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2014-10-28 | 阅:  转:  |  分享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学好数学的作用。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他们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设计导入情境时可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并具有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如教育用字母表示数时,我用多媒体出示《青蛙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条腿,六只眼睛十二条腿------让学生齐读下去,等到学生停下不读了,我开始了课的导入:“小朋友们为什么不读了?能读完吗?你能用一句话把省略号的内容概括出来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青蛙歌》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了九九乘法表以后就已熟悉的内容,但现在可以用他来揭示青蛙只数,眼睛只数与腿条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既创设了一种宽松有趣的气氛,又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

2通过实际操作,创设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中,虽说已有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但它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得来的经验真实,而且记忆深刻。尤其是有些活动因为年龄关系,学生接触的并不多,这就特别需要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操作了。比如在教学千克与克、升与毫升等单位时,我让学生通过秤1千克和1克的各种物体,让学生体验1千克和1克究竟有多少,通过用量筒量出1升或1毫升液体,并自制1升、100毫升的容器,建立升与毫升的概念。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学生通过模拟活动,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是真实的存在于生活中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如在教学简单的组合与排列时,我采取分组活动,让4个同学一组,让他们从中选出3个,共有几种选法?而后选出的3个同学排成1排,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通过生活化的数学表演活动,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简单的组合排列的方法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让数学为生活服务,指导生活实践

学好数学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客观事物

数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了三角形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人们把房子的屋脊设计成三角形的形状,为什么晾衣服用的竹竿放在用三根数枝组成的支架上,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习了平行的知识后,让学生到处找一找哪些地方有平行线,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才会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用数学的知识去从事实践活动

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身实践,使其在自我探索中产生灵感,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例如:教学了“角”的有关知识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放风筝并比较谁的风筝放的高,用什么办法测量,通过讨论和实践得出:把风筝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谁的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大,则说明谁的风筝放的高,利用的数学原理就是:角的大小与边(风筝线)的长短无关,与边叉开的大小(另一端距地面的高度)有关。又如:在教学了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几何图形通过画对称图形,再将图形平移、旋转,设计一款富有个性的手帕,学生通过操作设计,兴致高涨,同时体会到了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千百万化的图案有许多只不过是由一个图形通过简单的平移、旋转得到的。现在自己也能创造出多变的图案了。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成就感、自豪感。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材料充实数学课堂,教会学生利用数学原理和知识充实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献花(0)
+1
(本文系天空的蓝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