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bslwzl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_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
2014-11-30 | 阅:  转:  |  分享 
  
第卷第期

年月

裸和来材未法

,

,

吮,

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

蔡宝来‘,车伟艳“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学的

效率和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和个性全

面发展。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等都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

生影响。国外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理

论依据不足,研究方法使用不恰当等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未来研究的趋势及走

向研究方法多元注重情境变化和复杂性行为研究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研究。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师生互动行为教学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一一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

下,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

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

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并决

定着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当教师的课堂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等表层因素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后,

教学理念、信念和观念等深层次因素支配下的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的改进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质性问

题。如何使已经内化了的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课

堂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促

进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共同面对的时代

课题。可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

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国外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研究进行归类阐释和界定的基础上,梳理和归

纳了近年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成

果,并分析和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走向和趋势。

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生发于对课堂教

学有效性及教学质量提升的理想追求。起初的研究主要

在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研究者中产

生,带有随意性和研究者个人色彩。随着研究的不断拓

展和深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逐渐形成为一个为研

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关切的问题,并成为教学改革研

究的一个专门领域。课堂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根据教师课堂行为方式划分。如果按照教师

在课堂教学情景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发挥的功能来划分

可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

主要教学行为简称主教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

主要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和指导。这种行为是

以目标或内容为定向的,有效的主教行为必须以教师具

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基本条件辅助教学行为简

称辅教行为,是为了使主要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

果而在课堂中发生的教师行为,它是以学生或具体的教

学情景为定向的,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

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和积极的教师期望等课

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是教师实现教

学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它主要涉及课堂行为问题的管

理与时间的分配,同样,有效的辅教行为和管理行为与

教师的课堂经验和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具有的

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三种教学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一,女

一一修回日期一一

蔡宝来一,甘肃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学论与教师教育车伟艳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行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与

技能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

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师生充

分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三种教学行为共同构成了

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根据课堂教学行为存在方式划分。从课堂教

学行为存在的方式来看,课堂教学行为可分为外显教学

行为和内隐教学行为,外显教学行为往往是指教师或学

生说或做等可见行为,涉及的是教师和学生怎么说和怎

么做的问题内隐教学行为则是指教师或学生在做出可

见行为之前头脑中的先在的思想、观念,它解决的是教

师和学生之所以要这样说、这样做的问题。任何一个人

的行为举措都要受一定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此时的思

想、观念是静态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为人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却支配着教师和学生行事的方向和路

径,在内隐行为与外显行为之间形成一种必然的因果关

系。这种因果关系是如何逻辑地演绎着,也就必然成为

教学研究的又一内容。这种划分方法为我们认识教师

教学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复

杂多变的行为系统,课堂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情

景,研究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相联系的

因素,即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表现和特征,探索课堂教

学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增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

为自觉,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效率。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

想、观念、认知、情感、对话等行为的研究,对学生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状况、学习状况、学习效果的研

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和揭示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和学的规律,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

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学业

成绩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最早产生于教

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因应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师

的理想性目标追求,欧美发达国家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从

课程改革、开发、设计和实施转向课堂教学改革,从而

使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研究凸现并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

主题之一。从世纪年代至今,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

为的研究主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而不断变化,但总体

上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外显到内在、从注重群体样

本到关注个体行为、从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到研究学

生课堂学习行为、从注重量化研究到关注质性研究的发

展路向。从研究的问题域和研究取向而言,研究的主题

和热点主要聚焦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范式、师生

课堂互动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思维关系、教

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能感、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课

堂反思能力、有效教师与有效教学行为的关系等方面。

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范式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目的就是探寻教师良好课

堂教学行为的养成方法。世纪年代以前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研究中有几种行为主义研究范式“教学效果”

范式、“过程一结果”范式和“教学行为”范式。

“教学效果”范式指教师课堂上所表现的教的过

程与学生所能发生的行为及结果学习结果之间有

着密切的关系,而连接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

环节则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过程一结果”范式指教

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而学生课

堂学习行为又影响其学习效果,良好的教师课堂行为对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带来有效和高效

