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11-19病能论篇
2014-11-25 | 阅:  转:  |  分享 
  
2014-11-19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15:37?《病能论》按全元起本在第五卷,按王冰本在第十三卷第一篇。马莳曰:“能音耐,言病之形状耐受,故此以病能名篇”;张志聪注曰:“按以下四篇论奇恒之为病。篇名病能者,言奇病之不因于四时六气,而能为脏腑经脉作病也”。而从《素问》原文上看,本篇是探讨某些疾病外在形态的文章,这个外在的形态广泛地包含了所述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内容。【传说】玉琢儿(23467090)?8:16:47?昨天才学完的厥论篇第四十五,里面也谈到“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传说】玉琢儿(23467090)?8:17:16?希望听听六经厥证的病态表现。?【传说】玉琢儿(23467090)?8:18:09?先把《病能论》篇名的字了解一下【传说】玉琢儿(23467090)?8:18:51?病,《说文解字》解释为:“疾加也”,就是说疾病进展的意思。在古汉语中能够表示疾病的字有很多,比如说“疾、疴、瘽”等,但是流传到现今的就通用“病”字了。仔细看“病”字的结构,也是很有意思的,疒字头本身就代表着疾病或身体不适的意思,而里面添一个“丙”字是什么意思呢?丙是天干排列的第三个字,在方位应于东南偏南的方向,在节气应于芒种,因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30:02

其次,“能”在《素问》中的读音很多,总共有4种发音,最常见的是néng,表示可以、能够的意思;然后是胎音,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者,万物之能(胎)始也”;再然后是耐音,同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胜则身热,……能(耐)冬不能(耐)夏”和“阴胜则身寒,……能(耐)夏不能(耐)冬”;最后是态音,仍同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态)也”。就tai的发音来说,“胎”和“能”从字符上来说很近似,都是“肉”字旁,“厶”字头,不同的就是下面的“口”和“比”,而“态”和“能”的关系,则可能是因为“能”是“態或(亻能)”的简写形式,“態”正是“态”字的简写体。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32:47

“態”正是“态”字的简写体。

所以大多数的学者把《病能论篇》中的“能”读作“态”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33:10

病能,即病態或病态,还出现在《素问?风论》、《素问?厥论》和《素问?方盛衰论》的原文中,指出都是患者患病时的症状和体征,统称病态。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34:19

总篇的思路如下:

能,同“态”,病能,即疾病的表现。本篇论述了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所以篇名为“病能论”。篇中阐述了胃脘痈的症状、病机、诊法;卧不安的机理,不能偃卧的机理、脉象;腰痛症状、诊法;怒狂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酒风的症状、治疗;最后介绍了几种脉象的特点及几种古医书的基本内容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35:53

下面开始正文的学习: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37:10

原文黄帝问曰:人病胃脘wǎn痈yōng者,诊当何如?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37:47

胃脘痈:

是指胃体生痈,症见上腹部中下脘疼痛为主的疾病,属内痈之一,相当于西医学的消化性溃疡。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年龄为轻壮年,21-50岁占70-80%,儿童和老年也有。男女比例为3:1。好发季节为春、秋二季。因为春为木气主之,肝盛则制土,土受木抑而作酸则痛,病必作实;秋为金之气,金主时者必盗母气,故此病多发于春、秋。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39:27

痈[yōng](一种毒疮),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浓性炎症,易生于颈、背部,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在本篇中属内痈之一。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41:02

这个“痈”在本篇中是长在胃体里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42:00

看一下张志聪在集注中的解释:按以下四篇论奇恒之为病。篇名病能者。言奇病之不因于四时六气。而能为脏腑经脉作病也。疏五过论曰。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横行。方盛衰论曰。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静。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盖言本经之上经。论气之通于天。下经言病之变化。临病之士。审证辨脉。察色观形。分时候气。别正甄邪。再当比类奇恒。合之病能。诊可十全。方为得道。是以本卷一十五篇。自热病论至厥论。论疾病之变化。而以奇恒四篇。续于其后。谓疾病变化之外。而又有奇恒之病。诊恒病之脉证。又当合参之于病能。庶不致有五过四失之误。首论胃脘痈者。言荣卫血气。由阳明之所生。血气壅逆。则为痈肿之病。与外感四时六淫内伤五志七情之不同也。张兆璜曰。病能者。言奇病之形能也。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45:14

胃脘痈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尤其是饥饿时疼痛加剧,返酸水,恶心呕吐,大便时溏时干,最严重的是胃出血,即是一种破溃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内痈除了胃脘痈之外还指肠痈(便脓血)。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46:03

比如现代的:胃痛,痞满,胃痞,萎缩性胃炎等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46:46

胃痈之为病,乃胃阳之气不得宣发而受遏抑,所谓胃阳遏抑亦可视为胃之表证,即寒气隔阳;胃的里证乃热聚于胃口,故萎缩性胃炎是因脾胃俱病而出现的寒热交错诱发的瘤痈。”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47:44

