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怎么预防的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2.保证每天水分的摄入量。
3.多吃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保持情志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5.适当进行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
6.如伴有胆石病,应积极消除结石。
7.如有寄生虫史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驱除寄生虫,以消除隐患。
8.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宜卧床休息并禁食。
9.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近代医学认为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10.一切酒类及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品均可能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宜慎之。
11.注意饮食卫生,食不过饱,平时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不吃肥肉、油炸等高脂肪食物。核桃、花生仁、腰果等含油脂多的食物也不宜多吃。
急性胆囊炎:
⒈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油腻食物,严重者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2.利胆:舒胆通、消炎利胆片或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发作缓解后方可应用。
3.外科治疗: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
慢性胆囊炎:
⒈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手术一般择期在胆囊炎发作2个月后进行,这样可减少胆囊周围的粘连与胆囊水肿。
⒉综合治疗:低脂饮食,口服利胆药,如硫酸镁、消炎利胆片、清肝利胆口服液、保胆健素等;应用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消石素等溶石;有寄生虫感染者应当驱虫治疗。
3.中医疗法: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蒲草清胆方:常用成分败酱草、蒲公英、三颗针等。每日1付,分3次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