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
2014-11-23 | 阅:  转:  |  分享 
  
·8·JournalofExternalTherapyofTCMOet2008,17(5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术

喻闽凤,曾荣香,雷祥高,张丽虹,李荣珍,占科,指导:朱锦善

(1.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2.深瑚I市儿童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518026;

3.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儿科,江西高安330800;4.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二部内科,江西南昌330006;

5.江西省儿童医院中医科,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运用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外敷涌泉穴与

常规治疗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加中药穴位敷贴组在改善呼吸频率,减

轻临床症状及体征,胸部x线改善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针对病程较久(>1月),喉间痰鸣音

及肺部痰鸣音在常规治疗不易消失情形下,加中药外敷涌泉穴,喉间痰鸣及肺部痰鸣音在次日消失者占90%,在3d内消

失者占95%。结论: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一种上病下治、内病外治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下取得较好疗

效,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咳喘;涌泉穴;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08)05—0008—03

笔者于2004年9月~2007年4月间,采用本院研制的由明

矾、皂荚、牵牛子制成的药膏,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取得较

好疗效,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10例。病程<15d者156例,病程>1个月者

54例,年龄47d~10岁。病例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例。住院病例

随机分为2组:I组:常规治疗加中药穴位敷贴组80例;Ⅱ组:

常规治疗组76例。Ⅲ组:均为门诊病例,单纯中药穴位敷贴54

例。I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1个月~1岁28例(占

35%),1岁~2岁14例(占17.5%),2岁~4岁26例(占

32.5%),4岁~1O岁12例(占15%);其中支气管炎(包括喘

息性支气管炎)21例,肺炎17例,哮喘42例;病程<3d36例,

4d一7d32例,8d~15d12例。Ⅱ组76例中,男30例,女46

例;年龄1个月~1岁26例(占34.2%),1岁~2岁14例(占

8.4%),2岁~4岁25例(占32.8%),4岁~l0岁11例(占

14.4%);其中支气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24例,肺炎12

例,哮喘40例;病程<3d34例,4d~7d30例,8d~15d12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西医病种等临床资料方面经统计

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均为门诊病例,病程>1

个月,年龄2个月~1岁,共54例,男28例,女26例,均为支气

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例。

1.2纳入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中的小儿咳嗽、哮喘、肺炎喘嗽;西医诊断符合《临床

治疗规范丛书实用儿科诊疗规范》中的支气管炎、肺炎、支气

管哮喘。

1.3排除标准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厅课题(NO.040082)

通讯作者

排除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酸中毒、哮

喘持续状态、咳嗽变异型哮喘。

1.4辅助检查

1.4.1胸部X线检查

I、Ⅱ组病例均行胸部x线正位片检查。支气管炎、哮喘

合并感染患儿x线片均表现为:两肺纹理粗乱、模糊;肺炎患儿

x线表现为:左或右侧肺下野或中、外带可见点、片状渗出影,心

膈等无异常。

1.4。2病原学检查

共168例患儿做咽拭子培养或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咽拭

子培养为正常菌群生长118例,咽拭子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3

例,人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阴沟杆菌4例;肺炎

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4O例。

2治疗方法

I组:常规治疗加中药穴位敷贴;Ⅱ组:常规治疗;Ⅲ组:单

纯中药穴位敷贴。

2.1常规治疗

①病因治疗: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使用;②对症支持治疗:

沐舒坦化痰,维生素K解痉止咳等;支气管哮喘患者选用氧气

雾化吸入6受体兴奋剂万托林及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异丙托溴

胺等解痉治疗,不予激素类药物平喘;针对住院病例,咳喘较重、

唇周青、有三凹征,肺部查体痰鸣音、干湿哕音明显者,均在住院

初期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酚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改善肺

循环。

2.2中药穴位敷贴

每晚用温水泡脚15rain后,用鲜生姜擦涌泉穴至皮肤发

红,将药膏涂在纱布上,敷贴于双侧涌泉穴处,每日6h~12h,

敷贴3d一5d。药膏制作方法:明矾、皂荚、牵牛子各等份研成

细末(江西省中医院药剂科自行加工),以生姜汁调末酌加医用

凡士林及防腐剂调成药膏。

3观察指标

中医外治杂志2008年10月第17卷第5舅

3.1呼吸频率改善的情况正常频率。

观察呼吸频率改善,主要针对急性病程<3d或4d~7d之3.2症状、体征积分(见表1)。

内者,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治疗后呼吸转平稳,恢复至该年龄段

表1症状、体征积分表

·9·

3.3I、Ⅱ组病例治疗前后x线检查结果。

4疗效分析

4.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5d以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

减少t>95%;显效:治疗5d以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O%≤证

候积分减少<95%;有效:治疗5d以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

30%≤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治疗5d以内,症状、体征无

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4.2治疗结果

4.2.1呼吸频率

I、Ⅱ组病例在1d或1d~3d内,呼吸频率恢复至该年龄

段的正常频率。见表2。

表2呼吸频率改善疗效表

注: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I组优于Ⅱ组。

4.2.2临床疗效

Ⅱ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I组(详见表3),I、Ⅱ组的总有

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Ⅲ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I、Ⅱ组(详见

表4)。

表3I、Ⅱ组疗效比较表例(%)

注:两组痊愈与显效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I、Ⅱ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Ⅲ组疗效分别与I、Ⅱ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Ⅲ组疗效优于I、Ⅱ组疗效。

4.2.3胸部X线改善情况,

Ⅱ组胸部x线吸收率明显优于I组(详见表5)。

表5I、Ⅱ组胸部X线比较例(%)

