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现场作文大赛作品及品评
2014-12-13 | 阅:  转:  |  分享 
  
生活不在别处

门前有棵银杏树,矮得可笑。可到了吐叶时却从未落后过,在微风中“呼啦呼啦”地反显得更得意些,甚至更招摇些。?

偶尔心血来潮,我会极热心地凑上前去听它那么浅吟低唱一番,有时也会极耐心地挑几片,笨手笨脚地一阵刷洗后,煞有介事地题上几句。但这些确实是心血来潮而已,我几乎从来都不记得在银杏低唱时自己又做了哪些美丽的构想,那些自题的书签我都写了些什么,都被我塞到哪本书里去了。?

直到前几天,为了找些材料,重拾冰心老人的《繁星》,一枚小小的银杏叶书签悠然落地。我望着躺在地上的银杏叶,上面小心翼翼写上的字迹依稀可辨。不觉有些好笑,怎么,难道自己有时候真的这么幼稚吗??

我弯腰想捡起它,不想时间太久,那叶片竟脆脆地在我指尖上碎了!真的就在那一瞬间,心里的某些东西都那么无遮无拦地配发了。我像疯了一样,跑到镜子前自言自语……?

我的生活,请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你在哪里??

我从来都不能算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孩,我习惯于遗忘,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生活,习惯于像做银杏书签一样心血来潮,现在好了,我把“生活”弄丢了。?

又是一个雨天,我撑伞走出家门,准备到村子里去转转,或许会有收获,毕竟,这是我的村庄。?

我的村庄老了,当我像现在这样终于记得思考我的生活之所在时,她已然在时光的沉默中为自己做了一件荒草材料的披肩,而一直以来,我将自己对她的忽视看成是理所当然。我茫然地转着我花伞,远方的小学、近处的河、绿油油的麦田、屋檐边湿漉漉的炊烟,都在濛濛细雨中和着我那老槐树的轻歌融入我的小河,我的雨引着河,我的河载着雨,飘得太远,那么难回头……哈!生活生活,它可不就在这里么??

还记得在河边捶衣的母亲说过:“丫儿啊,过日子不就这样吗!”?

我的生活就在这生养我的村庄里呀!奶奶常穿的蓝布褂,爷爷常吸的老烟斗,爸爸钓鱼时常坐的老树根,妈妈卖豆腐时常挑的扁担,还有我常敲槐花儿的槐树,它们全在这里,无一缺席。我兴奋得想叫,想跳,想闹,我找到生活啦!它不在别处,它就在这村庄里,并将一直在我心里。?

冷静下来想想,不光是我一个人生活在我脚下的土地上,在我内心里,其实所有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生活之所在,这个所在不是在别处,正是我们那真实的心灵。?

我常看到一些老人在冬天里围坐在某个墙根下或某个小土坡向阳背风的一面,说着哪家小子腊月里迎亲,哪家姑娘找了好人家,又有哪村的一个老人老去了,再接着说说自己对人生、对生死的怕或不怕。他们所有人都在享受阳光,就像臣子跪受浩荡的皇恩一样因有功而心安理得,因圣洁而虔诚。他们要离开了,这时便会夸张地拍拍屁股上的灰尘或偶尔粘上的稻草。每每看到这些我都很感动。你看他们安静而踏实的神态与言谈,那是真真切切地认定了自己的生活就在此啊!他们常谈死亡,常谈疾病,红白喜事一并拿来在这土坯上、屋檐下、阳光里齐整地排排、晒晒,晒干了揣进怀里暖心,晒香了点进烟袋像老牛一样反刍。死谁不怕呢?但历经沧桑的老人已如温厚的大地。生是生活的现在,死却是远不是生活的终结,生活不在别处,它就在门前的两亩地里。他们不是诗人,但一切在他们眼里都被诗化;他们不是哲人,但有些问题,他们懂!?

我常想起银杏书签,它破碎的经脉如今如同扎人的玻璃碎片一样植入我心。痛啊!想我的村庄时会痛,想我村庄的老人时也会痛。痛彻心扉时会分明感觉到心头结起泪痂,留下伤疤,不敢去碰,于是就不再多想生活,甚至想就这样大大咧咧地傻笑下去,其实也不错。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生活不在这消极遁世里。那天我破天荒地,极细心地用纸包起那枚银杏叶书签的碎屑,心中不停地默念:注意注意,千万不能让生活这样还未及抓住便碎掉。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真庆幸自己终于明白过来,应该不迟。生活在哪里?生活不在别处,就这里,心口的疤痕,痛痛的还在。?

