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纷扰三国
2014-12-06 | 阅:  转:  |  分享 
  
纷扰三国志

摘要:三国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时代,群雄崛起,诸侯割据,战火纷飞。他们是让人景仰的英雄,是让人铭记于心的帝王。我们或许不懂,可是我们一定知道他们屹立于三国那一片天地,像一座丰碑,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关键字:英雄、三国、战争、军事

一首《曹操》里的“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似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群雄割据,战乱纷争。至今翻阅《三国志》似乎还能让人看到硝烟烽火,英雄崛起,听到号角战歌。时而英雄让人热血澎湃,有时又让人思绪颇多。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全书六十五卷,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相同。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但是该书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但是作者用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地选择取材之源。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所以可读甚强,以致后人所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都说乱世造英雄,的确在这片历史上浮现的人物英雄数不胜举。当然看三国最让人喜欢的就是就是这些传奇人物给我们留下的辉煌历史和传奇故事。当然美国人的生活价值观念或者对知识的局限不同对人物的理解也是不一。下面是根据一些史书和记载对这些纷扰三国的人物进行简单的描述。

首先该数第一的英雄应该是曹操。曹操不仅是一个满腹文华胸襟抱负远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有着深谋远虑和卓越军事才能的军事家。并且也是一个高智慧的领导者。

以前学曹操的短歌行,就被他的文采和文章中的胸襟抱负深深打动。《观沧海》,《龟虽寿》这两篇千古绝唱,我就感觉到,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要给结束分裂战争,给黎明百姓带来安定生活的大英雄。陈寿曾评价曹操: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可谓胆识过人,敢于“挟天子以令诸侯”。

讲曹操的话当然在军事才能是不得不说的。曹操移驾幸许都之时,虽位居诸侯之列,但并没有取得霸主之地位,当时的局势,西凉仍有董卓的余党郭汜,河北有袁氏兄弟,江东有孙策,荆州有刘表,西蜀有刘漳,汉中有张鲁。充其量曹操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阀。但是他能先灭吕布,再灭袁氏兄弟,平刘表,定辽东,一举平定北方,建立一统天下的基础。此为曹操能扑捉机会,相时而动也。深明乱世造英雄之理也。再看刘备,虽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实为贩履织席之村夫,虽有刘氏之血统却无韬略,东投西靠,是为暗中取利也;曹有上将千员,其虽有关张赵马诸猛将,然较之于曹公实在太少,究其原因个人之魅力所致也。刘备虽有三顾茅庐之故事,曹公却有跣足迎许攸之美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胸怀坦荡,立志高远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曹操能以七万之兵破袁绍之七十万之众,足以显示其军事才能,同时也强烈的对比了袁绍和曹操的人格魅力。

曹操性格开朗,作诗气冲云霄,慷慨激昂。于乱世之中,挺身而出,刺董卓,聚义众,发矫诏。靠个人魅力自立于乱世,进而战略明确,进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北方,成就大业。但是自古以来曹操被人称作奸雄,骂曹操者无非两个借口:一,汝南许劭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既然如此,三国又是乱世,曹操当然便是奸雄。况且曹操自己说: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便是奸雄的确凿证据,故天下义士以此为依据,视曹操为不义之人;其实,许劭的原话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后来的反对者特别是那个写《魏氏春秋》的史家,东晋的孙盛,为了自己贬魏抬蜀的目的,将英雄改成了奸雄。

二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一些人看来,天下乃皇帝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至于这个天子有没有本事,是不是明君都无所谓,作为他的臣民,就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曹操竟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上朝配剑,把皇帝当傀儡,当然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曹操便成了不忠不孝的奸臣。但是曹操生于东汉未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繁。要作一方霸主,成就一凡事业,没有良好的战略措施怎能行。如果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知当时的中原大地有几人称霸,几人称帝,天下大乱几时休。整个三国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真正动乱时代前后不过二,三十年,过后虽然分为三国,民众的生活相对反而比较安定。所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不是罪,反而对民众而言是功。