的学习效果,反之,则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产生消极影

响,并产生无效和低效的学习效果。“教学行为”范式

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反过

来,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又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为此,在世纪一年代期间,许多研究者把研究

的重心放在了揭示教师个性特征和人格品质与课堂教学

效果之间的联系上。例如瑞安斯认为“教师

的热情和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那些活跃的、富有刺激

性和想象力的、对所教学科满怀激情的教师,在校长们

和有经验的观察者眼里往往是比较成功的”。教师的个

性和人格品质确实是会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成长有重大

的影响作用,如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组织能力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人格特征都与教师的

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关。

世纪年代以来,认知学派研究者认为每位教师

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观念,这些教学观念是在一定的社会

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中,对学生

特征和教学规律的认识。这些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在课

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影响教师

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实施效果。不同的教师之所以会对同

一教学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的

不同,教师把这些教学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行动。

自此,教师行为的研究从注重教师个性和人格品质的研

究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二师生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研究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在班级课堂环境下所

进行的以教学为主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均以主体性

身份参与互动,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扮演一定的角色。‘课堂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的活动、情感交流的活动、

文化共享的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一

般认为教师具有两种角色一是社会角色,二是专业角色。

··

教师的社会角色是教师在课堂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向学生提

出各种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教师的专业角色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师生在课堂中充分互动,

能够营造出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

与,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英国学者艾青利儿柑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

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型、

学生中心型、知识中心型三种。在教师中心型中,教师的

课堂教学行为更多表现出强制性,同时伴以奖励或惩罚的

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多是被动和服从,呈现出一种

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互动类型下,师生之间是控制与服

从的关系。在学生中心型,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行

为的正面引导,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目标是充分发展学生

的身心素质,学生处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主

体身份参与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主要依据学生身心发

展的需要进行的,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学习。教师在课

堂中扮演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课堂师生互动

表现为一种平等关系的对话在知识中心型中,课堂师生

之间的互动是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这一目的的手段,师

生互动以合作形式表现。

无论是哪种课堂教学互动都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确定合理

的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动

机,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体

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表现在学生

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所学知识具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明确的教

学目标,并能高效率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思维关系研究

世纪年代,教师思维研究在欧美教育研究中

生成出现,最初是作为对“教学过程”的深化研究,由

一些具有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理论背景的教学研究者

倡导的。教师思维指教师个人主观的教学意识、观念、

信念等内在的思维过程和品质。这些个人的教学意识、

观念、信念等可能是有意识的,而多数是无意识的。教

师思维研究的主要问题从描述教师思维过程及揭示知识

结构逐步扩大到描述、解释甚至“介人”到教师思维的

形成和发展过程。研究认为,仅仅分析可见的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不足以解释教学过程,因为最终决定课堂教学

行为的是教师的思维,是教师的认知过程在信息加工

理论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复杂多变的

信息,教师如何理解这些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教学决策决

定着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川

年代末,对教师思维与课堂教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

更为科学,即重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计划”和

“教师决策”的思维过程研究年代,教师理论研究

开始关注“教师教育信念研究”,该理论认为教师教育

信念研究包括教学效能,知识的性质,认识论的、自我

知觉和情感的自我评价以及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研究

者认为,教师的总体知识中有三类知识学科知识、教

育学知识和课程设计知识直接与教师教育的信念的形

成有关,它们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即教

师应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最基本的概念、结构和原理掌

握与教学活动直接有关的知识,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

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教师应懂得如何选

择科学知识,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教学

信息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课堂

教学情景选择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思维和理论在一定

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行为,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教学

理论加以内化,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影响但

该研究缺乏对教师的思维与实践关系的清楚论证。除此

以外,教师的实践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

学实践中形成的实践知识和教学风格,对学生兴趣、需

要的了解,对教学过程的感知和判断,对课堂的管理与

师生互动等对教师的行为也会有重大的影响

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能感研究

近年来,国外开始注重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人

格特征对课堂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

究,其中教学效能感是研究者尤为关切的一个问题。教

学效能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其能否有效地完

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知觉和信念。它

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一般教

学效能感和个人效能感两种。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

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

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课

堂教学效果的认识与评价。教师效能感的研究主要受

班杜拉压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影响。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特

