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走进东丽
2014-12-04 | 阅:  转:  |  分享 
  
走进东丽——人文历史

时间:2014-09-1608:21作者:丽游网

建制沿革东丽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已有人聚居生息,当时为燕国辖地,曾在张贵庄地区出土战国古墓。秦汉时,属渔阳郡泉州县,建有漂榆邑城。北魏时,属雍奴县,唐代天宝元年(742年)改雍奴县为武清。北宋时属辽,为析津府武清县。南宋时(1172年)属金,由大兴府武清县管辖,境内属辽国。元代,军粮城地理位置重要起来,元丞相伯颜开辟从崇明岛取海道直达直沽海运线路。明清时代,境内村庄多已建立,永乐二年(1404年)属顺天府天津卫管辖,清雍正九年(1731年),军粮城街道、无瑕街道、华明街道一带属宁河县管辖,其余由天津县管辖。解放初期,归属宁河县管辖。1949年9月,分属天津县和宁河县管辖。1953年5月,划归天津市管辖,建立津东郊区。1955年5月,更名为东郊区。1958年10月,并入河东区管辖。1962年2月,由河东区划出,恢复东郊区建制。1992年3月,东郊区更名为东丽区。人口和民族截至2009年底,全区户籍人口34.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22万人,非农业人口13.97万人,人口出生率5.2‰,人口死亡率1.9‰,人口自然增长率3.3‰,人口进入低速增长期。区内居住汉、回、朝鲜、满、蒙古、壮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8592人。其中,回族6780人、满族878人、蒙古族234人、朝鲜族332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在百人以下。





行政区划东丽区位于北纬39°00′~39°16′,东经117°13′~117°29′之间,地处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西连中心城区,东接滨海新区核心区。全区总面积477.34平方公里,其中225平方公里纳入滨海新区。气候东丽区境内地势平坦,西高东低,间有洼地和堤状带,平均海拔1.9米,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5℃,年均降水量643.8毫米,无霜期237天。交通东丽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捷,境内有京山、北环铁路枢纽横穿东西;津滨轻轨、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公路、津宁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公路、津塘公路、津汉公路、杨北公路、津北公路与外环东路、东金公路构成经纬;拥有70余条国际、国内航线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紧靠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天津港,海河、金钟河在南北两端蜿蜒流过,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旅游资源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温泉之乡,规划面积85.51平方公里,水系面积7.4平方公里,湖岸线总长45.28公里,呈现“双湖相连、两河贯通”的龙形循环水系,每年有10万余只野禽在湖边栖居。区域内建有自然艺苑亲水公园、朗钜温泉谷、天海风水上休闲运动俱乐部等旅游设施,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华侨城欢乐岛大型主题公园、恒大国际温泉会议中心等高端旅游文化、会议会展项目相继落户并加紧建设,为东丽湖旅游增添新的亮点。地热资源东丽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地热面积达337平方公里,地热梯度值高达8摄氏度。主要利用地热井作为供热源,应用到农业、建筑、取暖、旅游和医疗保健、制冷项目等,开采模式为地热梯级循环利用,群井联动集约开发模式,可满足200万平方米建筑物采暖需要。东丽湖地处山岭子地热带东北部,已建成地热井12眼。其中,开采井6眼、回灌井6眼,最高出水温度102度,最大出水量200立方米/小时,在建地热井4眼,建成换热站7座。2011年,东丽湖地区利用地热供暖面积达121万平方米,制冷面积达10万平方米。

走进东丽——经济发展

时间:2014-09-1608:22作者:丽游网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沿海都市农业优化发展,花卉、食用菌、观赏鱼、畜禽种业成为农业优势产业。华明复垦设施农业园区成为农业设施化、产业化龙头。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0家,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82%。工业经济强势发展,全年238个工业和技改项目,机械设备制造、汽车部件等六大主导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国一重天津滨海重工、赛瑞机器等列入全市重大工业项目。精诚机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成为先进制造业代表。全年工业销售收入770.2亿元,同比增长35%。服务业快速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华侨城文化旅游、恒大温泉会议中心项目落户东丽湖,居然之家、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规划和定位,加大东丽开发区资源整合力度,军粮城工业园区、金钟工业园区扩展扩能,启动东丽航空产业区建设,基本形成工业“两区四园”和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产业布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累计发展产学研联合体55家,取得市级科技成果68项。新建市级企业研发机构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238家。2009年,按照区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困难,争取主动,逆势而上,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实现了财政收入“百亿”目标,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亿元,增长27.4%;三级财政收入100.2亿元,增长4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增长36.7%;实际利用外资4.55亿美元,增长21.3%;引进内资189亿元,增长44.9%;农民人均纯收入12812元,增长10.5%。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全面落实东丽区总体规划和新城区控制性规划。新市镇建设全面启动。第三批示范小城镇试点军粮城新市镇、金钟新市镇开工建设,新立新市镇规划确定。泰达西区还迁工程基本完成还迁入住。空客、无瑕街还迁工程和张贵庄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在建工程达到472万平方米。东丽湖开发建设速度加快。东湖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施金钟路、津塘二线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和龙廷路、富安路、福山路等中心城区干道改造。完成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和改造并网,新增供热面积47万平方米。新增林地面积234.67公顷,植树2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1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加大市容环境农村卫生综合整治力度,清理垃圾22万吨。实施社区“白、亮、净”工程,整修楼栋738个,安装安全门1149个,规范广告牌匾2163块。加大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治理力度,拆除违法建筑22.5万平方米。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坚持按优势产业定位招商,实施产业化、精准化招商。引进一机重车、海特总部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全年签约落地项目35个,总投资377.9亿元;洽谈储备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211.3亿元。加快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面展开与天津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现代冶金工业区等市各功能区的合作,与保税加工区合作开发航空产业区,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搭建国企投融资平台,推进国有资产整合和资本化运作,壮大东方财信公司、城投公司和滨丽公司,增强投融资能力。撤并26家国有公司,推进国有资产整合和资本化运作。健全街乡园区管委会和开发建设公司,增强区域开发建设能力。建立政府性投融资规避风险机制,国有资产管理健康发展。农村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制定了土地整理储备开发、节约集约用地等措施。完成1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滨农投资有限公司,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参股村民享有较高收益。推进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四金农民”的进程。



献花(0)
+1
(本文系万语千言52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