“痈”是一个广义的疾病概念,是中医对感染和热毒引起的发炎和化脓性疾病的总称。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大多数中医的“痈”都与细菌和微生物感染有关。中医治疗痈的方法是“清热解毒”,而很多清热解毒的中药都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比如苦参、黄连、黄芩、蒲公英等,每每取得奇特的疗效。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49:08

自胃内窥镜发明后,多年来众多病例在借助胃内窥镜、活检病理,屡屡看到胃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甚至还可伴有糜烂、出血、溃疡及胆汁反流等程度不等的病理改变,这种胃镜下所见与萎缩性胃炎热聚胃口,血腐肉败为痈十分吻合。







【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1:48?比如萎缩性胃炎:一般发展演变趋势是:浅表性胃炎/胃窦炎(轻、中、重度)或萎缩性胃炎(浅表、中、重度)发展为伴胃黏膜异型增生、不完全性肠化生,再发展为癌前期病变,最后发展为胃癌。【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3:03?翻译: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4:07?原文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类经:胃脉见于右关,所谓中附上,右外以候胃也。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脉当洪大,而反见沉细,故为胃气之逆。【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5:27?在本篇中开始谈到脉诊【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6:07?胃脉有多种解释如下:⑴指有胃气之脉象。脉搏不浮不沉,不急不徐,节律一致,从容和缓。【冒泡】〇-玉环(18139110)?8:57:28?【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7:31?⑵十二经脉之一。即足阳明胃经。⑶指胃的病脉。⑷指胃的动脉,即人迎脉动处。《素问·病能论》:“人迎者,胃脉也。”【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7:49?⑸古代诊脉部位之一,足阳明冲阳穴处之脉搏(足背动脉)。三部九候遍诊法之下部人。【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8:58?《素问·病能论》:“人迎者,胃脉也。”【传说】玉琢儿(23467090)?8:59:35?原文: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类经:胃气逆而人迎盛,逆在脏而热在经也,即《终始》等篇所云人迎三盛病在阳明之谓。【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0:29?原文:人迎者胃脉也,类经:人迎在结喉旁,足阳明动脉也。【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0:54?原文: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类经:阳明气逆而盛,则热邪聚于胃脘,故留结为痈。【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2:10?本句中提到二个部位:一个是人迎,另一个是胃脘,下面一一详解【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2:59?先把“脉先兆的理论基础”交待一下:【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3:23?中医脉诊起源甚早,远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时期,脉学就已开始发展,《黄帝内经》中对脉学已有了丰富的记载,包括切脉部位,脉法、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脉学的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如《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都有所发展。晋代王叔和《脉经》是脉学的第一部专着,是脉诊的集大成。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脉学的发展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4:41?脉诊的诊察部位分为寸口诊法(寸关尺诊法),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以及遍身诊法(三部九候诊法)。【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5:25?趺?[fū]??【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6:12?寸口诊法寸口诊法胎孕于《内经》的诊“寸口”,《难经》在《内经》基础上,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以内应脏腑,而成为如今的寸口脉法。





【传说】玉琢儿(23467090)?9:07:50?寸口又名脉口,是手太阴肺经经气流经之地,手太阴肺经朝百脉,故寸口为“脉之大会”(《难经》)。《内经》还曰:“气口亦太阴也”“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藏别论》)即言足太阴脾经汇聚了五脏六腑的经气,上通于肺而达于寸口,故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均可反映于气口,因此气口能独主五脏。肺主气,气为血帅,内体有病能在气口及时反映出来,故《素问·经脉别论》曰:“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此即寸口脉先兆的理论基础。【传说】玉琢儿(23467090)?9:10:10?三部诊法(也是能论篇学习的重点)在《内经》的《灵枢·禁服篇》“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及《素问·三部九候》的基础上,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诊法。其中,人迎(相当于颈动脉部位),趺阳(相当于足背动脉)二者皆候胃气,寸口(相当于桡动脉)以候十二经。文献记载中,许多医家对趺阳候胃气比较重视,目前仍有一定实践意义。此外,人迎近心,应以候心气为主,临床上,人迎脉动大多为心气外散的指征,诊察也比较方便,值得研究。【传说】玉琢儿(23467090)?9:12:03?《素问·病能论》:“人迎者,胃脉也。”人迎在结喉旁,足阳明动脉也。







【传说】玉琢儿(23467090)?9:14:21?人迎:别名天五会、五会。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少阳之会。在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传说】玉琢儿(23467090)?9:15:06?拭着把手放在颈总动脉处,一跳一跳的【传说】玉琢儿(23467090)?9:15:59?其中,阴经的病证多以寸口脉为主,阳经的病证则多以候人迎脉为要,故《灵枢·四时气》曰:“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献花(0)
+1
(本文系格物正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