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年钻石行业分析报告--钻石行业的价值链
2014-11-18 | 阅:  转:  |  分享 
  
2014年钻石行业分析报告
--钻石行业的价值链
在过去五年,消费者对钻石的需求已经显示出正面名义上的美元增长,而钻石价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却在2008至2013年略低于5%。在此期间,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以及美国;自2010年以来,日本和主要的欧洲市场已经显示出低于平均水平的增长趋势。
全球钻饰零售行业高度分散,服务于目标消费群体的商业模式各不相同。这个行业已得到了相应的经济回报。在发达市场,许多珠宝零售商因未能支付其资本开销而导致亏损,致使连锁店和小型珠宝店结业。最近ZaleCorporation被SignetJewelers收购即说明了珠宝零售业的潜在整合。

总体而言,新兴经济体的零售商表现优于在发达经济体的同行,部分原因是近期中产阶级群体的快速增长,另一部分则由于开设新店的步伐迅速,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
虽然不同的国家消费者会由于不同的原因上网,但网络渠道在世界各地均变得日益重要。在美国,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销售渠道,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美国有超过十分之一的钻饰销售是通过网络进行。尽管互联网在中国还未发展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渠道,仍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者会在购买前先上网进行研究咨询。
许多专业珠宝首饰零售商,如蒂芙尼、卡地亚、戴比尔斯珠宝及肖邦等继续投资于产品提供和店铺现代化,以支持钻石梦。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主要趋势是,越来越多全球奢侈品类时装品牌,如迪奥及香奈儿都增加了钻饰销售。这些全球性的品牌也支持了钻石梦,并提高消费者对店内环境、新颖设计和客户服务的期望。

品牌钻石及品牌钻饰展示了钻饰零售商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机会。全球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品牌化的产品和服务。对零售商而言,品牌则在财务方面有一定优势,因为品牌特性在价格上提供了有别于一般定位的差异化。零售商可运用品牌所带来的额外收入,投资于店内环境以及业务推广,促使良性的循环增长。
中游公司正承受一连串压力,包括上游公司成本上升、信贷供应,以及零售客户对定价的要求,使切割和打磨业务仍然分散。因为银行对切割和打磨行业的贷款申请有更严格标准,融资方面亦面临重大挑战,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加剧这一情况。一个可能的后果是,某些公司可能会退出该行业,导致更大规模的整合。此后,能够为钻石切割和打磨的过程增添显著价值,以及企业管理和金融结构具透明度的公司,将突围成功。
切割和打磨作业向印度和远东地区等低成本中心的转移很可能已经达到了顶峰。近年,出产国如博茨瓦纳、南非和纳米比亚一直致力于本土选矿。然而,长期而可持续的切割和打磨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介入,更需具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力水平。
由于生产商尝试为钻石毛胚争取较高价值,钻石毛胚的销售和分销渠道得以继续发展。在过去五年,拍卖型式销售续渐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由于科技的持续发展,这个趋势还将继续。然而,根据预测,主要钻石毛胚生产商还将继续普遍依赖长期合约去销售其产品。
由于各国政府希望增加其天然资源的份额价值,出产国在钻石毛胚的销售和分销中扮演了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从戴比尔斯全球看货商销售会(DeBeers’GlobalSightholderSales)移至博茨瓦纳,到2013年11月在哈博罗内举行戴比尔斯首个国际看货会(Sight)来看,本地钻石加工的发展趋势可能在2013年构建了较大的里程碑。

2013年钻石毛胚产量估计有1.46亿克拉,远低于2005年高峰时期开采的超过1.76亿克拉。由于新项目陆续启动,预期整体钻石供应量在未来几年会温和地增加。到2020年,当许多现有矿场产量开始下降,整体供应量将有可能进入停滞期。除非在未来几年有重大的发现,否则预期在2020年开始供应将逐步下降。
由于采矿向更深的地层发展、利润减少以及钻石来源更偏远,使钻石生产变得更具挑战性。这种趋势会在“聚焦”及“钻石诞生的奇妙”的章节内作进一步探讨。
由于寻找下一个钻石来源有迫切的需要,预计勘探支出成本将保持高位。如今,大部份的钻石勘探支出均使用在历史上探索不足的非洲国家,例如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和津巴布韦,以及北极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的辽阔土地。不过能找到大规模以及有利可图的新发现的几率依然很低。任何规模以及可行的钻石矿藏都是罕见而且很难找到,再多的勘探投资都无法保证钻石矿藏的发现,以及可持续的营运。
事实上,钻石勘探的支出并没有跟上其他自然资源勘探的步伐;目前的支出实际上只相当于2007年历史较高水平的一半,当时钻石行业每年花费近十亿美元于勘探之上。随着全球采矿业整体面临资本开支压力,预期这种情况在近期内都不会改变。
献花(0)
+1
(本文系HEBIKU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