果树生命周期长,如桃和李约20--30年,柿、枣、板栗可达200年,核桃300-400年,荔枝、银杏可达500年以上。
(2)营养繁殖的生命周期:营养繁殖即通过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等方法获得的树体。如苹果/海棠、梨/杜梨。葡萄扦插、石榴压条等,这是果树的主要来源,它繁殖时所用接穗一般取自己开花结果的树上,是成熟母体的延续,因此严格讲他们的生命周期中没有真正的幼年阶段,只有以营养生长为主的幼年阶段。
(二)果树生命周期的意义
了解和研究果树生命周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缩短幼树期:研究实生树和营养繁殖果树的幼树期的特性,尽量缩短幼树期,使之提早结果,有利于品种选育进程及及早获得经济效益。
2.尽量延长成年阶段:成年阶段是果树产量和质量最好的时期,因此是效益最高的时期,延长成年阶段,对栽培者极为有利。
3.推迟衰老期到来
4.有利于制定栽培技术方案:了解果树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制定技术方案,如营养繁殖树幼树期枝量少,应尽快增加枝量,自然生长的盛果树枝量太大,应使其维持在一定范围。
二、实生树的生命周期
实生树的生命周期分为胚胎、幼年、成年、衰老四个阶段,从栽培实际出发,将实生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幼年阶段、成年阶段和衰老阶段,各阶段在树上的表现如图:实生树到成年阶段时,只有树干上部处于成年阶段,树干茎部仍保持在幼年阶段,期间存在着—个过渡阶段,在一株树上,树冠上部的技、芽、时表现出栽培性状,而下部的枝、芽、叶则表现幼年
和野生性状。
(一)幼年阶段:幼年阶段也称童期,(juvenileperiod,juvenilephase)指从种子播种后萌芽起,经历一定的生长阶段,到具备开花潜能这段时期。在这段时期,植株只有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果。在实生苗的童期中,任何措施均不能使其开花。
童期的结束一般以开花作为标志,那么开花是否是童期的真正结束呢2不是的。因为童期结束到具体开花还包括一定时问的转变期一一过渡阶段(transitiona1phase),因为具有开花潜能并不一定开花,受多种因素影响。此外还有早熟开花现象(precociousflowering),如Furr1947年发现,柑桔实生苗一年生时开花,但后来继续生长的5-10年又不开花,这就是早熟开花现象,章文才1960年在梁山柚和以长橙上也发现早熟开花现象。
把最低花芽着生部位以下的空间范围不能形成花芽的区域称为童区(juvenilezone),在童区范围内,果树的枝、叶、芽表现出童稚特征,实生苗始果点至根茎部之间的枝干长度叫童程(juvenilespovn)一空间范围。
1童期的特征
(1)形态学:枝条直立生长,具针刺或针枝(有刺的树种:苹果、梨、枣、柑桔。无刺: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密集而分枝角度大,芽小,叶小而薄(于海峰1984年苹果实生苗童期叶片厚度:0.208mm成年期:0.324mm)。
(2)解剖学:木质部发达如kob1e1研究表明,一年生技横切面本质部占55.20%,成年的占39.9%,并以木质纤维为主,导管少;成年木质部导管与童年的比147:85,叶片表皮细胞大,单位面积气孔少,叶肉细胞发育差,栅栏组织和叶脉不发达。Passecker认为叶片是典型的耐荫结构。
(3)生长特点:生长迅速,树冠和根的离心生长旺盛;光和面积逐渐增大,同化物质逐渐增多;树体逐渐具备形成性器官的生理基础和能力,童期的这一动态过程叫做性成熟过程
(4)生理生化特点
a.营养:童区内枝条内还原糖、淀粉、蛋白质、果胶物质比成年区少。于海峰测定苹果叶片内可镕性糖,童期的为62.00,成年期的为80.73,二者达1%差异显著水平。
b.酶活性:在苹果和梨上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活性低。如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第一组:Rf0.46—0.54,第二组Rf在0.2以下。
c.核酸含量:kesslerl961年及westwoodl978年研究结果表明,童期叶片中RNA含量低而RNAase活性高,成年叶片则相反。RNA是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遗传信息携带者、RNA含量低,和开花有关的基因便不能转译表达。
