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档1
2014-10-06 | 阅:  转:  |  分享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解体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外交始终将孤立法国作为首要目标。



















































俾斯麦的外交体系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三皇同盟与三国同盟是相互抵触的。三皇同盟是以俄奥合作为基础的,三国同盟是为俄奥战争做准备的。

三皇同盟既对法国,亦对英国,而且主要针对英国,而三国同盟又声明不针对英国。矛盾重重,非常脆弱。



到1887年时,法国几乎被完全孤立了。



解体过程:1888年,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位,刚愎自用,野心勃勃,致使俾斯麦辞职。德国外交路线发生改变。

德国疏远俄国,但仍想与英国保持友好。但英国已经转向“光辉孤立”政策。1889年,英国通过了海军法案,规定了“两强标准”,主动发展自己的实力。而俄国失去了德国的支持,一度彷徨不定,俄国与奥匈在巴尔干问题上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英俄的矛盾又异常尖锐,俄国只能与法国接近。意大利仍然得到德国的支持,这对法国是不利的。

1891年,法俄开始接近,1893年法俄建立军事同盟。俾斯麦用了20年时间阻止法俄接近中变成现实。欧洲大陆上两大军事阵营形成。



































1873年10月,俄奥德三国订立协议,成立三皇同盟,规定国家利益在出现分歧时,要协商解决;遇到侵略时采取共同行动,不寻求和缔结新的同盟。



三皇同盟是很松散的,内部矛盾重重,外部还有英法德猜忌。



1881年的奥赛条约

1883年的奥罗条约



1887年2月12日,英、意、奥三国订立第一次地中海协定,三国同意维持地中海、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的现状。6月18日,德俄签订“再保险条约”,由于德奥同盟已经保证了奥匈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一条约又使俄国保持中立。1887年12月12日,第二次地中海协定签订,德国巧妙的将英国拉入阵营。







俾斯麦又将注意力移向南方,意大利正做出接近姿态。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帝国主义开始向世界扩张,意大利将北非突尼斯作为自己势力范围,不容法国染指。法意矛盾尖锐。1881年,法出兵占领突尼斯,意大利孤立无援。因为意大利与法奥积怨较深,较为可能的盟友是德国。德国愿意与意大利接近。德压迫意大利与奥谈判。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



德奥同盟的建立是在中欧形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同盟以向两侧的邻国法国与俄国炫耀实力。但俾斯麦认为其头号敌人依然是法国,必须组织法俄接近。因此不能与俄过分疏远。

而俄国暂时也没有能力同其他列强抗争,遂同德国缓和。

奥匈在安德拉西下台后,经过考虑与俄缓和。

1881年三皇同盟恢复。



东方问题出现后,俄奥关系恶化,三皇同盟名存实亡。

俄土战争后,俄德关系恶化。

俾斯麦开始考虑与奥匈结盟的问题,安德拉西表示,同盟必须要反对俄国。1879年10月,德奥同盟在维也纳签订,这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同盟,成为两代德皇外交政策的基石。







献花(0)
+1
(本文系潇洒走一回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