评奖者说:?

物象——灵动的载体?

文章的高下,说到底是见识的高下。生活不在别处,是一个哲学色彩很浓的命题,不是很容易把握。对于生活,我们习惯于走马观花,习惯于遗忘,要么在平淡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要么在斑斓的浮华世界里“把生活弄丢了”,这确实是很多人的生存状态。但让一个中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勉为其难。如何把持自己,如何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小作者以有限的生活阅历,在很短的参赛时间里,如此准确地把握命题要义,举重若轻地演绎出自己广博的见识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不禁令人感佩!?

值得玩味的还有,小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形象感的追求和对物象的选择非常精当,对银杏叶书签的描写,生动、细微,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银杏叶书签既构成了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情感的灵动载体,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独到的生活感悟,自然清新,犹如贯穿万里长空的一道彩虹,给人以丰富的哲理思考和艺术享受。文章最终在众多的高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等奖的第一名,既可喜可贺,也是实至名归。我的心里已经春暖花开

当寒风席卷着落叶在十一月的天空中尽情飞舞时,秋天的乐章便开始在人间奏起。树木的黄衣被一层层脱去,无情的北风撕扯着将它们撒满大地。漫步于林间,四下一片萧索的荒景,找不到任何一朵能够逃脱秋风摧残的花儿。的确,大自然是与人性情相通的。置身于一片枯黄中,我的心头也挂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回想起前段时间,学习处在低谷,这不禁令我有些心灰意冷,心中对自己的志向开始怀疑,甚至是自嘲。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我就像这北风中的花朵,已经承担不起装扮大地的责任,我的信念也如一朵孤独的即将凋零的花儿,在秋风一般冷酷的打击下,显得如此脆弱和单薄。

那晚回到家,爷爷仍在院中安坐,天已凉,我用低沉的腔调劝道:“进屋吧,外面真冷。”爷爷似乎若无其事:“再呆一会儿。”我叹道:“这里早已被秋天‘扫荡’光了,成了一片秃地,还有什么好留恋的。”爷爷笑了笑:“秃地?殊不知在这秃地的下面正悄悄进行着一场无声无息的拼搏。”说罢,便吟起了小时他教我的那首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晚躺在床上,我将后两句诗反复吟哦,渐渐地,我开始有所领悟。爷爷的话很有道理,院子中树叶飘散,花瓣零落,草叶枯黄,但这一切只是浮在表面的现象,秋天的本质在于地下!当地上的叶因承受不住打击而死亡,地下的根却在悄悄孕育新的生命,它在无边的寒冷与黑暗中承受了痛苦的折磨,但它仍然挣扎着,坚强地生存着,只为来年能够绽放出更美丽的新生命。

人类的生命历程也是如此进行。人的一生也会经历无数个沉寂、萧索的秋天,这是我们人生的低谷,是生命必将经历的过程。没有人能够许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没有人能够预言命运将在哪一个急转弯中踉跄跌倒,人生的秋天随时都会到来。然而面对这一切,不同的抉择会获得生命对我们不同的回应。如果选择了懦弱与退缩,那么挫折的弹簧会变得更加强劲,将我们一下子击垮;但如果我们选择了坚韧与奋进,那么我们便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在人生的秋天中坚强屹立,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思绪的列车行驶到这里,一个声音不禁在心中呐喊:“坚强起来!”这喊声让我心头的热血再次沸腾,这喊声正激励着一个跌倒在人生秋天的我重新站起,向着远方奔跑,去追寻那春暖花开的时节。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生机盎然的春,那甜美的梦在我心中回荡着,那时,我的心里已经春暖花开。





我的诗意生活

在我的心中,有一片心灵的圣地,那便是诗意。只要从生活中吹来温暖、浪漫的春风,心底的深处就静静地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朵。

