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政治艺术生复习讲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考点解读 (1)[来源:学优高考网54784]
2014-11-17 | 阅:  转:  |  分享 
  
2013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考点解读

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7.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不只是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文化遗产中,只是以它们为主。

2、端午、清明、中秋、春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说明了什么道理?

3、能理解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必要时说明“现有保护不力,损坏严重”)

?

?8.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是自身的发展,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

9.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多样,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民居建筑、民族服饰、风俗习惯表现出来。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3)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为什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A、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为什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B、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意义)

①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尊重文化多样性,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精华,才能发展本民族文化。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是人类和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才能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

10.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贸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11.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所谓大众传媒,是指文化传播改变了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在社会少数人之间的传播,形成了面向大众、使文化传播成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的传播媒介。

2、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不同的传播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文化的传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

(3)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

①人际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②报纸、杂志、书籍——便于携带保存,经过处理可能在互联网上更广泛的传播

③电视——动画、色彩,生动、形象、真实

④互联网——同网、全球、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⑤手机短信——内容丰富、兼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哲理性,回味无穷

总之,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加快规范有序健康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网络的文化意义

?

12.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正确做法: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中外互办文化年:实质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①文化意义——中外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②通过文化年举办,带到经济社会发展。③政治意义与国际影响与竞争等。

?

二、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13.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传统文化: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①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传统文化在其延续中体现了了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是历史中形成的,对今天生活具有影响的文化。

3、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加以分析、区别对待。

?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倍思亲;大陆与台湾同祖、同根、同源)

(3)影响: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中华文化的特点不能相混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不能认为“一民族如果具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促进这个民族快速的发展与进步。”

①传统文化不会主动的自发影响这个民族,需要一定的途径,也需要人主动积极的加以应对。

②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糟粕,不能说它对这个民族起到的都是积极作用,必须加以区别对待。

③即使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民族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14.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我们需要继承,但不能“沿袭”更不能“抛弃”,“沿袭”即为守旧,导致民族文化的落后,阻碍文化的发展。“抛弃”将使民族的发展失去根基。

?

15.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

(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

16.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新旧文化之间的斗争)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7.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三、文化创新

18.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②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③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19.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与标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4、综合说明为什么要鼓励文化创新?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也可更好的推动世界的发展

?

20.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②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2)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着眼于文化的继承,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①一方面,我国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②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地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⑤固守传统是“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

21.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多样性是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3)文化创新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炼百家的气魄”。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4)文化创新、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

2、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虽有差异、矛盾和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基本要求、根本途径。????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营养)、推陈出新(辩证对待传统、适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

③进行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的方向。

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5、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否定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w.w.w.gkstk.c.o.m

www.gkstk.com





















献花(0)
+1
(本文系三中政治林...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