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10
2014-11-21 | 阅:  转:  |  分享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

柳河县砬门学校薄巍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我们的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呢?在音乐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挖掘审美因素,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

情境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学活动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与其相适应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与氛围,这便是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利用电脑创设情境,借助语言带动情境或通过表演体会情境等。如讲授《我是山里小歌手》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配有音乐伴奏的北京香山课件,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情景美,从而促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就可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目的。

二、激发审美情趣,引导参与表现,体现音乐美。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常因抽象的、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感到困惑,因教学环节的简单机械而感到苦恼,天长日久,学生就丧失了学习兴趣,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则是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枯燥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如在欣赏《小渔篓》这一课时,让美羊羊带同学们到美丽的海边去赶海,然后途中遇到一条河、一座山,通过闯关游戏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了附点四分音符节奏,这就使学生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新课标中就提出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三、提高审美意识,培养情感,加深情感体验,表现音乐美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表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我曾听过这样一节欣赏课《走进新疆》,上课铃响,教师身着新疆服装当导游带领学生听《我爱雪莲花》的音乐进教室,多媒体展示新疆美丽风情,教师提问:新疆人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唱歌跳舞外,新疆人民还喜欢一些什么活动?师指名回答后便自然过渡到编创活动,然后师再用简短的话语引出歌曲《青春舞曲》,接着让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合适的组(画画、唱歌、舞蹈等),在音乐中表现美丽的新疆。最后多媒体课件展示维吾尔族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性、民族风情的画面,让生进一步了解新疆的风情,并激发学生课外去了解不同民族的歌曲。

音乐教学是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勤动脑,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用美的语言,美妙的歌声,美的情境,开启学生心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创设健康、阳光的音乐课堂。





献花(0)
+1
(本文系胜利小学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