ALL等对梨属研究表明,童区与成年区相比DNA浓度一样,故RNA/DNA的比值低。
d。内源激素:童区枝条尖内含有较多的赤霉素,赤酶素高有利于生长而不利于成花。
e。其它方面:童区内易于繁殖,如扦插易生根、组培容易、抗逆性较强等。
2.缩短童期的措施
童期长短是植物的遗传属性,通常以播种到开花结果所需年份表示。各种果树童期长短不同,如早实核桃1—2年,晚实核桃8—10年,红桔为5.81年,碰柑为6.62年,甜橙为9.2年以上,故缩短童期是研究者非常关注的。
(1)环状剥皮:这是缩短童期的有效方法,如杨彬等对苹果实生苗研究,5年生实生苗,开花株率为0,环剥后为1.3%,6年生,对照为3.3%,环剥为32.9%。
(2)扭枝、拉枝、摘心等均可提早开花。
(3)加强施肥管理。
(4)应用生长调节剂:PP333、B9、乙烯利、矮壮素等均可抑制生长,提早结果。
(5)嫁接:从实生苗上剪取接穗,接于矮化砧上,可提早结果。如1954年栽植实生苗,1956年嫁接在M9上,第三年开花者7.9%,4年43.8%,而实生苗第五年为0,第七年仅7.7%。
另外,高接也能提早结果。
(二)成年阶段实生果树进入性成熟阶段以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随时开花结果,这个阶段称为成年阶段。根据结果的数量和状况可分为结果初期、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三个阶段。
1.结果初期;
(1)标志:部分枝条先端开始形成少量花芽,花芽质量较差,部分花芽发育不全,坐果率低,果实品质差一皮厚、肉粗、味酸。
(2)特点,树冠和根系仍快速扩展,叶片同化面积增大,结果部位的叶面积逐渐达到定型的大小,但结果部位以下的枝条仍处于童年阶段。
2.结果盛期:
(1)标志:花芽多,质量好,果实品质佳。
(2)特点;树冠达到最大限度,年生长量逐渐稳定,花多果多,树冠下部仍表现出童性。
3.结果后期:
(1)特征:大小年现象明显,果实小,品质差。
(2)特点:树势逐渐衰退,先端枝条及根系开始回枯,出现自然向心更新并逐年增强
(三)衰老期
1.特征;树势明显衰退,果实小,品质差。、
2.特点:骨干枝,骨干根逐步死亡,枝条生长量小,结果少,果实品质差。
三营养繁殖果树的生命周期及其调控
营养繁殖的果树,已经渡过了幼年阶段,随时可以开花结果,但在生产实践中,幼树营养生长旺盛,甚至在某些形态特征上与实生树的幼年阶段相似,如枝条徒长,叶片薄、小等,但并不意味着营养繁殖树也具有童期和需要渡过幼年阶段。
生产上根据果树一生中的生长发育规律变化,可将栽培的果树分为三个年龄时期,即幼树期、结果期和衰老期。根际各个时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促进和控制其生长和发育的进程,达到栽培的目的。
(一)幼树期;从苗木定植到开始开花结果这段时期称为幼树期。
1.特点:(1)地上部和根系的离心生长旺盛,生长量大。
(2)长枝占比例高而短枝少。
(3)枝条多趋向直立,树冠往往呈圆锥形或长圆形,由于生长旺盛而生长期长。
(4)往往组织不充实,影响越冬能力。
这一时期的长短因树种、品种、栽培形式及技术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一般苹果和梨3-6年,桃、枣,葡萄等1-3年,杏和李子2-4年。
2.技术措施
(1)为根系的扩大创造条件:在栽植前和建园后的最初几年内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深翻扩穴、供应肥水等。
(2)做好整形工作,尽快成形和形成牢固的骨架。这一阶段,实行轻剪多留枝,增加枝量。
(3)缩短生长期,提早结果。在轻剪长放多留枝的基础上,采取系列技术措施如摘心、环割、环剥、扭梢等不配合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可以缩短生长期,提早结果。目前幼树提早结果的实例很多,如杏第二年结果、苹果第四年结果,亩产可达6000斤。
(4)做好冬季防寒工作。特别是对一些生长旺盛的品种,在1~2年做好防寒工作,采取的技术措施有;埋土防寒、培月牙埂、喷布防寒剂等。
(二)结果期;结果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果期(生长结果期)、盛果期(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
1.初果期: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以前为生长结果期。
(1)特点:A:根系和树冠的离心生长加速,可能达到或接近最大的营养面积。
B:枝类比发生变化,长枝比例减少,中短枝比例增加。
