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上海人为啥把自行车叫“脚踏车”?
2014-11-07 | 阅:  转:  |  分享 
  
小侬话上海

上海人为啥把自行车叫“脚踏车”?

新民网-侬好上海来自yoyo??2014-09-1609:32

0条评论

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大国”,那你知道自行车的历史吗?上海人又为什么把自行车叫脚踏车呢?

长久以来,中国都被称为是“自行车大国”,那你知道自行车的历史吗?上海人又为什么把自行车叫脚踏车呢?

来来来~~跟着小侬涨姿势咯!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







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比较简单,但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自行车来到上海



1869年11月24日《上海新报》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这便是最早在上海出现自行车的记录,骑行者也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



当时的自行车并没有踏板、链条的传动装置,类似于现今儿童玩乐用的脚踏车,前后轮用一根木杆链接,上面带有小凳,骑车人坐于小凳上,靠双脚交替蹬地,驱动轮子运动,使车辆前行或倒退。这或许就是自行车的沪语“脚踏车”的由来吧。





上海出现最早的自行车



可以想象,在清末,一辆“脚踏车”穿行于上海老城厢的路上,是一道多么亮丽的风景,赢得了无数回头率。



1884年,著名的《点石斋画报》刊登《西妇善御》一文,图文并茂地叙述上海交通,此时的自行车外形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前轮装有带脚蹬的旋转式曲柄,车轮改用实心橡胶轮胎,而且前轮直径远远大于后轮。





《西妇善御》点石斋画报



在今天看来,两只轮子差距那么大,实际操纵使用起来是不大便利的,类似马戏团的猴子骑车,应该是有点滑稽的。



自行车越来越普及



自上海开埠,英、美、德、日的自行车大举输入上海,1920年,上海开始自行车零件的生产,并逐渐开发整车生产能力,1926年我国第一辆“红马牌”自行车诞生。



至上海解放,上海的自行车厂已发展到84家。1949年后成立了上海自行车厂和上海自行车三厂,分别推出了家喻户晓的名牌“永久”“凤凰”自行车。







60、70年代,结婚就要购齐“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但这却并不容易。当时一辆自行车在150元左右,而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普遍在几十元上下,青年工人只有36元,况且买车还需要凭票购买。



据说买到自行车的人家还会对自行车进行一番精心打扮,力求骑出去时足够拉风哦~







80年代,自行车结束了配给供应的限制,它不再是金贵的紧俏商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大大减弱。而扩展到了竞技、休闲、娱乐、健身等其他方面...







现在的自行车,比拼的更是酷炫哦!作为出行工具的同时不忘了还要拗拗造型~嘿嘿。







内容部分节选自《上海市民考古手册》

图片来自网络



【yoyo综合编辑】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