春风拂面话诗意

亲情是一缕和煦温暖的春风,柔柔地吹开了我心灵的花蕾

自记事以来,胃肠就一直不好,早晨喝牛奶会反胃,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前些日子,妈妈提出要我喝豆浆作为早餐,我便欣然答应了。

一个早晨,和煦的阳光在餐桌上慵懒地流淌,泊一片甜甜的暖意。

我喝着豆浆,品味着它在口中回旋时萦绕的温热与醇香,突然有些疑惑,便问妈妈:“为什么每次豆浆都是热的呀?用微波炉温过么?”妈妈静静地凝望着我,莞尔一笑。

“傻瓜,豆浆一定得喝新鲜的,这是我每天五点半起来给你磨的。”

言语间,尽是宠溺,尽是温柔。心中一股不可名状的感动像和煦的风吹绿了原野,像融融的水漫过了山脚。在记忆中,在医院工作的妈妈很辛苦,睡眠一直不足,为了我却牺牲了她原本不多的睡眠时间。

倏忽心中的诗意,如嫩芽,从贫瘠、干涸的心灵之壤破土而出,像蚕蛹破茧而出,化作飞蛾漫飞于母爱的天空。

一杯温热的豆浆就是了我诗意的生活“春”元素。

浪漫之旅点诗意

终于经过了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完全可以轻轻松松放松自己的心灵。我又开始了盼望已久的浪漫之旅。

漫步江南的烟雨小巷……

登临高大雄伟的泰山……

到家乡的生态园野炊……。

婉约柔美、雄伟壮阔、山肴野蔌。就是了我诗意的生活“美”元素。

读书思考生诗意

我喜欢遨游书海,放飞心灵,让平淡的生活找到源头活水般的动力。

在学习上失意时,我总会打开一部《论语》,静下心来,品味书中的内涵。

轻轻翻开它,一种淡淡的墨香便充斥鼻腔,古之先哲带着他的睿智向我走来。

印象最深的那句“智者不愚,仁者不惑,勇者不惧”,简短精练,却为我的生活平添了诗意,我把它写在书桌上,常常吟咏,灰暗的心灵豁然开朗。

在阅读中,让自己心灵纯净,在冥想中,腾出心灵的空间,留一块给诗意。

我的青春,因温暖、浪漫、书香而富有诗意,光彩夺目。





母亲的地毯

母亲年轻时学过一样手艺———织毯子,我不知道那时别人是如何评价母亲的手艺,但我知道,在我心里,再没有人能比织毯子的母亲更美。

记忆中的支离片段已被时光磨洗殆尽,独独还鲜活存在着的,便是那大大的机台和母亲织毯的模样。织毯的机台是很大的,占据了大半房间,几个粗壮的圆木横亘在那儿,一条长长的方形的横木被磨得光亮———留着人坐的,还有高高竖着的铁架,直顶着房顶,横着的铁架下悬挂着一幅幅轮廓已画好的毯子模样———那是一根根白线密密地排列在一起,上面用蓝笔、红笔、黑笔勾勒出牡丹、水仙等图样,而年轻时的母亲就对着这图样来织毛毯。身后有着各种颜色的线,由深到浅。

那时母亲织毛毯常常要到深夜,我年纪小,常常献媚于母亲,陪着母亲。母亲安宁地坐在那长方形的横木上,我做得离母亲有些远(那是因为母亲旁边常有剪刀之类的尖锐物品,她便不许我做得近些)。昏黄的灯光打在母亲身上,母亲的目光追在毛毯上,我的目光停驻在母亲的脸上。母亲的面庞柔和如月光下的水仙,镀了层温蔼的光芒,嘴唇是浅浅的粉色,墨一样的长发剪成刘海,披在额前,眸光专注温柔。我又看了看母亲的身子,挺得笔直,坐得端正,那么的朴素,虔诚,难掩的庄严。我调转目光,看向母亲的手———细长白皙,不会很漂亮,但那么的令人安心。母亲的手一尾银鱼般在纷杂的线中穿梭,绷紧的白线“铮”地振动,是水中漾起的波纹。那一刻,我看着母亲,她不复少女时代的青涩傻气,我没有现在的聪慧明白,然而,母亲那时山明水净,眉眼如画,我稚嫩幼小,再没有明艳动人的彼此。至于毯子上绣的是什么,却不记得了,或许是一丛欲开未开的海棠,一座名胜古迹,一只活泼好动的猫咪罢……