C:随结果量的增加,树冠逐渐开张。
D:花芽形成容易,产量逐渐上升,果实逐渐表现出固有品质。
这一时期的栽培任务是在保证树体健康生长的基础上,迅速提高产量,夺取早期丰产。
(2)技术措施;
A:合理供应肥水,保证根系和地上部的正常生长,继续扩大树冠,并增加结果部位。
B;继续完成整形工作,并要不断培养结果枝组。
C;做好花果管理;授粉不良的果园(授粉树配置不合理、授粉树花少等)应搞好人工授粉、花期喷硼、花期环剥等工作。
2.盛果期:指大量结果的时期,从果树开始大量结果到产量开始下降为止。
(1)特点:A:离心生长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树冠达到最大体积。
B;新梢生长缓和,全树形成大量花芽。
C;短果枝和中果枝比例大,长枝量少。
D:产量高,质量好。
E,骨干枝开张角度大,下垂枝多,同时背上直立枝增多。
F:由于树冠内膛光照不良,致使枝条枯死,引起光秃,造成结果部位外移。随着枝组的衰老死亡,内膛光秃。
(2)技术措施:目标为延长盛果期。
A:加强土肥水管理,使树势健壮。增施有机肥,在此基础上平衡施肥,一般斤果斤肥或斤果斤半肥或斤果二斤肥,根据产量而定。
B:合理修剪;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解决光照:落头开天窗,解决上光,疏枝解决侧光,回缩解决下光。
b;结果枝组更新与复壮:对结果枝组应进行细致修剪,如在国光上强调三套枝修剪,一套预备枝,一套结果枝,一套育花枝,一定要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
c:注意大小年修剪问题;大年时多留花芽,小年时少留花芽。
C;精细花果管理;包括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
D:加强病虫害防治;因为此时是生产出的果实品质最佳的时期,一定要加强病虫防治,以免高产不高效。在红富士苹果上要防治轮纹病,梨上黑星病、黄粉虫、梨木虱等。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尽量延长盛果期。
3.结果后期:从高产稳产开始出现大小年直至产量明显下降。
(1)特点;A:主枝、根开始衰枯并相继死亡。
B:新梢生长量小。
C:果实小、品质差。
(2)技术措施:A;加强肥水管理。
B;合理修剪;适当回缩刺激发枝。
C:花果管理;注意疏花疏果。
(三)衰老期:从产量明显降低到植株生命终结为止。
1.特点;(1)新梢生长量极小,几乎不发生健壮营养枝。
(2)落花落果严重,产量急剧下降。
(3)主枝末端和小侧枝开始枯死,枯死范围越来越大,最后部分侧枝和主枝开始枯死。
(4)主枝上出现大更新枝。
2.栽培技术:主要是培养和利用更新枝尽快恢复树冠,达到一定的产量。当更新后的树冠再度衰老时,已失去栽培经济价值,应伐树。
在密植苹果上,马希满将年龄时期分为:
1.成形期:从栽植后至3年左右的时期。主要任务是缩短缓苗期,促进旺盛生长,-使之尽快成形,其最后一年要求形成一定数量的花芽。
2.压冠期;从4—5年生开始直至叶幕布满有效空间。任务是多结果,以控制幼树生长,达到以果压冠的目的。
3.丰产期:十年左右即可进入丰产期,任务是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达到丰产优质。
4.复壮期: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时进入复壮期,任务是恢复树势、保持一定的产量,延长结果年限。
在密植梨上的年龄时期分法与苹果一样,标准与苹果相同(刘承宴,1996)。
第二节果树的年生长周期
一果树年生长周期和物候期
(一)年生长周期
1概念:一年中有春夏秋冬,果树有春花秋实,一年中有夏热冬寒,果树有夏长冬眠。随一年中气候而变化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年生长周期。
落叶果树春季随着气温升高,果树萌芽展叶,开花坐果,随着秋季的到来,叶片逐渐老化,进入冬季低温期落叶休眠,从而完成一个年生长周期;常绿果树,冬季不落叶,没有明显的休眠期,但冬季的干旱及低温而减弱或停止营养生长,一般认为这属于相对休眠性质。因此,年生长周期明显可分为生长期和体眠期。
2.意义:研究果树的年生长周期,可以为调控果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依据,如苹果枝条生长最快时期在7---8月份,对树体生长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采取措施控制其生长,如PP333、拉枝等;不同地区,立地条件不同,果树的生长发育也有差异,指导生产时必须明确。
