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2014-10-06 | 阅:  转:  |  分享 
  
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发生在具有主权性质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市场和经济中心的形成,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也在发展,其特点是不断否定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不断加强王权和主权意识,最终使民族国家应运而生。这一过程,以1648年结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标志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的先例;调整了一些国家的疆界;肯定了西欧各国王权的正统性和德意志几百个诸侯国的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确立了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了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它还建立了外交使团制度。这一切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了以王权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开始取代基督教的神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经过100多年的争斗,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8世纪末,瑞典、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已不是大国,波兰已不存在,活跃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的是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在世界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欧洲列强凭借船坚炮利,迅速向外扩张,把世界其他地区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逐渐形成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但是欧洲内部并不平静。资本主义的发展强化了各国对现实国家利益的追求,人权的理念和民主共和的思想猛烈地冲击着专制主义的旧体制。这一切最终导致曾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法国于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震撼了欧洲的专制制度,最终打破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构建的欧洲“多极均势”结构,一时间形成了法国一强主宰欧陆的形势。拿破仑帝国的不断扩张威胁了各国的生存,于是在长达多年的时间里,英国与俄国、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组织了7次反法同盟,最终使拿破仑帝国解体,旧王朝得以复辟。1814—1815年列强在维也纳召开和会并达成《最后议定书》,目的是结束战争,恢复欧洲的和平与均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美法意日这五个战胜国各自不同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妥协的产物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坚持''强权即公理他们凭借实力和特权共同对战败国及弱小国家进行掠夺另一方面,主要战胜国又为各自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尽力削弱对手.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同样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也是战后英日美三国在亚太地区角逐的结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完成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的调整但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继续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献花(0)
+1
(本文系潇洒走一回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