母亲织的毯子里留下了两条,棋盘一样大小,上面是一只笨拙的熊猫,玩着一颗球。熊猫是黑白的,然而母亲却将它绣成彩色,平添了不少趣味。看着这毯子总觉得那熊猫是要跳出来的,那球也是要跳出来的。这毯子正放在房门口,家人进进出出,染了些灰尘,便不那么好看了,然而在我心中,它一直都是那么柔软可爱的。

有时我盯着它发呆,总是莫名想起母亲,———母亲就像这地毯一样,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接受着时光的尘埃,从儿女出生起,从儿女赤足上路起,母亲就以柔软包容的姿态承受着,忍耐着,我们走在母亲的心尖上,灵魂上,免受了尖石的伤害,却不知,时光已给它覆上尘埃,新与旧,过去与现在……而当我步下着柔毯,不是该提剑前行,而是回过头掸去它的尘埃。

时光,重叠在一棵树上,

旧的绿叶团团围绕,新的枝条向上引申,过去的颜色读毕,忽然看到现在。

新与旧,过去与现在,从不是敌人的状态,它们平行交错,在生命不变的爱意中,依旧是最美,正如母亲织地毯时的美丽,与现在奔波的美丽,拥有的是不变的爱。



记忆中的树

过去岁月中的事和物,在时光的打磨下,不仅没有消散,反而熠熠生辉,像是珍藏于地窖里的酒,愈久愈醇,细细品味时,心都沉醉。

童年的生活离不开树,屋前屋后,望去的是满眼沁人的绿;洋溢于空气中的,不是梨树、枣树上成熟的甘甜,也不是丹桂,月季馥郁的芬芳,而是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蓬勃向上的生机,是生命的清香。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树,因为那时我们那一带的人家,都靠种树、卖树维持生计,纯朴善良的人们望向树时,清澈的眼中没有对于金钱的渴望,有的只是对树的疼爱。树对于他们而言,是生命,也是生活。对于我而言,却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伙伴。

外婆在春季时,常常带着一捆捆树苗去种植,她不放心将年幼的我留在家中,于是在田间地头上就有了我的身影。我喜欢看那些小树刚刚抽出的嫩芽儿,我痴痴地望着那些青翠欲滴的叶片,明净的阳光洒落下来,我仿佛能感觉到其中流动的汁液。我去看叶子的形状、姿态、颜色的深浅,还去看叶上爬行的小虫,再去摸大树粗糙的树皮,我闭上眼睛,心想:真像是外婆的手掌。

我在玩耍时不时望向蹲在地里干活的外婆,她也不时看着我,有些苍老疲倦的脸上露出笑颜。微风轻拂,拂动外婆花白的头发,天气很凉,但滴滴的汗水还是落在她脚下的泥土里,滋润了刚刚种好的树苗。种树时,外婆离土地是那样近,离树也是那样近,她那紧贴于地的身子极像俯地的老树,此时,她的心恐怕是和自然融在了一起吧。

外婆种完树,我便提水给她洗手。外婆一边温暖而怜爱地望着我,一边将沾满泥土的手伸入盆中。第一次搓洗时,盆子里原本清澈的水像泥浆一样浑浊,要洗上三四次外婆的手才露出原来的面目:近乎泥土的颜色,又如树皮般褶皱,掌纹粗深,累积着岁月的伤痕。

为了让树苗更好的成长,外婆往往要在最适宜的那几天将树苗栽好,有时顾不上吃饭,甚至夜深了还用手电筒借光栽树,天天浇水,小心呵护。时光荏苒,树也有老的时候。外婆每次看到上了年纪形态苍老的大树,总是忍不住用这样一双手去触碰,抚摸,仿佛是一棵树对另一颗树的问候。

跟着外婆久了,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棵小树苗,外婆就是一棵为我遮风挡雨的大树,为了我的成长,再苦再累也没有任何怨言,为了我的成长,却舍弃了自己的时间、健康······