(二)物候期
1.概念: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果树器官的动态变化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2.物候期的类型:果树器官动态变化可以范围较大,如开花坐果,也可以范围较小,因此果树物候期有大物候期和小物候期之分。一个大物候期可以分为几个小物候期,如开花期,可以分为初花期、盛花期、落花期等。就像春季可以分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季可以分为:夏、满、芒、夏、暑相连。
从大物候期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物候期;
(1)根系生长物候期,(2)萌芽展叶物候期,(3)新梢生长物候期,(4)果实生长物候期,(5)花芽分化物候期,(6)落叶休眠物候期,(7)开花物候期,等等。
3.物候期的特点
(1)顺序性:在年生长周期中,每一物候期都是在前一物候期通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同时又为下一物候期奠定基础。如萌芽是在芽分化基础上进行的,又为抽枝、展叶做准备;坐果是在开花基础上进行的,又为果实发育做准备。
(2)重演性:在一定条件下物候期可以重演,如苹果一般在4月份开花,由于病虫害造成6''---7月份大量落叶,落叶后又可开二次花;葡萄开二次花、三次花等。
(3)重叠性:表现为同一时间和同一树上可同时表现多个物候期,如春季,地下部根系生长,地上部萌芽、展叶,夏季要进行果实生长,又要进行花芽分化、枝条生长等等。
4.影响物候期进程的因子
于萌芽。
(1)树种、品种特性:树种、品种不同,物候期进程不同,如开花物候期,苹果、梨、桃在春季,而枇杷则在冬季开花,金柑在夏秋季多次开花;果实成热苹果在秋季,而樱桃则在初夏:同一树种,品种不同也不同,如苹果,红富士苹果在10月下旬11月初成熟,而藤牧一号则在7月初成熟;桃,春蕾在6月初成熟,绿化9号在8月底9月初成熟。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改变影响物候期进程,如早春低温,延迟开花,花期干燥高温,开花物候期进程快:干旱影响枝条生长和果实生长等。
(3)立地条件:影响气候而影响物候期。
A:纬度:每向北推进一度,温度降低一度左右,物候期晚几天。
Bc海拔高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一度左右,物候期晚几天。
(4)生物影响:包括技术措施等。如喷施生长调节剂、设施栽培、病虫危害等。
物候特性产生的原因是在原产地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因此,在引种时必须掌握各品种原产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物候特性以及引种地的气候土壤状况等资料。
二、落叶果树的年生长周期及其调控
(一)生长期
果树明显可分为生长期和体眠期,生长期内进行根系生长开花、果实发育、新梢生长、花芽分化等。
1。根系生长与萌芽先后的顺序:不同树种顺序不一样,如苹果、梨、桃、杏、葡萄等根先长,而柿、板栗、柑橘等根生长与萌芽大体同时进行或者发根迟萌芽、展叶。
(二)、落叶果树的休眠期及其调控
果树的休眠是指果树的生长发育占时的停顿状态,它是为适应不良环境如低温、高温、干旱等所表现的一种特性。温带落叶果树主要是对冬季低温形成的适应性。只有正常进入休眠,才能进行以后的生理活动,如萌芽、展叶、开花座果等。
1休眠的外部表现:落叶是果树进入休眠的标志。休眠期内,从树体的外部形态看,(1)叶子脱落;(2)枝条变色成熟;(3)冬芽形成老化,没有任何生长发育的表现;(4)地下部根系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维持微弱的生长。但是在休眠期树体内部仍进行着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如呼吸、蒸腾、营养物质的转换等,这些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内部生理活动,使果树顺利越冬。
2休眠阶段的划分
Chandler(1925)把落叶果树芽的休眠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两种。自然休眠指即使温度和水分条件适合果树生长,但地上部也不生长的时期。被迫休眠是指由于外在条件不适宜芽不能萌发的现象。