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去组织、实施和完成某种行为的预

期或信念,这种效能预期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个体

的情绪反映,进而影响行为的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的毅

力。自我效能理论往往持有两种不同的预期,即效能预

期与结果预期。结果预期指个体对自己行为活动可能导

致的结果的推侧和判断,而效能预期是一种能力信念或

自信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效能感会影响教师的课

堂教学态度和信念、教学策略的应用、课堂教学行为的

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等。高效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表

现出积极的教学态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

策略,有较强的课堂管理和组织能力,课堂气氛一般比

较轻松、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反思能力研究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

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课堂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

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

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对

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表明教师能意识到自己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

进教师专业成长。

世纪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教师反思能力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斯肯

段的观点。他认为,反思是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

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

一步探究问题,因为“问题不像礼物一样主动呈现给实

践者,它们必须从复杂、疑惑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情景中

建构出来”,然后再找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把

“反思”与“行动”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关注”是

问题建构或重新建构的一个关键因素,关注内容包括对

周围所发生的一切的关注,也包括对自己内心的关

注。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

课堂教学本身的深人思考,使教师有意识地把先进的教

学理念、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在创设问题情境

中,对所提的问题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逐层深人,是否

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余地,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思

维,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反思的结果有助于教师

改进课堂教学。

六有效教师与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国外对“有效教师”的研究源自有效教学的研究,

有效教学研究即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首先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继而研究教

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现与课堂有效教学密切相关的教

师特征或品质和课堂教学行为。年至年关于

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或特点的研究开始风靡西方。

年,波特和博若费’的研究指出,

有效教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教学目标明确熟悉教学

内容和策略使学生明白寄予他们的期望以及原因恰

当运用现有的教学材料,以便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

会,使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满足学生需

要,预见他们知识中可能存在的误解,并创设情景让学

生掌握提出高低不同的认知目标,给予经常的适当的

反馈以检验学生的理解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其他

的学科交融为一体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上研

究精确明晰地说明了有效教师具有哪些行为或特点,对

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一个有效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并运用实现其目标的知

识和技能。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是教师能力的表现,

运用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教师工作的表现。有效的教师必

须清楚地了解并积极努力地实现其目标有效教师的教

学目标是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川有效

教师必须制订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并积极努力地实现

教学目标,同时掌握和运用实现其目标的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和

学习目标的达成。

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是指对课堂教学过程内

在规律的分析,研究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以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研究的核心是

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及其相互

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分析和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

为是复杂的、多变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于教师为

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充分交流和

互动,共同探索新知。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诊断学

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更好地调节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策

略,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

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在课堂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夏洛特·丹尼尔森认为,课

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创造出学习者共同体,在这个共

同体中,使学生能够从事重要内容的学习,并使所有师

生感觉到尊严和荣耀。一般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

教学过程体系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标志着教学的不

同侧面。

教学计划和备课。包括选择教学目标展现教学

内容、资源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展现内在教学设计、

学习评价等内容。

课堂环境。包括创建尊重与和睦的课堂环境,形

成学习的文化氛围,课堂程序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具

体环境布置等内容。

课堂教学。包括清晰而准确的交流、提问和讨论

技术,使学生认真学习,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专业职责。包括课堂教学反思、保持精确记录、

家庭交流、对学校和学区的贡献、专业成长和发展。’

该理论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做了明确的界定,对于

我们认识教学过程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和实践表明,教师的课

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体现了教师的个性

特征、教学思维、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教师在提高自

己专业素养的同时,应经常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控

··

和反思,增强对课堂教学的信心和热忱,以促进教师专

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成长。

三、未来研究的趋势及走向

一研究方法多元

早期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大多运用观察法,通

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教

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归纳出有效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的特征,这种研究方法侧重于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随

着研究的深人,有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也运用问

卷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但这些研究方法缺少客观性、

信度和效度,或者只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个别要素做

纯思辨的假设,缺乏实践层面的验证。未来教师课堂教

学行为的研究将借鉴和运用批判理论、文化人类学、学

习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建

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研究者将研究重

心导人课堂,走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关注教师课堂教

学行为、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反思教师课堂教学行

为将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的取向,并运用行动研究

法、种族志研究法和深度描述等方法展开研究。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要聚焦课堂教

学,需要教学研究者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从单一的知识

型的研究者转化为实践型的研究者,从知识的陈述者转

变为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者。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