时间会流逝,小树会长大,大树也会变老,变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生活的栖息之地,失去了生命的家园。工厂从城市建到了农村,建到了我家门前,曾经的片片绿树,如今已被灰色的泥墙取代,盖上了冰冷的厂房。外界的讯息涌入村庄,村庄里的人们不满足于现状,不再种树,纷纷外出打工,原本纯净的眼睛蒙上金钱的灰尘,树,对于他们不再重要了。

再回老家,四周还立着几棵树,似乎是为了纪念从前的树,他们孤独伫立,寂寞弥漫,我不禁有些心酸,有些惘然若失。树去哪儿了?我很迷惘,苦苦追问却不得结果。

我握住外婆的手,那手真像树干,我像是在拥抱一颗树,心中有些释然,暗想:还好,最重要的树还在······



我是谁

山浓谷艳处,皆为乾坤之幻境;木落石瘦处,方为人生之真意。

——题记

儿时,喜欢观天外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唇畔是淡然笑意,手中画笔却毫不停歇。那时的我心明澄澈,只觉我就是我,何必问我是谁?

然而驰隙流年,星霜交替,我已不再是那个静静坐着绘画的小女孩了。学校又是一处小天地,我在这个小天地里浸染着,开始被世俗价值观、人生观同化。

我开始拼命做好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心里的乖乖女。小时候得到的奖励是小红花,长大后,它变成了“三好学生”一类纸张。扫一眼成绩排行,无声扬起炫耀性的得意的微笑,或是沉默地闭眸转身,我的心开始随学习和表扬批评波澜起伏,脚步在不自觉的加快。偶然停留在廊角,仰起脸承接雨水,不禁开始疑惑:我是谁?

而我,终究是迷失了。

我仿佛在沿着无数人走过的路匍匐前进,浮世尘嚣淹没了我的内心。我开始拥有一股优越感,一种好学生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是以牺牲清醒而宁静的内心所换来的。老师的倚重让我高兴万分,别人对我小声地赞叹式地议论,我会傲然一笑。每日健步如飞,心情浮躁,不再关心天上白云,庭前花叶,画笔久搁,已染灰尘。偶然为准备考场作文翻阅诗词,读着“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竟浑然不觉自己已多久没有这样宁静的心境,多久没有这样诗意的生活。而“我是谁”这种费时费力依旧难解的问题,早已抛之脑后。

然而解开我心头之惑,拂去我心头之噪的,却是一趟旅行,一次朝圣。

中考结束,背负已久的包袱终于丢掉,我随着母亲,去了一趟云南。本意是想去丽江古城附庸风雅一番,喝喝小酒,品品小茶,却怀着对雪山的好奇,朝着号称“世上最美雪山”的梅里雪山去了,徒步翻山越岭,精疲力竭,心却是畅然欢喜,自由遨游于原始山林之中,枯木上攀附着的绿绒可爱极了,松尖沾染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新的空气中带着淡淡凉意——这是一趟充满诗意的旅行。

然而让我洗涤心尘的,却是神瀑的几滴甘露与彩虹。连续两天的徒步,看尽了蓝天白云世间美景,在藏族领队的游说下不情不愿地踏上了通往藏族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之一—梅里雪山上的神瀑。路上依旧是绿树繁花,再往上,却只余巨石嶙峋。终于踏上了坡顶,眼前是几丈高的石崖,积雪未融,一道天水从崖顶浇灌而下,石崖下方,一道明媚的彩虹灼亮了我的眼。渐渐地,彩虹逝去,只余一壁空茫。我听从藏族人的建议,怀揣祈愿顾不得寒风切面,赤脚在神瀑下淋了三圈,雪水彻骨,却洗净风尘。

而这时,那彩虹竟又在阳光下重现!四周一片赞叹之声,我却愣愣,脑海里尽是那七色的虹,一直以来困扰我的一些东西逝去了,我模模糊糊找到了答案。我蓦然惊醒,懂得了我是谁。

?回来后,唇畔消逝已久的淡然微笑又再度浮现。我看清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真正的梦想。我再度拥有一颗体恤一缕清风,关心一株花草之心。我再次拿起画笔,以我的敏锐之眼,绘尘世的宁静之美。

如今,拈一片菩提树笑对世间,我已不用再扪心自问:我是谁?