Kondo(1955、1959)对葡萄研究把休眠分为条件休眠、生理休眠和强制休眠三个阶段。条件休眠见于1年生枝条的下部越冬芽、隐芽、新梢上部的侧芽等,这些芽的休眠是有条件的,可以用摘心、摘叶、除去副梢等措施使其萌发;生理休眠发生在落叶前,进行摘心、摘叶、使其处在适合萌发的条件下也不萌发或呈现迟萌芽的状态;生理休眠解除后,环境适合便能萌发,条件不适宜仍处于休眠状态的,称为强制休眠。
Wareing等1970年提出了前休眠、真休眠和后休眠三个阶段,与Kondo的基本相同。
(1)自然休眠:是指落叶果树落叶之后处于低温环境下,即使给他一些最合适的环境条件也不萌发的情况,叫自然休眠。自然休眠是果树器官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果树长期适应外界条件的结果。
解除果树的自然休眠需要果树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度过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为需冷量,一般以小时表示。果树种类不同,要求的低温量不同,一般在0-7.2度条件下,200-1500小时可通过休眠,如苹果需要1200-1500小时,桃500-1200小时。
如果不能满足果树的需冷量,则第二年果树生长发育不良,如苹果南移,往往由于冬季低温不足,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萌芽不整齐,花的质量也差。
自然休眠期的长短与树种、品种、树势、树龄等有关。扁桃休眠期短,11月中下旬就结束,而桃、柿、梨等则较长,核桃、枣、葡萄最长;同一树种不同品种也有差异,如桃中,早醒艳需要几十个小时,玛丽维拉为250个小时,五月火550-600小时,曙光650-750小时;幼树、旺树进入休眠期较长,解除休眠较迟。
一株树上不同组织或器官进入、解除休眠也不一样。根颈部进入休眠最晚,解除早,易受冻害;形成层进入休眠迟于皮层和木质部,故初冬易遭受冻害,但进入休眠后,形成层又比皮部和木质部耐寒。
(2)被迫休眠:指果树已通过自然休眠,已开始或完成了生长所需的准备,但外界条件不适宜,被迫不能萌发而呈休眠状态。果树在被迫休眠中通常遇到回暖天气,致使果树开始活动,但又出现寒流,使果树遭受早春冻害或晚霜危害,如桃、李、杏等冻花芽现象,苹果幼树遭受低温、干旱、冻害而发生的抽条现象等,因此在某些地区应采取延迟萌芽的措施,如树干涂白、灌水等使树体避免增温过快,减轻或避免危害。
3影响休眠的外在因素
(1)日照长度:长日照促进生长,短日照抑制生长诱导进入休眠。果树中梨、苹果、桃等对日照长度反应较迟钝,需要短时的时间较长才有反应;葡萄、黑穗醋栗、树莓类等对短日照条件敏感。Vardanija(1967)在苏联研究15种植物,认为温州蜜柑、樱桃、李对短日照敏感,有20天以内的短日照既可促进休眠;桃、长山核桃反应迟钝,要35天以上短日照;苹果品种Limonchella居中。若在暗期给于低能光(红光)间断照射,会推迟休眠,如在路灯附近的落叶果树落叶晚。
(2)温度:低温可促进果树进入休眠。Nigond1967用加利酿葡萄试验认为,在自然条件下20度比24度早进入休眠,18-12度最适合进入休眠。
(3)水分和营养状况:生长后期水分过多或多施氮肥,枝条生长旺盛,进入休眠晚,易受冻;若树体缺乏氮素或组织缺水,树体生长弱,提早进入休眠。
4休眠的生理基础:
(1)激素变化:在短日照条件下,芽内ABA含量增多,而GA类物质减少,从而使芽进入休眠状态。经过一段低温时间后,GA含量增加,而ABA类减少,如雷司令葡萄节间内激素变化。
(2)其他物质:如二氢哈耳康皮苷、扁桃苷、氰酸等也可抑制萌发,诱导休眠。
5控制休眠的措施
(1)促进休眠:可提高其抗寒力,减少初冬的危害。方法有:生长后期限制灌水,少施氮肥,疏除徒长枝,过密枝、喷布生长延缓剂或抑制剂,如PP333、抑芽丹等。
(2)推迟进入休眠:可延迟次年萌芽,减少早春的危害。方法有夏季重修剪、多施氮肥、灌水等。
(3)延长休眠期:可减少早春危害,主要原理是延长被迫休眠期;方法有:树干涂白、早春灌水,可使地温及树体温度上升缓慢,延迟萌芽开花。秋季使用青鲜素、多效唑、早春喷NAA、2,4-D也可延迟休眠,葡萄喷Feso4也可延长休眠期。
(4)打破休眠:在温室栽培中常用。葡萄用石灰氮处理,可使80%植株于30天后萌芽,二硝基邻甲酚(DNOC)可打破苹果休眠。
参考文献
1沈德绪果树童期与提早结果
2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
3曾骧果树生理学
4杨文衡果树生长与结实
5马希满苹果密植栽培
6刘承晏梨密植栽培
7邓西民果树生物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