注:两组胸部x线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4舌质、舌苔的观察与疗效结果分析

Ⅲ组病例舌质、舌苔多表现为:舌质淡红、淡嫩或舌边齿痕,

舌苔薄白或白腻,辨证属风寒或寒湿或痰湿型。其症状、体征改

变的显效率明显较高,尤其Ⅲ组病例经治疗后,喉间痰呜及肺部

痰鸣音在次日消失者占90%,在3d内消失者占95%。

5讨论

婴幼儿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咳

喘明显,呼吸加快,肺部哕音、痰鸣音较多或经治疗后持久不易

消失,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及发育。

我们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研末外

敷涌泉穴,取得较好疗效,且未见相同临床报道。此法源于清代

著名儿科专家陈复正的名著《幼幼集成》中的神奇外治九法中

的引痰法:“凡小儿痰嗽,上气喘急,有升无降,喉中牵锯之

声,须引而下行,用生白矾一两研末,少入面粉,米粉亦可(盖生

白矾见醋即化为水,入面粉取其胶黏故也),好醋和作二小饼,贴

两足心,布包一宿,其痰自下。”_4使上病下取,内病外治。

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据《中药大辞典》载,具有“祛风痰,

除湿毒”之功。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根,足少阴肾经之井穴,

此穴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此经又能络脾人

肺,使药力循经直达肺脾肾,调其功能,补其虚损,达到阴阳平衡

状态。故用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外敷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

具有祛痰平喘、纳气归元之功。

故I组常规治疗加中药穴位敷贴组在改善呼吸频率,减轻

临床症状及体征,胸部x线改善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Ⅱ组

常规治疗组。Ⅲ组病程较久(>1个月),喉间痰呜及肺部痰呜

在常规治疗不易消失情形下,加中药外敷涌泉穴取得较好疗效,

使疾病尽快完全恢复,避免在天气变化、调护失宜的情况下,反

复发病,导致体质下降。也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患病防

复发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10-

参考文献:

[1]戴慎,等.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8.

[2]陈吉庆,等.实用儿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2:180.

[3]陈复正.幼幼集成[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78.

[4]朱锦善.儿科心鉴[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7:929.

JournalofExternalTherapyofTCMOct2008,17(5

作者简介:

喻闽凤(1969一),女,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江西中医

学院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科组长,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

任,现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工作。研究方向:小儿免疫

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的中西医治疗。

收稿日期:2008—07—23

修回日期:2008—08—22

本文编辑:朱庆文

火针加拔罐治疗痛风2O例

马跃东

(青海省化隆县德加乡政府,青海化隆810903)

关键词:痛风;火针;拔罐

中图分类号:R589.7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08)05—0010—01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

酸血症、反复发作关节肿痛、关节畸形、肾脏病变及形成尿酸结

石、痛风结石等。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有

明显增长的趋势。本病目前尚无彻底治疗办法,给人们生活带

来很多不便。笔者用火针加拔罐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

道如下。

l临床资料

本组共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7

岁;病程最短7d,最长1la。本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关节疼

痛,以足大趾跖趾关节为多,其次为踝、手、腕、膝、肘等关节,伴

有红、肿、热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尿酸增高。

2治疗方法

2.1操作方法

取穴以阿是穴和局部取穴为主,慢性期兼有肝肾不足者加

太溪、足三里。局部取穴,如跖趾关节取陷谷、内庭、太冲;踝关

节取丘墟、昆仑;膝关节取内、外膝眼、阳陵泉。治疗时体位取坐

或卧位,在施治部位下方垫卫生纸。取细火针,常规消毒穴位,

左手持酒精灯,右手用拇、食、中三指控制火针柄,将针尖对准火

苗上端,待针烧至通红发亮,看准穴位,迅速地刺入穴位后立即

拔出,深度以0.5寸左右为宜。针刺应避开大血管,勿要太深以

免刺伤骨膜。每个穴位刺2针~3针。取红肿热痛处阿是穴散

刺几针后,用橡胶火罐拔出瘀血50mL~100mL,出血太少则疗

效降低。每周治疗2次,治疗7次~8次后统计结果。

2.2注意事项

①术后患者在2d内保持针孔清洁干燥,禁止洗浴。②针

宜烧至红白发亮,要速刺疾出,若针烧的火候不够,刺入时则患

者疼痛难忍,影响疗效。③要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态度热情和

蔼,耐心开导,解释火针的特点,解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配

合。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a无复发;

显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a内多有发作,但症状较轻;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

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在本组20例中,痊愈15例,占75.00%;显效4例,占

2O.00%;有效1例,占5.00%。总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刘x,男,54岁,2001年1月8日就诊。主诉:左足红肿疼

痛半月。症见:左足红肿,剧烈疼痛,夜不能寐,因疼痛无法行

走,生活不能自理。查:左足踝关节外侧红肿、灼热,触痛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尿酸450.5mmol/L。诊断:痛风。

针刺取昆仑、丘墟及阿是穴,针刺后用橡胶火罐在阿是穴拔出瘀

血近100mL左右。起罐后患者即感疼痛明显减轻。经治3次

后疼痛消失,巩固治疗4次。随访2a无复发。

5体会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由于人体的肌表经络感受风、

寒、湿、热之邪,气血、经络被病邪闭阻,而引起关节红肿、热、痛

等症。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火热凝聚、经络不畅;慢性

期以痰、瘀、肝肾两亏为主。治疗的重点在于化湿、祛瘀、通络。

局部取穴可以疏通局部经气,祛除羁留瘀血,泻热除湿,用火针

针刺阿是穴治疗可以增强祛风、除湿、散结、温通经络、活血化瘀

的作用。对于慢性期的患者加太溪、足三里、太冲穴起到温补肝

肾,增强人体体质的作用。针刺后拔罐拔出大量瘀血,增强了活

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08—04—10

修回日期:2008—08—12

本文编辑:朱庆文

献花(0)
+1
(本文系河南咳喘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