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二次函数基础及动点专项
2014-10-31 | 阅:  转:  |  分享 
  
二次函数及其应用基础回顾

1、抛物线y=-x2+1的开口向____。

2、抛物线y=2x2的对称轴是____。

3、函数y=2(x-1)2图象的顶点坐标为____。

4、将抛物线y=2x2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

5、函数y=x2+bx+3的图象经过点(-1,0),则b=____。

6、二次函数y=(x-1)2+2,当x=____时,y有最小值。

7、函数y=(x-1)2+3,当x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8、将y=x2-2x+3化成y=a(x-h)2+k的形式,则y=____。

9、若点A(2,m)在函数y=x2-1的图像上,则A点的坐标是____。图1

10、抛物线y=2x2+3x-4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

11、请写出一个二次函数以(2,3)为顶点,且开口向上。____________。

1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1所示: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y=_。

二、选择题:

1、在圆的面积公式S=πr2中,s与r的关系是()

A、一次函数关系B、正比例函数关系C、反比例函数关系D、二次函数关系

2、已知函数y=(m+2)是二次函数,则m等于()

A、±2B、2C、-2D、±

3、已知y=ax2+bx+c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a、b、c满足()

A、a<0,b<0,c<0B、a>0,b<0,c>0

图2

C、a<0,b>0,c>0D、a<0,b<0,c>0

4、苹果熟了,从树上落下所经过的路程s与下落时间t满足S=gt2(g=9.8),则s与t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ABCD

5、抛物线y=-x2不具有的性质是()

A、开口向下 B、对称轴是y轴 C、与y轴不相交 D、最高点是原点

6、抛物线y=x2-4x+c的顶点在x轴,则c的值是()

A、0 B、4 C、-4 D、2

三、解答题:

1、如图3,矩形的长是4cm,宽是3cm,如果将长和宽都增加xcm,

那么面积增加ycm2,①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求当边长增加多少时,面积增加8cm2。







图3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1),且过点(1,-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0,1),(2,1)和(3,4),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用6m长的铝合金型材做一个形状如图4所示的矩形窗框,应做成长、宽各为

多少时,才能使做成的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透光面积是多少?











图4

四、校运会上,小明参加铅球比赛,若某次试掷,铅球飞行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2+x+,求小明这次试掷的成绩及铅球的出手时的高度。











动点问题专项训练

1.如图,在矩形中,AB=2,,动点P从点B出发,沿路线作匀速运动,那么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2.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运动至点D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的面积是()

A.3 B.4 C.5 D.6













3.如图,△ABC和的△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90°,AB=2.DE=4.点B与点D重合,点A,B(D),E在同一条直线上,将△ABC沿方向平移,至点A与点E重合时停止.设点B,D之间的距离为x,△ABC与△D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准确反映y与x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是()























4.如图,点G、D、C在直线a上,点E、F、A、B在直线b上,若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出发,沿直线b向右匀速运动,直到EG与BC重合.运动过程中与矩形重合部分的面积(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边上有一动点沿运动一周,则的纵坐标与点走过的路程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6.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A.108.16C.20D.36





x



y



O



1



1



2



-1



x



y



O



s



t



O



s



t



O



s



t



O



s



t



O



x



S



3



1



1



3



O



A.



O



1



1



3



S



x



O



3



S



x



3



O



1



1



3



S



x



B.



C.



D.



2



D



C



P



B



A







图1



2



O



5



x



A



B



C



P



D



图2



G



D



C



E



F



A



B



b



a



(第4题图)



s



t



O



A



s



t



O



B



C



s



t



O



D



s



t



O



1



2



3



4



1



2



y



s



O



1



2



3



4



1



2



y



s



O



s



1



2



3



4



1



2



y



s



O



1



2



3



4



1



2



y



O



A



B



C



D







献花(0)
+1
(本文系德利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