当然三国怎么能缺少刘备。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刘备这个人很聪明,但是他也很有野心不比曹操要小,只是那时的人们看不出来罢了。首先在被曹操追杀的时候,他带着许多百姓差不多是倾城,因怕曹操屠城,那这些百姓差不多有好几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量,在那时人心是很重要的,因为刘备别无选择,放弃百姓逃命,虽然快可是会落得一生臭名。不放弃——速度会被百姓拖累,而且谁也逃不掉,可是别无选择,只能选后者。

刘备,从他举事之初到称帝之后,始终重百姓、讲仁德、守信义,把握好处世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个人品格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闪失。这是刘备在品格上不同于曹操、孙权之处,也是他大半生颠沛流离最终能成就鼎峙之业的重要内因。刘备是汉末三国时代最孚众望、最得人心的争雄者,也是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三国政治家。同时他又温文尔雅,形同儒生,而是很有勇力、血气刚强之人。他起事之初参与讨伐黄巾起义,作战十分勇敢,“数有战功”,曾受伤后佯装死状,逃过劫难,并因其“有武勇”、“有军功”而被任命为安喜县尉,怒鞭督邮的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历史上的刘备,不仅敢于一怒鞭督邮,宁可不当官,而且曾袭杀徐州刺史车胄,斩下曹将蔡阳之首。如傅干所说:“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陈寿也曾这样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刘备是个大英雄,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与曹操相比,刘备的机权干略,略显不足。所以创下的基业不如曹操。但是,也能称为一代雄主。

再者就是吴国创始人之一的孙权。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次子,孙策的弟弟,也是吴国的开国皇帝。他还没有二十岁就继承了兄弟的事业,经历了许多坦坷,从破黄祖,到赤璧之战,再到与曹操在合肥、濡须相持,以到后来夺荆州、刘备伐吴,以致后来称帝,北伐中原。造就了他那坚韧的品格。汉使刘琬入吴时,对孙氏兄弟评价很高,尤其是孙权。他说“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陈寿对孙权也有这样段评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有此可看出孙权也算是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开国皇帝。

提到三国如果连有着传奇色彩的诸葛先生都不知道,也和没看三国没区别。在三顾茅庐之时就对刘备提出三分天下,他出山之后,第一次就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经历赤壁之战后,辅佐刘备夺取蜀地,汉中,刘备死后辅佐少主,六出祁山,一心兴复汉室。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忠心耿耿,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内政外交军事的全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这首千古绝唱描写了一个真实的周瑜。周瑜的谋略,胆识,胸襟,抱负都是不亚曹操刘备。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一展他的抱负。当时曹操也要周瑜率军抢先占领西川,吞并汉中张鲁,然后回师襄阳与孙权北拒曹操,二分天下,并且可以图谋北伐,一统中原。

当然里面的人物数不胜数。列如荀彧曹操的“子房”,麾下首席谋士,年少时便被人誉为王佐之才,德才兼济,贤哉荀令君。贾诩:军事上神机妙算,政治上进退有度。司马懿:不论政治、军事还是其他方面,他都将这个“诡”字发挥地淋漓尽致。关羽:刘备手下首席将领,当时公认的虎将,被神化的人物,“义”和“勇”的化身。黄忠:“勇毅冠三军”,功成定军山。孙坚:从县吏到长沙太守,靠的就是能征善战,还数次击败董卓。孙策:三国中最年轻有为的人,“猛锐冠世”、霸气十足,被演义称为“小霸王”等等。当然也因为这个多事之秋的三国精彩万分。

自然三国非常精彩,但是英雄的背后却是尸骨累累,百姓民不聊生。就像曹操在徐州屠杀无辜居民就达40万人以上。就如不想被操统治的襄阳城。当时随刘备的铺天盖地的难民有十几万。又如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死伤少则百万。所以英雄成就事业之后谁替背后上千万的家庭买单,所以还是期待和平。不要为自己膨胀的欲望让世界接受痛苦。

就如最近炮火连天的伊拉克,原本是世界石油储备第三的国家。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本该是一个GDP很高的国家,现在却在战火中寸草不生。又如叙利亚,巴基斯坦,以色列,阿富汗,索马里,马达加斯加,哥伦比亚,斯里兰卡等等国家政府,组织武装都在为各自的利益混战流血牺牲。只想问,战乱为何?

还是那句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参考文献: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
献花(0)
+1
(本文系歲月靜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