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换了新电器,本该全家人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变化,可是说好的“免费安装”却让不少人大失所望,安装材料费从100元至400元不等,家电“二次消费”已成为塔城市家电市场的普遍现象。
家住塔城市农民小区的市民张洋去年买了一台热水器,家电卖场当时售价800多元,这个价位让他毫不犹豫买上了。
“花费800多元,全家就可以随时享受热水沐浴的快乐,既方便又实惠,而且商家承诺免费安装。”张洋说。
可是第二天,前来安装热水器的师傅给张洋列了一张购买安装材料的价格表,面对将近400元的安装费,张洋非常恼火。
“说好的免费安装,可是将近400元的安装材料费都快赶上半部热水器的价钱了。”张洋说。
张洋对额外支出的安装材料费既无奈又气愤,他说,本想在厨房也能随时用到热水,可安装师傅说要打洞,而且材料用得多,后来就只在卫生间安装,就这样还是收了将近200元的材料费。
无独有偶,市民赵女士也遇到了购买家电额外收费的情况。今年年初,赵女士在塔城某家电器卖场购买了一台创维48寸液晶平板电视,拉回家准备安装的时候,安装师傅问赵女士是要挂壁还是底座?
赵女士说:“我不理解什么意思,安装师傅解释是,挂壁100元,底座200元。我十分气愤,5000多元的电视,竟然还吝啬200元的底座钱,难道电视和底座不是一体的吗?”最终,无奈的赵女士还是花费200元购买了电视底座。
大多数消费者理解的“免费安装”,就是安装过程中一切费用都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笔者走访了塔城市几家电器卖场,销售人员都会强调购买家电确实免费安装,但安装材料费需额外支出。
塔城市万众电器商场里的导购员解释,所谓的“免费安装”仅仅是指免费安装工人的人工费,但是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费是需要另行支付的。
据三阳电器海尔专卖店的导购人员介绍,将电器安到指定位置,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不仅是材料费,一些额外的手工活儿也是要收费的,比如打孔、搭架子、做龙骨、拆防盗窗等环节都会另外产生费用。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家电卖场定价的材料费价位也高于一般建材市场上同品牌材料的售价。
以热水器安装为例,一般建材市场上,三通13元/个,软管10—30元/米,混水阀90—300元,ppr铜镀络弯头15元/个,铝塑管3元/米。而家电安装时对这些材料的报价会上涨20%左右。
海尔专卖店的销售人员解释说,他们使用的安装材料都是海尔自己的品牌,而且保质保量,并实行8年质保,所以他们的安装材料比建材市场材料贵30%左右。
消费者如果想节省材料费,自己购买这些零配件几乎不可能做到,因为大多商家都表示,安装时不使用厂家提供或使用消费者自己提供的材料就无法保证安装质量,而且不进行售后维护。很多家电的保修单上甚至注明“个人提供材料,不在保修范围之内”。
塔城市九条龙水暖洁具商行负责人李富荣说:“免费安装不免费,这种现象很早就存在。我们做的也是水暖洁具的销售和安装,以热水器为例,收费一般是根据热水器到水龙头距离的长短,弯头、阀门、软管等配件的使用数量不同,价钱也就不一样。”
“免费安装”不免费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而消费者听到“免费安装”似乎也更容易被吸引。可是据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顾客都能从“免费”字面明白商场的真实含义,而有些销售人员也不会专门针对这方面为顾客作详细的解释。
如此,便无法避免类似张先生、赵女士等用户遭遇家电买回家才知道要收取额外安装费的情况。
销售环节不经意地回避免费实质,很容易误导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商家应该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的价格,以及是否包含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费、工时费等。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否则就涉嫌欺诈消费者。
所以,在购买电器之前,商家应该详细讲明所谓“免费”只是人工免费,安装时所必要的材料费还要额外支出。
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要仔细向销售人员询问安装情况,是否还有必要的零配件需要单另购买,算清所有的购买成本再决定是否购买,让消费者花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同时还要避免购买预算超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