未来取向上,强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指向性。从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整体状态上,未来应更多地体

现其实践维度,反映出实践胸怀。具体表现为①在研

究对象与目的上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必须以研究课

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为己任,彻底改变从概念推演中寻

求出路的老套子,为课堂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实践活动提

供理论支持。②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方法上,应坚

持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改

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脱离课堂教学实践的现状。研

究者要与中小学教师及其他实践者一道,构成研究的共

同体,建立彼此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③在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研究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上,应具有现实性和超

前性,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践的向导,从理论和实

践两个方面坚持唯物辩证法,并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的分析、评论、甄别、评判、改进视为教师课堂教学行

为研究的主要功能。

二注重情境变化和复杂性行为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成果所揭示的教师教学行

为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可以为一线教师了解有效教学的

特征提供一定的参考。但课堂教学情境是复杂多变的,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境而变化,试

图以一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成果来完成对课堂

··

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不适宜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

进人第二阶段,而第二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目标

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深化教学评价改革,课堂教学

永远充满生命活力,而活动和变化则是其永恒的特征。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而言,关注课堂教学的变化和研

究课堂教学师生双方行为是一个全新的主题。

在我国,未来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将更关注

教师教学行为的灵活性、复杂性,在具体研究主题和问题

取向上,将主要聚焦在教业而深堂教学行为的个性化研究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基于学习差异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一堂好课中教师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

为关系研究等。同时,在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时,既

要揭示普适有效的教学行为,又要关注实施这些教学行为

的教师个体特征和因应不同课堂教学情境的灵活性,研究

问题和研究取向将主要聚焦在相同和不同课形中教师课

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基于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研究知识讲授课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以

培养和提高能力为目的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对话教

学中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等。

三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研究

国外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

行为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具有相关性。教师有效的教学

行为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可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因此,仅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对教师的课

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但不能孤立地研究教师教的行为和

学生学的行为。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时,应以

相关的理论为指导,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为出发点,对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观察,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及

课堂教学行为的各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未来的研究,

将更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认知、情感的影响,通

过课堂观察,了解课堂师生互动的情况,来判断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相关性。

就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研究而言,学生始终未成

为研究的重心。在关于课堂学习者—学生的认识问题

上,研究者和实践者都以一种绒默的观念来定位和定

性。而新课程改革引发的课堂教学改革,却首先把学生

推向书心,使得学生问题研究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问题,从而形成为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

题。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平等

对话、共同参与和生成、建构知识的活动过程,是促进

教学双方共同发展的过程主张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

心,学生既是教的活动的中心,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促进学生的充洲不滋动〕

分、全面和和谐发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目的和肠

归宿。未来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重点取向是有效或高〕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

效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研究课堂师生双方建立在民主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系基础上的互动行为研究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公知阮下幽一

的学生学习行为研究体现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行为研、与〕、翻,五卿

究课堂中体现个体差异的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体,一

现个性化学习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等。「〕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

比较教育研究,,一

参考文献〔‘“,

。〕罗雅萍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教师的有效教学行〔〕

为〕湖州师范学院学报,,一玉欠

幻张建琼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教学理叼张丰硕谁可称之为有效教师「教书育人,

论与实践,,一,

〕兰英当代国外教师教学思维研究仁比较教育切〔几、叹肠双才一从

研究,,一一公汇

「」亢小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一〕唐松林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

〔〕,下拍’吧大学教育科学,,一

吹「联创刀仪决资任编辑苏丹兰

邝,晚彻

分,一

肠雌即,,,,

及‘,,,夕,”,,。

怡叹眼’呢卯

,’眼’

吃,飞’

’沐,眼

’,

飞,

勺,叨份山,哪眼晚场访记坛

接第页

巴犯雌口伙沁

,,犷

及脚,优夕,,

,了》“入如匆’去,,

加,

,外几,”塔



昭眼沉

盯知面〕

··

献花(0)
+1
(本文系bslwzl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