因为,我就是我,一缕诗意地栖居在世间的灵魂。

??点评:

我是谁,一个哲学命题,似乎有些玄奥,难以着手;但灵心妙悟,锦心绣口,写人生,写自己的迷失与回归。写得既真切平实,明白清晰;又摇曳生姿,饱满酣畅,不愧为上上之作。

“我”被世俗同化,“我”被别人的赞许左右,“我”追求所谓的“成功”,却失落了真正的自己。于是,人生便少了些许诗情和意趣。雪水神瀑,洗净风尘;阳光彩虹,显现真我。于是幸福之花开放,笑容变得宁静安详,“我”开始诗意栖居!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观察者,一个被观察。“吾日三省吾身”,前一个吾即观察者,后一个吾被观察。人之可贵,在于能够反省,能够向内寻找。

要想保持清醒,活个明白,不妨经常问问自己:我是谁???



青春中总有许多有声有色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光影。或许是一首歌,一场电影,一个地方……它们路过心头窸窸窣窣无声无息。却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是脚步之音,青春之影。是回忆中温暖明媚的光亮,像盏明灯,在我踌躇时照亮我前行的路。

席间花影坐前移,窗外时光弹指过。日光将我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岁月轰轰烈烈地来去匆匆。我初三了。以前认为离我遥远的日子就这样到来了,要面对中考,面对离别,面对成长,面对最后一季的青涩。

我想对此有个最好的诠释和美好的结局。可我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在那时,我无从知晓。

蝉鸣绿了枝桠,燥热的空气因子迸裂开来,在皮肤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热浪滚过所有情绪。面对永无止境白花花的卷子和不见起色的成绩,心中滋生着无奈与感伤。我努力做了那么多,却只有这样。手拿一张千疮百孔红叉叉的数学卷子,心中湿漉漉的难过。眉头皱的能挤出水来。我像是光脚追逐前面奔跑的人,可却渐行渐远。

一阵脚步声从我背后传来,一双手轻轻打在我的肩上。我有些许的不知所措,我潜意识将试卷折叠了起来,我知道是老师站在我身后。她轻柔地说:“没事,让我看看。”我只能将那张惨不忍睹的卷子怯生生地拿出。

老师认真地分析着每道题,我也连声诺诺,“细心是一种能力,它不能成为失败的借口。这只是次小小的月考,你想想你把会错的题做错在现在,你可以改正,知道在中考中不要犯错不就好了吗?”老师认真地对我说。

我仔细思忖着这番话语,我想是我应该重新启程拼搏了……我心中泛起几点暖暖的光亮。

我在这个时刻也许太过敏感,太在意一次小小的摔倒,内心太容易被可望不可即的悲伤而击碎,我在意着这太过丰润的青春它是否能完美交付。

我的心被失败的阴影压得喘不过气。

月色流淌进我的窗户,我的心仿佛是月下的孤岛。我上了初三后,每天都压抑在学习的起伏中。我突然想找个倾诉者……

我将电话拨向了我的数学老师,在铃声的拖延中我惴惴不安地等待着。老师听到我的电话感到惊讶,我对老师说:“初三我感到压力好大,大家都那么厉害,我该怎么办?”说着说着心里溃不成军,泪珠在眼眶沉甸甸的。我最近内心暗暗的压抑和悲伤在这时如开了闸的洪水,从口中全吐成了凝噎的话语。老师她说:“你努力就对得起你自己啊!老师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老是觉得你一直都很棒!”

那明媚的话语在我阴郁的时候显得更加明媚,隐隐约约那原来微弱的光亮现在已徜徉了我整个心田。我黑暗压抑内心中一盏灯亮了。

我如今懂得有些付出不计较回报,有些远方不用立刻启程,打开窗子,看南飞的雁。张开双臂,拥抱远道而来的风。最好的时光,最好的人就在眼前。

老师你是我不倒的脊梁,心中不灭的灯。

你让我懂得别总顾及过去,要向前走。

我有迷茫,彷徨。没有信誓旦旦,笃信和坚定的承诺。但我只要想起那盏灯亮着,我就什么也不怕了。

谢谢老师您的光亮。明媚,温暖,无穷尽。

























8









献花(0)
+1
(本文系顾佳澎首藏)